2023——2024学年高二第一学期四会、广信中学
化学科第一次联考
注意事项:
1.试卷共8页,答题卷共2页,考试时间:75分钟,卷面满分: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与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但注意不能擦破试卷,否则不能扫描。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请不要褶皱答题卡,以免无法扫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第一部分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第二部分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两部分共 44 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 选、错选均不得分)
第一部分(10*2分=20分)
1.关于C(s)+H2O(g)CO(g)+H2(g)的平衡常数(K)书写形式,正确的是
A. B. C. D.
2.下列关于可逆反应2SO2(g) + O2(g) 2SO3 (g) △H< 0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B.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C.升高反应体系温度,可降低活化能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的绝对值均正确)
A. (反应热)
B. (燃烧热)
C. (中和热)
D.
4.以下图象和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该图象表示的反应方程式为,反应速率
B.图乙:某温度下发生反应:,时刻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
C.图丙:对图中反应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增大
D.图丁:对于反应:,
5.在四个不同容器中、不同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H2)=0.01mol·L-1·s-1 B.v(NH3)=0.25mol·L-1·min-1
C.v(H2)=0.3mol·L-1·min-1 D.v(N2)=0.1mol·L-1·min-1
6.乙烯与HCl气体催化加成反应的能量与反应历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步反应比第二步的快 B.第一步的逆反应活化能比第二步的小
C.两步反应的均小于0 D.增大压强可以使该反应的增大
7.在一定温度下、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同时生成
③A、B、C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⑦A,B、C的浓度之比为1:3:2
A.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⑦ D.②③④⑤⑥
8.开发催化加氢合成甲醇技术是有效利用资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合适的催化剂,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B.升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的平衡转化率
C.平衡后再通入适量,平衡常数K增大
D.增大体系的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
9.在相同条件下研究催化剂I、Ⅱ对反应的影响,各物质浓度c随反应时间t的部分变化曲线如图,则
A.无催化剂时,反应不能进行
B.与催化剂Ⅰ相比,Ⅱ使反应活化能更低
C.a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Ⅱ时X的浓度随t的变化
D.使用催化剂Ⅰ时,内,
10.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橙色)+H2O 2CrO(黄色)+2H+。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B.②中Cr2O被C2H5OH还原
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D.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第二部分 (6*4分=24分)
11.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12.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SO2被氧化为SO3,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2SO2(g)+O2(g) 2SO3(g)
B.500 ℃温度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H<0
C.H2、I2、H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加深:H2(g)+I2(g) 2HI(g)
D.实验室采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Cl2+H2O H++Cl-+HClO
13.已知煤炭的燃烧热为393.5kJ/mol,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283.0kJ/mol。某同学发现在灼热的煤炭上洒少量水,煤炉中会产生淡蓝色火焰,煤炭燃烧更旺,因此该同学得出结论“煤炭燃烧时加少量水,可使煤炭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2H2(g)+O2(g)=2H2O(g)的ΔH<-571.6kJ·mol-1
B.CO的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2CO2(g)ΔH=-283.0kJ·mol-1
C.“煤炭燃烧得更旺”是因为少量固体碳与水反应生成了可燃性气体
D.因285.8kJ·mol-1+283.0kJ·mol-1>393.5kJ·mol-1,故该同学的结论是对的
14.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2>△H1的是
A.2H2(g)+O2(g) =2H2O(g) △H1;2H2(g)+O2(g) =2H2O(l) △H2
B.S(g)+O2(g)=SO2(g) △H1; S(s) +O2(g)=SO2(g) △H2
C.C(s)+O2(g)=CO(g) △H1;C(s)+O2(g)=CO2(g) △H2
D.H2(g)+Cl2(g) =2HCl(g) △H1;2H2(g)+2Cl2(g) =4HCl(g),△H2
15.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16.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2H2(g) + CO(g)CH3OH(g) ΔH1
2CH3OH (g)CH3OCH3 (g) + H2O(g) ΔH2
CO(g) + H2O (g)CO2(g) + H2(g) ΔH3
则 3H2(g) + 3CO(g)CH3OCH3(g) + CO2(g) 的ΔH是
A.ΔH=2ΔH1+ΔH2+ΔH3 B.ΔH=ΔH1+ΔH2+ΔH3
C.ΔH=ΔH1+2ΔH2+2ΔH3 D.ΔH=2ΔH1+ΔH2—ΔH3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6 分)
17.(14分)现在和将来的社会,对能源和材料的需求是越来越大,我们学习化学就为了认识物质,创造物质,开发新能源,发展人类的新未来。请回答以下问题:
(1)理想的新能源应具有资源丰富、可以再生、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下列属于理想的新能源的是_______。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地热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2)已知:CO的燃烧热为,则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已知反应,在298K时断开(形成)1mol化学键要吸收(放出)的能量数据为:
化学键 H—H O—H C—H CO
436 x 413 1076
则根据反应热的计算,x=
(4)CO与NO在Rh催化剂上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控制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关键反应。用Rh做催化剂时该反应的过程示意图如下:
①过程Ⅰ为过程 (填“吸热”或“放热”)。过程Ⅱ生成的化学键有 (填“极性键”、“非极性键”或“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②已知过程Ⅰ的焓变为,过程Ⅱ的焓变为,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18.(14分)分别取40mL的0.50mol/L盐酸与40mL 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写出表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如图所示,仪器A的名称是 ;烧杯间填满泡沫塑料的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如果不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直接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则测得的△H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氢氧化钠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 (填“能”或“不能”)用Ba(OH)2和硫酸代替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 。
19.(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溶液和酸性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温度/K 参加反应的物质 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时所需时间/s
溶液(含硫酸) 溶液
A 293 2 4 0
B 2 3 8
C 313 2 0
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A、B,可探究 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 , ;通过实验 (填序号)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若、t2(3)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在实验中发现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草酸溶液反应时,开始一段时间反应较慢,溶液变色不明显;但不久突然褪色,反应明显加快。某同学认为是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所致,重做B组实验,测定反应过程中不同时间溶液的温度,结果如表:
时间/s 0 2 4 6 8 10
温度/ 20 21 21 22 22
结合实验目的与表中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
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认为还可能是 的影响。若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除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溶液外,还需要选择的试剂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
A.硫酸钾 B.水 C.二氧化锰 D.硫酸锰
20.(14分)对含氮物质的研究和利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N2、O2和H2相互之间可以发生化合反应,已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N2(g)+O2(g)=2NO(g) H= +180 kJ·mol-1;
2H2(g)+O2(g)=2H2O(g) H =-483 kJ·mol-1;
N2(g)+3H2(g)=2NH3(g) H = -93 kJ·mol-1。
则氨的催化氧化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 NH3(g) +5O2(g)=4 NO(g) +6H2O(g) H= 。
(2)汽车尾气净化的一个反应原理为:2NO(g)+2CO(g)N2(g)+2CO2(g) △H<0。一定温度下,将2.8mol NO、2.4mol CO通入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①NO的平衡转化率为 ,0~20min平均反应速率v(NO)为 mol/(Lmin);该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数值是 。25min时,若保持反应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CO、N2各0.8 mol,则化学平衡将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②下列可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
a. v生成(CO2)= v消耗(CO)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单位时间内消耗2n mol CO2的同时生成n mol N≡N
e.NO、CO、N2、CO2的浓度相等
③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个条件,下列示意图曲线① ⑧中正确的是2023——2024学年高二第一学期四会、广信中学化学科第一次联考: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D C A B B A D D
11 12 13 14 15 16
D D C B A A
二、填空题
17.(14分)
(1)B (2分)
(2) (3分)
(3)465 (2分)
(4) 吸热 (2分)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分) (3分)
(14分)
(1)NaOH(aq)+1/2H2SO4(aq)═1/2Na2SO4(aq)+H2O(l)△H=-57.3kJ/mol (2分) (2)环形玻璃搅拌棒 (2分) 保温防止热量损失 (2分) 偏大 (2分)
(3)-51.8 kJ/mol (2分)
(4) 不能 (2分)
H2SO4与Ba(OH)2反应生成的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 (2分)
19.(14分)
(1) 反应物浓度 (1分) 1 (1分) 293 (1分) A、C (1分)
(2)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2分) 8.33×10-4mol L-1 s-1 (2分)
(3)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 (2分)
(4) 温度不是反应速率突然加快的原因 (1分) 催化剂 (2分) D (1分)
20.(14分,每空2分)
(1) H= -903 kJ·mol-1 (2) 28.57% 0.02 0.05 向左
cd ①⑤⑦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