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诸暨市荣怀学校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素养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绍兴诸暨市荣怀学校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素养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0-24 18:01:54

文档简介

浙江绍兴诸暨市荣怀学校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素养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19五上·睢县期末)中国的(  )多高山
A.西部 B.东部 C.南部
2.下列光源发出的光能直接利用肉眼短时间观察的是(  )。
A.太阳 B.激光笔 C.烛光 D.浴霸灯
3.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形“影”不离 D.湖光倒“影”
4.一天早晨,小明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小树的影子(  )。
A.不变 B.大于5米 C.小于5米
5.跑步比赛时,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的原因是(  )。
A.打枪时,先出现烟后发出枪声
B.烟和枪同时出现,但人对声音的反应速度比较慢。
C.烟和枪声同时出现,但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D.运动场上噪声多,枪声听不见。
6.君君练习乒乓球,但进步总不如同学快,他应该(  )。
A.没有天赋,放弃练习 B.埋头苦练,加倍努力
C.分析原因,针对性练习 D.想办法不让同学练
7.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  )。
A.形状相同 B.形状不同 C.方向相同 D.大小相同
8.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是(  )。
A.肺的呼吸 B.心脏的跳动 C.胃的蠕动 D.肌肉的收缩
9.(2021五下·义乌期末)剧烈运动后休息几分钟,呼吸和心跳会(  )
A.减慢 B.加快 C.不变 D.以上都不对
10.在地震来临时,身处高楼的人正确的避震方法是(  )。
A.乘坐电梯快速逃离高楼 B.利用绳索从窗外滑下去
C.躲在墙角或坚固物体下 D.不需要做任何应急处理
11.(2021五下·义乌期末)土地被侵蚀的过程中,最容易被雨水带走的是(  )。
A.黏土和细沙 B.草皮和树木
C.较大的石块 D.较小的石块
12.(2022五上·龙岗期末)被风刮跑的沙子,在风速减慢时会沉降下来,逐渐形成(  ) 。
A.戈壁滩 B.沙滩 C.沙漠 D.平原
13.为了避免光线刺伤我们的眼睛,在光线太强时眼睛的瞳孔会(  )。
A.放大 B.缩小 C.不变
14.夏天,人们打太阳伞的原因是(  )。
A.阻挡风沙
B.伞面可以反射和吸收部分光
C.提防下雨
15.观察世界地形图,可以知道(  )。
A.陆地面积大
B.海洋面积大
C.海洋陆地面积一样大
16.在做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橡皮泥的用量,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
B.我们应该从外到里逐层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C.我们可以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橡皮泥
17.下列会影响滴漏滴水速度的是(  )。
A.滴漏水位 B.容器材质 C.刻度是否均匀
18.下列摆钟在同样的时间内摆动次数最多的是(  )。
A.摆长为50厘米 B.摆长为100厘米 C.摆长为10厘米
19.王老师讲了摆的研究后,要求每位同学放学回家后做一个每分钟摆动30次的摆。高飞同学做的摆每分钟不能超过30次,则高飞同学应该(  )。
A.改变摆锤的重量 B.调整摆绳的长度 C.调整摆幅的大小
20.用水测量时间,关键是控制(  )。
A.水流量 B.水质 C.水速
21.通过(  )可以制作出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
A.一次调整肯定 B.三次调整可能 C.四次调整才能
22.下列计时工具,最方便的是(  )。
A.沙漏 B.水钟 C.手表
23.太阳在头顶时,时间估计是(  )。
A.正午12点 B.下午2点 C.上午8点
24.由于流水对土地有(  )作用,所以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沉积 B.分解 C.侵蚀
25.(2020六上·尖草坪期末)促使熔岩喷出地表的力量来自于(  )。
A.地球内部的压力 B.地壳岩层的挤压 C.地球表面的压力
26.我们全身各系统、器官和细胞都是在(  )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功能。
A.脑 B.神经系统 C.脊髓
27.(2021五下·义乌期末)(  )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A.锻炼身体
B.合理休息和良好的睡眠
C.前两个方面都是
28.小明体重50千克,小红体重40千克,他们荡同一个秋千。在相同时间内他们荡的次数(  )。
A.小明多 B.小红多 C.一样多
29.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萤火虫、彩虹
B.镜子、打火机、夜光玩具
C.点燃的火柴、太阳
30.小科在西藏某地旅游时,导游告诉他: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远古人类曾将贝壳带上高原
B.这里曾发生了海陆变迁的地形变化
C.贝类原来生活在高山上,后来环境巨变,才适应到水中生活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31.我们的运动系统是由肌肉、骨骼、关节共同组成的。(  )
32.地震和火山都发生在地壳。(  )
33.堆满卵石的河床是河的上游。(  )
34.“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说明月球很亮,是光源。(  )
35.夜晚,我们在灯光下读书、写字,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
36.汽车的后视镜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  )
37.在组装潜望镜时,两个镜子的反射面应该朝向同一个方向。(  )
38.将哑铃往上举的过程中,上臂肌肉的肱二头肌会收缩变硬。(  )
39.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折射有关。(  )
40.根据摆的等时性原理,人们制成了摆钟。(  )
41.浙江没有高原地形。(  )
42.中国古代一天分为二十四个时辰。(  )
43.滴水计时有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两种。(  )
44.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45.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46.像滴漏实验一样,能测量时间的装置,变化都具有一定的规律。
47.海地地震会引发海啸。(  )
48.(2021五上·渭滨期末)喷发过的火山就不会再喷发了。
49.玩游戏时的时间流逝速度比上语文课时快。(  )
50.心脏每收缩一次,我们就能感受到一次心跳。(  )
三、填空题,将序号填入相应括号中。(每空1分,共7分)
51.①高原②盆地③山地④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海拔较低   
地势较高,陡峭起伏   
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   
面积广大,海拔高   
52.①心脏②心肌搏动③血管
手一捏一松   
洗耳球   
塑料管   
四、实验题(13分,每空1分)
53.如图所示,小红(左)和小林(右)正在玩镜子游戏,他们都在镜子中看到了彼此。
(1)这是因为   (填“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
(2)镜子的位置不动,请问此时如果小红再向左移动一点,直到小林不能在镜子中再看到她.那么小林应该向   (填“左”或“右”)移动一些,才能再在镜子中看到小红呢
54.小明制作了四个土地模型,来研究不同因素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4
土地坡度 坡度大 坡度大 坡度小 坡度小
植被情况 有植被 无植被 有植被 无植被
(1)如果选择模型1和模型3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得到的结论是(  )。
A.土地侵蚀成都与降水量有关系
B.植被越丰富,土地侵蚀程度越轻
C.土地坡度越大,土地侵蚀程度越轻
D.土地坡度越大,土地侵蚀越严重
(2)下列各组实验中,与“模型1和模型3”这组得到的结论一致的是(  )。
A.模型1和模型2 B.模型2和模型3
C.模型2和模型4 D.模型3和模型4
(3)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土地坡度   ,(“大”或“小”,下同)降水量对土地侵蚀影响大;土地有植被,降水量对土地侵蚀影响   ;土地无植被,降水量对土地侵蚀影响   。
55.我们人体的运动系统相互配合,进行各种活动。
(1)小明在学习了“身体的运动”一课后,用两块长方形竹板、两根橡皮筋、一颗螺丝钉制作了前臂运动模型,如右图。
这个模型中,5号螺丝钉模拟   。
(2)人体的支架——骨骼由(  )多块骨头组成。
A.60 B.200 C.600 D.1000
(3)为了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我们应该(  )。
A.加强体育锻炼 B.增加所需营养
C.增强钙质吸收 D.以上都是
56.小江自制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水钟,水钟的刻度条贴在下面的容器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漏出前10mL的水花了10秒,则漏出50mL水可能花去(  )秒。
A.50 B.40 C.70
(2)小江还没有把水钟的刻度条贴上去,它可能是(  )。
A. B. C.
(3)造成这个水钟的刻度条不均匀的原因是(  )。
A.水流逐渐变慢 B.漏水孔太大 C.容器口径太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中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山地为主,山地占国土面积70%;西部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东部以冲积平原和丘陵为主。
2.【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人的感官一般说有五个,即眼、耳鼻舌、皮肤。研究表示90%的知觉入来自眼睛,我们要学会保护眼睛。太阳、激光笔、浴霸灯的光很刺眼,我们不能用肉眼观察;我们能直接利用肉眼短时间观察的是烛光。
3.【答案】D
【知识点】影子;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立竿见“影”、形“影”不离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毕业合“影”照相机利用光的折射成像,只有湖光倒“影”是湖水平如镜,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4.【答案】C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解答】早晨到中午的过程,影子是越来越短的,所以一小时之后,小树的影子是小于5米的,C选项符合题意。
【分析】太阳的距离距离物体的距离越近,物体的影子越短,而早晨到中午,太阳的离地面的距离是越来越近,所以影子越来越短。
5.【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约是30万千米秒。烟和枪声同时出现,但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所以跑步比赛时,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
6.【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和天赋都是不一样的,君君练习乒乓球,但进步总不如同学快,他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然后进行针对性练习,加倍努力;而不是半途而废或者打扰同学。
7.【答案】B
【知识点】影子
【解析】【解答】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产生的影子的形状是不同的,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的背面形成影子。陶瓷盆的侧面和底面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所以照射后得到的影子也不一样。
8.【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是心脏的跳动。心脏总是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入动脉流向全身;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9.【答案】B
【知识点】呼吸次数;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 剧烈运动后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所以会增加呼吸的次数来获得更多的氧气,需要心脏进行更快的跳动来运送氧气。
10.【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的三角地带。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
11.【答案】A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考查降雨对地表的浸湿,降雨时最容易被冲走的是重量最轻的黏土和细沙。
12.【答案】C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是制造沙漠的主要作用,风吹跑了地面的泥沙,成为荒凉的戈壁。哪些被吹跑的沙粒在遇到阻拦或风力减弱时,沉积下来形成许多相连的沙丘,形成广布的沙漠。
13.【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解答】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分析】瞳孔控制光线进入眼睛的数量。过强或者过多的光线进入眼睛会造成眼球的损伤。
14.【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
A.大风天气不适宜打伞,再者打伞也不能阻挡风沙侵袭,故A错误。
B.晴朗的夏天,阳光强烈,气温高,人们打伞,伞面可以反射和吸收部分光,减少对人体的辐射作用,故B正确。
C.晴朗的夏天很难出现降雨现象,所以人们打伞不是为了提防下雨,故C错误。
15.【答案】B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
【解析】【分析】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故选:B。
16.【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A.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复杂,地表高低不同,因此制作地球仪模型时,橡皮泥的用量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准备,故该说法是正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制作地球仪模型时,我们应该从里到外逐层制作更为方便,故该说法是错误的,故B符合题意;
C.因为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所以我们可以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橡皮泥分别制作不同的圈层,故该说法是正确的,故C不符合题意。
17.【答案】A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滴漏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水位的高低、孔的大小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励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
18.【答案】C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摆的摆绳长短会影响摆的快慢,摆绳越短,摆的越快。C选项的摆长最短,所以摆的速度最快,在同样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最多。
19.【答案】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摆钟的构造原理,摆钟转动的速度与摆长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由于摆锤的速度只与摆长有关,与摆锤的质量,摆幅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本题选B选项。
20.【答案】C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 古代人一般用太阳钟或者水钟测量时间,太阳钟是利用太阳的位置或光影计时,水钟是用水来测量时间。根据影响水钟计时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流逝,水位降低,压力变小,滴水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所以用水测量时间关键是控制水速。
21.【答案】B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制作一分钟摆60次的摆,一次肯定不可能完成,要根据第一次摆的快慢来进行摆绳的调节,三次调整后才有可能完成。
22.【答案】C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水钟、沙漏都说较为古老的计时工具,不方便携带,手表是最方便的。选项C正确。
23.【答案】A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测量时间的方法:古代有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有钟表(机械表、石英钟、电子表等) .太阳快到头顶上,也就是要到中午了,估计这时的时间接近正午12点.
24.【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解答】A、沉积会形成平原,不符合题意。
B、分解可以将大石头最终变成小细沙,不符合题意。
C、侵蚀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25.【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熔岩,是已经熔化的岩石,以高温液体呈现,常见于火山出口或地壳裂缝,一般温度介乎于摄氏700度至1200度之间,熔岩的黏度虽然是水的十万倍,但是也要流到数里以外后才冷却成为火山岩。
26.【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我们全身各系统、器官和细胞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功能。
27.【答案】C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包括锻炼身体、合理休息和良好的睡眠。
28.【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轻重
【解析】【分析】实验证明摆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摆角无关,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两个人荡的秋千次数-样多。因为秋千相当于摆绳,人相当于摆锤,摆动的快慢和摆绳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无关。因为秋千的长度相同,所以摆动的快慢相同,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等。
29.【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解答】点燃的火柴、太阳能够自身发光,属于光源。
故答案为:C。
【分析】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属于光源。
30.【答案】B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小明在西藏某地旅游时,导游告诉他: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小明的以下推理合理的是这里曾发生了海陆变迁的地形变化,B符合题意。
31.【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因此人类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
32.【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火山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破裂,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33.【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流水有力量,滚落河中的石块会被流水冲到很远的地方,这叫做流水的搬运作用。河水就像搬运工一样,把岩石从上游搬到了中游,搬到了下游。随水流冲击,上游两岸的大石头滚入河里,河道变宽。石块滚动相互碰撞被带入中游变成鹅卵石,再继续被带入下游变成细沙并沉积下来。如果我们看到堆满了卵石的河床,就可以判断这是河的中游。
34.【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根据对月亮的认识,月亮本身不发光,看到的皎洁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故题干错误。
35.【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夜晚,我们在灯光下读书、写字,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36.【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比如三棱镜就是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汽车后视镜和灯罩都是利用了灯的反射原理。
37.【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潜望镜内部装有两块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且反射面朝向同一方向。因此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且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其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而且是镜面反射,而不是漫反射。故题干说法正确。
38.【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将哑铃往上举的过程中,上臂会用力,用力后肌肉会收缩变硬。不用力时肌肉不收缩,就不会变硬。
39.【答案】(1)错误
【知识点】日食;月食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3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 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当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在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月食。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40.【答案】(1)正确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摆钟就是利用摆的等时性制作的。
41.【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根据对地形的认识和对浙江的认识可知, 浙江没有的地形是高原。
42.【答案】(1)错误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根据对我国古代计时单位的认识,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43.【答案】(1)正确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受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增加,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泄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减少,刻度一般在上面的容器。
44.【答案】(1)正确
【知识点】影子
【解析】【解答】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分析】影子的大小方向以及长短都与太阳的位置有关。
45.【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解答】地球内部越往里,温度越大,压力越高。
【分析】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6.【答案】(1)正确
【知识点】水钟
【解析】【解答】地球上时间的流逝是均速的,滴漏实验就是让水均匀。匀速的往下流,同样,能测量时间的装置,他们都能够匀速的变化。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根据测量时间装置的规律进行判断。
47.【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海底地震会引发海啸,地震海啸是海底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的海水强烈扰动。
48.【答案】(1)错误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一般是由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组成,活火山是正在喷发和预期可能再次喷发的火山,题目观点错误。
49.【答案】(1)错误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所以时间流逝的速度是均匀的。
50.【答案】(1)错误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总是在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让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就能感觉到心跳一次。
51.【答案】④;③;②;①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 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形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平原:地貌广阔平坦,起伏很小;高原:地形开阔,周边以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52.【答案】②;①;③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模拟心脏跳动的过程实验中,手一捏一松模拟的是心肌搏动,洗耳球模拟的是心脏,塑料管模拟的是血管。
53.【答案】(1)光的反射
(2)右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镜面会发生镜面反射,能够在镜子中看见人影。
(2)镜子的位置不动,也就是镜面不动,根据光的反射可知,入射光与镜面的夹角等于反射光与镜面的夹角,由于小红向左移动,要让小林能够再看到他,需要小林向右移动。
54.【答案】(1)D
(2)C
(3)越大;小;大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
(1)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模型1和模型3唯一的变量是 土地坡度,研究的是土地坡度与土地侵蚀程度的关系,所以可以得出土地坡度越大,土地侵蚀越严重。
(2)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模型1和模型3唯的变量是土地坡度,研究的是土地坡度与土地侵蚀程度的关系,与“模型 1和模型3”这组得到的结论一致的是模型2和模型4。
(3)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土地坡度越大,降水量对土地侵蚀影响大;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
55.【答案】(1)关节
(2)B
(3)D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骼、肌肉、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人体运动系统的构成包括骨骼、关节和肌肉,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起动力作用,骨骼起杠杆作用。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带动骨骼运动而实现的。
(1)图中①②模拟骨,它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图中③④模拟肌肉,起动力作用;图中序号⑤模拟关节,它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
(2)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个大部分。其中,有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骨骼的作用包括塑造体形、支撑躯体、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
(3)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所需营养、增强钙质吸收等。
56.【答案】(1)C
(2)B
(3)A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降雨量等级;雨量器
【解析】【分析】(1)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滴漏的滴水速度与滴漏中水位高低有关的,刚开始会漏的快,最后会漏的慢一点,如果漏出前10mL的水花了10秒,则漏出50mL水,可能花去70秒,所以C符合题意。
(2)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滴漏的滴水速度与滴漏中水位高低有关的,刚开始会漏的快,最后会漏的慢一点。刻度条数字由小变大,水钟的刻度条刚开始宽后面窄一些, 所以B符合题意。
(3)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 1. 盛水容器的形状;2. 滴水的快慢;3. 水位的高低;4.刻度要匀称等。滴漏的滴水速度与滴漏中水位高低有关的。造成这个水钟的刻度条不均匀的原因是水流逐渐变慢,所以A符合题意。
1 / 1浙江绍兴诸暨市荣怀学校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素养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19五上·睢县期末)中国的(  )多高山
A.西部 B.东部 C.南部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中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山地为主,山地占国土面积70%;西部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东部以冲积平原和丘陵为主。
2.下列光源发出的光能直接利用肉眼短时间观察的是(  )。
A.太阳 B.激光笔 C.烛光 D.浴霸灯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人的感官一般说有五个,即眼、耳鼻舌、皮肤。研究表示90%的知觉入来自眼睛,我们要学会保护眼睛。太阳、激光笔、浴霸灯的光很刺眼,我们不能用肉眼观察;我们能直接利用肉眼短时间观察的是烛光。
3.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形“影”不离 D.湖光倒“影”
【答案】D
【知识点】影子;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立竿见“影”、形“影”不离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毕业合“影”照相机利用光的折射成像,只有湖光倒“影”是湖水平如镜,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4.一天早晨,小明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小树的影子(  )。
A.不变 B.大于5米 C.小于5米
【答案】C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解答】早晨到中午的过程,影子是越来越短的,所以一小时之后,小树的影子是小于5米的,C选项符合题意。
【分析】太阳的距离距离物体的距离越近,物体的影子越短,而早晨到中午,太阳的离地面的距离是越来越近,所以影子越来越短。
5.跑步比赛时,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的原因是(  )。
A.打枪时,先出现烟后发出枪声
B.烟和枪同时出现,但人对声音的反应速度比较慢。
C.烟和枪声同时出现,但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D.运动场上噪声多,枪声听不见。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约是30万千米秒。烟和枪声同时出现,但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所以跑步比赛时,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
6.君君练习乒乓球,但进步总不如同学快,他应该(  )。
A.没有天赋,放弃练习 B.埋头苦练,加倍努力
C.分析原因,针对性练习 D.想办法不让同学练
【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和天赋都是不一样的,君君练习乒乓球,但进步总不如同学快,他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然后进行针对性练习,加倍努力;而不是半途而废或者打扰同学。
7.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  )。
A.形状相同 B.形状不同 C.方向相同 D.大小相同
【答案】B
【知识点】影子
【解析】【解答】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产生的影子的形状是不同的,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的背面形成影子。陶瓷盆的侧面和底面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所以照射后得到的影子也不一样。
8.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是(  )。
A.肺的呼吸 B.心脏的跳动 C.胃的蠕动 D.肌肉的收缩
【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是心脏的跳动。心脏总是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入动脉流向全身;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9.(2021五下·义乌期末)剧烈运动后休息几分钟,呼吸和心跳会(  )
A.减慢 B.加快 C.不变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知识点】呼吸次数;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 剧烈运动后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所以会增加呼吸的次数来获得更多的氧气,需要心脏进行更快的跳动来运送氧气。
10.在地震来临时,身处高楼的人正确的避震方法是(  )。
A.乘坐电梯快速逃离高楼 B.利用绳索从窗外滑下去
C.躲在墙角或坚固物体下 D.不需要做任何应急处理
【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的三角地带。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
11.(2021五下·义乌期末)土地被侵蚀的过程中,最容易被雨水带走的是(  )。
A.黏土和细沙 B.草皮和树木
C.较大的石块 D.较小的石块
【答案】A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考查降雨对地表的浸湿,降雨时最容易被冲走的是重量最轻的黏土和细沙。
12.(2022五上·龙岗期末)被风刮跑的沙子,在风速减慢时会沉降下来,逐渐形成(  ) 。
A.戈壁滩 B.沙滩 C.沙漠 D.平原
【答案】C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是制造沙漠的主要作用,风吹跑了地面的泥沙,成为荒凉的戈壁。哪些被吹跑的沙粒在遇到阻拦或风力减弱时,沉积下来形成许多相连的沙丘,形成广布的沙漠。
13.为了避免光线刺伤我们的眼睛,在光线太强时眼睛的瞳孔会(  )。
A.放大 B.缩小 C.不变
【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解答】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分析】瞳孔控制光线进入眼睛的数量。过强或者过多的光线进入眼睛会造成眼球的损伤。
14.夏天,人们打太阳伞的原因是(  )。
A.阻挡风沙
B.伞面可以反射和吸收部分光
C.提防下雨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
A.大风天气不适宜打伞,再者打伞也不能阻挡风沙侵袭,故A错误。
B.晴朗的夏天,阳光强烈,气温高,人们打伞,伞面可以反射和吸收部分光,减少对人体的辐射作用,故B正确。
C.晴朗的夏天很难出现降雨现象,所以人们打伞不是为了提防下雨,故C错误。
15.观察世界地形图,可以知道(  )。
A.陆地面积大
B.海洋面积大
C.海洋陆地面积一样大
【答案】B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
【解析】【分析】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故选:B。
16.在做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橡皮泥的用量,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
B.我们应该从外到里逐层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C.我们可以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橡皮泥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A.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复杂,地表高低不同,因此制作地球仪模型时,橡皮泥的用量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准备,故该说法是正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制作地球仪模型时,我们应该从里到外逐层制作更为方便,故该说法是错误的,故B符合题意;
C.因为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所以我们可以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橡皮泥分别制作不同的圈层,故该说法是正确的,故C不符合题意。
17.下列会影响滴漏滴水速度的是(  )。
A.滴漏水位 B.容器材质 C.刻度是否均匀
【答案】A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滴漏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水位的高低、孔的大小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励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
18.下列摆钟在同样的时间内摆动次数最多的是(  )。
A.摆长为50厘米 B.摆长为100厘米 C.摆长为10厘米
【答案】C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摆的摆绳长短会影响摆的快慢,摆绳越短,摆的越快。C选项的摆长最短,所以摆的速度最快,在同样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最多。
19.王老师讲了摆的研究后,要求每位同学放学回家后做一个每分钟摆动30次的摆。高飞同学做的摆每分钟不能超过30次,则高飞同学应该(  )。
A.改变摆锤的重量 B.调整摆绳的长度 C.调整摆幅的大小
【答案】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摆钟的构造原理,摆钟转动的速度与摆长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由于摆锤的速度只与摆长有关,与摆锤的质量,摆幅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本题选B选项。
20.用水测量时间,关键是控制(  )。
A.水流量 B.水质 C.水速
【答案】C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 古代人一般用太阳钟或者水钟测量时间,太阳钟是利用太阳的位置或光影计时,水钟是用水来测量时间。根据影响水钟计时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流逝,水位降低,压力变小,滴水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所以用水测量时间关键是控制水速。
21.通过(  )可以制作出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
A.一次调整肯定 B.三次调整可能 C.四次调整才能
【答案】B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制作一分钟摆60次的摆,一次肯定不可能完成,要根据第一次摆的快慢来进行摆绳的调节,三次调整后才有可能完成。
22.下列计时工具,最方便的是(  )。
A.沙漏 B.水钟 C.手表
【答案】C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水钟、沙漏都说较为古老的计时工具,不方便携带,手表是最方便的。选项C正确。
23.太阳在头顶时,时间估计是(  )。
A.正午12点 B.下午2点 C.上午8点
【答案】A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测量时间的方法:古代有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有钟表(机械表、石英钟、电子表等) .太阳快到头顶上,也就是要到中午了,估计这时的时间接近正午12点.
24.由于流水对土地有(  )作用,所以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沉积 B.分解 C.侵蚀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解答】A、沉积会形成平原,不符合题意。
B、分解可以将大石头最终变成小细沙,不符合题意。
C、侵蚀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25.(2020六上·尖草坪期末)促使熔岩喷出地表的力量来自于(  )。
A.地球内部的压力 B.地壳岩层的挤压 C.地球表面的压力
【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熔岩,是已经熔化的岩石,以高温液体呈现,常见于火山出口或地壳裂缝,一般温度介乎于摄氏700度至1200度之间,熔岩的黏度虽然是水的十万倍,但是也要流到数里以外后才冷却成为火山岩。
26.我们全身各系统、器官和细胞都是在(  )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功能。
A.脑 B.神经系统 C.脊髓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我们全身各系统、器官和细胞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功能。
27.(2021五下·义乌期末)(  )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A.锻炼身体
B.合理休息和良好的睡眠
C.前两个方面都是
【答案】C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包括锻炼身体、合理休息和良好的睡眠。
28.小明体重50千克,小红体重40千克,他们荡同一个秋千。在相同时间内他们荡的次数(  )。
A.小明多 B.小红多 C.一样多
【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轻重
【解析】【分析】实验证明摆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摆角无关,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两个人荡的秋千次数-样多。因为秋千相当于摆绳,人相当于摆锤,摆动的快慢和摆绳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无关。因为秋千的长度相同,所以摆动的快慢相同,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等。
29.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萤火虫、彩虹
B.镜子、打火机、夜光玩具
C.点燃的火柴、太阳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解答】点燃的火柴、太阳能够自身发光,属于光源。
故答案为:C。
【分析】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属于光源。
30.小科在西藏某地旅游时,导游告诉他: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远古人类曾将贝壳带上高原
B.这里曾发生了海陆变迁的地形变化
C.贝类原来生活在高山上,后来环境巨变,才适应到水中生活
【答案】B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小明在西藏某地旅游时,导游告诉他: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小明的以下推理合理的是这里曾发生了海陆变迁的地形变化,B符合题意。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31.我们的运动系统是由肌肉、骨骼、关节共同组成的。(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因此人类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
32.地震和火山都发生在地壳。(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火山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破裂,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33.堆满卵石的河床是河的上游。(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流水有力量,滚落河中的石块会被流水冲到很远的地方,这叫做流水的搬运作用。河水就像搬运工一样,把岩石从上游搬到了中游,搬到了下游。随水流冲击,上游两岸的大石头滚入河里,河道变宽。石块滚动相互碰撞被带入中游变成鹅卵石,再继续被带入下游变成细沙并沉积下来。如果我们看到堆满了卵石的河床,就可以判断这是河的中游。
34.“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说明月球很亮,是光源。(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根据对月亮的认识,月亮本身不发光,看到的皎洁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故题干错误。
35.夜晚,我们在灯光下读书、写字,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夜晚,我们在灯光下读书、写字,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36.汽车的后视镜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比如三棱镜就是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汽车后视镜和灯罩都是利用了灯的反射原理。
37.在组装潜望镜时,两个镜子的反射面应该朝向同一个方向。(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潜望镜内部装有两块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且反射面朝向同一方向。因此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且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其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而且是镜面反射,而不是漫反射。故题干说法正确。
38.将哑铃往上举的过程中,上臂肌肉的肱二头肌会收缩变硬。(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将哑铃往上举的过程中,上臂会用力,用力后肌肉会收缩变硬。不用力时肌肉不收缩,就不会变硬。
39.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折射有关。(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日食;月食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3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 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当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在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月食。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40.根据摆的等时性原理,人们制成了摆钟。(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摆钟就是利用摆的等时性制作的。
41.浙江没有高原地形。(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根据对地形的认识和对浙江的认识可知, 浙江没有的地形是高原。
42.中国古代一天分为二十四个时辰。(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根据对我国古代计时单位的认识,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43.滴水计时有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两种。(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受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增加,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泄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减少,刻度一般在上面的容器。
44.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影子
【解析】【解答】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分析】影子的大小方向以及长短都与太阳的位置有关。
45.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解答】地球内部越往里,温度越大,压力越高。
【分析】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6.像滴漏实验一样,能测量时间的装置,变化都具有一定的规律。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水钟
【解析】【解答】地球上时间的流逝是均速的,滴漏实验就是让水均匀。匀速的往下流,同样,能测量时间的装置,他们都能够匀速的变化。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根据测量时间装置的规律进行判断。
47.海地地震会引发海啸。(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海底地震会引发海啸,地震海啸是海底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的海水强烈扰动。
48.(2021五上·渭滨期末)喷发过的火山就不会再喷发了。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一般是由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组成,活火山是正在喷发和预期可能再次喷发的火山,题目观点错误。
49.玩游戏时的时间流逝速度比上语文课时快。(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所以时间流逝的速度是均匀的。
50.心脏每收缩一次,我们就能感受到一次心跳。(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总是在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让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就能感觉到心跳一次。
三、填空题,将序号填入相应括号中。(每空1分,共7分)
51.①高原②盆地③山地④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海拔较低   
地势较高,陡峭起伏   
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   
面积广大,海拔高   
【答案】④;③;②;①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 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形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平原:地貌广阔平坦,起伏很小;高原:地形开阔,周边以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52.①心脏②心肌搏动③血管
手一捏一松   
洗耳球   
塑料管   
【答案】②;①;③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模拟心脏跳动的过程实验中,手一捏一松模拟的是心肌搏动,洗耳球模拟的是心脏,塑料管模拟的是血管。
四、实验题(13分,每空1分)
53.如图所示,小红(左)和小林(右)正在玩镜子游戏,他们都在镜子中看到了彼此。
(1)这是因为   (填“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
(2)镜子的位置不动,请问此时如果小红再向左移动一点,直到小林不能在镜子中再看到她.那么小林应该向   (填“左”或“右”)移动一些,才能再在镜子中看到小红呢
【答案】(1)光的反射
(2)右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镜面会发生镜面反射,能够在镜子中看见人影。
(2)镜子的位置不动,也就是镜面不动,根据光的反射可知,入射光与镜面的夹角等于反射光与镜面的夹角,由于小红向左移动,要让小林能够再看到他,需要小林向右移动。
54.小明制作了四个土地模型,来研究不同因素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4
土地坡度 坡度大 坡度大 坡度小 坡度小
植被情况 有植被 无植被 有植被 无植被
(1)如果选择模型1和模型3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得到的结论是(  )。
A.土地侵蚀成都与降水量有关系
B.植被越丰富,土地侵蚀程度越轻
C.土地坡度越大,土地侵蚀程度越轻
D.土地坡度越大,土地侵蚀越严重
(2)下列各组实验中,与“模型1和模型3”这组得到的结论一致的是(  )。
A.模型1和模型2 B.模型2和模型3
C.模型2和模型4 D.模型3和模型4
(3)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土地坡度   ,(“大”或“小”,下同)降水量对土地侵蚀影响大;土地有植被,降水量对土地侵蚀影响   ;土地无植被,降水量对土地侵蚀影响   。
【答案】(1)D
(2)C
(3)越大;小;大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
(1)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模型1和模型3唯一的变量是 土地坡度,研究的是土地坡度与土地侵蚀程度的关系,所以可以得出土地坡度越大,土地侵蚀越严重。
(2)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模型1和模型3唯的变量是土地坡度,研究的是土地坡度与土地侵蚀程度的关系,与“模型 1和模型3”这组得到的结论一致的是模型2和模型4。
(3)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土地坡度越大,降水量对土地侵蚀影响大;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
55.我们人体的运动系统相互配合,进行各种活动。
(1)小明在学习了“身体的运动”一课后,用两块长方形竹板、两根橡皮筋、一颗螺丝钉制作了前臂运动模型,如右图。
这个模型中,5号螺丝钉模拟   。
(2)人体的支架——骨骼由(  )多块骨头组成。
A.60 B.200 C.600 D.1000
(3)为了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我们应该(  )。
A.加强体育锻炼 B.增加所需营养
C.增强钙质吸收 D.以上都是
【答案】(1)关节
(2)B
(3)D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骼、肌肉、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人体运动系统的构成包括骨骼、关节和肌肉,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起动力作用,骨骼起杠杆作用。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带动骨骼运动而实现的。
(1)图中①②模拟骨,它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图中③④模拟肌肉,起动力作用;图中序号⑤模拟关节,它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
(2)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个大部分。其中,有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骨骼的作用包括塑造体形、支撑躯体、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
(3)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所需营养、增强钙质吸收等。
56.小江自制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水钟,水钟的刻度条贴在下面的容器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漏出前10mL的水花了10秒,则漏出50mL水可能花去(  )秒。
A.50 B.40 C.70
(2)小江还没有把水钟的刻度条贴上去,它可能是(  )。
A. B. C.
(3)造成这个水钟的刻度条不均匀的原因是(  )。
A.水流逐渐变慢 B.漏水孔太大 C.容器口径太大
【答案】(1)C
(2)B
(3)A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降雨量等级;雨量器
【解析】【分析】(1)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滴漏的滴水速度与滴漏中水位高低有关的,刚开始会漏的快,最后会漏的慢一点,如果漏出前10mL的水花了10秒,则漏出50mL水,可能花去70秒,所以C符合题意。
(2)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滴漏的滴水速度与滴漏中水位高低有关的,刚开始会漏的快,最后会漏的慢一点。刻度条数字由小变大,水钟的刻度条刚开始宽后面窄一些, 所以B符合题意。
(3)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 1. 盛水容器的形状;2. 滴水的快慢;3. 水位的高低;4.刻度要匀称等。滴漏的滴水速度与滴漏中水位高低有关的。造成这个水钟的刻度条不均匀的原因是水流逐渐变慢,所以A符合题意。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