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而4月份时的预测为萎缩3.0%。2021年的复苏也将更加疲弱,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5.4%,而4月份的预测为增长5.8%。
——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为什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形势的预测如此不乐观
第9课
20 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课程标准:
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时间
20C初
1914-1918
1918-1929
1929-1933
1933-1939
1939-1945
1945-20C70s
20C70s后
20C90s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探究1
根据教材48-49页,梳理20世纪以后世界经济整体发展状况。
资本主义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一战)破坏
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二战)破坏
宏观调控+市场调节
科技促进经济发展
“滞胀”
金融危机
社会主义(苏联)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二战)破坏
改革→困境
解体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中国家
高速发展
结构存在问题
48页学习聚焦: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
在曲折中发展。
如何体现?
垄断资本主义走向经济危机
国家干预缓和危机
科技发展促进经济
但未根治危机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由高速发展走向解体崩溃
社会主义革命
曲折探索
到改革开放后经济不断发展
实现高速发展但仍充满挑战
一、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第48页第1段)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经济:
1、时间:20世纪初
2、表现: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结果: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项目 英 法 美 德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4 2 3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1 2
1870-1914年工业增速(倍速) 1.3 1.9 8.1 4.6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5 4
面积(万km ) 3350 1060 30 290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回顾
英法经济受到重创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美国经济崛起
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运动高涨
日本经济崛起
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一、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第48页第1段)
(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经济:
1、苏联(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1:外部世界的封锁包围和军事压力,国内的粮食危机和政治叛乱,促使苏维埃政权采用新的方式来发展经济……为此,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纪录片《大国崛起》
1918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7
1921
1922
1928
1937
俄国十月革命
苏联成立
战时共产主义
1953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超越生产力水平
1921 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采用市场手段,开辟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新道路。
新经济政策
一、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第48页第1段)
(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经济:
1、苏联(社会主义国家):
1917
1921
1922
1928
1937
俄国十月革命
苏联成立
战时共产主义
1953
新经济政策
苏联名次 1928 1932 1937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电力 10 7 4 3 2
煤 6 4 3 4 3
钢 5 5 4 3 3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苏联工业总产值于1937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一、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第48页第2段)
(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经济:
2、资本主义世界:
①特点: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犹存
②结果:导致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产能过剩、市场的无序竞争
1929-1933年 美 德 英 法 日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材料2:各国的生产能力迅速下降,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工业下降37%,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出现机器墓地,长达几十公里的工厂区死气沉沉,公路野草丛生,各国失业率达30%到50%。
一、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第48页第2段)
(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经济:
2、资本主义世界:
③后续影响:
a.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
材料3: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深刻地影响了资本主义制度……在战争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日益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的确,“计划经济”的思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因为交战中的各个国家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精神上的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4: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自由放任
资本主义制度
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知识回顾
罗斯福新政。
措施 金融 恢复银行信用
工业 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防止生产过剩;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和劳资关系
农业 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通过《农业调节法》
社会福利 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通过《社会保障法》
社会立法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
特点
实质
在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一、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第48页第2段)
(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经济:
2、资本主义世界:
③后续影响:
a.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
b.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只有战争能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能在敢于从事战争的人身上打上高贵的印记……对法西斯主义来说,国家的扩张是生命力的表现。
——[意]墨索里尼
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德]希特勒
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那样,要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
——[日]近卫文麿
武力对外扩张
拓展提升
资本主义国家三大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时间 16C-18C 18C-20C30s 20C30-70s
阶段 工场手工业 工业革命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理论 —— 亚当·斯密《国富论》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主张 政府管制生产和商业 活动、垄断外贸、 提高关税 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自由经营, 反对国家干预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原因 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开拓世界市场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资本主义矛盾激化
表现 政府组建大型公司 海盗式劫掠 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 “看不见的手” 罗斯福新政
一、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第48-49页)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1、资本主义世界:
①条件:
a.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
b.现代科技的进步
②结果:
a.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b.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与传统产业的升级,
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50-60s:黄金时期
70s:经济“滞胀”
减少政府干预
80s:缓慢复苏
90s:持续增长
探究2
资本主义世界永远解决了经济制度中的基本矛盾了吗?
一、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第49页)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1、资本主义世界:
历史纵横(49页)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一些国际投机者通过各种渠道对东南亚金融市场进行疯狂投机,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造成了一场遍及东南亚并波及东亚多国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造成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货币严重贬值,亚洲股市大幅下跌,许多大型企业倒闭。
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夏,“金融强盗”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利用亚洲国家金融市场的漏洞做空泰铢,引起泰国挤兑风潮,挤垮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也随之一路狂跌,终结了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
一、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第49页)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1、资本主义世界:
▲2008年次贷房贷危机
探究2
资本主义世界永远解决了经济制度中的基本矛盾了吗?
▲2022年拜登时代
③局限性:
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
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
没有
一、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第49页第2段)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2、社会主义世界——苏联、东欧:
1917
1921
1922
1928
1937
俄国十月革命
苏联成立
战时共产主义
1953
新经济政策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苏联工业总产值于1937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53
1991
1989
1964
1985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追随理想的政策
面对现实的退却
回归理想的实验
改乱了
改残了
东欧剧变
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改没了
苏联解体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一、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第49页最后1段-50页)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3、社会主义世界——中国:
1949
1953-1977
1978
1992
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五计划
进行社会主义
革命和建设的
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开辟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成为
仅次于美国的
世界第二大
经济体
一、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第50页第2段)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4、发展中国家:
探究3
结合教材和下图分析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经济发展的背景、成果。
①背景:
a.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
b.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并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②成果:20C60s至70s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
一、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第50页第2段)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4、发展中国家:
③存在问题:a.自身经济结构问题
b.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第三世界的多数国家是工业基础薄弱的农业国,经济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贫困。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发展中国家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总的看来,前30年经济发展较快,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陷入停滞状态(被称为“失去的10年”)。
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
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
贸易保护主义
一、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第50页最后1段)
(四)21C后的世界经济:
1、世界:
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
②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一、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第50-51页)
(四)21C后的世界经济:
2、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政策:
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②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
贸易畅通、资金融通
民心相通
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思考探究
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的特点。
①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
②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作用越来越大;
③全球化趋势明显,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知识回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一个中心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两个体系
国际金融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
国际贸易体系
以美国为主导
三大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世界银行
WB
关贸总协定GATT
世界贸易组织WTO
1995
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
国家和地区之间产生的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
二、国际贸易在发展中进步
19C70s
1918
1929
1930
一战结束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
贸易保护主义
经济危机
1933
1945
二战结束
后续的崩坏:
加拿大决定率先报复,对美国商品出口征收30%关税,加拿大带头后,德国和英国也紧随其后,宣布将关税税率从1930年的10%升至1932年的25%。
几个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关税增长,让全球贸易的宏观税率从10%变成了20%。
经过持续四年贸易战,美国从欧洲进口的货物价值,由1929年的13.34亿美元下降到1934年的3.9亿美元;美国从欧洲出口的货物价值,从1929年的23.41亿美元下降到了1932年的7.84亿美元。截止1934年,世界贸易额缩水60%以上。
欧洲主要强国,德、英、法、意出口增长率从1930年开始进入负增长,美国大萧条传递到了欧洲,席卷了世界,也引发了希特勒的上台和苏联的崛起。
二、国际贸易在发展中进步
(第51页第2段)
(一)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1、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1)关贸总协定1947:
探究4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形成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①背景:a.战争与经济危机;
b.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因此增速放缓,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
c.世界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难。
二、国际贸易在发展中进步
(第51页第2段)
(一)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1、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1)关贸总协定1947:
探究4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形成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史料阅读(51页)
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切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对上述目的作出贡献……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②作用:
a.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b.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c.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国际贸易在发展中进步
(第51页第2段)
(一)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1、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2)世界贸易组织1995:
①宗旨:
a.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
b.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
c.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材料5:世界贸易组织,如果大家要记清楚的话,基本上就干三件事。一个是制定规则,第二是开放市场,第三个是解决纠纷。
——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
二、国际贸易在发展中进步
(第51页第2段)
(一)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1、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3)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2001:
关贸总协定 世贸组织
性质 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 正式的国际组织
管辖范围 部分货物贸易 货物、服务贸易及知识产权
承担义务 随意 硬性
二、国际贸易在发展中进步
(第52页第2段)
(一)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1、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3)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2001:
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
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材料6: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绝不能袖手旁观。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的、更多的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
——1997年世贸组织总干事鲁杰罗在北大的演讲
探究5
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
二、国际贸易在发展中进步
(第52页第3段)
(一)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2、电子商务兴起:
51页学习聚焦: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服务贸易增长迅速,电子商务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电子商务:通常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客户端/服务端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①贸易形式的变化:
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
二、国际贸易在发展中进步
(第52页第3段)
(一)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2、电子商务兴起:
②交易手段的变化:
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
二、国际贸易在发展中进步
(第51-52页)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的变化:
1、世贸组织:
①关税的下降和市场的开放,直接降低了相关费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第51页第2段)
②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电子商务:
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
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第52页第3段)
探究6
国际贸易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第52页倒数2段)
(一)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三、国际金融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世界银行 WB
概况 1945年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
宗旨
业务
运行机制
资金来源
作用
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
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鼓励对外投资,
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
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
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
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帮助维持黄金与美元的固定汇率
成员国认缴资金,美国因而获得最大投票权
协调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拓展提升
根据材料,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材料6:简单地说,哈里·怀特错了。美国不可能同时实现以下两个条件:既向世界供应充足的美元,又使其黄金储备维持在满足黄金可兑换承诺所要求的水平上。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都无法担当这一重任。
——[美]本·斯泰尔《布雷顿森林货币战》
黄金的有限性与国际结算的需求无限增长的矛盾
20C70s,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解体
各国货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变成浮动汇率
(第52-53页)
(二)金融全球化:
三、国际金融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探究6
归纳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及其具体表现,有何风险
1、趋势: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
2、表现:①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证券市场等
②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趋同
3、风险:失控导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第53页第3段)
(三)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
三、国际金融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2009
2010
2015
2016
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中国成为IMF第三大成员
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分析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背景和目的。
考虑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在推动亚洲经济体持续增长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升本地区应对未来金融危机和其他外部冲击的能力;
认识到基础设施发展在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一体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推进亚洲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进而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确信作为旨在支持基础设施发展的多边金融机构,银行的成立将有助于从亚洲域内及域外动员更多的亟需资金,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形成互补,推进亚洲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同意成立银行……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2015年6月29日)
学思之窗(第53页)
背景:①经济全球化;
②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升。
目的:
①推动亚洲经济发展;
②解决亚洲经济体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③提高亚洲经济体抗风险能力。
(第53页第3段)
(四)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
三、国际金融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表现:①20C70s末,自动取款机开始投入使用;
②20C末,实现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的联网;
③21C以来互联网金融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一部分;
④人们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就能办理转账汇款、投资理财、贷款兑换等业务。
本课小结
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不是要输出中国模式或让中国取代西方,而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