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送东阳马生序》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送东阳马生序》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4 19:0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宋 濂
致自己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送东阳马生序
老师收到了之前学生的一封信,抱怨学习的苦和累,学习压力大,老师要给这位学生回信,希望同学们在学完本文之后,帮助老师给这位学生回一封信来劝导这位学生。
语言运用:了解作者生平,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
思维能力: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审美创造:体会“劝学”的主旨,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重点)
文化自信:学习古人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正确的苦乐观,努力学习。(难点)
学习目标
第一部分(1-2):记述自己青少年时期艰苦的求学经历。
(1)第一层:成年之前,借书而读;
第二层:成年之后,外出游学。
(2)第一层:自然环境的严酷;
第二层:物质条件的匮乏。
第二部分(3):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
第三部分(4):扣紧赠序文体,说明本文的写作的背景和意图。
任务一:梳理层次
作者在年轻时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幼时读书之艰
求师奔走之劳
求学生活之苦
成年求教之难
解决办法:手勤。(“手自笔录”“弗之怠”)
优秀品质:诚信。(“不敢稍逾约”)
结果: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作者在读书之艰方面的解决办法是什么?体现了他怎样的优秀品质?
幼时读书之艰
任务二:梳理作者面对困难时的解决办法以及体现的优秀品质
解决办法:嘴勤。(“援疑质理……俟其欣悦,则
又请焉。” )
优秀品质:真诚。(“余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
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结果: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作者在读书之艰方面的解决办法是什么?体现了他怎样的优秀品质?
成年求教之难
解决办法:腿勤。“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
问……立侍左右。” “负箧曳屣,行深
山巨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
优秀品质:坚韧。以精神战胜生活中的苦难。
作者在读书之艰方面的解决办法是什么?体现了他怎样的优秀品质?
求师奔走之劳
解决办法:心勤。“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
之奉不若人也。”
优秀品质:乐观。“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作者在读书之艰方面的解决办法是什么?体现了他怎样的优秀品质?
求学生活之苦
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以中有足乐者
任务三:合作探究为学之难易
太学生 余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缊袍敝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寓逆旅
无奔走之劳矣
行深山巨谷中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未尝稍降辞色,或遇其叱咄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假借、手录
对比手法
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突出作者求学的艰难和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说明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任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VS作者的谦卑恭敬
——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怕羞辱的学习态度;(师生态度)
“同舍生”的豪华装束VS作者的“缊袍敝衣”
——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生活情况)
作者写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作者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概括了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
任务四:归纳作此“序”的目的
作者通过介绍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课文主旨
【示例】先辈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尚未放弃心中的梦,仍在执著地努力着。如今:
我们拥有丰富的藏书,免了抄书之累;
有了宽敞的教室,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满怀爱心的老师,免了奔走之劳;
有了先进的教学设备、优裕的生活条件,免了口体之苦。
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实应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让我们秉承先辈们刻苦求学的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在知识的大道上阔步前行吧!
课后老师要给这位学生回信,希望同学们学完本课后帮助老师,写一封信劝导一下这位同学。
任务五:拓展延伸
基础作业:背诵课文前两段。
提升作业: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表现?
拓展作业:学完本课后,你应该对学习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以《初三这一年,我该这样学》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