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4 14:3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分裂
统一
局部统一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三国”中,哪一国家实力最强?哪些国家实力衰落?
魏国的大权逐渐被谁所控制?
最强:魏
衰落:吴、蜀
大臣司马懿
1.背景
一、西晋的建立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世称号冢虎、管兵伐,有卧龙凤雏幼麒冢虎一说。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大都督,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晋宣帝。
司马懿
人物速览
视频:司马氏专权
2.西晋的建立
(西晋建立三要素)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公元266年
司马炎(晋武帝)
洛阳
魏灭蜀
266年
280年
263年
司马懿之孙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晋武帝
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之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1)看图说史:讲述西晋统一的过程,梳理三国结束的顺序。
西晋代魏
3.西晋的统一
(2)阅读下面历史地图及史料,思考西晋的统一的历史意义?
“是时(指西晋建立之初),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晋书·食货志》
1.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 ,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材料一:
材料二:
2.社会安定下来,有利于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阅读教材85页相关史事和86页的内容,完成下表,并在书本上做好标注。
(西晋统治措施) 统治集团
国家治理
社会风气
4.西晋的统治
1)统治集团:
2)国家治理:
3)社会风气:
西晋西晋王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
制定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①很多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上缺乏雄才大略,而是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
②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奢侈享乐。
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材料一 “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
——《晋书·惠帝纪》
材料二 (晋惠帝司马衷)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mí] ?” ——《晋书·惠帝纪》
结论:
1.政治腐败;
2.统治者昏庸无能。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概括西晋统治的特征。
结论:
诸侯势力日益强大,威胁中央政权,造成国家动乱甚至分裂。
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想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
西周、西汉
材料: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二、八王之乱
1.背景
晋惠帝在位间,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洛阳一带
①对社会造成巨大伤害,米价飞涨,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
②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亡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2.爆发:
3.主要地点:
4.影响:
下面的图片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过着怎样的生活?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东汉以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居住在我国西部和北部边疆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其中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历史上称为“五胡”内迁。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背景
1.內迁时间:
东汉、魏、晋时期
2.主要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
3.概况:
①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②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③鲜卑族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内迁特征:
1. 自西向东,自北向南
3. 从落后到先进
2. 从边疆到内地
变化1:
游牧民族生产方式的变化
变化2: 胡汉文化的双向交流
文化交流 民族交融
从游牧到定居农耕
北方各族内迁给中原地区带来什么社会变化?
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西晋灭亡后,北方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的15个政权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北方各族内迁后,西晋向其收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人口。由于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压迫,由此民族矛盾激化。
四、十六国的建立
材料一 山西发生饥荒,皇族司马腾乘机掳掠内迁各族人民,卖往山东、河北作奴婢,用来换取军粮。
材料二 匈奴左贤王刘宣愤恨地说:“晋为无道,奴隶御我”…… ——《二十四史全译 晋书》
依据以上两则材料,概括西晋统治者如何对待内迁各族人民?带来了怎样严重的后果?
实行民族压迫;
民族关系恶化
引起各族人民的反抗,导致西晋的灭亡。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
灭亡了西晋
西晋灭亡的原因 政俗之弊
封建之制
戎狄之乱
启示
政治腐败,追求享乐
八王之乱,西晋衰落
内迁各族人民的反抗
提倡节俭,居安思危,处理好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前秦建立三要素)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统治措施
4世纪后期
氐族
苻[fú]氏
自丧乱以来六十余年,苍生殄灭,百不遗一,河洛丘虚,函夏萧条。 ——《晋书》
五、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
政治
经济
文化
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影响
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王猛
统治措施
课堂小结:
西晋建立
(大一统)
五胡内迁
(大交融)
八王之乱
(大动乱)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新的统一
大行分封
民族压迫
前771
280
前202
220
263
266
589(年)
西晋
统一
西周
灭亡
西汉
建立
魏国
建立
魏国
灭蜀
西晋
建立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
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隋朝
统一
前221
秦朝
建立
时空连线:
分裂
统一
分裂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阶段
隋唐时期
事件
特征
趋势
统一
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