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城实验中学人教版(八上)语文课件 14课《故宫博物院》(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新城实验中学人教版(八上)语文课件 14课《故宫博物院》(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2-23 10:38:06

文档简介

课件58张PPT。归纳赏析感知 扩展作者《故宫博物院》八年级 语文 上册作者黄传惕 湖南省平江县人,故宫研究员,现在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历史故事》节目的编辑。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分组讨论问题。①故宫有什么特点?试从文中找出根据来。
②填好课后练习第一题的图。思考文章按什么顺序做介绍的?
故宫的特点a、宏大壮丽:b、建筑精美:c、布局统一:d、风格独特:“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城墙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河上是五座精美的白玉石桥”。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2、下面是故宫的简略平面图,请根据课文,在图中方框内标出相应的故宫建筑的名称。
北 ( 4 )( 5 )( 1 )( )( 7 )( 6 )( 3 )( 2 )( 14 )( 11 )( 12 )( 13 )( 8 )( 9 )( 10 )( 15 )1.午门
2.神武门
3.西华门
4.东华门
5.角楼
6.金水桥
7.太和门
8.太和殿
9.中和殿
10.保和殿
11.乾清宫
12.交泰宫
13.坤宁宫
14.御花园
15.景山思考:2.本文主要按什么顺序介绍故宫?
空间顺序文章结构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称属、历史及现状。(1段)
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概括了故宫博物院的 (2—15段)
第三部分:补充介绍景山及站在景山上看故宫的情况(16段)文章结构a.简介故宫总体布局及建筑特色。(2段)
b.紫禁城正门(午门)内外(3段)
天安门——端门——午门(五凤楼)——庭院——金水河——汉白玉石桥——太和门文章结构 三大殿(紫禁城中心)外观、规模 (4段)
太和殿 :◆外形 (5段)
◆内景 (6段)
◆位置 (7段)
◆用途 (8段)
中和殿: 概貌、用途 (9段)
保和殿:用途 (10段)
“前朝”“内廷”通道(分界地带) (11段)前朝太和殿
在湛蓝的天空下,屋顶格外辉煌;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与台基相互衬映。
朱漆方台、雕龙宝座、雕龙屏
梁枋间彩色绚丽。
作用: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中和殿
亭子型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
作用: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 保和殿位置:中和殿后面
作用: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文章结构 乾清宫:用途 (12段)
后三宫 交泰殿: (13段)
坤宁宫:用途 (13段)
(与前三殿比较)写后三宫特点 (14段)
御花园 (园林特色) (15段)
c.从景山俯视故宫 (16段) 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清初的皇帝均住在乾清宫,皇后住坤宁宫,交泰殿则是皇后的活动场所。清朝中后期,皇帝和皇后都搬至西六宫等地去了,最著名的是养心殿,从雍正皇帝起,这里就成为帝王理政和寝居之所,慈禧太后也在此垂帘听政,时间长达40余年 为什么要重点介绍太和殿?介绍太和殿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1)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此,是显示皇威的地方。
(2)是故宫建筑群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 。太和殿顺序:由外到内,由中间到四周。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立足点是什么?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立足点1:朱漆方台。
方位词: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
立足点2:雕金蟠龙 。方位词:周围、下面。 说明顺序:外 内、中间 两旁、上 下
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乃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有代表性,所以本文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说明重点?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装饰? 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 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彩绘了众多的龙的图案
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
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 乾清宫
因为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乾清宫内景乾清宫大门 “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后三宫”彩绘中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风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和前三殿相比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交泰殿坤宁宫 作比较全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说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分类别:如介绍三大殿及后三宫。
使文章层次分明。列数字:如“御花园面积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座”。 说明御花园建筑之多。作比较:如“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突出事物的特点。打比方:如”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形象、直观地说明御花园的园林特色。作者带领我们参观了故宫,你能体会他写本文的感情吗? 作者说:感情基调是爱和赞颂,着眼于建筑文物的精美,劳动人民的智慧,重要的历史价值。但故宫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对他们我是憎恨和揭露的。图片欣赏故宫博物院故宫远眺中轴线午门故宫角楼太和殿太和殿内景坤宁宫太极殿翊坤宫养心殿、西六宫御花园神武门和护城河故宫角楼太和门中和殿保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清 代 放 置 寶 璽 的 地 方。 這 里 收 藏 著 二 十 五 方 代 表 皇 權 的 印 璽,
用 金 盒 盛 裝, 黃 綢 覆 蓋。 清 代 放 置 寶 璽 的 地 方。 坤宁宫皇 后 的 寢 宮。 圖 為 坤 寧 宮 東 側 室, 是 皇 帝 大 婚 時 的 洞 房。
大 婚 時 皇 后 只 在 此 居 住 三 日,
然 后 回 到 各 自 所 住 的 宮 內。 御花园神武门景山写作训练  作者对“故宫博物院”的介绍可谓有条不紊,既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又不蔓不枝,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我们也借鉴的写法写作文。
①介绍本校较有特色的一个建筑物。
②介绍教室、微机室。
要求:任选一题,注意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恰当的方位词语),选定立足点。再 见 2008年11月课件26张PPT。14 故宫博物院作者简介: 黄传惕,湖南省平江县人,1943年生。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历史故事》节 目的编辑。他是当代的作家。故宫博物院简介: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紫:紫薇垣(天地之宫),天子所居
禁:守卫森严,常人难以涉足的禁区磬(qi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
缭绕:回环缠绕。
错综:纵横交叉。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字词积累:金銮(luán)殿 蟠(páan)龙 鎏(liú)金 玉玺(xǐ) 妃嫔(Pín) 湛(zhàn)蓝 上谕(yù) 傀儡(kuǐ lěi) 翊(yì)坤宫 修缮(shàn) 击罄(qìng) 诏(zhào)书 生字词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分组讨论问题。①故宫有什么特点?试从文中找出根据来。
②填好课后练习第一题的图。思考文章按什么顺序做介绍的?
思考:
特点:
规模宏大
形体壮丽
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北南东西午门金水河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景山从

到北的空间说明顺序乾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西华门东华门金水桥金水河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
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 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乾清宫殿顶 中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明清两朝,太和殿举行各种大典前,皇帝先在中和殿小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 保和殿问题解答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
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
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大殿____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____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____是雕龙屏。方台____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____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____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____的宝座。梁坊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____还衬托着流云火焰。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周围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为了清楚地展示空间顺序,作者一方面恰当选择事物的立足点,一方面准确地运用方位词语,有条理地加以说明。 “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后三宫”彩绘中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风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和前三殿相比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交泰殿坤宁宫 作比较全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说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分类别:如介绍三大殿及后三宫。
使文章层次分明。列数字:如“御花园面积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座”。 说明御花园建筑之多。作比较:如“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突出事物的特点。打比方:如”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形象、直观地说明御花园的园林特色。作者带领我们参观了故宫,你能体会他写本文的感情吗? 作者说:感情基调是爱和赞颂,着眼于建筑文物的精美,劳动人民的智慧,重要的历史价值。但故宫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对他们我是憎恨和揭露的。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第二部分(第2~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文章结构:(一)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这样写来井然有序,条理分明。课文是怎样写故宫博物馆的?(二)总说和分说相结合。课件48张PPT。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写读一篇说明文应掌握的基本程序确定说明对象的特点;(最核心的)
确定说明事物的内容;(详略)
确定说明的顺序及结构;(空间;总分)
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注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矗立:高耸的直立。
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迥:远,差得远。
鳌头:指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刻的鳌的头,考上状元的人可以踏上。独占鳌头比喻取得第一名。磬 攒 鳌头 琉璃
藻井 蟠龙 金銮殿
额枋 鎏金 矗立
迥然不同金銮(luán)殿 蟠(páan)龙 鎏(liú)金 玉玺(xǐ) 妃嫔(Pín) 湛(zhàn)蓝 上谕(yù) 傀儡(kuǐ lěi) 翊(yì)坤宫 修缮(shàn) 击罄(qìng) 诏(zhào)书 生字词午门太和门中和殿保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清 代 放 置 寶 璽 的 地 方。 這 里 收 藏 著 二 十 五 方 代 表 皇 權 的 印 璽,
用 金 盒 盛 裝, 黃 綢 覆 蓋。 清 代 放 置 寶 璽 的 地 方。 坤宁宫皇 后 的 寢 宮。 圖 為 坤 寧 宮 東 側 室, 是 皇 帝 大 婚 時 的 洞 房。
大 婚 時 皇 后 只 在 此 居 住 三 日,
然 后 回 到 各 自 所 住 的 宮 內。 御花园神武门景山思考: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故宫有什么特点?
2.本文主要按什么顺序介绍故宫?
1.故宫概况(位置、历史、价值),全貌,建筑布局(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特点: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空间顺序说明顺序: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按照故宫的空间顺序来安排说明顺序的。也就是说作者的参观路线,是按照故宫的建筑顺序来参观的,故宫的建筑顺序是由南向北,作者的参观路线基本上也是沿着由南向北的中轴线前进的。
文章结构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称属、历史及现状。(1段)
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概括了故宫博物院的历史、现状、规模、布局特色。(2—16段)文章结构a.简介故宫总体布局及建筑特色。(2段)
b.紫禁城正门(午门)内外(3段)
天安门——端门——午门(五凤楼)——庭院——金水河——汉白玉石桥——太和门 三大殿(紫禁城中心)外观、规模(4段)
太和殿◆外形 (5段)
◆内景 (6段)
◆位置 (7段)
◆用途 (8段)
中和殿: 概貌、用途 (9段)
保和殿:用途 (10段)
“前朝”“内廷”通道(分界地带) (11段)前朝 乾清宫:用途 (12段)
后三宫 交泰殿: (13段)
坤宁宫:用途 (13段)
(与前三殿比较)写后三宫特点(14段)
御花园(园林特色) (15段)
c.从景山鸟瞰故宫 (16段)内廷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为什么?太和殿
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此,是显示皇威的地方
是故宫建筑群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 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 乾清宫
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 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立足点是正中的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
按空间顺序介绍的,按空间顺序写的文字,要有一个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立方位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
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彩绘了众多的龙的图案
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后三宫”彩绘中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风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和前三殿相比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小结 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修建,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在当时社会条件下,能建筑这样高大雄伟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图片欣赏拓展口头介绍本校觉有特色的一个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