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13.2课《上图书馆》同步检测(含解析)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第13.2课《上图书馆》同步检测(含解析)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4 20:23:37

文档简介

第13.2课《上图书馆》同步检测
一.课内巩固阅读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的经典诗文,浩如烟海,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我们的传统美德,经久不衰,如春日的鲜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②如果人们继续一意孤行,依然熟视无睹单一耕作的弊端,那么粮食危机将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③观易安后期词作,辞则珠圆玉润,境则哀婉深沉,情则真挚感人。
④我们想帮助他,但是他那凶狠冷厉的目光使我们望尘莫及。
⑤美国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派军舰对中国南海的岛礁进行侦察,把本来平静的南海搅得风生水起,其野心暴露无遗。
⑥网络生造词,既不能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无益于人际交流,且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所以,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无可非议。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答案】C
【解析】②句“熟视无睹”不能带宾语④句“望尘莫及”和“目光”搭配不当⑤句“风生水起”望文生义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随着百镇千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海南省许多特色旅游线路脱颖而出,这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②路人有难,上前帮一把;别人求教,耐心答一下……很多事情只是举手之劳,但可以为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③山东烟台几百家企业联名做出诚信经营承诺,签署《信用承诺书》,并表示企业要一言九鼎,把诚信作为发展的根本。
④这种牵强附会的解释,与事实有很大出入,让人难以接受。
⑤受品牌负资产拖累的企业,不管是提升原有品牌的含金量,还是白手起家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都不容易。
⑥动车禁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要在执行力上下功夫,即增加旅客的违规成本,将屡教不改者纳入“黑名单”,使其受到惩处。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答案】A
【解析】①句,“脱颖而出”描写旅游线路,属于适用对象不当,③句,“一言九鼎”说明语言有分量,适用对象是人⑤句,“白手起家”原指两手空空建立家业。后来多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者条件很差,依靠艰苦奋斗,建立起新的事业。含亵义。词义用错,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首先是一种个人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阅读可以重塑个人的精神世界。亚里士多德曾经给人做出过最科学经典的定义:理性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阅读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理性行为。这或许才是阅读的本质,由亚里士多德而来。
①是与个体经验的对接
②其次对于内容的感悟也基本是个体的
③那里面有切实的人生知识与过去年代人类理性智慧的积淀
④你读与不读,读什么书,大多可以由你个人决定
⑤而书本正是人类理性的结晶
⑥尤其是那些杰出的经典之书更是人类奋斗最为经久不衰的成果
A.④②①⑤⑥③ B.①②④⑤⑥③
C.②④①⑥③⑤ D.④①②③⑥⑤
【答案】A
【解析】解答此题,主要根据上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标志性词语来排序。首先综观全段是阐述阅读的本质,先后面的横线处当选第Q句,是具体说明,紧接着选0,个体感悟和个体经验是相联的,且语言标虽调是“个人行为”,击“其次”与“首先”呼应,第四处横线与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定义“理性的动物”街接最紧的是,这是由内容和标志性词君“而”所决定,最后是③,这是由标志性词语“尤其”和指代词“那”所决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前,苹果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企业开了软性制造的先河,中国应当抓住制造业软性变革的历史机遇,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B.各国领导人决心把厦门会晤为新起点,共同打造更紧密、更广泛、更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
C.在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中告诉我们,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D.在高考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将成为拉分的关键科目,学好语文,对考生考取重点大学有重大影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A.成分残缺,“制造业转型升级”谓语残缺,可在其前加“推动”。
B.结构混乱,“各国领导人决心把厦门会晤为新起点”将“各国领导人决心把厦门会晤作为新起点”和“各国领导人决心以厦门会晤为新起点”两种句式杂糅,可取其一。
C.成分残缺,滥用介词结构“在……中”主语残缺,可去掉“在”和“中”。
D.正确。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上图书馆
王佐良
①在什么地方看见西蒙·德·波伏娃说了一句话:她真正钟情的是法国国立图书馆。
②这地方我去过,在巴黎里胥力欧大街,是一所华美的房子。光这建筑,且不讲其中藏的几百万册书,也使人爱它。
③于是我想起了上图书馆之乐。
④在这方面,我是有愉快的回忆的。我在武昌上中学,一个大院子里有三所学校:文华中学,华中大学,文华图书科学校。这三所学校是有血亲关系的,这且不表。只说文华图书馆,叫做“公书林”,这里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放,连我们中学生也可以进去随便阅览。我在文华中学学到了许多东西,至今都怀念我那时的中外老师,但给我知识最多的却是这个“公书林”。“公书林”的房子也宽敞舒服,而且环境幽雅,至今我都记得馆外的一片绿色和馆内的幽静整洁。我在那里翻阅了许多英文小说,当时我的英文程度很有限,多数原著是我看不懂的,但是仅仅摸着那些书,看看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类也使我高兴。当时《中学生》杂志正在介绍斯蒂文生的小说《宝岛》,我读得有趣,对作者的其他小说也产生了好奇心,果然在“公书林”里找到了书架上一排斯蒂文生的书拿下来翻了几本,虽然只记得了它们的书名,那个下午却是消磨得很愉快的。
⑤“公书林”还帮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即看英文杂志。我就是在它的期刊室里第一次接触到一些美国杂志的,如《星期六晚邮刊》《全国地理》《美丽的屋子》等,当然也主要是翻着图画看看,这样也就部分地满足了我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
⑥后来我上大学进了清华。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它比“公书林”更神气:文艺复兴式的红色外表,大理石的门厅,玻璃地板的书库,软木地板的阅览室——当时新建的第三阅览室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其中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十九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就是在这个“指定参考书阅览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十六七世纪诗剧等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⑦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全灭了。
⑧此后若干年,我发现自己坐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里。一间名叫“亨福莱公爵室”的古籍阅览室是我常去之地,那里天花板上有彩画,四壁还有过去名人画像,也是华美的建筑,然而照明相当差。当时还有一些古本是用链子锁在书架上的,把它们拉下来摊在桌上看也看得吃力。在这里,中古僧侣修习的遗风犹存,那种一灯如豆一心苦读的空气却与我当时的心情合拍:国内正在进行大战,我的家已无音讯,虽然在做着功课,心里却是很不平静的。只在最后的两个月里论文已经做完,口试也已通过,北平也解放了,我在等船的间隙里在包德林图书馆纵情自由阅读,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
⑨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我还去过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这就是过去马克思常去的地方。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⑩也许是牵强附会吧,但这也说明独拥书城自吟啸固是一乐,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
5.第1段引用西蒙·德波伏娃的话有什么用意?
【答案】为了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
6.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真实的世界”指什么?
【答案】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
7.第9段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什么作用?
【答案】引用莎翁的话表面是赞美图书馆建筑的宏伟,实则是说图书馆的作用巨大。
8.文中主要记述了几个图书馆?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记述这几个图书馆的?
【答案】(1)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
(2)时间顺序。
9.《上图书馆》和《读书:目的和前提》都写了作者读书的切身感受,文中所记读书的氛围都温暖感人。但有时候读书过程中也可能会有不和谐的音符,比如某市图书馆实行对所有读者开放,有乞丐和拾荒者也进了图书馆,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对此,图书馆馆长表示,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选择离开的权利。对二者的态度,你怎么看?
【答案】这位馆长的态度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而一些读者对乞丐和拾荒者进入图书馆表示不满,则暴露了他们公民平等意识的欠缺。
二.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4题。
材料一:
在大地润泽、草木丰沛的谷雨节气里,第25个世界读书日就要来了。适逢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各地纷纷将读书日主题活动搬到了线上。活动多种多样,但一个不变的主线是倡导全民阅读,让更多的人体会到“读书、读好书、好好读书”的快乐。
人类面对着一个日臻完备的“线上”世界,社会工作、生活方式被大大颠覆。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信息海洋中,阅读是丰厚生命涵养的捷径。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启动了。委员们前期已在线上阅读了《病毒来袭》《逼近的瘟疫》《生命的法则》《生命的终极问题》等书,并做了深入的思考和交流,这是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从这个方面讲,读书活动恰逢其时,诚如有的委员所说,读书活动有利于提升每位委员的知识、眼界、思维,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去影响周围的人,推动建设学习型民族和国家。
对于政协委员本身来说,阅读是以养“五力”去提升建言资政素质、能力的最佳方式。所谓“五力”,即养“心力”,以育深厚思维和敏捷才智;养“信力”,以促信仰坚定;养“定力”,使处变不惊、把握好自身;养“功力”,培育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功底和能力;养“魄力”,让委员更加深刻地懂得责任、学会担当。
在读书活动中,一些委员也在讨论,在信息获取方式改变,阅读网文、电子书,以及听书日益成为人们学习的新选择时,传统纸质图书阅读,存在的空间在哪里?
传统的阅读模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社会文明培育的基因中。当纷繁的信息纷至沓来时,我们需要以阅读的沉静找到自己而不怕迷失;在即时甚至即秒的应急、应对感知中,我们需要以书本文字的逻辑和有序,让自己能够理性、冷静地梳理和积累;在空间性碎片文化表达中,我们需要以图书章节的前后相续持续、完整地阅读,整合好知识、分类好营养。
读书能使人与喧闹、忙碌隔开,而将书中所携人类文明与智慧融于心。阅读以内涵养心性,也以气质赋外形,还以文化塑品行。
倡导全民阅读,不仅能增强对个人和社会的综合理解、把握能力,也能促进全体人民提升文化、文明素质。在更多国民自觉尊奉和积极参与中,寓培育良好言行举止和品格、优秀国民于阅读,能促进中国社会文明素质更好、更快地提升。
(摘编自郭媛媛《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材料二:
数字阅读一度被视为浅阅读、快餐阅读的代名词。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数字阅读的便捷、即时与高效。我们不应该把数字阅读与传统纸本阅读对立起来,而要看到其在提高阅读效率、促进全民阅读等方面的积极价值。
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有责任、也有条件保障公众享有均等获取信息机会的权利。一方面,坚持“来者都是读者”的理念,不得歧视任何进馆人员。另一方面,在“雪中送炭”上多下功夫。特别是,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和易接触等特征的数字阅读,在保障信息公平方面具有特殊优势,值得图书馆加大相关投入。
要进一步推广数字阅读。目前,5G移动网络和智能移动终端正在走上数字阅读的“前台”。过去,移动终端由于损害视力、格式限制、批注不便、单机下载不及时等缺陷广受批评。现在,这些缺陷基本得到解决。新一代移动终端在携带方便性、功能齐全性、阅读趣味性上呈现强大的生命力。它将与传统纸本文献一起成为读者的可靠选择。
要进一步探索“零接触”服务方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零接触”配送满足了很多人特殊时期的物质需求。近来,也有实体书店开始“零接触式外卖”,加大图书配送力度,以应对销售下滑的压力。这从客观上促进了公众文化消费,拉动了大众就业。
从长期来看,图书馆侧重于服务弱势群体的趋势不会变。要在推进“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的大背景下,利用“通借通还”的基础功能,探索向弱势群体倾斜的实体图书配送服务方式,积极迎接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
(摘编自吴才唤《别把数字阅读与纸本阅读对立起来》)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25个读书日期间,各地纷纷将读书日主题活动搬到了线上,活动多种多样,主线是让更多人体会到“读书、读好书、好好读书”的快乐。
B.互联网将海量的信息搜索带入我们的生活,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信息海洋中,阅读和写作一起成为人类丰厚生命涵养的捷径。
C.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全国政协委员的读书活动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懂得责任、学会担当。
D.目前,数字阅读终端损害视力、格式限制、批注不便、单机下载不及时等缺陷基本得到解决,其已与传统纸本文献一起成为读者的可靠选择。
【答案】C
【解析】A项,“主线是让更多人体会到‘读书、读好书、好好读书’的快乐”错,材料一第一段中说的是“一个不变的主线是倡导全民阅读”。B项,“阅读和写作一起成为人类丰厚生命涵养的捷径”错,材料一是说“阅读是丰厚生命涵养的捷径”,写作“也是捷径”于文无据。D项,“已与传统纸本文献一起成为读者的可靠选择”错,材料二说“它将与传统纸本文献一起成为读者的可靠选择”,选项将未然变已然。
1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信息获取方式发生改变的数字时代,网上阅读、听书日益成为人们学习的新选择,传统纸质图书阅读存在的空间自然越来越少。
B.一度被视为浅阅读、快餐阅读的数字阅读,其实在促进全民阅读方面具有积极价值,我们应该把它和传统纸本阅读统一起来。
C.疫情期间,“零接触”配送满足了很多人特殊时期的物质需求,如果实体书店也推行“零接触式外卖”,或许可以减轻其销售下滑的压力。
D.在数字化时代,倡导全民阅读,假如有更多国民能自觉尊奉并积极参与,那么中国社会文明素养就可以得到更好、更快的提升。
【答案】A
【解析】“传统纸质图书阅读存在的空间自然越来越少”错,材料一第五段“传统纸质图书阅读,存在的空间在哪里?”是就传统纸质图书阅读的一种思考,网上数字阅读有可能冲击纸质阅读的空间,“自然”越来越少的推断过于绝对。
12.下列名言,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B.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C.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D.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答案】B
【解析】材料一的中心论点是“阅读是丰厚生命涵养的捷径”,即分析论证“我们为什么要阅读”。B项,“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意思是“读过的经典要一遍遍地再去诵读,读熟了你就会深思明了其中的意义”,说的是读书的方法,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一的观点。其他三项都是诠释阅读意义的名句。
13.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①先是由第25个世界读书日引出全民阅读这个话题,指出阅读是丰厚生命涵养的捷径;
②接着以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为例,具体阐释这一观点;
③然后思考并指出传统纸质阅读依然会有它存在的空间;
④最后总结、重申阅读的作用,倡导全民阅读。
【解析】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根据“第25个世界读书日就要来了……但一个不变的主线是倡导全民阅读,让更多的人体会到‘读书、读好书、好好读书’的快乐”“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信息海洋中,阅读是丰厚生命涵养的捷径”可知,本部分先由第一段的第25个世界读书日引出全民阅读这个话题,接着第二段指出阅读是丰厚生命涵养的捷径。第三、四段是第二部分,根据“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启动了”“对于政协委员本身来说,阅读是以养‘五力’去提升建言资政素质、能力的最佳方式”可知,本部分以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为例,具体阐释“阅读是丰厚生命涵养的捷径”这一观点。第五、六、七三段是第三部分,根据“传统纸质图书阅读,存在的空间在哪里?”“传统的阅读模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社会文明培育的基因中”“读书能使人与喧闹、忙碌隔开,而将书中所携人类文明与智慧融于心”可知,该部分主要思考并指出传统纸质阅读依然会有它存在的空间和价值。最后一段是第四部分,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根据“倡导全民阅读,不仅能增强对个人和社会的综合理解、把握能力,也能促进全体人民提升文化、文明素质”可知,最后总结、重申阅读的作用,倡导全民阅读。
14.结合两则材料,你对数字时代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哪些建议
【答案】①政府层面:宣传全民阅读的意义,激发民众阅读的兴趣,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领导干部以身示范,用事实告诉民众阅读的重要性。
②社会层面: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完善数字阅读的条件,面向全体国民开放;实体书店在数字时代也可以进行营销活动的创新,为纸质阅读提供条件。
③企业层面:进一步完善新一代数字阅读移动终端,为推广数字化阅读,方便全民阅读提供可靠选择。
④读者层面:积极投身于全民阅读的活动中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把数字阅读和传统纸质阅读统一起来。
【解析】材料一中的“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启动了……这是一件影响深远的事”“读书活动有利于提升每位委员的知识、眼界、思维……推动建设学习型民族和国家”,主要以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为例,具体阐释“阅读是丰厚生命涵养的捷径”这一观点。由此可从政府层面提出建议,即领导干部以身示范,用事实告诉民众阅读的重要性,要积极宣传全民阅读的意义,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根据材料一中的“当纷繁的信息纷至沓来时……分类好营养”,材料二中的“数字阅读一度被视为浅阅读……等方面的积极价值”可知,可从读者层面提出建议,即要能积极投身于全民阅读的活动中去,可以把数字阅读和传统纸质阅读统一起来。根据材料二中的“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有责任、也有条件保障公众享有均等获取信息机会的权利”“特别是,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和易接触等特征的数字阅读,在保障信息公平方面具有特殊优势,值得图书馆加大相关投入”“要在推进‘一网通办’……迎接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可知,可从社会层面提出建议,即可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完善数字阅读的条件,保障公众享有均等获取信息机会的权利;实体书店在数字时代也可以进行营销活动的创新。根据材料二中的“要进一步推广数字阅读……成为读者的可靠选择”可知,可从企业层面提出建议,即要进一步完善新一代数字阅读移动终端,为推广数字化阅读,方便全民阅读提供可靠选择。
三.语言表达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全民阅读贵在坚持,久久为功。马克思终生勤奋读书,视读书为生命,无论生活再贫苦困顿,都始终不忘读书,常常①______________,焚膏继晷,最后长眠于书桌上。毛泽东是一位从少年开始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临终前几个小时还在读书的把爱读书习惯保持了一生的坚持读书的楷模。他们都令人高山仰止。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人读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兴时读几页,郁闷时束之高阁;闲暇时翻几篇,工作一忙就忘到脑后。这样的读书态度,心猿意马,一曝十寒,很难有所收获进益。鉴于此,读书也要②____________,长流水不断线,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方可读出收益,读出效果。
全民阅读,要加强引导,让大家多读好书,多读经典。人生如白驹过隙,书籍却浩如烟海。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我们一定要多读经典,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
全民阅读,要方式多样与时俱进。既可以是平面的纸质书阅读,也可以是电子书阅读;既可以是教室里的书声琅琅,也可以是③__________的“马上、枕上、厕上”。总之是不拘一格,读了就好,读了就有进益。
15.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案】①废寝忘食;②持之以恒;③忙里偷闲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处,结合前文“始终不忘读书”以及后面的成语“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可知,此处强调读书勤奋,故可填“废寝忘食”之类的成语。②处,结合前文对“心猿意马,一曝十寒”的读书态度的否定和后文“长流水不断线,日积月累,水滴石穿”等内容可知,此处应填表示长期坚持的成语,如“持之以恒”等。③处,后文的“马上、枕上、厕上”与前文“教室里的书声琅琅”相比,时间短且零碎,表明这种方式是挤出时间读书,故此处可填“忙里偷闲”之类的成语。
16.请将文中画框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毛泽东是一位坚持读书的楷模,他从少年开始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把爱读书的习惯保持了一生,临终前几个小时还在读书。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抽出句子主干“毛泽东是一位坚持读书的楷模”,再将附加成分“从少年开始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临终前几个小时还在读书的把爱读书习惯保持了一生的”抽出来,将它变成“从少年开始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把爱读书的习惯保持了一生”“临终前几个小时还在读书”3个短句子,最后梳理答案即可。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答案】构成:“人生”为本体,“白驹过隙”为喻体,把“人生”比喻成“白驹过隙”;“丰富的书籍”为本体,“烟海”为喻体,把“丰富的书籍”比喻成“烟海”;比喻词均为“如”。
表达效果:形象生动地指出了人生是短暂的,知识却是无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来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应该多读好书,多读经典。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由比喻词“如”可分析出句子的本体和喻体,即将“人生”比喻成“白驹过隙”,强调人生短暂;将“丰富的书籍”比喻成“烟海”,强调书籍之多。结合“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我们一定要多读经典,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可知,该修辞生动形象地指出了倡导全民阅读的原因。
18.下面是某所学校的图书馆阅览流程图。请用一段文字表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简明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答案】读者入馆进行书刊阅读,阅毕将书刊归还原处方可离馆。若需要复印,须提出复印要求,并办理借印登记,馆内复印后将书刊归还原处才可离馆。
【解析】表述时要注意箭头的指向,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承接关系还是并列关系),语言要简明流畅。根据流程图可知,开头是“读者入馆”,结尾是“读者离馆”,从开头到结尾有两条路径。用简明的语言表述清楚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微阅读,是一种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 。口袋书、手机报、微博,都体现了这一特征。对很多人来说,微阅读就是浅阅读,就是浪费时间消费段子。 。因为即便是微小,它也有自己存在的逻辑,不仅如此,微小,也能见证大千世界。一些阅读达人号召不要迷恋微阅读,说那是“伤不起的快餐文化”。这样的态度,背后隐藏的不是对阅读文化的不同理解,
【答案】 它所表现的形式短小、迅捷 但其内涵却包罗万象,也有深度 而是对这个文化消费时代缺乏应有的见识
19.下面是某地图书馆一则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市图书馆的抬爱!在新的一年里,市图书馆全体人员将竭诚为您效命。今年,市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您可以在微信上物色“市图书馆”公众号并关注。您进入公众号后,可在线阅读图书、期刊,也可在线办理书目查询及图书续借等事情。该公众号难免有不完善之处,欢迎您对公众号的改进提出浅见!
【答案】“抬爱”改为“厚爱”,“效命”改为“服务”,“物色”改为“寻找”,“该公众号”改为“我们的公众号”,“浅见”改为“宝贵意见”。第13.2课《上图书馆》同步检测
一.课内巩固阅读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的经典诗文,浩如烟海,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我们的传统美德,经久不衰,如春日的鲜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②如果人们继续一意孤行,依然熟视无睹单一耕作的弊端,那么粮食危机将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③观易安后期词作,辞则珠圆玉润,境则哀婉深沉,情则真挚感人。
④我们想帮助他,但是他那凶狠冷厉的目光使我们望尘莫及。
⑤美国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派军舰对中国南海的岛礁进行侦察,把本来平静的南海搅得风生水起,其野心暴露无遗。
⑥网络生造词,既不能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无益于人际交流,且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所以,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无可非议。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随着百镇千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海南省许多特色旅游线路脱颖而出,这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②路人有难,上前帮一把;别人求教,耐心答一下……很多事情只是举手之劳,但可以为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③山东烟台几百家企业联名做出诚信经营承诺,签署《信用承诺书》,并表示企业要一言九鼎,把诚信作为发展的根本。
④这种牵强附会的解释,与事实有很大出入,让人难以接受。
⑤受品牌负资产拖累的企业,不管是提升原有品牌的含金量,还是白手起家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都不容易。
⑥动车禁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要在执行力上下功夫,即增加旅客的违规成本,将屡教不改者纳入“黑名单”,使其受到惩处。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首先是一种个人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阅读可以重塑个人的精神世界。亚里士多德曾经给人做出过最科学经典的定义:理性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阅读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理性行为。这或许才是阅读的本质,由亚里士多德而来。
①是与个体经验的对接
②其次对于内容的感悟也基本是个体的
③那里面有切实的人生知识与过去年代人类理性智慧的积淀
④你读与不读,读什么书,大多可以由你个人决定
⑤而书本正是人类理性的结晶
⑥尤其是那些杰出的经典之书更是人类奋斗最为经久不衰的成果
A.④②①⑤⑥③ B.①②④⑤⑥③
C.②④①⑥③⑤ D.④①②③⑥⑤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前,苹果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企业开了软性制造的先河,中国应当抓住制造业软性变革的历史机遇,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B.各国领导人决心把厦门会晤为新起点,共同打造更紧密、更广泛、更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
C.在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中告诉我们,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D.在高考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将成为拉分的关键科目,学好语文,对考生考取重点大学有重大影响。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上图书馆
王佐良
①在什么地方看见西蒙·德·波伏娃说了一句话:她真正钟情的是法国国立图书馆。
②这地方我去过,在巴黎里胥力欧大街,是一所华美的房子。光这建筑,且不讲其中藏的几百万册书,也使人爱它。
③于是我想起了上图书馆之乐。
④在这方面,我是有愉快的回忆的。我在武昌上中学,一个大院子里有三所学校:文华中学,华中大学,文华图书科学校。这三所学校是有血亲关系的,这且不表。只说文华图书馆,叫做“公书林”,这里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放,连我们中学生也可以进去随便阅览。我在文华中学学到了许多东西,至今都怀念我那时的中外老师,但给我知识最多的却是这个“公书林”。“公书林”的房子也宽敞舒服,而且环境幽雅,至今我都记得馆外的一片绿色和馆内的幽静整洁。我在那里翻阅了许多英文小说,当时我的英文程度很有限,多数原著是我看不懂的,但是仅仅摸着那些书,看看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类也使我高兴。当时《中学生》杂志正在介绍斯蒂文生的小说《宝岛》,我读得有趣,对作者的其他小说也产生了好奇心,果然在“公书林”里找到了书架上一排斯蒂文生的书拿下来翻了几本,虽然只记得了它们的书名,那个下午却是消磨得很愉快的。
⑤“公书林”还帮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即看英文杂志。我就是在它的期刊室里第一次接触到一些美国杂志的,如《星期六晚邮刊》《全国地理》《美丽的屋子》等,当然也主要是翻着图画看看,这样也就部分地满足了我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
⑥后来我上大学进了清华。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它比“公书林”更神气:文艺复兴式的红色外表,大理石的门厅,玻璃地板的书库,软木地板的阅览室——当时新建的第三阅览室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其中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十九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就是在这个“指定参考书阅览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十六七世纪诗剧等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⑦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全灭了。
⑧此后若干年,我发现自己坐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里。一间名叫“亨福莱公爵室”的古籍阅览室是我常去之地,那里天花板上有彩画,四壁还有过去名人画像,也是华美的建筑,然而照明相当差。当时还有一些古本是用链子锁在书架上的,把它们拉下来摊在桌上看也看得吃力。在这里,中古僧侣修习的遗风犹存,那种一灯如豆一心苦读的空气却与我当时的心情合拍:国内正在进行大战,我的家已无音讯,虽然在做着功课,心里却是很不平静的。只在最后的两个月里论文已经做完,口试也已通过,北平也解放了,我在等船的间隙里在包德林图书馆纵情自由阅读,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
⑨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我还去过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这就是过去马克思常去的地方。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⑩也许是牵强附会吧,但这也说明独拥书城自吟啸固是一乐,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
5.第1段引用西蒙·德波伏娃的话有什么用意?
6.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真实的世界”指什么?
7.第9段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什么作用?
8.文中主要记述了几个图书馆?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记述这几个图书馆的?
9.《上图书馆》和《读书:目的和前提》都写了作者读书的切身感受,文中所记读书的氛围都温暖感人。但有时候读书过程中也可能会有不和谐的音符,比如某市图书馆实行对所有读者开放,有乞丐和拾荒者也进了图书馆,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对此,图书馆馆长表示,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选择离开的权利。对二者的态度,你怎么看?
二.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4题。
材料一:
在大地润泽、草木丰沛的谷雨节气里,第25个世界读书日就要来了。适逢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各地纷纷将读书日主题活动搬到了线上。活动多种多样,但一个不变的主线是倡导全民阅读,让更多的人体会到“读书、读好书、好好读书”的快乐。
人类面对着一个日臻完备的“线上”世界,社会工作、生活方式被大大颠覆。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信息海洋中,阅读是丰厚生命涵养的捷径。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启动了。委员们前期已在线上阅读了《病毒来袭》《逼近的瘟疫》《生命的法则》《生命的终极问题》等书,并做了深入的思考和交流,这是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从这个方面讲,读书活动恰逢其时,诚如有的委员所说,读书活动有利于提升每位委员的知识、眼界、思维,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去影响周围的人,推动建设学习型民族和国家。
对于政协委员本身来说,阅读是以养“五力”去提升建言资政素质、能力的最佳方式。所谓“五力”,即养“心力”,以育深厚思维和敏捷才智;养“信力”,以促信仰坚定;养“定力”,使处变不惊、把握好自身;养“功力”,培育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功底和能力;养“魄力”,让委员更加深刻地懂得责任、学会担当。
在读书活动中,一些委员也在讨论,在信息获取方式改变,阅读网文、电子书,以及听书日益成为人们学习的新选择时,传统纸质图书阅读,存在的空间在哪里?
传统的阅读模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社会文明培育的基因中。当纷繁的信息纷至沓来时,我们需要以阅读的沉静找到自己而不怕迷失;在即时甚至即秒的应急、应对感知中,我们需要以书本文字的逻辑和有序,让自己能够理性、冷静地梳理和积累;在空间性碎片文化表达中,我们需要以图书章节的前后相续持续、完整地阅读,整合好知识、分类好营养。
读书能使人与喧闹、忙碌隔开,而将书中所携人类文明与智慧融于心。阅读以内涵养心性,也以气质赋外形,还以文化塑品行。
倡导全民阅读,不仅能增强对个人和社会的综合理解、把握能力,也能促进全体人民提升文化、文明素质。在更多国民自觉尊奉和积极参与中,寓培育良好言行举止和品格、优秀国民于阅读,能促进中国社会文明素质更好、更快地提升。
(摘编自郭媛媛《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材料二:
数字阅读一度被视为浅阅读、快餐阅读的代名词。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数字阅读的便捷、即时与高效。我们不应该把数字阅读与传统纸本阅读对立起来,而要看到其在提高阅读效率、促进全民阅读等方面的积极价值。
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有责任、也有条件保障公众享有均等获取信息机会的权利。一方面,坚持“来者都是读者”的理念,不得歧视任何进馆人员。另一方面,在“雪中送炭”上多下功夫。特别是,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和易接触等特征的数字阅读,在保障信息公平方面具有特殊优势,值得图书馆加大相关投入。
要进一步推广数字阅读。目前,5G移动网络和智能移动终端正在走上数字阅读的“前台”。过去,移动终端由于损害视力、格式限制、批注不便、单机下载不及时等缺陷广受批评。现在,这些缺陷基本得到解决。新一代移动终端在携带方便性、功能齐全性、阅读趣味性上呈现强大的生命力。它将与传统纸本文献一起成为读者的可靠选择。
要进一步探索“零接触”服务方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零接触”配送满足了很多人特殊时期的物质需求。近来,也有实体书店开始“零接触式外卖”,加大图书配送力度,以应对销售下滑的压力。这从客观上促进了公众文化消费,拉动了大众就业。
从长期来看,图书馆侧重于服务弱势群体的趋势不会变。要在推进“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的大背景下,利用“通借通还”的基础功能,探索向弱势群体倾斜的实体图书配送服务方式,积极迎接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
(摘编自吴才唤《别把数字阅读与纸本阅读对立起来》)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25个读书日期间,各地纷纷将读书日主题活动搬到了线上,活动多种多样,主线是让更多人体会到“读书、读好书、好好读书”的快乐。
B.互联网将海量的信息搜索带入我们的生活,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信息海洋中,阅读和写作一起成为人类丰厚生命涵养的捷径。
C.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全国政协委员的读书活动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懂得责任、学会担当。
D.目前,数字阅读终端损害视力、格式限制、批注不便、单机下载不及时等缺陷基本得到解决,其已与传统纸本文献一起成为读者的可靠选择。
1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信息获取方式发生改变的数字时代,网上阅读、听书日益成为人们学习的新选择,传统纸质图书阅读存在的空间自然越来越少。
B.一度被视为浅阅读、快餐阅读的数字阅读,其实在促进全民阅读方面具有积极价值,我们应该把它和传统纸本阅读统一起来。
C.疫情期间,“零接触”配送满足了很多人特殊时期的物质需求,如果实体书店也推行“零接触式外卖”,或许可以减轻其销售下滑的压力。
D.在数字化时代,倡导全民阅读,假如有更多国民能自觉尊奉并积极参与,那么中国社会文明素养就可以得到更好、更快的提升。
12.下列名言,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B.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C.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D.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13.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14.结合两则材料,你对数字时代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哪些建议
三.语言表达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全民阅读贵在坚持,久久为功。马克思终生勤奋读书,视读书为生命,无论生活再贫苦困顿,都始终不忘读书,常常①______________,焚膏继晷,最后长眠于书桌上。毛泽东是一位从少年开始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临终前几个小时还在读书的把爱读书习惯保持了一生的坚持读书的楷模。他们都令人高山仰止。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人读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兴时读几页,郁闷时束之高阁;闲暇时翻几篇,工作一忙就忘到脑后。这样的读书态度,心猿意马,一曝十寒,很难有所收获进益。鉴于此,读书也要②____________,长流水不断线,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方可读出收益,读出效果。
全民阅读,要加强引导,让大家多读好书,多读经典。人生如白驹过隙,书籍却浩如烟海。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我们一定要多读经典,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
全民阅读,要方式多样与时俱进。既可以是平面的纸质书阅读,也可以是电子书阅读;既可以是教室里的书声琅琅,也可以是③__________的“马上、枕上、厕上”。总之是不拘一格,读了就好,读了就有进益。
15.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6.请将文中画框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18.下面是某所学校的图书馆阅览流程图。请用一段文字表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简明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微阅读,是一种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 。口袋书、手机报、微博,都体现了这一特征。对很多人来说,微阅读就是浅阅读,就是浪费时间消费段子。 。因为即便是微小,它也有自己存在的逻辑,不仅如此,微小,也能见证大千世界。一些阅读达人号召不要迷恋微阅读,说那是“伤不起的快餐文化”。这样的态度,背后隐藏的不是对阅读文化的不同理解,
【答案】 它所表现的形式短小、迅捷 但其内涵却包罗万象,也有深度 而是对这个文化消费时代缺乏应有的见识
20.下面是某地图书馆一则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市图书馆的抬爱!在新的一年里,市图书馆全体人员将竭诚为您效命。今年,市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您可以在微信上物色“市图书馆”公众号并关注。您进入公众号后,可在线阅读图书、期刊,也可在线办理书目查询及图书续借等事情。该公众号难免有不完善之处,欢迎您对公众号的改进提出浅见!
【答案】“抬爱”改为“厚爱”,“效命”改为“服务”,“物色”改为“寻找”,“该公众号”改为“我们的公众号”,“浅见”改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