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诸暨市荣怀小学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素养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1.(2022四上·诸暨期末)调节电视机的声音按钮,改变的是声音的( )。
A.音量 B.音高 C.音色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电视声音的强弱由声音旋钮控制,调节电视机的声音旋钮,改变的是声音的音量。
2.(2022四上·如东期中)小闹钟的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所经历的过程是( )。
A.闹钟—空气—耳朵。
B.闹铃—空气—闹钟的外壳—耳朵
C.闹铃—闹钟的外壳—空气—耳朵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闹钟声音实验中,小闹钟的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经历的过程是闹铃—闹钟的外壳—空气—耳朵。
3.(2022四上·诸暨期末)用嘴对着大小相同的4支试管吹气,下列哪支试管发出的声音最高( )。
A.不盛水的试管 B.盛一半水的试管 C.盛满水的试管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管内空气的振动发出的,空气柱长度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音调越高。
4.(2022四上·诸暨期末)下面关于尺子音高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低
B.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高
C.尺子伸出桌面的长短和音高没有关系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在“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中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
5.(2022四上·诸暨期末)下面关于声音传播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声音只向一个方向传播
B.老师讲课的声音传到我们耳朵中,没有依靠任何物质
C.敲锣时,要使声音停止,可用手按住锣面不使其振动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 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A.声音沿着一个方向传播, 错误;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
B.老师讲课的声音传播到我们耳朵中,没有依靠任何物质,错误;老师讲课的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依靠空气传播的。
C.敲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可用手使劲按住锣面不让其振动。正确。
6.(2022四上·诸暨期末)如果把耳朵贴在墙上,能听到隔壁房间敲击墙壁的声音,这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A.水 B.空气 C.墙壁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如果把耳朵贴在墙上,能听到隔壁房间的人敲击墙壁的声音,这声音是通过墙壁传播到我们耳朵的。
7.(2022四上·诸暨期末)声音音量相同时,声音离“鼓膜”越近,“鼓膜”振动幅度( )。
A.没有变化 B.越小 C.越大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声音音量相同时,声音离“鼓膜”越近,鼓膜接收的声音越大,“鼓膜”振动幅度越大。选项C正确。
8.(2022四上·诸暨期末)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
A.依靠潜水艇的声音判断它的位置
B.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
C.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A、潜水艇在水中,它发出的声音通过水来传播,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我们听到水龙头的流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C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在岸上的说话声,通过空气、水传给鱼,鱼便听到了,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9.(2022四上·诸暨期末)下列关于耳朵各部门结构的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
A.耳郭收集声波
B.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C.耳蜗将振动传到内耳
【答案】C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一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将声波转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AB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
10.(2022四上·诸暨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把手掌放在耳朵后面是为了收集声波
B.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分散
C.扩音器能提高音调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扩音器的作用是增大声音的响度,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
11.(2022四上·诸暨期末)用手在琴弦上移动,可以使琴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原因是( )。
A.琴弦振动幅度改变
B.琴弦粗细改变了
C.琴弦的振动快慢改变了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用手在琴弦上移动,可以使琴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原因是琴弦的振动快慢改变了。
12.(2021四下·彭阳期末)下列器官不参与呼吸的是( )。
A.肺部 B.胃 C.气管
【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呼吸经过的器官路线是:口腔(鼻子)→气管→肺→膈肌。
13.(2022四上·诸暨期末)体育课进行100米跑后,同学们出现的现象是( )。
A.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
B.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
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增加
【答案】C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呼吸次数;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我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或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增多;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运动需要大量的氧气,而人体中血红蛋白运输的氧气不能够提供足够多的氧气,所以人要加快呼吸而为有机物的分解提供氧气。因此运动会导致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的增加说法是正确的。
14.(2023四上·天河期末)下列属于蔬菜类食物是( )
A.牛奶 B.水 C.青椒
【答案】C
【知识点】蔬菜的分类及种植
【解析】【分析】青椒是蔬菜,属于蔬菜类食物,C选项符合题意。
15.(2022四上·诸暨期末)鱼、肉、蛋、奶豆类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答案】A
【知识点】蛋白质的检验;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谷类、薯类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油脂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蔬菜、水果类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维生素,鱼、肉、蛋、奶、豆类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
16.(2022四上·诸暨期末)食物是通过下列哪个器官运输到胃里的( )。
A.口腔 B.食道 C.小肠
【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经过嘴巴、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B符合题意。
17.(2022四上·诸暨期末)下列关于肺活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肺活量越大呼吸能力越强
B.晚上睡觉时我们尽量要用嘴巴进行呼吸
C.一次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
【答案】B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正常情况下不用口腔呼吸,因为鼻腔里有鼻毛不仅可以给寒冷,干燥的空气加热,加湿,还可以阻挡空气中的一些灰尘,细菌,对人体器官起到保护作用,相反口腔没有这些作用。
A、肺活量越大呼吸能力越强,说法正确。
B、用鼻呼吸和用口呼吸一样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用鼻呼吸,对人体器官起到保护作用。
C、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说法正确。
18.(2022四上·诸暨期末)小肠的作用是( )。
A.传送食物至胃 B.储存和搅拌食物 C.完成消化和吸收
【答案】C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 小肠的作用是完成消化和吸收,传送食物至胃的是食道,储存和搅拌食物的是胃。
19.(2022四上·诸暨期末)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糖既好吃又能提供能量,应该多吃
B.多吃零食,零食里的营养成分可以取代一日三餐
C.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每天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膳食营养搭配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培养合理膳食的饮食习惯。不吃早餐、多吃零食、偏食都不是合理的饮食习惯。
20.(2022四上·诸暨期末)口腔中的( )起到对食物的搅拌作用。
A.牙齿 B.舌头 C.唾液
【答案】B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的作用是切磨、咬碎食物,舌头的作用是搅拌,唾液的作用是湿润食物,消化食物中的淀粉,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1.(2022四上·诸暨期末)下列动物,靠喷水在海洋里运动的是( )。
A.海豚 B.乌贼 C.螃蟹
【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根据对动物运动方式的认识,海豚和螃蟹在海洋中靠鳍游泳。乌贼靠身体的漏斗结构喷水前进。
22.(2022四上·诸暨期末)我们口腔中有种三类型的牙齿,门齿的作用是( )。
A.咀嚼食物 B.切割食物 C.撕碎食物
【答案】B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人的牙齿按不同形状可以分为门齿、犬齿、臼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门齿:用来切割食物;臼齿:用来咀嚼食物;犬齿:用来撕碎食物。
23.(2022四上·诸暨期末)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性极强,它是空气中的一些病原体通过( )进入人体引发的疾病。
A.眼睛 B.呼吸道 C.食道
【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呼吸时,空气中的一些病原体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发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为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我们要不断增强体质,学会科学洗手,经常开窗通风,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外出时带好口罩。
24.(2020四上·九台期末)力的单位是牛顿,表示的符号是( )
A.F B.N C.X
【答案】B
【知识点】力的概念
【解析】【分析】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单位是牛,用字母N表示。
25.(2022四上·诸暨期末)下面物体不具有弹力的是( )。
A.拉开的弓 B.压缩的弹簧 C.翻开的书
【答案】C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根据对弹力的认识,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产生的恢复原来形状或体积的力,拉开的弓、压缩的弹簧都会产生弹力。翻开的书不具有弹力。
26.(2022四上·诸暨期末)下列食物中富含淀粉的是( )。
A.马铃薯 B.青菜 C.猪肉
【答案】A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 不同的食物含的营养物质不同。马铃薯含有大量淀粉;猪肉含有大量蛋白质和脂肪;青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27.(2022四上·诸暨期末)午餐中,小明吃了一碗番茄鸡蛋,应该记录为( )食物。
A.1 B.2 C.3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番茄鸡蛋里面有番茄、鸡蛋两种食物,所以应该记录为2种。选项B正确。
28.(2022四上·诸暨期末)下列关于摩擦力正确的是( )。
A.摩擦力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B.摩擦力是有害的
C.摩擦力是有益的
【答案】A
【知识点】摩擦力;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 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摩擦力有时对我们有利,有时对我们有害,所以A符合题意。
29.(2022四上·诸暨期末)树上成熟的苹果要掉下来是由于受到自身( )的作用。
A.弹力 B.重力 C.摩擦力
【答案】B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在地球上,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使所有物体都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树上的苹果成熟要掉下来是由于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所以B符合题意。
30.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挂钩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 )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答案】B
【解析】【解答】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挂钩越多,橡皮筋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也越大。
【分析】本题考查橡皮筋下端挂的挂钩数和弹力的关系。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空1分,共20分)
3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当传到耳朵时会引起鼓膜振动。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解答】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传到耳朵里时,会使耳膜产生振动 ,从而刺激相应的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产生听力。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分析】声音的产生原因是因为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32.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里的听小骨。
【答案】(1)错误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解答】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 听觉神经 ——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分析】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所以不能很近的大声的对着我们耳朵喊叫。当遇到过高过强的声音时,我们可以捂住耳朵,张大嘴巴。
33.人只有老的时候,才有可能丧失听力。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听觉;保护听力
【解析】【解答】人在老的时候可能耳朵器官会老化,但是如果在平常不注意预防耳朵的疾病,一样可以导致失聪。
【分析】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用耳卫生。
34.(2022四上·诸暨期末)轻轻打击大音叉与轻轻打击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用相同的力量击打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小音叉振动的快,我们会发现小音叉发出的声音较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较低。
35.当我们潜水时就不会听到水面上的声音了。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解答】声音在岸上通过水中的液体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所以我们的耳朵在水中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声音。
【分析】声音在空气当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每秒。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其次,空气最慢。“隔墙有耳”就是墙在传播声音。“土电话”是棉线在传播声音。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36.橡皮筋拉得紧些发出的声音会比较低些。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橡皮筋拉的紧会导致声音的震动幅度高,会导致音调较高。
【分析】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7.用大小不同的力气敲击同一枚钉子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解答】用同样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两个钉子,小钉子发出的声音高,大钉子发出的声音低。 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钉子,钉子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不变,强弱改变。重击时声音强,轻敲时声音弱。
【分析】不同的器械以及不同的力度敲打乐器的音量和音调是不同的。
38.人们有很多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而不让物体本身振动。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所以没有振动就不会有声音。
【分析】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震动,如果物体停止震动,就不会有声音。
39.长期生活在噪音的环境里,会影响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
【答案】(1)正确
【知识点】保护听力
【解析】【解答】污水、废气、噪音是环境污染的三大公害,我们周围的噪音有汽车鸣笛、建筑工地的噪音、生活噪音等,不能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如课堂、图书馆、医院、公交车等。
【分析】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过度用眼。
40.(2021四上·通榆期末)一呼一吸算两次呼吸。(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一次呼吸,即一次吸气一次呼气。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称为呼吸频率。
41.(2022四上·诸暨期末)人在运动时,随着运动量的增加,呼吸会变得急促。(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会逐渐增加,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气体。
42.(2022四上·盐湖期末)人体呼出来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人体吸入和呼出的都是空气,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氧气的含量低。
43.(2022四上·诸暨期末)测量肺活量时,如果一口气断了,可以迅速再吸一口气继续向测量袋里吹气。(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是最大呼气量,我们可以测量肺活量的大小。在测量肺活量时,应该深吸一口气,将肺部气体尽量多的呼入测量袋。测量三次的结果,应该取最大值。 一口气吹完可以再吹一口错误。
44.(2022四上·诸暨期末)我们可以利用滴碘酒的方式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脂肪的检验
【解析】【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在食物表面滴加碘酒并观察是否变蓝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通过在白纸上涂抹并观察是否有油迹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
45.(2021四上·通榆期末)水果、蔬菜类食物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维生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生活中可见的维生素,既藏于食物中,也存于水果中。
46.(2022四上·诸暨期末)研究食物的消化过程时,我们用透明塑料管来模拟食道的工作。(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在研究食物消化的过程中,我们用透明的塑料袋来模拟胃的工作,用透明塑料管模拟食道的工作。
47.(2022四上·诸暨期末)常吃比较烫的食物对我们的消化器官是有好处的。(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烫食主要在胃肠道消化,经常吃烫的食物,会损伤胃肠黏膜屏障,易受到消化液侵蚀,可诱发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穿孔。
48.(2022四上·诸暨期末)喷气式飞机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反冲力
【解析】【分析】反冲运动:如果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个现象叫做反冲。 反冲运动中,物体受到的反冲作用通常叫做反冲力。此过程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49.(2022四上·诸暨期末)马车依靠马的拉力来行驶。(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拉力
【解析】【分析】根据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马向前奔跑,车随着马的运动向前,依靠的是马的拉力。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50.(2021四上·天津市期末)小车运动的方向和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的方向无关。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橡皮筋动力小车
【解析】【分析】橡皮筋有较好的弹性,橡皮筋动力小车就是利用橡皮筋的弹性,将橡皮筋绕在车轴上,由于橡皮筋产生形变,松手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小车会向前前进。设计时,可以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轮轴上;注意车身重量不宜太轻,以免车轮与地面摩擦力过小,车轮打滑。小车运动的方向和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相反。
三、简答题(5分+5分,共10分)
51.(2022四上·诸暨期末)将消化器官的对应功能填在括号里。
( )口腔 A.搅拌食物,咀嚼、磨碎食物
( )食道 B.吸收其中大部分的营养
( )胃 C.连接咽喉和胃的通道
( )小肠 D.把食物变成糊状
( )大肠 E.从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中吸收水分
【答案】ACDBE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口腔摄入食物,牙齿咀嚼食物,舌头搅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食道蠕动,推送食物进入胃。胃能够短暂地储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进一步的磨碎和分解。 食物的吸收工作主要是在小肠里完成的,绝大部分营养成分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了;剩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变成粪便,由肛门排出。
52.(2022四上·诸暨期末)为耳朵各部位的功能找到相应的结构。
( )将传递声波到中耳 A.听觉神经
( )传递振动到内耳 B.耳蜗
(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C.鼓膜
( )将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 D.听小骨
( )将声波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 E.外耳道
【答案】EDCA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道将声波传递到中耳,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将声波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听觉神经将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
四、实验探究题(18分+22分,共40分)
53.(2022四上·诸暨期末)下面是乐乐记录的自己在三种状态下意分钟的呼吸次数。
安静状态下 运动结束时 休息3分钟后 休息10分钟后
第一次 24次 45次 39次 27次
第二次 25次 44次 38次 26次
第三次 23次 45次 40次 25次
(1)乐乐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平均值是 次。
(2)在不同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 (填“相同”或“不相同”)。
(3)运动结束后呼吸次数比安静状态次数 ,说明运动时呼吸会 。
(4)呼吸时,吸入含有 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 。
(5)观察下图,完成下面的空白处。
【答案】(1)24
(2)不相同
(3)多;加快
(4)氧气;二氧化碳
(5)犬齿(左)、门齿、臼齿(右)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呼吸次数;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运动带动骨头和肌肉,而肌肉在运动状态下,会使体内的氧含量增加,运动量越大,所需氧气越多,人体的氧含量是通过呼吸来达到的,所以呼吸会加快。
(1)根据乐乐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平均值(24+25+23) ÷3,应该是24次。
(2)在不同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不相同。
(3)运动结束后呼吸次数比安静状态次数增多,说明运动时呼吸会加快。
(4)呼吸时,吸入含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废气;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5)牙齿的分类门齿、臼齿、犬齿,通常情况叫牙齿分为一定的类型。不同的牙齿功能不同
54.(2022四上·诸暨期末)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一下问题。
(1)如图一,用敲击的音叉轻触水面,我们可以看到水面产生波纹,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闹钟(如图二)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如果将玻璃罩抽成真空,我们 (能或不能)听到声音,如果把空气再慢慢放进去,我们
(能或不能)听到声音,可见 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3)根据图片提供的“1-7”的顺序敲击长短不同的编钟,声音的变化规律是 (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因为 。
(4)根据图片提供的“1-8”的顺序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的变化规律是 (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因为 。
(5)弹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弹拨时把橡皮筋拉得越紧,发出的声音越 ,橡皮筋拉的越松,发出的声音越 。
【答案】(1)振动
(2)不能;能;空气
(3)由低到高;编钟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4)由低到高;琴弦越粗,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5)高;低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午托振动产生的, 用敲击的音叉轻触水面,我们可以看到水面产生波纹,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把一个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里,不断地向外抽气,我们听到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小;由此推理,若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则不能听到声音,可得出的结论是:真空不能传声,结论的得出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科学推理法。
(3)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金属条,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琴弦,越粗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故按1→7的顺序敲击长短不同的金属条,声音变化规律是低→高。按1→7的顺序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变化规律是低→高。
(4)物体越长、粗、厚、松,音调越低,按“1-8”的顺序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的变化规律是由低到高,因为琴弦越粗,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5)拨弹同一根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拨弹时把橡皮筋拉得越紧,橡皮筋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拨弹时把橡皮筋拉得越松,橡皮筋振动的频率越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
1 / 1浙江绍兴诸暨市荣怀小学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素养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1.(2022四上·诸暨期末)调节电视机的声音按钮,改变的是声音的( )。
A.音量 B.音高 C.音色
2.(2022四上·如东期中)小闹钟的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所经历的过程是( )。
A.闹钟—空气—耳朵。
B.闹铃—空气—闹钟的外壳—耳朵
C.闹铃—闹钟的外壳—空气—耳朵
3.(2022四上·诸暨期末)用嘴对着大小相同的4支试管吹气,下列哪支试管发出的声音最高( )。
A.不盛水的试管 B.盛一半水的试管 C.盛满水的试管
4.(2022四上·诸暨期末)下面关于尺子音高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低
B.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高
C.尺子伸出桌面的长短和音高没有关系
5.(2022四上·诸暨期末)下面关于声音传播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声音只向一个方向传播
B.老师讲课的声音传到我们耳朵中,没有依靠任何物质
C.敲锣时,要使声音停止,可用手按住锣面不使其振动
6.(2022四上·诸暨期末)如果把耳朵贴在墙上,能听到隔壁房间敲击墙壁的声音,这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A.水 B.空气 C.墙壁
7.(2022四上·诸暨期末)声音音量相同时,声音离“鼓膜”越近,“鼓膜”振动幅度( )。
A.没有变化 B.越小 C.越大
8.(2022四上·诸暨期末)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
A.依靠潜水艇的声音判断它的位置
B.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
C.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9.(2022四上·诸暨期末)下列关于耳朵各部门结构的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
A.耳郭收集声波
B.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C.耳蜗将振动传到内耳
10.(2022四上·诸暨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把手掌放在耳朵后面是为了收集声波
B.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分散
C.扩音器能提高音调
11.(2022四上·诸暨期末)用手在琴弦上移动,可以使琴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原因是( )。
A.琴弦振动幅度改变
B.琴弦粗细改变了
C.琴弦的振动快慢改变了
12.(2021四下·彭阳期末)下列器官不参与呼吸的是( )。
A.肺部 B.胃 C.气管
13.(2022四上·诸暨期末)体育课进行100米跑后,同学们出现的现象是( )。
A.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
B.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
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增加
14.(2023四上·天河期末)下列属于蔬菜类食物是( )
A.牛奶 B.水 C.青椒
15.(2022四上·诸暨期末)鱼、肉、蛋、奶豆类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16.(2022四上·诸暨期末)食物是通过下列哪个器官运输到胃里的( )。
A.口腔 B.食道 C.小肠
17.(2022四上·诸暨期末)下列关于肺活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肺活量越大呼吸能力越强
B.晚上睡觉时我们尽量要用嘴巴进行呼吸
C.一次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
18.(2022四上·诸暨期末)小肠的作用是( )。
A.传送食物至胃 B.储存和搅拌食物 C.完成消化和吸收
19.(2022四上·诸暨期末)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糖既好吃又能提供能量,应该多吃
B.多吃零食,零食里的营养成分可以取代一日三餐
C.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每天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20.(2022四上·诸暨期末)口腔中的( )起到对食物的搅拌作用。
A.牙齿 B.舌头 C.唾液
21.(2022四上·诸暨期末)下列动物,靠喷水在海洋里运动的是( )。
A.海豚 B.乌贼 C.螃蟹
22.(2022四上·诸暨期末)我们口腔中有种三类型的牙齿,门齿的作用是( )。
A.咀嚼食物 B.切割食物 C.撕碎食物
23.(2022四上·诸暨期末)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性极强,它是空气中的一些病原体通过( )进入人体引发的疾病。
A.眼睛 B.呼吸道 C.食道
24.(2020四上·九台期末)力的单位是牛顿,表示的符号是( )
A.F B.N C.X
25.(2022四上·诸暨期末)下面物体不具有弹力的是( )。
A.拉开的弓 B.压缩的弹簧 C.翻开的书
26.(2022四上·诸暨期末)下列食物中富含淀粉的是( )。
A.马铃薯 B.青菜 C.猪肉
27.(2022四上·诸暨期末)午餐中,小明吃了一碗番茄鸡蛋,应该记录为( )食物。
A.1 B.2 C.3
28.(2022四上·诸暨期末)下列关于摩擦力正确的是( )。
A.摩擦力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B.摩擦力是有害的
C.摩擦力是有益的
29.(2022四上·诸暨期末)树上成熟的苹果要掉下来是由于受到自身( )的作用。
A.弹力 B.重力 C.摩擦力
30.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挂钩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 )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空1分,共20分)
3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当传到耳朵时会引起鼓膜振动。
32.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里的听小骨。
33.人只有老的时候,才有可能丧失听力。
34.(2022四上·诸暨期末)轻轻打击大音叉与轻轻打击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 )
35.当我们潜水时就不会听到水面上的声音了。
36.橡皮筋拉得紧些发出的声音会比较低些。
37.用大小不同的力气敲击同一枚钉子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
38.人们有很多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而不让物体本身振动。
39.长期生活在噪音的环境里,会影响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
40.(2021四上·通榆期末)一呼一吸算两次呼吸。( )
41.(2022四上·诸暨期末)人在运动时,随着运动量的增加,呼吸会变得急促。( )
42.(2022四上·盐湖期末)人体呼出来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 )
43.(2022四上·诸暨期末)测量肺活量时,如果一口气断了,可以迅速再吸一口气继续向测量袋里吹气。( )
44.(2022四上·诸暨期末)我们可以利用滴碘酒的方式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 )
45.(2021四上·通榆期末)水果、蔬菜类食物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
46.(2022四上·诸暨期末)研究食物的消化过程时,我们用透明塑料管来模拟食道的工作。( )
47.(2022四上·诸暨期末)常吃比较烫的食物对我们的消化器官是有好处的。( )
48.(2022四上·诸暨期末)喷气式飞机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
49.(2022四上·诸暨期末)马车依靠马的拉力来行驶。( )
50.(2021四上·天津市期末)小车运动的方向和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的方向无关。
三、简答题(5分+5分,共10分)
51.(2022四上·诸暨期末)将消化器官的对应功能填在括号里。
( )口腔 A.搅拌食物,咀嚼、磨碎食物
( )食道 B.吸收其中大部分的营养
( )胃 C.连接咽喉和胃的通道
( )小肠 D.把食物变成糊状
( )大肠 E.从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中吸收水分
52.(2022四上·诸暨期末)为耳朵各部位的功能找到相应的结构。
( )将传递声波到中耳 A.听觉神经
( )传递振动到内耳 B.耳蜗
(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C.鼓膜
( )将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 D.听小骨
( )将声波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 E.外耳道
四、实验探究题(18分+22分,共40分)
53.(2022四上·诸暨期末)下面是乐乐记录的自己在三种状态下意分钟的呼吸次数。
安静状态下 运动结束时 休息3分钟后 休息10分钟后
第一次 24次 45次 39次 27次
第二次 25次 44次 38次 26次
第三次 23次 45次 40次 25次
(1)乐乐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平均值是 次。
(2)在不同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 (填“相同”或“不相同”)。
(3)运动结束后呼吸次数比安静状态次数 ,说明运动时呼吸会 。
(4)呼吸时,吸入含有 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 。
(5)观察下图,完成下面的空白处。
54.(2022四上·诸暨期末)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一下问题。
(1)如图一,用敲击的音叉轻触水面,我们可以看到水面产生波纹,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闹钟(如图二)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如果将玻璃罩抽成真空,我们 (能或不能)听到声音,如果把空气再慢慢放进去,我们
(能或不能)听到声音,可见 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3)根据图片提供的“1-7”的顺序敲击长短不同的编钟,声音的变化规律是 (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因为 。
(4)根据图片提供的“1-8”的顺序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的变化规律是 (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因为 。
(5)弹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弹拨时把橡皮筋拉得越紧,发出的声音越 ,橡皮筋拉的越松,发出的声音越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电视声音的强弱由声音旋钮控制,调节电视机的声音旋钮,改变的是声音的音量。
2.【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闹钟声音实验中,小闹钟的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经历的过程是闹铃—闹钟的外壳—空气—耳朵。
3.【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管内空气的振动发出的,空气柱长度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音调越高。
4.【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在“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中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
5.【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 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A.声音沿着一个方向传播, 错误;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
B.老师讲课的声音传播到我们耳朵中,没有依靠任何物质,错误;老师讲课的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依靠空气传播的。
C.敲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可用手使劲按住锣面不让其振动。正确。
6.【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如果把耳朵贴在墙上,能听到隔壁房间的人敲击墙壁的声音,这声音是通过墙壁传播到我们耳朵的。
7.【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声音音量相同时,声音离“鼓膜”越近,鼓膜接收的声音越大,“鼓膜”振动幅度越大。选项C正确。
8.【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A、潜水艇在水中,它发出的声音通过水来传播,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我们听到水龙头的流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C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在岸上的说话声,通过空气、水传给鱼,鱼便听到了,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9.【答案】C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一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将声波转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AB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
10.【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扩音器的作用是增大声音的响度,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
11.【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用手在琴弦上移动,可以使琴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原因是琴弦的振动快慢改变了。
12.【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呼吸经过的器官路线是:口腔(鼻子)→气管→肺→膈肌。
13.【答案】C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呼吸次数;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我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或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增多;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运动需要大量的氧气,而人体中血红蛋白运输的氧气不能够提供足够多的氧气,所以人要加快呼吸而为有机物的分解提供氧气。因此运动会导致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的增加说法是正确的。
14.【答案】C
【知识点】蔬菜的分类及种植
【解析】【分析】青椒是蔬菜,属于蔬菜类食物,C选项符合题意。
15.【答案】A
【知识点】蛋白质的检验;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谷类、薯类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油脂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蔬菜、水果类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维生素,鱼、肉、蛋、奶、豆类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
16.【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经过嘴巴、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B符合题意。
17.【答案】B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正常情况下不用口腔呼吸,因为鼻腔里有鼻毛不仅可以给寒冷,干燥的空气加热,加湿,还可以阻挡空气中的一些灰尘,细菌,对人体器官起到保护作用,相反口腔没有这些作用。
A、肺活量越大呼吸能力越强,说法正确。
B、用鼻呼吸和用口呼吸一样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用鼻呼吸,对人体器官起到保护作用。
C、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说法正确。
18.【答案】C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 小肠的作用是完成消化和吸收,传送食物至胃的是食道,储存和搅拌食物的是胃。
19.【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膳食营养搭配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培养合理膳食的饮食习惯。不吃早餐、多吃零食、偏食都不是合理的饮食习惯。
20.【答案】B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的作用是切磨、咬碎食物,舌头的作用是搅拌,唾液的作用是湿润食物,消化食物中的淀粉,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1.【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根据对动物运动方式的认识,海豚和螃蟹在海洋中靠鳍游泳。乌贼靠身体的漏斗结构喷水前进。
22.【答案】B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人的牙齿按不同形状可以分为门齿、犬齿、臼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门齿:用来切割食物;臼齿:用来咀嚼食物;犬齿:用来撕碎食物。
23.【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呼吸时,空气中的一些病原体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发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为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我们要不断增强体质,学会科学洗手,经常开窗通风,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外出时带好口罩。
24.【答案】B
【知识点】力的概念
【解析】【分析】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单位是牛,用字母N表示。
25.【答案】C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根据对弹力的认识,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产生的恢复原来形状或体积的力,拉开的弓、压缩的弹簧都会产生弹力。翻开的书不具有弹力。
26.【答案】A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 不同的食物含的营养物质不同。马铃薯含有大量淀粉;猪肉含有大量蛋白质和脂肪;青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27.【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番茄鸡蛋里面有番茄、鸡蛋两种食物,所以应该记录为2种。选项B正确。
28.【答案】A
【知识点】摩擦力;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 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摩擦力有时对我们有利,有时对我们有害,所以A符合题意。
29.【答案】B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在地球上,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使所有物体都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树上的苹果成熟要掉下来是由于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所以B符合题意。
30.【答案】B
【解析】【解答】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挂钩越多,橡皮筋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也越大。
【分析】本题考查橡皮筋下端挂的挂钩数和弹力的关系。
31.【答案】(1)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解答】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传到耳朵里时,会使耳膜产生振动 ,从而刺激相应的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产生听力。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分析】声音的产生原因是因为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32.【答案】(1)错误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解答】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 听觉神经 ——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分析】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所以不能很近的大声的对着我们耳朵喊叫。当遇到过高过强的声音时,我们可以捂住耳朵,张大嘴巴。
33.【答案】(1)错误
【知识点】听觉;保护听力
【解析】【解答】人在老的时候可能耳朵器官会老化,但是如果在平常不注意预防耳朵的疾病,一样可以导致失聪。
【分析】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用耳卫生。
34.【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用相同的力量击打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小音叉振动的快,我们会发现小音叉发出的声音较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较低。
35.【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解答】声音在岸上通过水中的液体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所以我们的耳朵在水中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声音。
【分析】声音在空气当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每秒。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其次,空气最慢。“隔墙有耳”就是墙在传播声音。“土电话”是棉线在传播声音。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36.【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橡皮筋拉的紧会导致声音的震动幅度高,会导致音调较高。
【分析】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7.【答案】(1)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解答】用同样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两个钉子,小钉子发出的声音高,大钉子发出的声音低。 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钉子,钉子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不变,强弱改变。重击时声音强,轻敲时声音弱。
【分析】不同的器械以及不同的力度敲打乐器的音量和音调是不同的。
38.【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所以没有振动就不会有声音。
【分析】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震动,如果物体停止震动,就不会有声音。
39.【答案】(1)正确
【知识点】保护听力
【解析】【解答】污水、废气、噪音是环境污染的三大公害,我们周围的噪音有汽车鸣笛、建筑工地的噪音、生活噪音等,不能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如课堂、图书馆、医院、公交车等。
【分析】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过度用眼。
40.【答案】(1)错误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一次呼吸,即一次吸气一次呼气。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称为呼吸频率。
41.【答案】(1)正确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会逐渐增加,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气体。
42.【答案】(1)错误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人体吸入和呼出的都是空气,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氧气的含量低。
43.【答案】(1)错误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是最大呼气量,我们可以测量肺活量的大小。在测量肺活量时,应该深吸一口气,将肺部气体尽量多的呼入测量袋。测量三次的结果,应该取最大值。 一口气吹完可以再吹一口错误。
44.【答案】(1)错误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脂肪的检验
【解析】【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在食物表面滴加碘酒并观察是否变蓝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通过在白纸上涂抹并观察是否有油迹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
45.【答案】(1)正确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维生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生活中可见的维生素,既藏于食物中,也存于水果中。
46.【答案】(1)正确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在研究食物消化的过程中,我们用透明的塑料袋来模拟胃的工作,用透明塑料管模拟食道的工作。
47.【答案】(1)错误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烫食主要在胃肠道消化,经常吃烫的食物,会损伤胃肠黏膜屏障,易受到消化液侵蚀,可诱发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穿孔。
48.【答案】(1)正确
【知识点】反冲力
【解析】【分析】反冲运动:如果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个现象叫做反冲。 反冲运动中,物体受到的反冲作用通常叫做反冲力。此过程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49.【答案】(1)正确
【知识点】拉力
【解析】【分析】根据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马向前奔跑,车随着马的运动向前,依靠的是马的拉力。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50.【答案】(1)错误
【知识点】橡皮筋动力小车
【解析】【分析】橡皮筋有较好的弹性,橡皮筋动力小车就是利用橡皮筋的弹性,将橡皮筋绕在车轴上,由于橡皮筋产生形变,松手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小车会向前前进。设计时,可以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轮轴上;注意车身重量不宜太轻,以免车轮与地面摩擦力过小,车轮打滑。小车运动的方向和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相反。
51.【答案】ACDBE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口腔摄入食物,牙齿咀嚼食物,舌头搅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食道蠕动,推送食物进入胃。胃能够短暂地储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进一步的磨碎和分解。 食物的吸收工作主要是在小肠里完成的,绝大部分营养成分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了;剩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变成粪便,由肛门排出。
52.【答案】EDCA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道将声波传递到中耳,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将声波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听觉神经将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
53.【答案】(1)24
(2)不相同
(3)多;加快
(4)氧气;二氧化碳
(5)犬齿(左)、门齿、臼齿(右)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呼吸次数;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运动带动骨头和肌肉,而肌肉在运动状态下,会使体内的氧含量增加,运动量越大,所需氧气越多,人体的氧含量是通过呼吸来达到的,所以呼吸会加快。
(1)根据乐乐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平均值(24+25+23) ÷3,应该是24次。
(2)在不同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不相同。
(3)运动结束后呼吸次数比安静状态次数增多,说明运动时呼吸会加快。
(4)呼吸时,吸入含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废气;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5)牙齿的分类门齿、臼齿、犬齿,通常情况叫牙齿分为一定的类型。不同的牙齿功能不同
54.【答案】(1)振动
(2)不能;能;空气
(3)由低到高;编钟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4)由低到高;琴弦越粗,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5)高;低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午托振动产生的, 用敲击的音叉轻触水面,我们可以看到水面产生波纹,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把一个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里,不断地向外抽气,我们听到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小;由此推理,若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则不能听到声音,可得出的结论是:真空不能传声,结论的得出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科学推理法。
(3)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金属条,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琴弦,越粗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故按1→7的顺序敲击长短不同的金属条,声音变化规律是低→高。按1→7的顺序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变化规律是低→高。
(4)物体越长、粗、厚、松,音调越低,按“1-8”的顺序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的变化规律是由低到高,因为琴弦越粗,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5)拨弹同一根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拨弹时把橡皮筋拉得越紧,橡皮筋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拨弹时把橡皮筋拉得越松,橡皮筋振动的频率越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