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1《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4 18:1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 学科教学设计
单元人文主题 “以连续观察”为主题
阅读训练要素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习作训练要素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蟋蟀的住宅》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10.7
教学内容解析 本文改编自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通过细致而持续的观察,真实生动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在阅读时,可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住宅特点,发现作者对住宅描写的准确、细致。通过发现蟋蟀挖掘住宅时使用的工具,体会作者把不易观察的细小工具和细微动作,准确地写出,感受作者观察时的细致入微。
学习目标确定 1.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 2.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3.能通过比较,体会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
重点与难点 1.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2.能通过比较,体会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
课前自主学习指导 搜集法布尔和蟋蟀的相关资料。
关键问题解决 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
学习评价设计 多元评价:对话交流、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级备课环节一:谈话导入,初识“伟大”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脉络,找出了蟋蟀的住宅的特点,感受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今天我们再来阅读文章,找一找文中作者对蟋蟀的住宅的最高评价是什么? 学生默读回顾,寻找答案: 3.过渡:作者这样说仅仅是因为蟋蟀住宅的这些特点吗?还有什么原因呢?让我们结合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来看一看。2.学生默读回顾,寻找答案: 活动意图说明: 设计意图:链接上节课所学知识,温故知新,链接文章,引发思考,提高效率。) 环节二:阅读体悟,聚焦“伟大”1.阅读思考:这座住宅的伟大还体现在哪里? 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 ①用“____”画出蟋蟀修建住宅过程中不同阶段表示时间的语句。 ②结合这些时间,说一说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2.展示交流: 教师总结:像法布尔这样长期的、不间断地观察就叫做“连续观察” ②教师追问:同学们,蟋蟀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它靠的是什么? ③教师追问:文中是如何描写蟋蟀的工具的呢?请你默读课文,快速找出关键词。 画出关键词柔弱。 教师总结:工具柔弱。 画出关键词“简单”。 教师总结:工具简单。 ④教师引导:那么,蟋蟀是怎样用这既柔弱又简单的工具,建造“伟大”的住宅的呢?找出蟋蟀建造住房的句子,并圈画出动词。 教师提示:蟋蟀这些动作在漫长的时间里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是蟋蟀劳动强度大的体现,它说明了什么?从中你读出了什么精神? 学生思考后回答。 ⑤看图,结合课文内容连线。 教师出示蟋蟀图片,和关键词,指名学生连一连。 ⑥用自己的话介绍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吧! ⑦结合上节课学习的蟋蟀住宅的特点,说说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指名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总结:蟋蟀,这个不起眼的小生灵,仅仅靠它简单的足,完成了扒土、搬土、踏地、推土以及修整、加深加阔等一系列繁重的工序,修建了这样精致舒适的住宅。对于这么柔弱的小生命来说,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呀!1.阅读思考:这座住宅的伟大还体现在哪里? 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 ①用“____”画出蟋蟀修建住宅过程中不同阶段表示时间的语句。 ②结合这些时间,说一说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2.展示交流: 学生思考后回答。 ⑤看图,结合课文内容连线。 ⑥用自己的话介绍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吧! ⑦结合上节课学习的蟋蟀住宅的特点,说说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学生发言,活动意图说明: 加深学生对蟋蟀建造住宅时动作的理解,为下面进行复述打基础。环节三:联系资料,体会语言风格 1.出示关键句“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教师提问:将蟋蟀修建住宅的时间与作者的观察联系起来,你又有什么发现? 2.作者仅仅是观察了这样一个冬季吗?读文字资料,谈谈你的感受。 出示文字资料: 圈画出关键词句“长达30年的观察”,学生说感受。 3.引导想象:30年来,法布尔在荒石园是怎样观察昆虫的 教师过渡:在长达30年的观察中,蟋蟀以及那些生活在荒石园的小昆虫,在作者眼里已经化作了充满灵性的生灵。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生动的表达吧。 4.找一找,说一说:找出课文中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的语句。 5.比一比,说一说:下面的片段在表达上与课文有什么不同?(课后第三题) 片段中的说明性文字具有简洁,表达准确清楚,不带情感色彩的特点。而文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读来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6.比一比,品一品:都是写蟋蟀鸣叫,两位作者的表达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要想像法布尔这样写出生动有趣的文章,我们首先要学会像他一样处处留心,耐心细致地去探寻我们周围的事物。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连续观察,一定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观察结果。1、学生思考发言 2、学生圈画出关键词句“长达30年的观察”,学生说感受 3、学生想象活动意图说明:激发想象,深化对作者性格的认识。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环节四:对比文章,巩固提高1.对比《蟋蟀的住宅》和《燕子窝》,说说它们的异同。 2.把《燕子窝》与《爬山虎的脚》课后资料袋做比较,看一看观察记录和观察日记有什么联系与不同。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主题概括。 本文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建造)的过程,说明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赞美了蟋蟀(认真工作)、(辛苦劳动)的精神。 2.课文小结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蟋蟀住宅的特点及挖掘过程,这与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分不开的。我们不仅要学习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学习法布尔耐心细致观察的习惯和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 3.拓展延伸。 读诗句,感受诗人细致的观察。学生交流观察日记与观察记录的不同。 回忆巩固填空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对比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观察日记与观察记录的异同。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再一次回味教学内容,感情得以进一步升华。
“双减”作业设计 一、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 )的时候。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2、“蟋蟀有特别的工具吗?没有。”这句话是( )句。 A、疑问 B、反问 C、设问 3、蟋蟀住宅的内部没有什么布置,最大特点是( )。 A、宽敞平坦 B、墙壁光滑 C、温暖 二、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等知识,赞扬了蟋蟀 、 的精神。 三、重点段落品析。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他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 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毫不可惜: (2)随遇而安: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3.从文中哪句话中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教学思维导图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指导教师建议 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