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
●请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林海音”或“父爱”的名言、诗句和故事:
示例:请不要为了那页已消逝的时光而惆怅,如果这就是成长,那么就让我们安之若素。
——林海音《城南旧事》
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湾,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新闻业人士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迄今为止,已出版了18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另外还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 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50多年过去,如今远离北京的游子,对这一切依然情意缱绻。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本文选自《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一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小说透过主人公英子童年生活故事的描述,寄托了作者对童年、对北京的缅怀。整本书的基调:“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小说的最后篇章,是悼念她过早离开人世的父亲的。
相关链接:
写作背景:
林海音曾有一个叔叔在大连参加抗日活动,之后被日本人逮捕,被毒死在狱中。林海音的父亲前往大连收尸,回京后不久,身心俱疲,肺病复发,于1931年去世。《爸爸的花儿落了》就由这场病痛写起。作者以参加小学毕业典礼的过程为主线,穿插了对往事的回忆,从中表现了父爱的伟大,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和怀念之情。
插叙:指在记叙故事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和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插叙能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能使人物品质更加突出,形象、主旨更加鲜明。
知识卡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弄清全文的脉络,重点理解父亲的情,抓住“花”在全文构思中所起的作用。
3.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4.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二、认定目标:
三、夯实基础:
1.给加色字注音:
襟上( )肿胀 ( )
恐惧( )玉簪花 ( )
骊歌( )鸡毛掸子( )
花圃( )咻咻 ( )
jīn
zhǒng zhàng
kǒng jù
zān
lí
dǎn
pǔ
xiū
肿胀:
谢词:
硬着头皮:
叮嘱:
懒惰:
恐惧:
骊歌:
花圃:
闯练:
咻咻:
知交:
徘徊:
几时:
2.解词:
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身体某一部分体积增大。
在正式场合作的表达谢意之辞。
勉强去做难度较大的事。
再三嘱咐。
偷懒;不喜欢费体力或脑力。
一种心理倾向,害怕,惧怕。
告别的歌。
种植花草的园圃。
走出家庭,到实际生活中去锻炼。
模拟挥舞鞭子时发出的声响。
知己
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或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何时。
四、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音频朗读和flash朗读任选其一)
2.爸爸的花儿落了\2.爸爸的花儿落了flash1.swf
2.爸爸的花儿落了\2.爸爸的花儿落了flash2.swf
2.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写“我”由衣襟上的夹竹桃想起病床上的爸爸和他对我的鼓励。
第二部分(第13—30自然段):回忆六年前的一个下雨天爸爸逼“我”上学的往事,表现父女情深。
第三部分(第31—34自然段):由爸爸的病情回想起爸爸爱花养花的事。
第四部分(第35—37自然段):叙述毕业典礼上的情形,表现自己喜欢长大又害怕长大的复杂心情。
第五部分(第38—53自然段):回忆爸爸要“我”到银行汇款的闯练经过。
第六部分(第54—68自然段):写毕业典礼结束后,“我”赶回家。听到爸爸病重去世的消息后,一下子成熟起来。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
问题探讨:
1.读题解意:《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2.速度全文,填表:
眼前 回忆 花
毕业典礼前 病床叮嘱
赖床受罚
毕业典礼时 爸爸爱花
爸爸去世 花儿落了
—— 记叙顺序:
——
衣襟别花
闯练做事
毕业典礼后
插叙
3.找出文中的人物,并理清其关系。
“我”(英子)、爸爸(英子的父亲)、宋妈(英子家的保姆)、妈妈(英子的母亲)、叔叔(英子的叔叔,爸爸的兄弟)、瘦鸡妹妹(英子的妹妹)、燕燕(英子的小妹妹)、弟弟(英子的小弟弟)、老高(英子家的厨师)、兰姨娘(英子的爸爸的朋友家的小妾)、四眼狗(这里指代英子叫的德先叔)
4.“花”在全文中出现过几次? 它在结构中起怎样的作用?
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中间还写了爸爸的爱花,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5.本文由两条线索贯穿始终,请找出来。并说说全文蕴涵着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线:小学毕业典礼。 暗线:夹竹桃花的兴与衰。 全文基调:哀而不伤,含而不露。
6.阅读下面爸爸的三句话,看看课文中哪几件事与这三句话相照应。
1)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2)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3)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照应事件依次为:
A.回忆起爸爸叫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
B.回忆起爸爸惩罚她赖床不起,使她明白爸爸对她的爱是很深的。
C.回家后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掉在地上的青石榴,得知爸爸死讯时,她虽然很悲伤,但是想到爸爸对她说的话,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于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
7.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8.文中爸爸对我管教严,体现在哪些方面?
(1)不许“我”上学乘车。
(2)不许我逃学,打“我”。
(3)让“我”去银行寄钱,培养“我”的独立性。
9.文中描写爸爸给我穿花夹袄的一连串动作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爸爸怎样的感情?
动作描写。在打了“我”后担心“我”着凉,特意送来了夹袄,这一举动表达了爸爸的严厉中却包含着绵绵的爱。
10.“我”因为起晚了,赖在床上不去读书,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后来,我去上学,爸爸给我送来了花夹袄,看着我穿上,又拿两个铜板给我。这样写前后矛盾吗?
不矛盾。因为都是对子女的表达爱的方式。“凶”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女儿,希望她从小养成好习惯。“好”是怕女儿冷、怕女儿饿坏身子。
11.“快回家去!快回家去!”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活动?
表现了“我”急于回家见到爸爸,告诉他这一天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
12.当“我”毕业典礼后急着回家时,“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3.体会人物美:文中是如何来体现爸爸和英子的人物美的?
(1)爸爸:父爱无言
爸爸表面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爸爸善于教子,总是逼“我”去闯练。
爸爸注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
爸爸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2)英子:健康长成
学习非常用功,被选做代表为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从六年前的那一次后从不迟到。
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
闻说爸爸去世而处乱不惊从容面对……
14.体会结构美:文章是如何体现其结构美的?
(1)插叙——别致生动。
文章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穿插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这样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2)结构——双线并行。
文章一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二是毕业典礼,“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
(3)照应——首尾呼应。
文章从“我的襟上”的“粉红色的夹竹桃”起笔,到爱花的爸爸病死,处处有伏笔,事事有照应,沉郁的氛围和丧父的伤痛一直笼罩着全文。
15.体会语言美:文中语言有何特点?其美是如何体现的?
特点:质朴淡雅。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文中事是最平凡的事,其人其事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但读者却能从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人和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作者正是用这种质朴、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语言拨动了读者的心弦。
16.体会情感美:文章是如何体现情感美的?
(1)多种情感洋溢心间:父女情深、师生情真、同学情纯、手足情笃、主仆意切。
(2)情感表现手段多样化:
A.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比如:爸爸先打英子后送夹袄一事表现出爸爸对女儿那份独特的爱:既严厉又慈祥。
B.借助“花儿”来表现。比如:毕业典礼上英子胸前的夹竹桃花儿无声地诉说着爸爸的爱和期待。
C.通过人物对话、人物动作来表现。比如:写妈妈的眼睛红肿着,暗示爸爸病情严重,生命垂危,妈妈为此深切悲痛。
D.通过抒情语段来表现。
17.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请找出并仔细体味这些伏笔的妙处。
1)“我”去医院看望爸爸,爸爸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
2)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
3)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
4)回到家,见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18.全文以“花”开头,又以“花”结尾,有何作用?
花在文章中有象征意义,花开的旺盛,爸爸的身体健康。花儿落了,爸爸离开人世。非常含蓄地写出爸爸病情的发展乃至去世状况。使文章首尾呼应,前后严谨周密。花,也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
20.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何寓意?
文章的标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这里明指“爸爸”种的花儿落了,暗指“爸爸”去世了,借物喻人,表现了“我”对“爸爸”的深切怀念,更深层的寓意是:花落了,果实成熟了。“爸爸”离世了,“我”也长大了。
19.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爸爸是一个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热爱生活,珍惜生活,重情义,喜爱花卉的人。
二、把握主旨:
作者以参加小学毕业典礼为主线(明线),以夹竹桃花为副线(暗线),双线穿插,通过写主人公的爸爸对她严中有爱的教育和爸爸在去世时她的人生体验,表现了父爱的伟大,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崇敬和怀念。她也从中感悟到爸爸去世后自己虽然小,但应该承担起许多原属于爸爸的责任。
三、拓展延伸:
1.《城南旧事》描写了一个小姑娘长大的历程,小说的主人公英子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遭遇和挫折后,告别了动荡的童年。而当我们每一个人走到这一天时,都会产生一种复杂情感,既想成为一个大人,又不愿长大。你们有这种心情吗?说说看。
2.“严师出高徒”“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与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一致,对文中父亲“打我”这些从严的教育方法,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看法。
3.课后作业: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爸爸的花儿落了》让我们看到父亲那深沉的、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2.爸爸的花儿落了\《送别》flash音乐欣赏.swf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爸爸的花儿落了》学习方案
辽宁省丹东东港市黑沟学校 乔德生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
请收集有关“林海音”或“父爱”的名言、诗句和故事:
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 ( http: / / www.21cnjy.com )2月1日),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湾,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新闻业人士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迄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止,已出版了18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另外还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相关链接:
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 ( http: / / www.21cnjy.com )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 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50多年过去,如今远离北京的游子,对这一切依然情意缱绻。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本文选自《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一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小说透过主人公英子童年生活故事的描述,寄托了作者对童年、对北京的缅怀。整本书的基调:“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小说的最后篇章,是悼念她过早离开人世的父亲的。
写作背景:
林海音曾有一个叔叔在大连参加抗日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之后被日本人逮捕,被毒死在狱中。林海音的父亲前往大连收尸,回京后不久,身心俱疲,肺病复发,于1931年去世。《爸爸的花儿落了》就由这场病痛写起。作者以参加小学毕业典礼的过程为主线,穿插了对往事的回忆,从中表现了父爱的伟大,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和怀念之情。
知识卡片:
插叙:指在记叙故事的过程中,插入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些有关的情节和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插叙能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能使人物品质更加突出,形象、主旨更加鲜明。
二、认定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弄清全文的脉络,重点理解父亲的情,抓住“花”在全文构思中所起的作用。
3.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4.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夯实基础:
初读(预习)课文,扫清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襟上( ) 肿胀( ) 恐惧( ) 玉簪花( )
骊歌( ) 鸡毛掸子( ) 花圃( ) 咻咻 ( )
2.解词:
肿胀:
谢词:
硬着头皮:
叮嘱:
懒惰:
恐惧:
骊歌:
花圃:
闯练:
咻咻:
知交:
徘徊:
几时:
四、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2.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问题探讨:
1.读题解意:《爸爸的花儿落了》。
2.速度全文,填表:
眼前 回忆 花
毕业典礼前 病床叮嘱 赖床受罚
毕业典礼时 爸爸爱花
爸爸去世 花儿落了
—— 记叙顺序: ——
3.找出文中的人物,并理清其关系。
4.“花”在全文中出现过几次? 它在结构中起怎样的作用?
5.本文由两条线索贯穿始终,请找出来。并说说全文蕴涵着怎样的感情基调。
6.阅读下面爸爸的三句话,看看课文中哪几件事与这三句话相照应。
1)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2)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3)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7.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8.文中爸爸对我管教严,体现在哪些方面?
9.文中描写爸爸给我穿花夹袄的一连串动作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爸爸怎样的感情?
10.“我”因为起晚了,赖在床上不去读书,爸 ( http: / / www.21cnjy.com )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后来,我去上学,爸爸给我送来了花夹袄,看着我穿上,又拿两个铜板给我。这样写前后矛盾吗?21教育网
11.“快回家去!快回家去!”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活动?
12.当“我”毕业典礼后急着回家时,“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3.体会人物美:文中是如何来体现爸爸和英子的人物美的?
14.体会结构美:文章是如何体现其结构美的?
15.体会语言美:文中语言有何特点?其美是如何体现的?
16.体会情感美:文章是如何体现情感美的?
17.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请找出并仔细体味这些伏笔的妙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8.全文以“花”开头,又以“花”结尾,有何作用?
19.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20.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何寓意?
二、把握主旨:
作者以参加小学毕业典礼为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明线),以夹竹桃花为副线(暗线),双线穿插,通过写主人公的爸爸对她严中有爱的教育和爸爸在去世时她的人生体验,表现了父爱的伟大,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崇敬和怀念。她也从中感悟到爸爸去世后自己虽然小,但应该承担起许多原属于爸爸的责任。21cnjy.com
三、拓展延伸:
1.《城南旧事》描写了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小姑娘长大的历程,小说的主人公英子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遭遇和挫折后,告别了动荡的童年。而当我们每一个人走到这一天时,都会产生一种复杂情感,既想成为一个大人,又不愿长大。你们有这种心情吗?说说看。21·cn·jy·com
2.“严师出高徒”“子不教,父之过;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严,师之惰”,这与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一致,对文中父亲“打我”这些从严的教育方法,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看法。
3.课后作业: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爸爸的花儿落了》让我们看到父亲那深沉的、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教学反思:
《2.爸爸的花儿落了》学习方案参考答案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示例:请不要为了那页已消逝的时光而惆怅,如果这就是成长,那么就让我们安之若素。
——林海音《城南旧事》
二、认定目标:略
三、夯实基础:
1.给加点字注音:
参考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四、整体感知:
2.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写“我”由衣襟上的夹竹桃想起病床上的爸爸和他对我的鼓励。
第二部分(第13—30自然段):回忆六年前的一个下雨天爸爸逼“我”上学的往事,表现父女情深。
第三部分(第31—34自然段):由爸爸的病情回想起爸爸爱花养花的事。
第四部分(第35—37自然段):叙述毕业典礼上的情形,表现自己喜欢长大又害怕长大的复杂心情。
第五部分(第38—53自然段):回忆爸爸要“我”到银行汇款的闯练经过。
第六部分(第54—68自然段):写毕业典礼结束后,“我”赶回家。听到爸爸病重去世的消息后,一下子成熟起来。www.21-cn-jy.com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问题探讨:
1.读题解意:《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2.速度全文,填表:
眼前 回忆 花
毕业典礼前 病床叮嘱 赖床受罚 衣襟别花
毕业典礼时 闯练做事 爸爸爱花
毕业典礼后 爸爸去世 花儿落了
—— 记叙顺序:插叙 ——
3.找出文中的人物,并理清其关系。
“我”(英子)、爸爸(英子的父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妈(英子家的保姆)、妈妈(英子的母亲)、叔叔(英子的叔叔,爸爸的兄弟)、瘦鸡妹妹(英子的妹妹)、燕燕(英子的小妹妹)、弟弟(英子的小弟弟)、老高(英子家的厨师)、兰姨娘(英子的爸爸的朋友家的小妾)、四眼狗(这里指代英子叫的德先叔)2·1·c·n·j·y
4.“花”在全文中出现过几次? 它在结构中起怎样的作用?
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中间还写了爸爸的爱花,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本文由两条线索贯穿始终,请找出来。并说说全文蕴涵着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线:小学毕业典礼。
暗线:夹竹桃花的兴与衰。
全文基调:哀而不伤,含而不露。
( http: / / www.21cnjy.com )
9.文中描写爸爸给我穿花夹袄的一连串动作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爸爸怎样的感情?
动作描写。在打了“我”后担心“我”着凉,特意送来了夹袄,这一举动表达了爸爸的严厉中却包含着绵绵的爱。www-2-1-cnjy-com
10.“我”因为起晚了,赖在床上不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书,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后来,我去上学,爸爸给我送来了花夹袄,看着我穿上,又拿两个铜板给我。这样写前后矛盾吗?2-1-c-n-j-y
不矛盾。因为都是对子女的表达爱的方式。“凶”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女儿,希望她从小养成好习惯。“好”是怕女儿冷、怕女儿饿坏身子。 21*cnjy*com
11.“快回家去!快回家去!”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活动?
表现了“我”急于回家见到爸爸,告诉他这一天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
12.当“我”毕业典礼后急着回家时,“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来源:21cnj*y.co*m】
13.体会人物美:文中是如何来体现爸爸和英子的人物美的?
(1)爸爸:父爱无言
爸爸表面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爸爸善于教子,总是逼“我”去闯练。
爸爸注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
爸爸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2)英子:健康长成
学习非常用功,被选做代表为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从六年前的那一次后从不迟到。
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
闻说爸爸去世而处乱不惊从容面对……
14.体会结构美:文章是如何体现其结构美的?
(1)插叙——别致生动。
文章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穿插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这样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出处:21教育名师】
(2)结构——双线并行。
文章一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二是毕业典礼,“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版权所有:21教育】
(3)照应——首尾呼应。
文章从“我的襟上”的“粉红色的夹竹桃”起笔,到爱花的爸爸病死,处处有伏笔,事事有照应,沉郁的氛围和丧父的伤痛一直笼罩着全文。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5.体会语言美:文中语言有何特点?其美是如何体现的?
特点:质朴淡雅。
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文中事是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凡的事,其人其事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但读者却能从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人和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作者正是用这种质朴、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语言拨动了读者的心弦。21*cnjy*com
16.体会情感美:文章是如何体现情感美的?
(1)多种情感洋溢心间:父女情深、师生情真、同学情纯、手足情笃、主仆意切。
(2)情感表现手段多样化:
A.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比如:爸爸先打英子后送夹袄一事表现出爸爸对女儿那份独特的爱:既严厉又慈祥。
B.借助“花儿”来表现。比如:毕业典礼上英子胸前的夹竹桃花儿无声地诉说着爸爸的爱和期待。
C.通过人物对话、人物动作来表现。比如:写妈妈的眼睛红肿着,暗示爸爸病情严重,生命垂危,妈妈为此深切悲痛。
D.通过抒情语段来表现。
17.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请找出并仔细体味这些伏笔的妙处。
1)“我”去医院看望爸爸,爸爸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
2)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
3)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
4)回到家,见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21·世纪*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二、把握主旨:略。
三、拓展延伸: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14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3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