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文言文两则》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2-25 20:54:11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 文言文两则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 下册第一单元精读课文了解单元学习重点
  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
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时要注意抓
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
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
在习作中运用。 文言文两则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 下册第一单元精读课文 我们以前学过哪几则文言文?对于学
习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文章说明的道理是学习文言文的重
要方法。 专心致志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
《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
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
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
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
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下棋(1)谁学下棋?
(2)怎么学下棋?
(3)学得结果怎么样?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有两个
人向弈秋学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一
心只听弈秋教诲,另一人虽然在听,却
心不在焉,以为有天鹅到此,想着怎么
用弓箭去射它,虽然一起学棋,两人学
习的结果却不同,难道第一个人比第二
个人更聪明吗?我说:不是的。 译文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
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 )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
弓缴而射之。 (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
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
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学得结果怎么样?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
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
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
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思援弓缴而射之。
?
这一句是写后一个人学弈时的表现,他虽然看上去在听弈秋教导,心里却在
想拉弓箭射天鹅。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 《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学完了课文,谁能谈谈学习本文
的感受?你能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吗?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
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
书,流传于世。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两小儿辩日》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 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①他们为什么争辩?
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读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两小儿为什么争辩? (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远,什么时
候离人近。)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文章中找找答案! 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
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
者大乎?” 这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 大小来判断的。
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
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 如果你当时就在现场,你赞成谁,反对谁? 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一样
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呢?
这是视觉的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
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
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
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
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
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浩瀚的
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 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一
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
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
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
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离
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
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
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
夜里,太阳照射在地面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
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
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
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
哪个人物?为什么? 智文言文两则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媒体运用]
1.硬件媒体:计算机 投影仪
2.软件媒体:文字 画面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过程预设]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四、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课后练习]
搜集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文来阅读,例:《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人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态度决定成败
两小儿辩日 大则近,小则远 故   (晨) (午)  不能决 凉则远,热则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