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 16《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老师用他辛勤的汗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令人敬佩的老师,老师也是孩子们最最熟悉的人之一。《我的老师》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针有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课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道人物脸型、五官、发型、体型等不同特征,能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创作,并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增进师生间的情谊。教材中提供了杨之光的作品《恩师徐悲鸿》,线条与色彩的运用恰到好处。下面的四幅图例能一目了然地让学生清楚地掌握人物画的类型:头像、半身像、全身像和一组人像。通过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可以较好地让学生领会到人物画的不同风格,内涵,以及画家的思想感情等。
教学目标:
1.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使学生掌握人的脸型、五官、发型等不同特征,能根据人物的特征运用线条或色彩进行创作。
2.掌握用简单的线条去描绘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人物特征,能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绘画创作。
难点:运用观察和分析的方法,能较好地表现人物特征。
教学准备:
师:教师的照片及教师肖像作品,制作 PPT。
生:彩色水彩笔、绘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校下周将举行“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评选要求是为你最喜爱的老师画张像,并配以文字说明。
二、感知绘画作品
画家作品:杨之光《恩师徐悲鸿》教师作品:《信念》三、新知探索通过闯关小游戏了解相关知识,根据闯关情况,自己得到相应的笑脸。
第一关:认肖像画形式肖像画是人物画的一种,可分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和一组人像。
第二关:认识人物特征(脸型、发型、五官、体型)
1、观察老师脸型、发型,观察同学脸型、发型
2、讨论老师五官特点,尝试画老师五官
3、了解体型
4、对号入座连线巩固
第三关:认学科老师(场景添画)不同背景体现不同学科特点
四、示范步骤
1、教师示范同学们观看作画步骤,总结步骤
2、师总结我们在观察人物时,就可以从人物的脸型、五官、发型、衣着、体态这几个方面去找人物的特点。
3、学生作品欣赏
五、艺术创想
1、作业及要求作业:为你最喜爱的老师画一幅肖像画,并配一句话加以说明。
要求:
(1)抓住特征(发型、脸型、体型......)
(2)构图饱满,线条流畅。
(3)适当添加背景。
2、构思想一想:我准备画哪位老师?我的老师有什么特点?(发型、脸型、体型......)我打算如何安排画面?(头像、半身像......)我准备用什么方法画?(色彩、线描......)
3、自主创作播放背景音乐
六、展示与评价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出示评价标准)评价标准:
1、挑选几幅学生画展示,自己点评,得到相应星级评价。
2、互评:给喜欢的老师投票
3、师评:从线条、上色、构图等来点评。
4、延伸:课后我把同学们的画作放到相册里,拍成电子影集发班级群,给二年级的老师们点赞。
七、感情升华
1、尊师重教传统文化
2、感念师恩
课后反思
《大概念教学》给了我思维的启迪。对于大概念教学,书中给了这样的概念:就是以大概念为核心目标的教学,它指向于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素养。按照书中的意思解读一下这个概念,就是以现实世界为基点,由拼图式教学走向滚雪球式教学,打通知识之间的壁垒,消除知识的碎片化,实现知识的体系化、系统性,从而极大的提升学习的效率,实现学习的自觉。我们平时的教学,往往是扁平化的教学,以课本的编排为依托,按部就班的实施教学,这样的学习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从知识层面上来说,往往会导致知识与现实脱离,让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能够转化为能力,或者学生无法把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从而让学习和生活分离。
《大概念教学》这本书就是要为知识和现实打通壁垒,实现融通,从而让学有所用。杜威在说三种水平的教学时提到:“最不好的一种是把每堂课看作一个独立的整体。这种课堂教学不要求学生负起责任去寻找这堂课和同一科目的别的课之间或和别的科目之间有什么接触点。比较聪明的教师注意系统地引导学生利用过去的功课来帮助理解目前的功课,并利用目前的功课加深理解已经获得的知识。这种教学的结果好一些,但是在学校的教材还是脱离实际的。
除偶然外,学生的校外经验仍然处于粗糙和比较缺乏思想的状况。学生不能利用直接教学的比较准确和比较全面的材料,使校外的经验得到提炼和扩充......
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现实生活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
从杜威这一段话中我们能够看到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打通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壁垒,让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大概念教学就是很好的路径,这本书还有一个标题: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大单元教学。
要清除知识与现实之间的壁垒,就需要我们具备专家思维,专家思维就是一座桥梁,把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实现学为所用。
基于这样的认识,要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就需要把教材进行整合设计,围绕核心素养科学设计,变知识传授为探究体验式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形成能力,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大单元教学就是立足于知识,对一个学段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围绕一个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通过巧妙的设计把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
这些启示和感悟让我深刻认识到大单元教学的魅力,在我参加区优质课比赛时,对课堂进行了再设计,不仅仅是讲授《我的老师》这一节美术课的知识,而是围绕这些知识,融合了小学段肖像画的要求,重新进行了整合。还引入了语文课、传统文化等跨学科的内容,创新性的把评选最美教师活动引入课堂,整节课围绕评选最美教师展开,让学生寻找最美教师、画出最美教师、展示最美教师画像,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整节课自然流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大单元教学的初步探索,让我感受到了它浓浓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甜味,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要进一步探索大单元教学的方法,更好的去设计每一节课,与孩子一起,让学习真实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