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清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对沿海地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 的自卫作用。
消极影响:
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导
回顾旧知
两次
【课程标准】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这场战争实际始于1839年完成于1842年,而这第一发子弹却是在46年前的1793年射出的。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
马嘎尔尼随团画师亚历山大的作品
英国讽刺画家詹姆斯·吉尔雷的画作
傲 慢 与 偏 见
要求: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二、三目的内容,并标注课文。
2、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学案上的三个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10min)
思考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原因:
中英正当贸易:中国顺差(出超),英国逆差(入超),要借助鸦片走私扭转贸易逆差。
不是
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
世 界 中 国
政 治 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君主专制,日益腐败
经 济 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 落后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财政入不敷出
军 事 船坚炮利 装备陈旧,军备废弛
外 交 殖民扩张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综 合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先进的工业文明 VS 落后的农耕文明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思考③:
近代西方殖民侵略和由此带来的文明碰撞是工业资本主义浪潮席卷全球的必然结果。
十九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小节
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同西方国家有何差别?下面我们以这一时期的中国和英国为例,穿越时空,重新回到这个大变革的时代。
英国
开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中国
传统的自然经济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英国
中国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权利法案》
建立君主立宪体制
武器装备落后
船坚炮利
外商抱持自由贸易观念,要求对等贸易,不甘以从属国的身份和中国交往,与中国在外交礼仪和贸易上屡次发生摩擦……西方列强自工业革命后,经济迅速发展,急于寻找原料产地及拓展海外市场……十七世纪,英国取得海上霸权,成为欧洲强国,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专营对华贸易。
英国
进行海外殖民扩张
清朝受传统政治观念的影响,以天朝上国自居,视海外诸国为蛮夷,中外之间是宗主与藩属关系,对外国派遣使节来华订约通商等要求,视为朝贡和恩乞……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经济向来自给自足,不假外求。因此,清廷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中国
两次鸦片战争
第二小节
鸦片输入中国以前的中英贸易
茶叶、丝绸(很受欢迎)
呢绒、布匹(很难销售)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模式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对布匹的需求并不大;英国通过机器加工出来的纺织品质量不高,中国百姓没有购买的必要。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工业品具有顽强抵抗力、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限制,使英国不可能在中国为自己的商品打开市场,出现贸易逆差。
贸易结果:许多白银流入中国(出超地位)
中英正当贸易:
中国顺差(出超),英国逆差(入超)
正当贸易
英国无法
获利
走私鸦片
打开市场
英国向中国输出的鸦片数量
清朝吸食鸦片的人
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4月至5月,收缴英国、印度和美国商人的鸦片2万多箱。从6月3日至25日,在林则徐亲自主持下,将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
虎门销烟
①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英国需要更多的原料和商品市场,英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市场)
②国内情况: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国力渐衰,政治腐败,内部危机严重。
③直接原因:中国禁烟措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英国政府宣布对华发动战争。(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追溯鸦片战争之因
战争经过
爆发
1840.6
英军进犯广东,发动侵略战争
扩大侵略
1841
侵占香港岛,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
结束
1842.8 清政府求和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结果:《南京条约》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增加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破坏中国贸易主权,便利西方列强倾销商品
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便利西方国家的对华倾销商品
《南京条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43中英《虎门条约》——片面最惠国待遇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领事裁判权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客观原因: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落后。
(3)主观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统治集团内部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影响:
②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要矛盾: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革命性质: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兴起。
(4)经济结构: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出现并快速成长。
(5)思想领域:部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①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天朝上国观念
“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认为自己处于天下的中心,自己所代表的文明是最优越的,由此来判定华夏与夷狄。
材料一:1853年,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张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
——1854年2月英国科勒拉德斯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影响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
(2)直接原因:英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但遭到清政府拒绝。
(3)导火索:“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分类比较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继 续 根本原因和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战争性质 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扩 大 战 争 过 程 侵略力量 英国 以英法为主,美俄为帮凶
侵略时间 两年 四年
侵略范围 主要在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 占领北京
扩 大 战争的危害和影响 开放口岸和割地 开五口、割香港岛 增开十一通商口岸;英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主权遭到破坏 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 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
分类比较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亚罗号事件:1853年英美等国掀起了“修约”交涉未能得逞。1856年10月8日,英国侵略者制造“亚罗号事件”。“亚罗号”事件是中国近代时期英国一系列粗暴践踏中国主权和损害中国管辖权事件中的一个。
马神甫事件: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是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之一。1853年(清咸丰三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1856年,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法国政府借口挑起侵华战争。1857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
天津
北京
广州
战争经过(1856—1860年):
(1)第一阶段:广州——天津
(2)第二阶段:天津——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签《天津条约》
1860年 占领京津,火烧圆明园,
咸丰帝逃亡,签《北京条约》
圆明园
项目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割地
赔款
开 埠
其他权利的丧失
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允许外国公使进京、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
割九龙司一区
增开天津
英法各800万两
允许华工出国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时 间 条 约 割占领土
1858年 《瑷珲条约》 60多万
1860年 《北京条约》 约40万
1860年、1864年 《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44多万
1881年 《改订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 7万多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和权益——150多万平方公里
结合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所签订的内容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政治上(社会性质)
经济上
思想文化上
对外关系上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封建传统思想,八股取士,“天朝上国”
封建传统思想受到冲击,客观上使中国接触到西方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闭关锁国
国门被迫开放,中外联系加强
战败后的“天朝”是否觉醒,有无改变?
材料二:“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刚打完的这场战争不过是一个蛮夷部落的一次闹事而已、这些蛮夷依仗船坚,袭击占领了沿海地区的一些地方......迫使皇上做出一些让步。” ——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四:“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中,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些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有固守常规的士大夫,但也开始有开眼看世界的先锋
“开眼”世界概况
人物 代表作 时间 内容
林则徐 《四州志》 1839 五大洲30余国地理、历史、政情
魏源 《海国图志》 1844-1852 世界地理、历史、政治
姚莹 《康輶纪行》 1845 英法历史、英俄、英印关系
徐继畲 《瀛寰志略》 1848 世界近80国家风土人情、历史、政情
梁廷枬 《海国四说》 1847 西洋诸国历史政情
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三: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思潮特点
(1)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
(2)核心: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不足:没有付诸实践,影响也仅限于部分知识分子
课堂小结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两次鸦片战争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结果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
经过及结果:
第一阶段→《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北京条约》
鸦片战争
“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魏源、徐继畬
要求:2分钟时间整理背诵以下内容
1.19世纪中期世界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外交、军事、社会矛盾方面的对比。
2.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过程、结果、影响。
3.《南京条约》的内容、性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