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上第一单元练习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 姓名
卷首语
充实又快乐的暑假已然过去,假期里你游览过哪些地方?今天就让我们班进行一场“风光畅享会”,谈谈那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美景,一起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吧——
第一部分 与朋赏景
1.听听小明同学在旅游时为沿途风景做的手帐吧!
(1)院子里的丁香树,枝头 zhuì mǎn( )了 huā lěi( )。我拿起相机,走向院子,先前的一丝chóu yuàn( )顿时烟消云散了。
(2)女孩儿此行的mù dì dì( )是她的家,此时,她正 yǒu yǎ( )地坐在车窗 bō li( ) 前,面对往来的乘客, shāo wēi( )有些 jū shù ( )。想到家中老父亲望向他苍老又hún zhuó( )的目光,她的眼睛mó hu( )了。
(3)一年级的小弟弟正fú àn( )而书:他bèn zhuō( )地握着铅笔,一会儿抻抻yī jīn( )一会儿掏掏耳朵。面对妈妈期待的目光,他先是 sǎ tuō( )地甩了下头发,然后又低下了头。
2.手帐分享进行时,小明发现同学写得都很用心,但却因为着急动笔,写了错别字。一起帮忙找一找谁的手账写得没有错别字。( )
A.境界热呼呼晃然 B.舒爽微风鲜花点缀色彩斑
C.典雅建筑摇曳崎 D.喜雀高歌枝头鸣蝉印像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有一个错误的选项是……( )
A.参差(cī) 旖旎(nǐ) 鸣啭(zhuǎn) 蒙古(méng)
B.斗室(dǒu) 冠冕(guàn) 妩媚(fǔ) 婆娑(suō)
C.窥视(kuī) 单薄(báo) 渲染(xuān) 花苞(bāo)
D.摇曳(yè) 琼浆(qióng) 迂回(yú) 勾勒(lèi)
4.假期游览西湖的同学,赞美起无限风光,听听谁说的词语使用得并不准确( )
A.由于今年雨水严重不足,田野里的那些作物普遍长得参差不齐。
B.雨中的西湖依旧峰峦奇秀,宛若用墨线勾勒的一幅秀美山景图。
C.花儿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
D.游人如织的路上,几朵玉兰花孤芳自赏,仿佛与周围的喧嚣格格不入。
5.读下面的句子,分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 )
A.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又悲叹,哭号。
B.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C.温暖一身的故事;寄托一生的梦想;感动一生的情怀。
D.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6.下面关于路名、地名或人名的拼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沙湖 JIN SHA HU 李峰 LI FENG B. 九峰山 JUFENGSHAN 王翔 WANG xiáng
C.西湖区Xi Hu Qu 碧瀛路 BIYING LU D. 池经路 CHIJING LU 司马光 Sīmǎ Guāng
第二部分 触摸自然 *
一、边走边背--活用积累真博学!
(1)揭晓答案,他假期游览的是内蒙古草原,那景致正如老舍笔下所说,美不胜收:那些小丘的线条是______________,就像只用____________,不用_____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____________ ,又________________,既___________,又想___________一首___________。
(2)盛夏傍晚的湖边,忽然空中乌云翻滚,远处的小山若隐若现,顷刻间豆的雨珠从天而降落入船中。面对此情此景,你情不自禁吟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在写诗词时常常会发挥自己的想象,比如《过故人庄》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 “,还比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同学听了老师吟诵的名篇和诗句,也回忆起自己曾经读过的一句描写田园
风光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边读边悟--在山川湖海中领略阅读的滋味!
(一)空山鸟语
① 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 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关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吗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③ 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它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睛.在你心上引进阳光,在你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在奔放的欢乐里。
④ 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时刻,秋阳敛起耀眼的光彩,温柔地照
进幽谷深林。鸟儿们静默了。“咕--咕一”,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鸿鸣叫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不可捉摸了。鹌捣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加苍凉了哪!
⑤ 我想要做一只鸟,在山中。
1.短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鸟儿,它们鸣声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 _________。
2.听着两种鸟儿的鸣叫,作者思绪飞扬,想到了很多,请你把作者想到的内容用波浪线画出来。
3.为什么作者说“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请你分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听到过最动听的声音是什么?它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呢?学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山的呼唤
① 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② 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不可捉摸的旖旎与神奇。
③ 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散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常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山风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配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声籁、山的倾诉和山的呼唤。
④ 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屹立在我的心中,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名叫“玉山”。
⑤ 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
⑥ 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于岩石的阴影下。身边所有的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⑦ 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
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憧憧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哈.如一支柔美的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体地飞端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儿,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从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感动,让人震慑,让人迷惑。似乎在不住地低喊着:
⑧ “来吧!来吧!来吧!来上一座山。看看山会带给你什么?来吧!来吧!”
⑨ 建就是那山的呼唤。
⑩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
读完文章,想一想:“我”由“山”想到了什么?填入下面的图示中。
2.文中第⑥ ⑦ 段,作者重点描绘了玉山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种景象的特征。
① 白天的玉山_____________ ② 夜晚的玉山:________________
3.“山的呼唤”是什么?请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作者会响应山的呼唤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是几位同学对本文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明: 本文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自己在山中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景物绘形绘声 绘色、浓墨重彩、形象生动地展现。
B 小文: 文中写到了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大地泥土,这些景物汇成了魂牵梦绕,剪不断,理还乱的屡屡乡愁。
C小孙: 本文内容上逐层深入,在结构上首尾呼应,篇末点题,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D小张:文中包含了作者对登“山”的切身体会,也融入了启迪人生的哲理,但并未在这方面作过多的发挥,而是点到为止。
5.给本文取一个好的题目吧! 再说一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们的“互联网”
材料一:今年 1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消息,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民不到3亿,然而,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剧增,已突破7亿,互联网普及率近60%。
材料二:调查中,9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每天上网,互联网这种高科技时代的新兴媒体大大方便了人们学习、研究、工作、交流和娱乐。
材料三: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仅46.6%的人表示能忍受1天以上不上网,仅22.4%的人能忍受3天以上不上网。许多人认为,过度上网存在许多弊端。具体而言,63.6%的人认为“泡网”使人“变得内向”; 57.3%的人觉得整天泡网让人“更孤独”@46.2%的人选择“缺乏创造性”;41.5%的人选择“变得被动“, 34.8%的人指出网络会让人”情绪低落“。
材料四:某班同学对“互联网影响人们生活”进行了一次调查,列表如下:
(材料来自互联网)
6.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材料四的表格,写出调查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超过60%。
B.许多调查显示,互联网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
C.互联网使人们不能面对面沟通。
D.互联网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工作等。
9.如何理性地使用网络?请给你的同学提几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记录世界
在这趟自然之旅中,你积累了许多语言锦囊,更是发现了大自然这本书真是妙不可言!它能给你带来丰富的体验,能够充实我们的心灵,能够给我们上一堂堂奇妙的课……走进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中,你想变成大自然中的一朵云、一朵花、一棵草、一滴水…… 由此你会拥有什么样的经历呢 赶快把你的文思都写下来吧,注意把重要部分写具体哦!
参考答案:
1、(1)缀满 花蕾 仇怨 (2)目的地 优雅 玻璃 稍微 拘束 浑浊 模糊
(3)伏案 笨拙 衣襟 洒脱
2、C 3、B 4、A 5、C 6、D
一、(1)那么柔美 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翠色欲流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坐下低吟 奇丽的小诗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二、(一)1.山雀 鹧鸪 短促而嘹亮 缥缈
2.让人来不及凝神……把你浸在奔放的欢乐里。
忽断、忽续,忽近、忽远,……更加苍凉了哪!
3.①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②鸟儿的鸣叫能让你快乐和自由。
③鸟儿的鸣叫中有感情,能激发思乡之情。
4.百灵鸟的声音欢快。碧绿深林的小草,更加鲜亮了!春天的花儿,更加生机了!雄伟气势的黄河,更加奔放了!
(二)1.湖南相间的山 山间玩耍 瞬息万变 思念家乡 一次一次攀登
2.瞬息万变 2清幽朦胧
3. “来吧!来吧!来吧!来上一座山。看看山会带给你什么?来吧!来吧!”
会,作者通过写山的美景,写出了山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山以及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之情,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心理,勇于攀登。
4. B 5.我取的题目是攀登,因为本文结尾提到了攀登,且文章的人生哲理是告诉我们要一次次尝试。此外,“攀登”做题目可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6.互联网渐渐普及,但方便的同时网络也影响自身心情或习惯等。
7.互联网会让人们渐渐丧失习惯。弱化最强的是写信,其次是看纸质书,最小的参加聚会。
8.D 9.①一天使用网络不超过1小时。②有时间最后看看纸质书、做做运动。(言之有理即可)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