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4.4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 +物理八上第四章《 光现象》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4.4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 +物理八上第四章《 光现象》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25 18:15:2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教学】物理八年级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四章 《光现象》(人教版)
第4节 光的折射 分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光的折射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通过对折射现象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课先用图片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再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的特点,最后再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现象的应用。
2.学习者分析 初三的学生对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并不陌生,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向上弯折,池水变浅等现象较为常见,学习了光的反射,学生知道探究一个光学定律要从哪些方面入手,也有了用光的反射规律解释反射现象的意识。
3.学习目标确定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4.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评价自我评价表项目评价内容掌握情况很好一般不好科学知识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折射特点;2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学科能力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通过实验,领悟用科学研究探索规律的方法。科学态度通过一个个的生活实例,深切体会物理知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
任务一:创设情境
教师演示:将筷子置于装有水的烧杯中,举杯从侧面观察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提问: 碗中的筷子真的折断没有?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这样的感觉呢 展示图片,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观察过此类现象吗? 这些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光现象。 什么是光的折射呢?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并观察。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老师的提问。   通过观察、体验,潜移默化地感受光的折射引起的自然现象,让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点明主题。
任务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提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会怎么传播呢? 演示实验: (1)让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中,观察现象。 (2)让一束光垂直射入玻璃砖中时,观察现象。 现象:观察到当光斜射入玻璃砖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当光垂直射入玻璃砖时,传播方向不变。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描述折射现象的几个名词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分界面的交点O; 分界面: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如图所示的MM′; 入射光线:照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的光线AO; 折射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的光线OB; 法线:过入射点且垂直于两介质分界面的直线NN′;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α;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β。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现象,从而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理解光的折射的概念。 学生结合图示,理解描述折射现象的几个名词,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实验演示,直观地展示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的能力。 补充“折射现象”的相关知识储备,巩固基础。为学习折射和操作实验做准备。
任务三: 探究光折射的特点
1.光在折射中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 前面我们总结过光的反射定律,请同学们仿照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验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探究: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光的折射实验,并提出要求:认识实验器材;搞清实验步骤和目的。 第一组:让一束光从空气以不同角度射入水中; 第二组:从水射到空气中. 要求:学生分组展示实验成果 光的折射规律总结: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不等(空气角大于水和玻璃角) 2.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看看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 要求:学生动手探究,展示实验过程:让一束光从水射到空气中,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情况: 实验次数1 23入射角30°50°70°折射角20°29°39°
结论:折射中光路可逆。 学生思考问题、讨论,回忆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 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实验要求逐步完成实验,并总结规律。 学生派小组代表分组展示实验现象,并尝试说出折射的规律。 学生动手实验: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空气中折射光线沿着原入射光线射出。 引导学生回忆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过程,达到温故知新目的。 培养学生探究实践、分组协同、交流合作、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实验对比加强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记忆。 自我总结加深对折射中光路可逆的记忆。
任务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认识了折射现象,也了解了折射的规律,接下来我们就要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了,那生活中有哪些折射现象呢? 渔民叉鱼 潭清疑水浅 纸碗中的筷子 潜水员看岸边的树、楼房、天上飞的鸟,都变高了 海市蜃楼 早上的日出 其中讲解介绍虚像,不是由真实光线汇聚而成的,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认真观看举例,并尝试用物理知识分析。 学生明白原理,并可以用来解释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举例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感悟生活中的物理,物理中的生活。
任务五: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构建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6.板书设计 第4节 光的折射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 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可以矫正舞姿,当她向平面镜方向移动时( D ) A.像变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大 B.像变大,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 C.像的大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 D.像的大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 2.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的判断。下列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D ) 3. 在空杯子里放一枚硬币,使眼睛刚好看不见,如图所示,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向杯中注水( A ) A.随着水的增多,眼睛能看到硬币,但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B.随着水的增多,眼睛能看到硬币,但位置比实际位置低 C.随着水的增多,眼睛能看到硬币,但位置没有改变 D.注水后仍看不见硬币 【拓展】光的折射与反射同时发生的现象:如图所示,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为什么? 原来这束光在界面处既发生了折射,又发生了反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界面处发生折射时遵守折射规律,发生反射时,遵守反射定律。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多媒体课件、激光笔、水槽(水)、光屏、碗、筷子、硬币、玻璃砖、光的折射演示器等。
9.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前,教师的示范演示有助于学生的实验探究,同时给出了学生实验探究时要观察的方向和小组分工,做到实验探究时的分工明确和要观察的问题清楚,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实验探究的实际情况。
21教育网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教学】物理八年级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四章 《光现象》(人教版)
本章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规律、光的色散等知识,规律性强,实验操作方便,在实验过程中容易体现探究的思想,所以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为探究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从收集的证据中总结和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其中核心知识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规律.在中考中,主要的考查点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以光的反射定律为核心的三线两角关系、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对光的控制作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另外,正确画出光路图、应用光路图去解决问题也是应该掌握的内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常以填空、选择、作图等题型出现,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也经常设计为实验探究题。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光污染的有关问题将成为中考的一个新的热点
本章课标要求
2.3.3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3.4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3.6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本章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十三个概念——光源、光线、光的反射、法线、入射角、反射角、漫反射、镜面反射、光的折射、折射角、光的色散、红外线、紫外线。
四个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光的折射规律。
三种作图——光的反射作图、平面镜成像作图、光的折射作图。
物理思维:两种方法——模型法、等效替代法。
科学探究:四个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光现象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对光的反射的研究,树立避免光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
单元教学目标
(一)内容目标
1.能识别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3.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 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人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
5.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6. 通过实验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7. 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8.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9.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10. 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11.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12. 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能识别光的色散现象。
13. 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二)学业目标
1. 通过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 通过身边的事例和实验现象,能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 能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的喜悦,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5.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
五、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3.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六、教学难点:
1. 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决问题思路。
2.光的反射现象及其规律。
3. 平面镜成像特点。
4.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把握。
5.作光路图方法。
七、学情分析,教学建议:
在前三单元学习物理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学生知道了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实施程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此程序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在本单元学习中,要让学生认真体会此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学生刚学习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时,还分不清入(或反.或折)射角和入(或反,或折)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在画光路图时会出现一些小错误,如光线忘记画箭头、法线用实线画等.做光学探究题时,不是利用光的反射或折射规律分析问题,而是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来下结论.为此,应让学生明确概念和规律,并多加练习。
光的折射是光学学习中难度较大的一部分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教师可分步设计几个探究小问题,以分解难度,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可让学生课前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光现象并制作简单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八、本章活动主题:
你见过“海市蜃楼”吗?
炎炎夏日,在高速路上开车,有时候会遇到一件怪事。明明看到远处路面出现了如同镜面或水影般的景象,可随着车子继续向前行驶,那些景象却又突然凭空消失。光天化日之下,这诡异的一幕该作何解释?到底是因为天太热驾驶员出现了幻觉,还是现实中的时空出现了扭曲?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玄机?
7月21日中午,李先生驾车沿高速公路行驶时,突然看到前方路面上出现了一片水迹,还映出了沿路车辆的倒影。因为担心水下有坑,李先生放慢了车速。可当他驾车驶近时,那摊水影却离奇失踪了。
李先生觉得可能是自己一时眼花,并未当回事。可没过多久,同样的一幕再次发生,前方的车辆犹如在水中浮沉,可一靠近,地面其实很干燥,一点儿水影子都没。
“我怀疑是天气太热,以至于被热出了幻觉。可坐在副驾驶的朋友说,他也看到了同样的画面,并且一路下去,这样的水影还真不少。”
李先生觉得非常奇怪,甚至有点毛骨悚然,在恐惧的情绪之下他还差点超了速。
你们知道“海市蜃楼”吗?你能帮李先生解开他心中的困惑吗?学完本单元,你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了。
九、教学过程性评价细目设计
学习任务 几个基本的概念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 光现象作图
优秀 1.能识别光源,熟知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3. 熟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通过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知道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4.知道光的反射现象,能解释人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 5.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6.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能识别光的色散现象。 7.熟知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8.知道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反射的规律,知道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2.通过实验,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3. 通过身边的事例和实验现象,能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4. 熟知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5.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1.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并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能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的喜悦,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能熟练运用光的反射定律完成光的反射作图。 2.能熟练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3.能熟练运用光的折射规律完善光路图。
良好 1.能识别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3.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通过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4.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人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 5.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6.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能识别光的色散现象。 7.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8.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2.通过实验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3. 通过身边的事例和实验现象,能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4. 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5.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1.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能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的喜悦,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能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完成光的反射作图。 2.能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3.能应用光的折射规律完善光路图。
合格 1.会识别光源,了解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并能举例说明。 3. 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人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 5.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6.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会识别光的色散现象。 7.了解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8.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2.通过实验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3. 通过身边的事例和实验现象,会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4.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5.了解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的对应关系。 1.会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通过实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了解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会用光的反射定律完成光的反射作图。 2.会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3.会用光的折射规律完善光路图。
十、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及分值 得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 良 (10-8) 一般 (7-5) 需要改进(4-0) 生评 他评 师评
活动态度(15%) 学习兴趣 对本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对课知识学习兴趣一般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认真负责,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实现未能预定任务
合作交流(20%) 与人合作 主动和同学配合,分工合作,乐于帮助同学 基本能和同学配合,做好自己分内工作 有需要时才和同学合作,喜欢个人学习
与人沟通 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意见,能合作解决问题 会倾听同学意见,基本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不太喜欢发言和倾听同学意见,不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探究实验(30%) 动手操作 能熟练操作试验器材,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验任务 操作器材较熟练,能够完成试验任务,但有缺陷 器材操作很陌生,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或者效率太低
观察分析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得出完整的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只能得出部分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几乎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成果展示(35%) 汇报 交流 物理术语运用准确,语句通顺,表情丰富 物理术语运用较准确,语句比较通顺 没有使用物理术语 ,过于口语化
十一、教学流程图(思维导图展现整个整体单元教学的思路及课时安排)
21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