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课内阅读。
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我读过的神话故事还有 和 。
2.形容速度很慢的词语有很多,文中就有两个,是 、 。
3.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他的双眼变成了 和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腾不息的 ;他的汗毛变成了 。
4.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心灵之灯
表姐从事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使我有机会和那些有残障的小朋友打交道。一次,我替表姐接一位盲童回家过夜。夜很深了,他不肯睡觉,却安静地坐在我身边。他的发问打破了夜的沉默:“您能告诉我‘红'是什么样子?”这下可把我问住了。思考了一阵,我只有笨拙地解释:“你感受过‘火'吗 火是‘红'的。”“那‘红'一定很烫呀!”他说。我又讲:“老师给你讲过太阳吗 太阳是‘红'的。”“那‘红'一定可以给你们光明了。”“我们身体里的血也是‘红'的。”“那‘红'一定是流动的。”我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给他解释清楚抽象的“红”是个什么样子,因为在他的世界里只有黑一种颜色。
我颓然地想:失去了眼睛,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时,盲童自言自语地说:“红是流动的,是烫的,是发光的,好美丽哦!”在我们明亮的眼睛中一成不变的事物,到了他的世界里却具有了这么多种美好的属性,多么敏锐的感觉!
“大哥哥,你听!”他突然喊道,“你听,外面有小猫在叫。”我仔细聆听,却没有听见什么动静。我茫然地沉默不语。他拉着我的手坚持说:“是有猫叫!”我只好顺从地打开门,呀!真有一只冻得瑟瑟发抖的小猫“喵喵”地在叫。
他失去了眼睛,耳朵却比常人更能倾听外界的声音,他是用心在领悟这个世界,而我们这些正常人只是运转我们的感官,听到的是谁家在吵架,谁家在打麻将之类的嘈杂之音。他的遭遇使他更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在普通声音中分辨出最动人最惹人爱怜的声音。
他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他比我们多一分细腻的情感,比我们更加珍惜活着的美丽。有一个故事说,乡下有位瞎婆婆在自家院门外安装了一盏灯,她说这是为了过路行人的安全。老人用灯为别人照路,同时也点亮了自己持久不息的生命之灯。我黯然,检讨自己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是否已经迷失方向,已经不能承受生活的平凡之美。
5.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能体会出当无法给他解释清楚抽象的“红”是个什么样子时“我”的心理吗?请描述此时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颓然”时,盲童却自言自语“好美丽哦!”此时,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最后作者为什么要写“瞎婆婆”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农尝百草
在上古的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神农氏带着一批臣民,向西北大山走去。他们攀登木架、登上了山顶,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红的、绿的、白的、黄的,各色各样,密密丛丛。
白天,神农氏领着臣民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着火光把百草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臣民们赶紧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们忙把那灵芝草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农氏吃了灵芝草,毒气解了,头不昏了,会说话了。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巨民们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还是下山回去。他摇接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说罢,他又接着尝百草。
神农氏尝完百草,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医病的草药,准备下山回去。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见了。原来,那些搭架的木杆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长成了一片林海。神农氏正在为难,突然天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和护身的几位臣民,接上天去了。从此,这里一年四季香气弥漫。
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境,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9.把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神农氏为何领着臣民品尝百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了短文,你知道灵芝草的功效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
13.照样子,根据提示仿写句子。
例: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红的、绿的、白的、黄的,各色各样,密密丛丛。
校园花坛里的花可真美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夸父逐日》,完成练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名叫夸父的巨人。他看见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接着就是漫长的黑夜,直到第二天早晨太阳才又从东方升起。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渊,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还没等太阳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就在这时,夸父的喉咙干得直冒烟。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被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夸父又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泽里的水。那大泽,又叫“瀚海”,有上千里宽。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一样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上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14.夸父临死前抛出的( ),变成了一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
A.斧子 B.手杖 C.锄头 D.弓箭
15.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用“√”选出。
①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大自然。( )
②热爱光明,憎恶黑暗。( )
③有理想,有抱负。( )
17.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神农尝百草(节选)
神农教会人们耕田种庄稼后,看到人们经常因为乱吃东西而得病,甚至丧命。在疾病面前,人类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等死,神农心里很是焦急,他决心要亲自尝遍所有的植物。这样,就可以知道什么是可以吃的,什么是不能吃的;什么是有害的,什么是能够治病的。下定决心后,神农就做了两只大口袋,用来装采集来的草药。
神农每天不停地走啊走,他的足迹遍布了江河山川、高山峻岭。他尝遍了各种花草,也认识了许多药物,用它们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有一次,一个人得了急病,他需要的药草很难找。神农找了很久,终于发现它长在一座陡峭的岩壁上,这岩壁又高又陡又光滑,根本没有落脚的地方,连猿猴都难以攀登。人们见了,连连摇头,叹息这药草生长的地方实在太高太险,人想上去,比登天还难。神农救人心切,他动手搭起了一个木头架,顺着这个架子慢慢地攀登上去,终于爬到了岩顶,采到了草药,救了这个病人。后来人们就把神农搭架子采草药的地方称为“神农架”。
有一次,神农不幸尝到了“断肠草”。这种毒草实在太厉害,神农还来不及吞食解药,毒性就发作了,神农临死前还紧紧地抱着他的两口袋药草。人们隆重地安葬了神农,尊称他为“医药之神”。
18.在文中找出下列意思对应的词语。
(1)形容又高又险的山岭。( )
(2)形容盛大庄重。( )
19.根据短文内容,神农尝百草的原因是( )
A.他对医药学充满了好奇心。 B.为了造福老百姓。
20.短文中哪些语句能够体现神农走的范围广,认识的药物多?用“ ”画出来。
21.认真阅读第3自然段,其中画“﹏﹏﹏”的语句说明了 ,也说明神农解救这个病人的过程非常 ,衬托出神农 的精神。同时,从这个自然段中我们得知了“ ”这个名字的来历。
22.神农死亡的原因是 ,来不及吞食解药。人们尊称他为“ ”。
2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话想对神农说?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天地。
女娲补天
洪荒时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继而大打出手,最后祝融打败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输而羞愤地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哪知那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折断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的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大祸,感到无比痛心,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窟窿填好,随后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做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堵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痕迹,由于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星辰都会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从此以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就是伟大的女娲用来补天的神石的彩光。
2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喷涌——( ) 安乐——( )
2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窟窿 一( )裂纹 一( )大龟
26.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夸父逐日》 《八仙过海》 2. 缓缓 慢慢 3. 太阳 月亮 江河 花草树木 4.盘古,是你拯救了我们人类,我们人类要感谢你。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积累能力。只要注意区分童话和神话故事,不写错别字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理解能力。缓缓、慢慢、缓慢、迟缓都是形容慢的词语。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盘古开天辟地,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盘古开天辟地,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才有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要感谢他。
5.幸运的是他比我们多一分细腻的情感,比我们更加珍惜活着的美丽。 6.对盲童不能像我们一样感受生活很同情,也很痛苦。 7.盲童很乐观,很热爱生活,让我们自愧不如。 8.瞎婆婆和盲童虽身有残疾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都有盏生命之灯使他们更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分析】5.此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概括能力。本文记叙了“我”与一位盲童的故事。文章很短小,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结合短文结尾内容“他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他比我们多一分细腻的情感,比我们更加珍惜活着的美丽。”可知。
6.此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的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当无法给他解释清楚抽象的“红”是个什么样子时,“我”此时的心理是对盲童不能像我们一样感受生活很同情,也很痛苦。
7.此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及谈感受。“颓然”的原因:同情盲童的不幸,却自言自语“好美丽哦!”体会到盲童很乐观,很热爱生活,让我们自愧不如。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老人用灯为别人照路,同时也点亮了自己持久不熄的生命之灯。盲童的心灵里有着一盏生命之灯。瞎婆婆和盲童虽身有残疾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都有盏生命之灯使他们更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9.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不能回去。 10.因为在上古的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 11.解毒 12.神农本草经 13.五颜六色的花儿在风中轻轻摇摆,有百合花、鸡冠花、太阳花、海棠花,各种各样,姹紫嫣红。
【分析】9.此题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词改为肯定词,肯定词改为否定词。
10.此题考查文本的分析理解能力。从第一段因为“在上古的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所以神农氏为何领着臣民品尝百草。
11.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联系课文内容进行理解。从“神农氏吃了灵芝草,毒气解了,头不昏了,会说话了。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可知灵芝草可以解毒。
12.此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了解。《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13.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14.B 15.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16.①√②√③√ 17.决心大或不自量力。
【解析】1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关键信息的定位和抓取能力,以及对词语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文章,从段落中找出相关词语即可。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可知该题正确答案为“手杖”。
15.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文章第一段点明了夸父追日的原因,对太阳的升起落下充满疑惑同时想让太阳固定在天上给大地永远的光明。所以根据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16.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从夸父追日的原因以及为了追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可以看出他是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
17.本题考查对字词意思的识记、理解能力。夸父逐日:褒义: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也比喻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雄心壮志。贬义:自不量力。
18. 高山峻岭 隆重 19.B 20.神农每天不停地走啊走,他的足迹遍布了江河山川、高山峻岭。他尝遍了各种花草,也认识了许多药物,用它们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21. 采这种药草很困难 艰难 不畏艰险、舍己救人 神农架 22. 尝了“断肠草” 医药之神 23.神农爷爷,您真是一位百折不挠、敢于尝试,有献身精神的人。我们永远怀念您!
【解析】18.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写词语,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在文章中寻找相应的词语。抓住关键词“高”、“险”、“山岭”从文章中找第一个词语。抓住关键词“盛大庄重”从文章中找第二个词语。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通过阅读第一段可知,因为人们经常乱吃东西而得病,甚至丧命 所以神农才决心尝百草,他这么做都是为了百姓的生命安全着想。所以B选项正确。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本题答案定位在第二段,“江河山川”、“高山峻岭”说明神农走的范围广,“他尝遍了各种花草,也认识了许多植物”说明神农认识的药物多。
21.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划线句子说明了这种草药生长的地方很危险,采这种草药很困难,但也侧面表现了神农救治这个病人的艰辛,反映出他舍己为人的精神。从第三段最后一句可以知道“神农架”这个名字的来历。
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通过阅读最后一段可知,神农死亡的原因是他尝了“断肠草”,来不及服用解药就毒性发作而死,人们安葬了他,并称他为“医药之神”。
2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根据神农做出的贡献,表达对他的敬仰和钦佩。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4. 喷射 快乐 25. 个 道 只 26.女娲选用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石浆将残缺的窟窿填好,斩了大龟的四脚,当做柱子支起倒塌的半边天,擒杀黑龙,收集芦草,烧成灰,堵塞洪流。
【解析】24.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近义词。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近义词。
喷涌:意思是喷射涌流。
安乐:双音词,指一种安宁和快乐的心理状态,也指安逸快乐的生活方式。
2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用量词填空的能力。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如头、匹、条等。即:一个窟窿 一道裂纹 一只大龟
26.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由“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窟窿填好,随后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做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堵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可知:女娲选用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石浆将残缺的窟窿填好,斩了大龟的四脚,当做柱子支起倒塌的半边天,擒杀黑龙,收集芦草,烧成灰,堵塞洪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