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廊坊市八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廊坊市八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24 14:2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素质调研
九年级化学 人教版
(试卷页数:6页,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与化学无关的是
A.合成药物 B.研究游戏软件
C.开发新能源 D.生产化肥、农药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积沙成塔 B.刻舟求剑
C.火上浇油 D.风吹草动
3.酒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酒精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液体 B.有刺激性气味
C.易挥发 D.具有可燃性
4.某纪念币外观有白色的金属光泽。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对于“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的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结论
5.如图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 B.滴加加液体
C.熄灭酒精灯 D.振荡试管
图1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抛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7.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氧气大约占空气质量的21%
C.氮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8.2023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2%,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4%,实现有检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性突破。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B.燃放烟花增加节日气氛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D.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9.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B.
C. D.
10.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胆矾的研碎 B.动植物的呼吸
C.农家肥料的腐熟 D.食物的腐烂
11.氧气压缩成液态氧的过程中,氧分子的
A.体积变小 B.空隙变小
C.数目变少 D.质量变小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Al B.Si C.O D.Fe
13.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氦气 B.氯化钠 C.水 D.金刚石
14.我国“高分5号”卫星天线是由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图2为镍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核电荷数为28 B.有4个电子层
C.核外电子数为2 D.易失电子
图2
15.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图3所示标志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图3A. B. C. D.
16.下列做法不符合科学常识的是
A.淘米水、洗菜水用来冲厕所
B.锅炉不宜长期使用硬水烧水
C.用液态氧作发射火箭的燃料
D.桌子上的酒精燃烧,用湿抹布扑灭
17.分类是认识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质子都不带电
B.空气、泥水、酱油都是混合物
C.试管、烧杯、蒸发皿都是直接加热的仪器
D.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有害气体
18.如图4,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分析合理的是
图4
A.甲: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
B.乙: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出现,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
C.丙:处在外焰的火柴梗最先炭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D.丁:滴入肥皂水后产生大量泡沫,说明该水样是硬水
19.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量取2mL稀盐酸 选用100mL的量筒
B 区分氮气和氧气 伸入燃着的木条
C 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过滤
D 检验蜡烛燃烧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
20.分别取两份质量和浓度都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①表示不加二氧化锰,②表示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产生氧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其中最合理的是
A. B. C. D.
图5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空1分,共34分)
21.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十一”假期,化学小组同学去郊外野炊。
(1)携带的高钙奶粉中的“钙”指的是____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携带的面包包装袋中填充了氮气,是因为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发现河沟里的水受到了污染,请提出一条防止水污染的措施:_____________。
(4)为了将当地的硬水转化为软水,生活中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5)野炊结束,应将饮料瓶、废纸等放入_____________(选填“可回收物”或“有害垃圾”)垃圾桶中。
2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查阅上表可知,铍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
(2)碳元素与氮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
(3)氧元素与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两种原子的_____________相同。
(4)第3周期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_(填名称,一种即可),其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填符号)。
(5)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_____________。
23.实践活动课上,化学小组将一杯浑浊的河水净化,并制成蒸馏水,流程如图6所示。
图6
图7图8
(1)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操作I是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______。
(3)操作Ⅱ(如图7所示)能除去液体A中的异味和色素,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_性,液体A应从____________(选填“a”或“b”)口流入。
(4)操作Ⅲ可用图8所示装置进行。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4.如图9所示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份,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用放大镜点燃红磷,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图9
(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间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流入集气瓶中,说明集气瓶内的压强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
(4)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5.根据如图10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图10
(1)甲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点燃铁丝下端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中:该装置存在明显不足,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
(2)乙是探究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差异的实验。除了要控制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________相同,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26.小高同学发现实验室有一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液体A,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了如下实验: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B,振荡,迅速产生了气体C,且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盛C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把淡黄色固体D点燃后伸入盛C的集气瓶中,D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名称: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
(2)淡黄色固体D在C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3)在A产生C的反应中,B是_____________。
(4)C的用途之一是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7.图1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11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选择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步骤有:①装人药品;②收集气体;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移出导气管;⑤停止加热;⑥加热;⑦固定试管;⑧组装实验仪器。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填字母)
A⑧①③⑦⑥②④⑤ B.⑧③①⑦⑥②④⑤
C.⑧①③⑦⑥②⑤④ D.⑧③①⑦⑥②⑤④
(4)已知过氧化钙固体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氧气,若用此反应制取氧气,为控制加水的速度,以免反应太剧烈,图11中最适合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如果用图1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_____(选填“a”或“b”)口通入。
图12
28.学习了分子知识后,化学小组对分子的性质进行了如图13所示探究。
图13
【设计实验】小华同学按图13甲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b烧杯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红,a烧杯和c烧杯内无明显变化,由此得出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
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干是小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13乙)并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 加入5mL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溶液为无色 酚酞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Ⅱ: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乙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B、C试管中的溶液变红,且C试管中溶液变红速率比B试管快 分子是运动的,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
(1)E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图乙实验与图甲实验相比,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运用分子的性质可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请运用该实验探究出的分子的性质对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