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检测历史试题(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检测历史试题(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5 10:2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兴%藁山外国语学校2023学年第一学期9月份质量检测
高二
历史试意
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1卷
→ǚ燃(本大燃共26小燃,年小题2分,共60分。每剑田的四个逸项中只有一
不是符合意肌球的,不边、多选、佛进均不分
1.《汉书·百官公卿》所载:“
秦官,位上卿…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
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材料中的“
”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尚书
2.杭州是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判
断,下列有关历代杭州所属的最高一级行政区表述正确的是()
会稽郡



江浙行省




北宋

A.①浙江西道②杭州③两浙路
B.①杭州②两浙路
③浙江西道
C.①两浙路②杭州③浙江西道
D.①杭州②浙江西道③两浙路
3.约公元前500年,罗马开始成为独立城邦。最初国王拥有帝权,后来君主政体被废
除,贵族成为社会统治者。从前由国王掌握的帝权这时转到两名执政官手中;执政官
由选举产生,任期一年,总是由贵族担任:元老院是主要立法机关,也是贵族团体。
以下结论合理的是()
A.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B.罗马共和国的权力结构是三权分立
C,罗马经历了从帝国到共和国的演变D.罗马共和国政体具有贵族寡头特征
4.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
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
A.分封制度的终结
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
C,宗法制度的湮灭
D.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的不同形
式的民主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时期依次建立的人民政权
是()
A,苏维埃政权一边区政府一行政区
B,边区政府一苏维埃政权一行政
C.苏维埃政权一行政区一边区政府
D.行政区一苏维埃政权一边区政府
6.
中古法国的三级会议没有确定召开日期及频率,召开与否由国王根据自己的需要而
定。它往往是在国王需要征收新税或需要各等级代表的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
开。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中古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
①适应了强化王权的需要
②标志着法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高二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③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
④奠定了法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A.①③
B.①②③
C.②4
D.②③④
7.“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睡虎地秦幕竹简》中的这句话反映了秦朝的()
A.郡县制
B.三公制
C.分封制
D.文书制
8.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通行公式可谓是“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破”“立”
之间体现着中国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
A.南京临时政府一清帝逊位,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南京国民政府一结束军政时期,开始所谓的“训政”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一土地革命,实行“三三制”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结束“文革”,颁布1982年宪法
9.论及17世纪末的英国,有学者认为,“从表面看,政权似乎一点没变,国王依旧,英国
仍然是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然而,实际权力结构却彻底发生
了变化。”对此“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君主成为名副其实的“虚君”
B.议会逐渐成为权力中心
C.内阁实际上掌握了政府权力
D.变化源于激烈的革命
10.孙中山在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时称:“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
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在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孙中山又称:“至于政府
之组织,有总统制度,有内阁制度之分。…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
孙中山对内阁制的态度变化()
A.旨在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
B.体现革命派政治立场摇摆
C.反映政党政治已名存实亡
D.说明当时民主法治的完善
11.中央行政中枢是王朝行政的核心,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因国家治理的需要不断调整。以
下对于中央行政中枢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内朝逐渐成为新的中央行政中枢
②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③尚书台确立为新的中央行政中枢
④军机处成为掌管军政事务的中枢
A.②③①④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12.制作层级结构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层级结构存在于()
中央政府
总督区
总督

巡抚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3,苏辙在《栾城三集》中指出:“(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
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
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作者在此强调了王安石变法()
A.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
B.并未达到富国强兵目的
C.没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D.涉及面广百姓莫安其居
高二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