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海水的性质(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3.2 海水的性质(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24 16:4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日期:
【教学目标】
准确区分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概念,理解概念的内涵
2、学会分析影响海水分布的主要因素
3、理解并解释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海水性质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学难点:海水性质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研学流程】
【学】通过阅读课本P50-P55,标注重点(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等)
(要熟记课本重点知识,加深理解,注意运用)
一、海水的温度
1.概念:海水的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
2.分布规律:①垂直:
②水平: ;

3.影响因素: 等。
海水温度的高低与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有关,由于影响因素不同,不同海区、不同季节海水温度不同。
海洋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表层温度水平分布
洋流性质
垂直分布 海水性质(导热率低),太阳 辐射热量集中储存于海洋表层
4.海水温度的影响: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影响海洋运输;影响沿海地区气候。
(1)
① 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越少;
②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例如罗非鱼主要生活在低纬度海域,鳕鱼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海域;
③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还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以追逐更适宜的温度;
④人类的渔业活动要考虑各海域的水温状况和海洋生物对水温的要求,无论是远洋捕捞还是近海养殖,都受到海水温度的影响。
(2) :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 ,通航时间较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3)
①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的 ,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 ;
②从全球尺度来说,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③从区域尺度来说,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 。
二、海水的盐度
1.概念:指1000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
2.世界大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
①副热带海域: 。
②赤道海域: 。
③副热带向极地海域: 。
3.成因:
因素 影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蒸发量>降水量,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
洋流 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海区形状 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
(1)盐度最高的海域是红海:原因:
盐度最低的海区是波罗地海:原因:
4.影响:提供化学物质;影响海水养殖;海水淡化
(1)海水中化学物质的利用①晒盐;②海水制碱;③从海水中提取镁,溴等资源。
晒盐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有地形,海岸类型,气候,地表径流等方面。
①地势平坦,有利于盐产量提高;②泥质海岸有利于盐产量提高;③纬度低,气温高,晴天多,降水少,光照充足,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④陆地入海径流量小,海水盐度高。
我国著名的盐场: 等。
(2)海水盐度与海水养殖:海水盐度的稳定性对海水养殖至关重要
(3)海水淡化:沿海国家和地区的海水淡化,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三、海水的密度
1.含义: 。
2.成因: 。
影响因素 与海水密度关系 对海水密度的影响
负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3.分布规律:
分布规律 原因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4.海水跃层定义:海水特征(温度、密度、盐度)随深度迅速变化的水层
密度跃层的影响:①密度增大跃层浮力大,利于潜艇航行
②密度减小跃层,海水浮力突然变小(海中断崖),潜艇迅速下沉,造成事故
4.海水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海水密度迅速增加,对声波有反射和折射作用,潜艇在此深度范围以下活动不易被上部侦测到。
②有时候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海水浮力也突然变小,这种现象称为“海中断涯”,因海水浮力突然变小,可能会掉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造成艇毁人亡
自主探究:探究一:读“海洋表面平均盐度和温度按纬度分布的曲线图(图中A、B、C、D分别表示海区)”,回答问题。
(1)图中①曲线表示海水 ;②曲线表示海水 。
(2)2019年10月15日下午,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从深圳蛇口邮轮码头起航,首航南极,开展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雪龙2号”从深圳蛇口游轮码头起航,在到达南极洲的过程中,海水温度的变化趋势是 。
(3)图中A海区盐度____,原因是 。
(4)C海域盐度比D海域盐度____,简述其成因 。
(5)从垂直方向来看,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是 。
探究二:读某月我国南海部分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影响世界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
(2)判断该示意图的月份(2月或8月),并简要分析乙地比甲地气温季节变化小的原因。
(3)比较该月丙、丁两地盐度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
探究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马孙河流域地处热带雨林区,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有干、湿季之分。亚马孙河最大流量225000米3/秒;最小流量90000米3/秒,分别出现在5~6月和11~12月。亚马孙河河口地势低平,出现甚为壮观的涌潮,潮流流速快,潮位较高,在离岸1~2千米处可闻其声。下面左下图是8月亚马孙河河口附近海域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右下图是亚马孙河河口位置图。
(1)说明N海域盐度较高的原因。
(2)推测12月亚马孙河河口35‰等海水盐度线的变化,并给出理由。
(3)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涌潮潮位高的原因。
探究四: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盐度超过40‰。
材料二:红海位置图。
(1)分析红海盐度高的原因。
(2)红海海水的密度比阿拉伯海海水的密度______(填大或小),因此,表层海水流______(填进或出)红海。
(3)海洋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但在过去的20年里,海洋生物急剧减少,简述海洋生物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
(1)海水盐度;海水温度
(2)先升高后降低
(3)最高;A海域位于副热带,气候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4)高;北纬60°附近河流径流汇入量大,南纬60°附近河流径流汇入量小
(5)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1000米以下,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解析:
(1)由图中信息可知,①曲线表示由南北半球副热带向两侧的高低纬递减,为海水盐度曲线;②曲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为海水温度曲线。
(2)从深圳蛇口游轮码头起航,先经过赤道,这期间纬度降低,海水温度升高,之后向南航行,到达南极洲,纬度升高,海水温度降低,所以整个过程海水温度先升高后降低
(3)由图中可知,A海区地处副热带,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全年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所以海水的盐度高,
(4)由图中信息可知,C海区盐度比D海区高,C海区位于北纬o0附近,陆地面积广,河流径流汇入量大,盐度低,D海区位于南纬60附近,河流径流汇入量小,所以盐度高。
(5)海水热量的来源是太阳辐射,表层海水获得太阳隔射,再向下传递,所以1000米以上,随海水深度的增加,海水温度不断下降,l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不大
2、(1)答案: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海水运动(洋流);所处季节等。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影响表层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有纬度高低、洋流性质、海陆分布、季节等。
(2):8月。甲地位于岛屿内部地区,乙地邻近海洋,海水对大气温度有调节作用;乙地海拔较甲地低。
解析:由图可知,该月份海南岛东侧水温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升高,是受西南季风影响,离岸风导致的沿岸上升补偿流水温较低;且该月份南海水温较高,故该月应为8月。由图可知,乙地位于沿海,海洋对气温有调节作用;且乙地海拔较低,气温季节变化小。
(3)答案:丙地盐度低于丁地(或丁地盐度高于丙地)判断依据:丙地靠近陆地,有大量淡水注入,稀释海水使其盐度降低;丙地海水温度较丁地低,蒸发量较丁地小,且溶解能力较低,盐度较低(或丁地海水温度较丙地高,蒸发量较丙地大,且溶解能力较高,盐度较高)。
解析:海水盐度可从降水、蒸发、入海径流等角度进行分析。由图可知,相较丁地,丙地水温较低,蒸发较弱;该月为夏季降水丰富,丙地位于沿海,大量入海径流稀释盐分,故丙地盐度低于丁地。
4、答案:丙地盐度低于丁地(或丁地盐度高于丙地)判断依据:丙地靠近陆地,有大量淡水注入,稀释海水使其盐度降低;丙地海水温度较丁地低,蒸发量较丁地小,且溶解能力较低,盐度较低(或丁地海水温度较丙地高,蒸发量较丙地大,且溶解能力较高,盐度较高)。
解析:海水盐度可从降水、蒸发、入海径流等角度进行分析。由图可知,相较丁地,丙地水温较低,蒸发较弱;该月为夏季降水丰富,丙地位于沿海,大量入海径流稀释盐分,故丙地盐度低于丁地。
3、答案:
(1)副热带海区,降水少;温度高,蒸发强;河流淡水注入量较少(距离河口远),稀释作用弱;沿岸暖流经过,水温高,蒸发强。
(2)35‰等海水盐度线变短(或西/西南移;向海岸方向移动)。理由:12月,河口径流量小,稀释作用弱,海域盐度增加,盐度等值线向西移动。
(3)河口宽阔,向上束狭,喇叭状海湾;河道中沙岛众多,阻力大;河流径流量大,水位高;潮流速度快(或地势低平,入海径流流速慢),海水顶托作用明显。
解析: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N海域位于副热带海区,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较少;N海域纬度位置较低,海水温度较高,蒸发较强;根据图示信息可知,N海域距离陆地较远,受陆地径流补给较少,稀释作用较弱;根据图示信息可知,N海域有暖流流经,蒸发较强,海水盐度较高。
(2)12月河口径流量小,稀释作用弱,河口附近海域海水盐度较强,高于35%的盐度范围较大,因此35%。等海水盐度线面积变小,所以35%。等海水盐度线位置应该向海岸线方向移动,向西(南)移动,35%%等海水盐度线偏短。
(3)结合图示信息可看出,亚马孙河河口呈喇叭状,口门宽阔,向上束狭,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河流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降水丰富,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拾高潮水位;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河道中沙岛众多,阻力大,潮水水位堆叠较高;河流入河口处,河道地势低平,河流较慢,潮水水位较高。
4、答案:(1)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气候干旱,降水少;河川径流流入少;海区狭长且基本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换少。
(2)大; 进;
(3)过度捕捞;对海洋生物栖息地的破
解析:(1)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量、蒸发量、河流水注入、与外界交换等。从纬度上看,红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会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周围几乎无河流注入,稀释盐分能力差;红海三面是陆地,海域较封闭,与其他海域交换少,因此盐度高。
(2)红海蒸发强,降水少,盐度高,密度大,故海平面低。阿拉伯海域面积大,降水多,盐度比红海低,密度小,海平面高。因此表层水移动方向为阿拉伯流向红海。
(3)由题干中“在过去的20年里”可知主要从人为原因进行思考,人类过度捕捞海洋生物,使得生物资源减少;污染环境,破坏生物栖息地,也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洋流、淡水注入量、海区形状封闭程度。表层海水会从盐度低流向盐度高,底层海水由盐度高流向盐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