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诸暨市荣怀小学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素养测试卷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22三上·诸暨期末)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
2.(2022三上·诸暨期末)常温下,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要强。( )
3.(2022三上·诸暨期末)雪是固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 )
4.(2022三上·舒兰期末)通过长期的天气观察和记录,我们能更好地找到天气变化的规律。 ( )
5.(2022三上·诸暨期末)使用酒精灯时,如果酒精不小心洒出并着火了,可以用湿抹布盖灭。( )
6.(2022三上·诸暨期末)冬天教室的玻璃上经常会变模糊,这是因为玻璃上蒙上了一层水蒸气。( )
7.(2020三上·沾益期末)人在水中不能呼吸,说明水中没有空气。
8.(2022三上·永吉期中)用棉被把雪糕盖起来,是为了减缓雪糕的融化速度。 ( )
9.降水量的单位是毫升。
10.(2022三上·诸暨期末)天空中的云如果堆积起来了,就可能要下雨了。( )
11.(2023三上·如东期末)只要点燃蜡烛,就会形成风。( )
12.(2022三上·诸暨期末)纸撕碎了以后,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本质没有变化。( )
13.(2022三上·诸暨期末)当蒸发皿中有少量白色颗粒出现时,我们就需要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 )
14.(2022三上·诸暨期末)冰和水混合在一起时的温度是0℃。( )
15.(2022三上·诸暨期末)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变大。( )
16.(2022三上·诸暨期末)食盐和水混合后,可以用滤纸把他们进行分离。( )
17.(2022三上·诸暨期末)空气可以被压缩,但不能被无限压缩。( )
18.(2022三上·诸暨期末)气温计在读数时,眼睛需要平视液柱。( )
19.(2022三上·诸暨期末)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东方,所以此刻刮的是东风。( )
20.(2022三上·诸暨期末)物体可以分为液体、固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
21.(2020三上·石林期中)孔明灯只有在灯内的空气变热之后才会升上高空。( )
22.(2022三上·诸暨期末)植物的叶子会制造氧气,所以植物生长不需要空气。( )
23.(2022三上·诸暨期末)泥土放入水中会冒气泡,说明泥土中也有空气。( )
24.根据雨下的快慢,气象台制定了雨量等级表。
25.(2022三上·诸暨期末)气温计、温度计、水温计都属于温度计,测量范围相同。(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8分。
26.适合测量气温的地点是( )。
A.教室内 B.室外阳光下 C.室外阴凉通风处
27.(2022三上·诸暨期末)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常叫作( )。
A.天气表 B.气温表 C.天气日历
28.(2022三上·诸暨期末)做“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一杯水多,一杯水少
B.一小份食盐和一小份小苏打质量相同
C.两杯都搅拌
29.(2022三上·诸暨期末)把液体A倒入液体B中,使劲搅拌。过了一会儿,液体A慢慢地浮在液体B上面了。请你判断,液体A能否溶解在液体B中( )。
A.能 B.不能 C.无法判断
30.(2021三下·义乌期末)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那么它在水中一定是( )分布的。
A.不均匀 B.均匀 C.上少下多
31.(2022三上·诸暨期末)冰块放在实验室桌子上会融化的原因是( )。
A.室内温度高 B.冰块比较小 C.桌子产生了热量
32.(2022三上·诸暨期末)一个压瘪的乒乓球,如果放在热水中,它会( )。
A.鼓起来 B.瘪下去 C.没有反应
33.(2022三上·诸暨期末)做验证空气是否能占据空间的实验时,要在杯子底部粘上一个纸团的原因是( )。
A.判断杯子底部是否被水浸湿
B.判断杯子底部是否有空气
C.看着好看
34.(2022三上·诸暨期末)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是( )。
A.打开灯帽---点燃酒精灯---用内焰加热---用灯帽盖灭
B.打开灯帽---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用灯帽盖灭
C.打开灯帽---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用嘴吹灭
35.(2022三上·诸暨期末)扇子能扇出风是因为空气( )的特点。
A.会流动 B.有重量 C.比较轻
36.(2022三上·诸暨期末)将吸管一头按住,能很容易的将吸管插进苹果里,是因为空气( )。
A.有流动性 B.有一定的重量 C.占据空间
37.(2022三上·诸暨期末)将袋子放入水中,过一会浮在水面,这一现象能说明( )。
A.空气有重量 B.空气会流动 C.空气比水轻
38.(2022三上·诸暨期末)下列动物或植物的行为能预示晴天的是( )。
A.松果的鳞片打开 B.蚂蚁搬家 C.松果的鳞片闭合
39.(2022三上·诸暨期末)唐诗《清明》一诗中,描述天气的一句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路上行人欲断魂 C.借问酒家何处有
40.(2022三上·诸暨期末)关于天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气在不断变化着,它影响着地球上生物的活动
B.天气带来的变化,我们每天都能明显的感受到
C.天气变化的各种因素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
41.(2022三上·诸暨期末)我们常喝的饮料“可乐”中溶解了大量的(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42.(2022三上·诸暨期末)在蒸发实验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 )。
A.让蒸发皿均匀受热
B.加热的更快
C.不让蒸发皿底部发黑
43.(2022三上·诸暨期末)将圆桶中的水倒入到长方形的盒子里,水变成了长方形,这说明( )。
A.水会蒸发 B.水会结冰 C.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44.(2022三上·润州期中)当我们在碎冰里加食盐并搅拌后,可以使碎冰周围的温度( )。
A.变得更高 B.变得更低 C.不变
45.(2022三上·诸暨期末)夏天往地上洒一些水后就感到凉快些,是因为( )。
A.水是凉的 B.那是人的错觉
C.地面的温度下降了 D.水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46.(2022三上·诸暨期末)纸剪成窗花、易拉罐压扁、橡皮泥捏成小人偶、水手冷凝固,这些物质都发生了变化,共同点是( )。
A.还是原来的物质 B.不是原来的物质 C.变得更漂亮
47.(2022三上·诸暨期末)在做蒸发食盐水的实验时,( )。
A.一出现白色颗粒就熄灭酒精灯
B.出现大量白色颗粒后熄灭酒精灯
C.水完全蒸发后熄灭酒精灯
48.(2022三上·诸暨期末)最早证明空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拉瓦锡
49.下列描述中,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A.一日三秋 B.大雪纷飞 C.火山爆发
50.(2022三上·诸暨期末) 37℃读作( )。
A.三十七度 B.摄氏三十七度 C.三十七摄氏度
51.(2022三上·诸暨期末) 一般情况下,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在( )左右出现。
A.上午10点 B.中午12点 C.下午2点
52.(2022三上·诸暨期末) 想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情况,可拨打气象热线( )。
A.110 B.119 C.121
53.(2022三上·诸暨期末) 当我们看到炊烟垂直上升,此时的风力是( )。
A.无风 B.小风 C.大风
三、连线题:每线1分,共10分。
54.(2022三上·诸暨期末)下列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将对应的数字填在括号内)
①在水中溶解②在水中不溶解
( )洗衣粉
( )汽油
( )白糖
( )味精
( )沙子
55.(2022三上·诸暨期末) 将检测工具与相对应的天气信息进行正确连线。(将对应的数字填在括号内)
①风向②降水量③气温④质量⑤风速
( )温度计
( )风向标
( )雨量器
( )风速仪空气
( )空气质量检测仪
四、简答题:共12分。
56.(2022三上·诸暨期末)根据气象台数据汇报显示,2022年7月20日我省出现了强降雨,湖州成为本次强降雨中省内降雨量最大的县(市),其中吴兴区织里镇的降水量达到227( )。
(1)上面横线上,漏写了降水量的单位,请你将上面的( )补充完整。
(2)根据降水量等级表,这次织里镇的降水等级为 (填“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3)一天中的降雨量是指( )小时内的降雨量。
(4)降雨量的多少,我们需要用雨量器来测量,某同学制作了一个雨量器(如图),请你对该雨量器提出两点修改建议:
建议一:
建议二:
(5)当两个口径大小相同的简易雨量器在同一地点同时收集雨量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口径小的所收集的雨水高度较高
B.口径大的所收集的雨水高度较低
C.两个雨量器所收集的雨水高度都相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对空气成分占比的认识,空气中成分最多的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常温下,50毫升水,食盐大约是16-18克,小苏打大约是6-8克。说明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弱。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3.【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冬天的雪花是固态的水,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水。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4.【答案】正确
【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解析】【分析】 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5.【答案】正确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对酒精灯使用的认识,在实验室里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如果不慎有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我们应该用湿抹布或沙土盖灭,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6.【答案】错误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 冬天,教室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7.【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 人在水中不能呼吸,但是水有空气,这样鱼才能呼吸。
8.【答案】正确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棉被可以保温,所以用棉被把雪糕盖起来可以减缓雪糕的融化速度。
9.【答案】错误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
【解析】【解答】降雨量的单位是毫米。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降雨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一般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降雨量是区域水资源量计算的重要依据,因此寻找一种准确简便的方法来预测降雨量是十分必要的。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天气现象;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 云是大气中水蒸气凝结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云越多,下雨的可能性就越大。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风是空气的对流形成的,吹头发、扇子扇、吹风车、风扇、鼓风机、挤袋子等都可以使空气产生对流,也就是产生风,点燃蜡烛,不一定会形成风。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纸被折叠、撕扯后,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纸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仍然是纸。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将食盐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要边加热,边搅拌,当蒸发皿中有白色颗粒出现时,我们需要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对冰水混合物温度的认识,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通过实验可知,在试管的水面上做标记,水结冰后的体积在标记以上,说明水结冰后的体积变大了。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 溶解的物质变成均匀稳定的溶液,无法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食盐能够在水中溶解,无法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空气;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虽然可以很容易被压缩,但不是可以无限压缩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用温度计测水温时,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面,不能接触水银部分。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测量工具:风向标。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东,说明现在刮的是东风,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空气;液体的认识;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根据对物体分类的认识,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空气受热时,热空气会上升。
22.【答案】错误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重量、会流动。植物虽然没有呼吸器官,但是,实际上植物在它的一生当中,无论是根、茎叶、花,还是种子和果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呼吸,需要空气。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但不能压缩到0,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空气有重量。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泥土放入水中会冒气泡,说明泥土中有空气。
24.【答案】错误
【知识点】降雨量等级
【解析】【解答】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确定下雨等级。
【分析】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温度计;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 根据对温度计类型的认识,不同的温度计因为测量对象的不同存在差异,比如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这是由人体的体温变化来决定的,而水温计能够测量100℃的温度。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6.【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 适合测量气温的地点是室外阴凉通风处。
27.【答案】C
【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解析】【分析】 记录每天的天气现象的是天气日历。气温表只记录气温不记录天气,天气表只记录天气不记录气温。
28.【答案】A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做“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时,采用的是对比实验。实验中变量是物质不同,其它条件是相同的。所以做“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时,不能一杯水多,一杯水少。
29.【答案】B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也有很多物质不能溶于水,把液体A倒入液体B中,使劲搅拌。过了一会儿,液体A慢慢地浮在液体B上面了,说明液体A不能均匀地、稳定地溶解在液体B中。
30.【答案】B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完全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会均匀的分布在水中。
31.【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 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冰块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会融化,原因可能是室内温度要高于0℃,使得冰块开始融化。可见B符合题意。
32.【答案】A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 要让压瘪的乒乓球鼓起来,则要让里面的气体膨胀,所以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由于热传递,热水中的热量传递给了乒乓球内的气体,乒乓球内气体的温度会升高,里面的微粒间距加大,导致气体膨胀,从而使球重新鼓胀。
33.【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做验证空气是否能占据空间的实验时,要在杯子底部粘上一个纸团的原因是判断杯子底部是否被水浸湿,从而推导出空气能够占据空间。
34.【答案】B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酒精灯是由灯帽、灯芯和灯体构成的,点燃酒精灯之前需要向将灯帽拿下,正放在桌面上,再点燃酒精灯,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内焰、外焰、焰心,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用外焰加热,用完酒精灯后,需用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35.【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对流
【解析】【分析】空气直接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能够流动,扇子能扇出风是因为空气会流动的特点。
36.【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直接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空气会占据一定的空间,有流动性,有一定的重量。将吸管一头按住,能很容易的将吸管插进苹果里,是因为空气能占据空间。
37.【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物体在水中会出现沉和浮两种情况,将袋子放入水中,过一会儿浮在水面,这现象说明空气比水轻。
38.【答案】A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鱼游到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这些现在告诉我们天要下雨了。松果的鳞片打开能预示晴天,所以A符合题意。
39.【答案】A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对天气的认识,“清明时节雨纷纷”,描述了下雨的情景,降雨是天气特征。其余诗句没有涉及天气。
40.【答案】A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生物的活动,天气带来的变化,我们并不能每次都明显的感受到,且天气的各种变化之间是有着联系的。
41.【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我们常喝的饮料可乐,打开瓶盖,稍微摇动一下,会发现有很多气泡冒出,这种气泡就是二氧化碳。
42.【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工具。在蒸发实验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让蒸发皿均匀受热。
43.【答案】C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
【解析】【分析】常温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根据对水的特征的认识,水没有固定的形状,随着盛放容器的形状发生变化。
44.【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盐水的凝固点要比纯水低,当碎冰里加入食盐后,新的凝固温度也随之降低,这需要比纯碎冰在周围吸收更多的热量,会导致周围的温度变得更低。
45.【答案】D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夏天气温高,洒水后水会蒸发,水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使温度下降了,所以会感到凉快些。选项D符合题意。
46.【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纸被折叠、撕扯和把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这些物质都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47.【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常见的分离方法有蒸发、过滤沉淀等。食盐、 糖等一些固体在水溶解后, 能用蒸发方法析出结晶。面粉、沙子等一些不能溶 于水的固体物质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使用方法。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物体时应该用外焰加热。在利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中,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可见B符合题意。
48.【答案】C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 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发现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其主要的成分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最早证明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科学家是拉瓦锡,所以C符合题意。
49.【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解答】A、一日三秋,形容主观感觉时间过得慢,不符合题意。
B、大雪纷飞,是下雪天气,属于天气情况,符合题意。
C、火山爆发是自然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阴、雨、晴、雾霾、雪等都属于天气情况。
50.【答案】C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人的正常体温一般是37℃,它的正确读法是三十七摄氏度。
51.【答案】C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解析】【分析】气温的日变化中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也就是午后2点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故选项C符合题意。
52.【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我们了解天气状况的途径除收听天气预报,还可以拨打电话,电话是121。
53.【答案】A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通过分析“风级歌”可知,零级烟柱直冲天,可见烟垂直上升,这时的风力为0级,即无风。可见A正确。
54.【答案】①②①①②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能溶解于水的有高锰酸钾、味精、洗衣粉、白糖;不能溶解于水的有沙、面粉、汽油、食用油。
55.【答案】③①②⑤④
【知识点】测量气温;测量降水量;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测量工具:风向标。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也叫寒暑表。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仪器。风速:风每秒钟行进多少米。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湿度计用来测量湿度。
56.【答案】(1)毫米
(2)特大暴雨
(3)24
(4)用直筒玻璃容器;刻度纸上数值从下往上依次增大
(5)C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降雨量等级;雨量器
【解析】【分析】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 25毫米是中雨,25 ~ 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 ~ 25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50毫米是特大暴雨。
(1)降水量的单位事毫米,所以吴兴区织里镇的降水量达到227毫米。
(2)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吴兴区织里镇的降水量达到227毫米,所以是特大暴雨。
(3)气象学家根据-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即一天中的降水量是指24小时内的降水量。
(4)制作简易雨量器时,我们应该选择直简透明的杯子,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从容器内部底部贴起,以毫米为单位),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刻度条外面贴上透明胶带纸,用来防水。题干中的错误是雨量器应选择直筒形的、刻度应该是下面数值小,上面数值大。
(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当两个口径大小不同的简易雨量 器在同一地点同时收集雨量时,两个雨量器所收集的雨水高度都相同,因为同一地点降水量是相同的,所以C符合题意。
1 / 1浙江绍兴诸暨市荣怀小学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素养测试卷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22三上·诸暨期末)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对空气成分占比的认识,空气中成分最多的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2022三上·诸暨期末)常温下,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要强。(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常温下,50毫升水,食盐大约是16-18克,小苏打大约是6-8克。说明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弱。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3.(2022三上·诸暨期末)雪是固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冬天的雪花是固态的水,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水。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4.(2022三上·舒兰期末)通过长期的天气观察和记录,我们能更好地找到天气变化的规律。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解析】【分析】 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5.(2022三上·诸暨期末)使用酒精灯时,如果酒精不小心洒出并着火了,可以用湿抹布盖灭。(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对酒精灯使用的认识,在实验室里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如果不慎有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我们应该用湿抹布或沙土盖灭,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6.(2022三上·诸暨期末)冬天教室的玻璃上经常会变模糊,这是因为玻璃上蒙上了一层水蒸气。(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 冬天,教室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7.(2020三上·沾益期末)人在水中不能呼吸,说明水中没有空气。
【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 人在水中不能呼吸,但是水有空气,这样鱼才能呼吸。
8.(2022三上·永吉期中)用棉被把雪糕盖起来,是为了减缓雪糕的融化速度。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棉被可以保温,所以用棉被把雪糕盖起来可以减缓雪糕的融化速度。
9.降水量的单位是毫升。
【答案】错误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
【解析】【解答】降雨量的单位是毫米。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降雨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一般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降雨量是区域水资源量计算的重要依据,因此寻找一种准确简便的方法来预测降雨量是十分必要的。
10.(2022三上·诸暨期末)天空中的云如果堆积起来了,就可能要下雨了。(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天气现象;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 云是大气中水蒸气凝结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云越多,下雨的可能性就越大。
11.(2023三上·如东期末)只要点燃蜡烛,就会形成风。(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风是空气的对流形成的,吹头发、扇子扇、吹风车、风扇、鼓风机、挤袋子等都可以使空气产生对流,也就是产生风,点燃蜡烛,不一定会形成风。
12.(2022三上·诸暨期末)纸撕碎了以后,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本质没有变化。(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纸被折叠、撕扯后,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纸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仍然是纸。
13.(2022三上·诸暨期末)当蒸发皿中有少量白色颗粒出现时,我们就需要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将食盐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要边加热,边搅拌,当蒸发皿中有白色颗粒出现时,我们需要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
14.(2022三上·诸暨期末)冰和水混合在一起时的温度是0℃。(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对冰水混合物温度的认识,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
15.(2022三上·诸暨期末)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变大。(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通过实验可知,在试管的水面上做标记,水结冰后的体积在标记以上,说明水结冰后的体积变大了。
16.(2022三上·诸暨期末)食盐和水混合后,可以用滤纸把他们进行分离。(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 溶解的物质变成均匀稳定的溶液,无法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食盐能够在水中溶解,无法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7.(2022三上·诸暨期末)空气可以被压缩,但不能被无限压缩。(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空气;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虽然可以很容易被压缩,但不是可以无限压缩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8.(2022三上·诸暨期末)气温计在读数时,眼睛需要平视液柱。(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用温度计测水温时,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面,不能接触水银部分。
19.(2022三上·诸暨期末)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东方,所以此刻刮的是东风。(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测量工具:风向标。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东,说明现在刮的是东风,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20.(2022三上·诸暨期末)物体可以分为液体、固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空气;液体的认识;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根据对物体分类的认识,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1.(2020三上·石林期中)孔明灯只有在灯内的空气变热之后才会升上高空。(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空气受热时,热空气会上升。
22.(2022三上·诸暨期末)植物的叶子会制造氧气,所以植物生长不需要空气。(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重量、会流动。植物虽然没有呼吸器官,但是,实际上植物在它的一生当中,无论是根、茎叶、花,还是种子和果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呼吸,需要空气。
23.(2022三上·诸暨期末)泥土放入水中会冒气泡,说明泥土中也有空气。(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但不能压缩到0,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空气有重量。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泥土放入水中会冒气泡,说明泥土中有空气。
24.根据雨下的快慢,气象台制定了雨量等级表。
【答案】错误
【知识点】降雨量等级
【解析】【解答】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确定下雨等级。
【分析】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25.(2022三上·诸暨期末)气温计、温度计、水温计都属于温度计,测量范围相同。(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温度计;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 根据对温度计类型的认识,不同的温度计因为测量对象的不同存在差异,比如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这是由人体的体温变化来决定的,而水温计能够测量100℃的温度。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8分。
26.适合测量气温的地点是( )。
A.教室内 B.室外阳光下 C.室外阴凉通风处
【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 适合测量气温的地点是室外阴凉通风处。
27.(2022三上·诸暨期末)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常叫作( )。
A.天气表 B.气温表 C.天气日历
【答案】C
【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解析】【分析】 记录每天的天气现象的是天气日历。气温表只记录气温不记录天气,天气表只记录天气不记录气温。
28.(2022三上·诸暨期末)做“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一杯水多,一杯水少
B.一小份食盐和一小份小苏打质量相同
C.两杯都搅拌
【答案】A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做“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时,采用的是对比实验。实验中变量是物质不同,其它条件是相同的。所以做“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时,不能一杯水多,一杯水少。
29.(2022三上·诸暨期末)把液体A倒入液体B中,使劲搅拌。过了一会儿,液体A慢慢地浮在液体B上面了。请你判断,液体A能否溶解在液体B中( )。
A.能 B.不能 C.无法判断
【答案】B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也有很多物质不能溶于水,把液体A倒入液体B中,使劲搅拌。过了一会儿,液体A慢慢地浮在液体B上面了,说明液体A不能均匀地、稳定地溶解在液体B中。
30.(2021三下·义乌期末)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那么它在水中一定是( )分布的。
A.不均匀 B.均匀 C.上少下多
【答案】B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完全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会均匀的分布在水中。
31.(2022三上·诸暨期末)冰块放在实验室桌子上会融化的原因是( )。
A.室内温度高 B.冰块比较小 C.桌子产生了热量
【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 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冰块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会融化,原因可能是室内温度要高于0℃,使得冰块开始融化。可见B符合题意。
32.(2022三上·诸暨期末)一个压瘪的乒乓球,如果放在热水中,它会( )。
A.鼓起来 B.瘪下去 C.没有反应
【答案】A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 要让压瘪的乒乓球鼓起来,则要让里面的气体膨胀,所以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由于热传递,热水中的热量传递给了乒乓球内的气体,乒乓球内气体的温度会升高,里面的微粒间距加大,导致气体膨胀,从而使球重新鼓胀。
33.(2022三上·诸暨期末)做验证空气是否能占据空间的实验时,要在杯子底部粘上一个纸团的原因是( )。
A.判断杯子底部是否被水浸湿
B.判断杯子底部是否有空气
C.看着好看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做验证空气是否能占据空间的实验时,要在杯子底部粘上一个纸团的原因是判断杯子底部是否被水浸湿,从而推导出空气能够占据空间。
34.(2022三上·诸暨期末)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是( )。
A.打开灯帽---点燃酒精灯---用内焰加热---用灯帽盖灭
B.打开灯帽---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用灯帽盖灭
C.打开灯帽---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用嘴吹灭
【答案】B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酒精灯是由灯帽、灯芯和灯体构成的,点燃酒精灯之前需要向将灯帽拿下,正放在桌面上,再点燃酒精灯,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内焰、外焰、焰心,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用外焰加热,用完酒精灯后,需用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35.(2022三上·诸暨期末)扇子能扇出风是因为空气( )的特点。
A.会流动 B.有重量 C.比较轻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对流
【解析】【分析】空气直接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能够流动,扇子能扇出风是因为空气会流动的特点。
36.(2022三上·诸暨期末)将吸管一头按住,能很容易的将吸管插进苹果里,是因为空气( )。
A.有流动性 B.有一定的重量 C.占据空间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直接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空气会占据一定的空间,有流动性,有一定的重量。将吸管一头按住,能很容易的将吸管插进苹果里,是因为空气能占据空间。
37.(2022三上·诸暨期末)将袋子放入水中,过一会浮在水面,这一现象能说明( )。
A.空气有重量 B.空气会流动 C.空气比水轻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物体在水中会出现沉和浮两种情况,将袋子放入水中,过一会儿浮在水面,这现象说明空气比水轻。
38.(2022三上·诸暨期末)下列动物或植物的行为能预示晴天的是( )。
A.松果的鳞片打开 B.蚂蚁搬家 C.松果的鳞片闭合
【答案】A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鱼游到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这些现在告诉我们天要下雨了。松果的鳞片打开能预示晴天,所以A符合题意。
39.(2022三上·诸暨期末)唐诗《清明》一诗中,描述天气的一句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路上行人欲断魂 C.借问酒家何处有
【答案】A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对天气的认识,“清明时节雨纷纷”,描述了下雨的情景,降雨是天气特征。其余诗句没有涉及天气。
40.(2022三上·诸暨期末)关于天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气在不断变化着,它影响着地球上生物的活动
B.天气带来的变化,我们每天都能明显的感受到
C.天气变化的各种因素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
【答案】A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生物的活动,天气带来的变化,我们并不能每次都明显的感受到,且天气的各种变化之间是有着联系的。
41.(2022三上·诸暨期末)我们常喝的饮料“可乐”中溶解了大量的(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我们常喝的饮料可乐,打开瓶盖,稍微摇动一下,会发现有很多气泡冒出,这种气泡就是二氧化碳。
42.(2022三上·诸暨期末)在蒸发实验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 )。
A.让蒸发皿均匀受热
B.加热的更快
C.不让蒸发皿底部发黑
【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工具。在蒸发实验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让蒸发皿均匀受热。
43.(2022三上·诸暨期末)将圆桶中的水倒入到长方形的盒子里,水变成了长方形,这说明( )。
A.水会蒸发 B.水会结冰 C.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答案】C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
【解析】【分析】常温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根据对水的特征的认识,水没有固定的形状,随着盛放容器的形状发生变化。
44.(2022三上·润州期中)当我们在碎冰里加食盐并搅拌后,可以使碎冰周围的温度( )。
A.变得更高 B.变得更低 C.不变
【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盐水的凝固点要比纯水低,当碎冰里加入食盐后,新的凝固温度也随之降低,这需要比纯碎冰在周围吸收更多的热量,会导致周围的温度变得更低。
45.(2022三上·诸暨期末)夏天往地上洒一些水后就感到凉快些,是因为( )。
A.水是凉的 B.那是人的错觉
C.地面的温度下降了 D.水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答案】D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夏天气温高,洒水后水会蒸发,水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使温度下降了,所以会感到凉快些。选项D符合题意。
46.(2022三上·诸暨期末)纸剪成窗花、易拉罐压扁、橡皮泥捏成小人偶、水手冷凝固,这些物质都发生了变化,共同点是( )。
A.还是原来的物质 B.不是原来的物质 C.变得更漂亮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纸被折叠、撕扯和把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这些物质都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47.(2022三上·诸暨期末)在做蒸发食盐水的实验时,( )。
A.一出现白色颗粒就熄灭酒精灯
B.出现大量白色颗粒后熄灭酒精灯
C.水完全蒸发后熄灭酒精灯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常见的分离方法有蒸发、过滤沉淀等。食盐、 糖等一些固体在水溶解后, 能用蒸发方法析出结晶。面粉、沙子等一些不能溶 于水的固体物质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使用方法。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物体时应该用外焰加热。在利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中,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可见B符合题意。
48.(2022三上·诸暨期末)最早证明空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拉瓦锡
【答案】C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 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发现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其主要的成分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最早证明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科学家是拉瓦锡,所以C符合题意。
49.下列描述中,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A.一日三秋 B.大雪纷飞 C.火山爆发
【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解答】A、一日三秋,形容主观感觉时间过得慢,不符合题意。
B、大雪纷飞,是下雪天气,属于天气情况,符合题意。
C、火山爆发是自然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阴、雨、晴、雾霾、雪等都属于天气情况。
50.(2022三上·诸暨期末) 37℃读作( )。
A.三十七度 B.摄氏三十七度 C.三十七摄氏度
【答案】C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人的正常体温一般是37℃,它的正确读法是三十七摄氏度。
51.(2022三上·诸暨期末) 一般情况下,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在( )左右出现。
A.上午10点 B.中午12点 C.下午2点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解析】【分析】气温的日变化中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也就是午后2点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故选项C符合题意。
52.(2022三上·诸暨期末) 想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情况,可拨打气象热线( )。
A.110 B.119 C.121
【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我们了解天气状况的途径除收听天气预报,还可以拨打电话,电话是121。
53.(2022三上·诸暨期末) 当我们看到炊烟垂直上升,此时的风力是( )。
A.无风 B.小风 C.大风
【答案】A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通过分析“风级歌”可知,零级烟柱直冲天,可见烟垂直上升,这时的风力为0级,即无风。可见A正确。
三、连线题:每线1分,共10分。
54.(2022三上·诸暨期末)下列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将对应的数字填在括号内)
①在水中溶解②在水中不溶解
( )洗衣粉
( )汽油
( )白糖
( )味精
( )沙子
【答案】①②①①②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能溶解于水的有高锰酸钾、味精、洗衣粉、白糖;不能溶解于水的有沙、面粉、汽油、食用油。
55.(2022三上·诸暨期末) 将检测工具与相对应的天气信息进行正确连线。(将对应的数字填在括号内)
①风向②降水量③气温④质量⑤风速
( )温度计
( )风向标
( )雨量器
( )风速仪空气
( )空气质量检测仪
【答案】③①②⑤④
【知识点】测量气温;测量降水量;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测量工具:风向标。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也叫寒暑表。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仪器。风速:风每秒钟行进多少米。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湿度计用来测量湿度。
四、简答题:共12分。
56.(2022三上·诸暨期末)根据气象台数据汇报显示,2022年7月20日我省出现了强降雨,湖州成为本次强降雨中省内降雨量最大的县(市),其中吴兴区织里镇的降水量达到227( )。
(1)上面横线上,漏写了降水量的单位,请你将上面的( )补充完整。
(2)根据降水量等级表,这次织里镇的降水等级为 (填“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3)一天中的降雨量是指( )小时内的降雨量。
(4)降雨量的多少,我们需要用雨量器来测量,某同学制作了一个雨量器(如图),请你对该雨量器提出两点修改建议:
建议一:
建议二:
(5)当两个口径大小相同的简易雨量器在同一地点同时收集雨量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口径小的所收集的雨水高度较高
B.口径大的所收集的雨水高度较低
C.两个雨量器所收集的雨水高度都相同
【答案】(1)毫米
(2)特大暴雨
(3)24
(4)用直筒玻璃容器;刻度纸上数值从下往上依次增大
(5)C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降雨量等级;雨量器
【解析】【分析】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 25毫米是中雨,25 ~ 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 ~ 25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50毫米是特大暴雨。
(1)降水量的单位事毫米,所以吴兴区织里镇的降水量达到227毫米。
(2)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吴兴区织里镇的降水量达到227毫米,所以是特大暴雨。
(3)气象学家根据-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即一天中的降水量是指24小时内的降水量。
(4)制作简易雨量器时,我们应该选择直简透明的杯子,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从容器内部底部贴起,以毫米为单位),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刻度条外面贴上透明胶带纸,用来防水。题干中的错误是雨量器应选择直筒形的、刻度应该是下面数值小,上面数值大。
(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当两个口径大小不同的简易雨量 器在同一地点同时收集雨量时,两个雨量器所收集的雨水高度都相同,因为同一地点降水量是相同的,所以C符合题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