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高二历史期中复习课件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课前检测
1.秦朝政治制度有哪些创新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积极意义
3.列举近代以来英国、美国、法国的政治制度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及其进步性
5.列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
6、概述中国古代重要变法和改革共同的进步意义和改革成败的标准
第一步 任务导航
1.列举西周、春秋战国、秦、两汉、魏晋、隋唐以来的选官制度和选官标准
2.评价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3.列举秦汉、隋唐、明朝、清朝的考核制度,指出考核标准的变化
4.归纳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监察制度
5.概括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的特点
第二步 知识梳理
西周:世官制 春秋战国:荐举制和军功爵制 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察举制 魏晋: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
积极:a社会整合功能:打破特权垄断,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b推动儒学发展:推动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提升行政效率:保证行政人员的来源和文化素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推动世界文明发展:对东亚国家和西方文官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消极:a重才轻德:过于侧重学问标准,忽视对品德的考察。b官本位思想: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深远。c禁锢思想:强化儒家正统地位,禁锢人们的思想,抑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d强化控制:是统治者控制读书人,维护统治的手段。
1.列举西周、春秋战国、秦、两汉、魏晋、隋唐以来的选官制度和选官标准
2.评价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第二步 知识梳理
秦汉:上计制 隋唐:官员考核归尚书省吏部 明朝:考满和考核 清朝:考课制度
考核标准的变化:从以道德或功绩为主的单一的考核发展为道德、才能与功绩相结合的考核标准
3.列举秦汉、隋唐、明朝、清朝的考核制度,指出考核标准的变化
4.归纳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监察制度
秦汉: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刺史制度 隋唐:御史台 宋:台谏合一 元:御史台、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 明朝:都察院和六科 清朝:都察院
第二步 知识梳理
考核制度的特点:a考核方法和考核法规完善 b考核重德崇能 c据考核结果奖惩激励 d监察监督人员介入考核过程
监察制度的特点:a监察机构的设置传承有序 b监察法规系统完善 c监察与日常教育、监督紧密结合 d重视舆论监督
5.概括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的特点
第三步 典型例题
1.下表为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定。它反映了这三个时期( )
A
时期 概况
西周 以“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
秦朝 秦律中规定了考课原则——“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
唐朝 唐玄宗时制定的监察法规——《六察法》,六察中的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
A.细化考察标准,凸显以德为先B.选拔官员唯德取人,任人唯贤C.儒家伦理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D.重视官员道德品行,知刑懂法
第三步 典型例题
2.宋代科举出身的士大夫大多出身寒微,缺乏家族的基础,也没有世袭的凭借,流动性很大,与世袭的皇室相比,自然显得微弱无力,不得不特别推尊皇帝。这一现象表明( )
A.科举制度施行淡化了等级观念
B.基层政权向社会下层民众开放
C.社会流动加速有利于君权加强
D.选官和用人制度实现公平公正
C
第三步 典型例题
3.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 )
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
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
A
高二历史期中复习课件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
第一步 任务导航
1.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2.文官制度为什么率先在英国确立
3.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4.评价西方文官制度
5.比较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异同
第二步 知识梳理
a西方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启蒙思想的影响和教育程度的提高
d中国科举制提供了借鉴
1.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2.文官制度为什么率先在英国确立
a英国较早地建立了资产主义代议制
b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启蒙思想的传播
c书面考试在英国较早出现
d工业革命的推动
第二步 知识梳理
公开考试和择优录取
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
职务常任和论功晋级
3.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4.评价西方文官制度
积极: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减少政府决策失误;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消极: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第二步 知识梳理
相同:公开公平考试、择优录取;国家重视,有严格法律保障;利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
不同点:科举制—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物;产生于封建专制社会,受国家最高统治者直接干预;受儒家思想影响,考试内容趋于单一
文官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产生于近代民主社会,不受国王、内阁控制;受启蒙思想影响,考试内容综合多样。
5.比较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异同
第三步 典型例题
1.西方国家文官制度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凡是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但我国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努力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造成我国干部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两极格局和冷战思维的影响
B.西方文官制度存在重大缺陷
C.中西方社会制度和国情不同
D.中国干部制度更加科学合理
C
第三步 典型例题
2.18世纪末,英国海军财务处长和陆军审计处长每年分别花500镑、1 000镑雇人代理;书记员查理每月有81镑13先令的工资,但是他一面雇人顶替,一面又为一位法庭的文官弗雷泽代职,赚取27镑3先令的年薪。这表明( )
A.文官制度需要改革 B.官僚机构不断扩大
C.官吏制度存在弊端 D.恩赐制导致官员腐败
C
第三步 典型例题
3.(2022·辽宁高考)20世纪初,英国建立文官分类管理制度,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品即官阶,代表等级、地位和报酬;位即职位,代表权力、职资和任务。官阶不随职位变动而改变。这反映了( )
A.贵族传统的延续 B.官员地位的降低
C.党派干预的加强 D.政府职能的扩大
D
第三步 典型例题
4.有学者指出,近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正常运转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资产阶级有意识进行的社会调节与控制的一部分,并且取得了相当成功的一部分。这一“成功”的重要表现是( )
A.文官对本国工业化作出的贡献较大
B.文官制度保障了国家政策的连续性
C.文官积极参与资产阶级的党派活动
D.文官制度首先确立了择优录取原则
B
第三步 典型例题
5.“西方文官制度是在多党竞争条件下进行正常管理活动的需要,也是资产阶级宣传国家超阶级性的产物。”这反映了西方文官制度( )
A.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B.强调廉洁奉公和群众监督
C.与中国科举制度有渊源关系
D.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结合
A
高二历史期中复习课件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程标准:了解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及其影响
第一步 任务导航
1.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的原因
2.晚清选官制度有何变化?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
3.概括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选官制度,如何评价?
4.如何看待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选官制度
5.概述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第二步 知识梳理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民族危机严重
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推动
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仁人志士的推动
1.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的原因
2.晚清选官制度有何变化?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
选官变化:改科举选官为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
影响:有助于培养近代人才,推动现代化建设;选拔标准不明确,造成政治腐败、动荡。
第二步 知识梳理
变革:①以考试制度为主,在“五权宪法”框架内设立考试 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②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影响:①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②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局限:当时未能真正实施 。
3.概括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选官制度,如何评价?
4.如何看待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选官制度
①法律、制度规定严密,考试内容趋于现代化。
②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③局限:实施过程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
第二步 知识梳理
①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活力。
②有利于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克服以往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
③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5.概述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第三步 典型例题
1.1901年清朝颁布的《学堂选举鼓励章程》中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这一章程的颁布( )
A.推动选官制度向近代化方向变革
B.标志着学堂选官制度正式开始设立
C.实现了中国选官制度的根本转型
D.确立了科举制废除以后的选官方式
A
第三步 典型例题
2.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其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和实施( )
A.从源头上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
B.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恶化
C.对公务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影响力较小
D.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