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中图版八上地理期中复习串讲课件+考点清单+临考押题】01 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临考押题】(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秋中图版八上地理期中复习串讲课件+考点清单+临考押题】01 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临考押题】(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25 16:34:4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 临考押题
题型预览
题型01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题型0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题型03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题型04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题型05 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
题型06 七大洲
题型07 大洲分界线
题型08 四大洋
题型09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题型10 海陆变迁
题型11 大陆漂移
题型12 板块构造理论
题型01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A.1小时 B.12小时 C.1天 D.1年
【答案】1.C
【解析】1.地球运动有两种,公转和自转,自转一周时间大约为24小时,即一天,公转一周时间大约为一年,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下列图正确反映了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2.B
【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则为顺时针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题型0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因为( )
A.太阳和星星都围绕地球转 B.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
C.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答案】1.C
【解析】1.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造成的,C正确;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这是地球公转运动,如果没有自转运动,只有公转运动则无法看到日月星辰在一天内东升西落,ABD错误。故选C。
2.我国疆域辽阔,地区差异大,造成甲、乙两地同一时刻所示地理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
A.离海洋远近不同 B.地形差异大
C.经度跨度大 D.纬度跨度大
【答案】2.C
【解析】2.我国跨经度广,是造成东西部晨昏差异的原因,我国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东西跨经度大约60°,每个时区跨15个经度,所以我国东西部跨5个时区,于是造成甲乙两地同一时刻的不同地理现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题型03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反 B.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
C.地球公转形成四季 D.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
【答案】1.A
【解析】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A错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B正确;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C正确;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24小时),故D正确。故选A。
2.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
A.24小时 B.一星期 C.一个月 D.一年
【答案】2.D
【解析】2.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题型04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2023年4月20日,“天宫对话-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青少年问答”活动在上海召开,中国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蔡旭哲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一起回答了青少年的提问,回应了他们对于太空的向往和好奇。读图完成下题。
对话当天,地球公转到____,此时南半球昼夜情况是____。( )
A.DA段 昼长夜短 B.AB段 昼短夜长
C.AB段 昼长夜短 D.BC段 昼短夜长
【答案】1.B
【解析】1.图3中,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地球公转至B位置时,时间是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时间是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时是北半球的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地球公转至D位置时,时间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是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对话当天的日期是4月20日,地球公转到AB段,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上,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2.火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大陆以外最南端的陆地。该地原始森林中的树木东倒西歪,形状怪异,主岛北部大部为冰川地形,冰川奇形怪状,雪山重峦叠嶂,湖泊星罗棋布。12月至次年2月是火地岛的旅游旺季,该岛每年接待45万名游客,半数是外国游客,其中10万游客是搭乘邮轮而来。读“火地岛区域示意”,完成下题。
火地岛正值旅游旺季时,南半球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2.B
【解析】2.12月至次年2月是火地岛的旅游旺季,此时南半球处于夏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秋分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3.C
【解析】3.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并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太阳直射点在①位置(赤道)时为春分日,②位置(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日,③位置(赤道)时为秋分日,④位置(南回归线)时为冬至日。所以秋分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图中的③位置(赤道)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林先生受邀参加一个会议,如图照片是他在前往目的地途中拍下的一个路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若图中前方为正北方,则拍摄时间是当地的( )
A.上午 B.中午 C.早晨 D.下午
【答案】4.A
【解析】4.若图中前方为正北方,则路牌的影子朝西北,则太阳位于东南方,所以拍摄时间是当地的上午。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下列月份属于北半球秋季的是( )
A.6、7、8月 B.9、10、11月 C.10、11、12月 D.12、1、2月
【答案】5.B
【解析】5.6、7、8月是北半球是夏季;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题型05 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
1.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发射升空。航天员刘洋在问天实验舱俯视地球可以看到陆地和海洋,结合图推测海陆面积比约为( )

A.3:7 B.4:6 C.7:3 D.6:4
【答案】1.C
【解析】1.读图可知,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海陆面积比约为7:3。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能正确反映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2.D
【解析】2.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读图可知,A图表示的是海洋约占90%,陆地约占10%;B图表示的是海洋约占30%,陆地约占70%;C图表示的是海洋和陆地各占50%;D图表示的是海洋约占70%,陆地约占3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题型06 七大洲
下图为大洲轮廓图,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落基山脉位于图中哪个大洲?(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上面4图中,被0°纬线穿过的大洲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3.①②③三大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和最小的洲以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
A.亚洲、欧洲、格陵兰岛 B.亚洲、大洋洲、海南岛
C.非洲、欧洲、格陵兰岛 D.亚洲、大洋洲、格陵兰岛
【答案】1.B 2.B 3.D 4.D
【解析】1.由图可知,①是亚洲、②是北美洲、③是欧洲、④是大洋洲。落基山脉位于北美洲西部,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由图可知,①是亚洲、②是北美洲、③是欧洲、④是大洋洲。被0°纬线穿过的大洲依次是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故B①④正确,故选B。
3.由图可知,①是亚洲、②是北美洲、③是欧洲、④是大洋洲。被①亚洲、②北美洲、③欧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北冰洋,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大洋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是格陵兰岛,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以下大洲面积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不正确的是( )
A.亚洲、北美洲、南极洲 B.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C.非洲、南美洲、南极洲 D.欧洲、大洋洲、南极洲
【答案】5.D
【解析】5.七大洲按面积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所以大洲面积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不正确的是D,故选D。
题型07 大洲分界线
1.读部分大洲轮廓图,甲大洲与丙大洲的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 B.白令海峡 C.乌拉尔山脉 D.巴拿马运河
【答案】1.B
【解析】1.读图可知,甲是北美洲,乙是非洲,丙是亚洲,丁是南美洲,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B正确;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ACD错误。故选B。
2.下列各组地名中,均为大洲分界线的是( )
A.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 B.乌拉尔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C.巴拿马运河、土耳其海峡 D.京杭运河、苏伊士运河
【答案】2.C
【解析】2.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霍尔木兹海峡不是洲界线,A错误;乌拉尔山脉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阿尔卑斯山脉不是洲界线,B错误;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之一,C正确;京杭运河不是洲界线,D错误。故选C。
题型08 四大洋
1.下列大洋中,平均水温最低的是(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答案】1.D
【解析】1.地球上的四大洋中,平均水温最低的是北冰洋,该大洋是四大洋中纬度最高的,大部分位于北寒带地区,气候寒冷,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世界最小大洋和最小大洲组合正确的是( )
A.太平洋、欧洲 B.大西洋、大洋洲 C.北冰洋、大洋洲 D.太平洋、亚洲
【答案】2.C
【解析】2.七大洲按面积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按面积排列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世界最小大洋和最小大洲组合正确的是北冰洋、大洋洲。故选:C。
题型09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小明通过绘图来学习地理,下图是世界海陆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简笔画中少面了七大洲、四大洋中的( )
A.非洲 B.印度洋 C.大洋洲 D.大西洋
2.关于大洲、大洋位置和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南美洲被赤道穿过,全部位于热带 B.非洲与欧洲的经度范围相似
C.亚洲全部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D.大西洋东岸是南、北美洲,西岸是欧洲和非洲
3.七大洲中,面积最小和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北美洲 B.非洲、南美洲 C.非洲、大洋洲 D.大洋洲、南极洲
【答案】1.C 2.B 3.D
【解析】1.读图可知,简笔画中有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六个大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四个大洋,少画了大洋洲;故C正确。故选C。
2.结合图示,南美洲被赤道穿过,大部分位于热带;非洲与欧洲的经度范围相似;亚洲地跨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大西洋西岸是南、北美洲,东岸是欧洲和非洲。故选B。
3.全球有七个大洲,其中大洋洲面积最小;南极洲跨经度最广。故选D。
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AB经线是( )
A.0°经线 B.西经 20°经线 C.东经 160°经线 D.180°经线
5.赤道穿过的大洲有( )个
A.1 B.2 C.3 D.4
6.图中①②③④为世界上重要的海上地理通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德雷克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
B.②是苏伊士运河,沟通的是太平洋和大西洋
C.③是红海,是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上捷径
D.④是土耳其海峡,沟通了黑海和地中海
【答案】4.C 5.D 6.D
【解析】7.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从图上可以看出,AB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可见,图中AB经线是东经160°,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赤道穿过的大洲依次是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共4个,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读图可知,①是白令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A错误;②是巴拿马运河,沟通的是太平洋和大西洋,B错误; ③是苏伊士运河,是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海上捷径,C错误; ④是土耳其海峡,沟通了黑海和地中海,D正确。故选D。
题型10 海陆变迁
1.地震导致日本本州岛东移2.4米,地面下沉,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活动 B.地壳变动 C.海水侵蚀 D.河流侵蚀
【答案】1.B
【解析】1.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日本由于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地震导致日本本州岛东移2.4米,地面下沉,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变动。故选B。
2.下列现象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B.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古河道遗迹
C.我国在南沙群岛填海造陆建成三大机场 D.郑州城区暴雨过后多处积水
【答案】2.D
【解析】2.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利用化石可以推知地层的相对年龄和古地理环境;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A不符合题意。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古河道遗迹说明东部海域原来是陆地,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B不符合题意。我国在南沙群岛填海造陆建成三大机场,是海洋变成陆地,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 C不符合题意;暴雨过后郑州城区多处积水,是气候的影响,郑州城区并没有变成海洋,不属于海陆变迁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
题型11 大陆漂移
1.下图为不同时期的大陆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能为其提供证据的是( )
①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
③大西洋两岸都分布有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
④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D
【解析】1.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南极大陆以前在可以生长大量植被的低纬度地区,经过漂移来到现在的地方;①正确;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说明人类活动造成了海陆的变迁;②错误;大西洋两岸都分布有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与古老地层的相似性说明了整体的大陆后来分离,③④正确;故选D。
2.阅读地图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读下面四幅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根据“大陆漂移说”,海陆分布变化的过程是甲→乙→丙
B.图2漫画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C.图3红海长胖的原因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分离
D.图4喜马拉雅山脉存在古老海洋生物化石的原因是地壳的变动
【答案】2.D
【解析】2.图1根据“大陆漂移说”,海陆分布变化的过程是乙→丙→甲,A错误;图2漫画表示的是“大陆漂移说”,B错误;图3红海长胖的原因是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分离,C错误;图4喜马拉雅山脉存在古老海洋生物化石的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导致海陆变迁,D正确。故选D。
题型12 板块构造理论
1.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发生了强烈的海底火山喷发并引发海啸,对该国及周边区域造成重大影响。图为汤加地理位置图及火山喷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汤加火山喷发的原因是(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C.北美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答案】1.A
【解析】1.汤加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多火山、地震,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第24届冬奥会将在2022年2月4日至20日由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读17届~24届冬奥会举办城市图和北京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阿尔卑斯山脉,雪峰高耸,是登山和滑雪的理想场所,与其形成相关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答案】2.A
【解析】2.全球共分非洲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等六大板块。由图可知,阿尔卑斯山脉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地壳抬升,形成山脉。A对;BCD错;故选A。
3.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和18时24分,土耳其先后发生两次7.8级地震,两次地震震中相距较近,强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读世界部分板块分布及土耳其位置示意图,土耳其一天内发生两次强烈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位于( )

A.欧亚板块内部 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C.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D.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答案】3.B
【解析】3.土耳其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处于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限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如图示意“地球自转运动演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实验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更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四季变化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分别是( )
A.一年,一天 B.一天,一年 C.一年,一月 D.一月,一年
3.下面的四幅图,地球自转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4.按自转方向拨动地球仪,此时P点正处在( )时刻。
A.日出 B.中午 C.日落 D.午夜
【答案】1.A 2.B 3.B 4.A
【解析】1.图中地球自转演示实验,能够演示昼夜更替,A正确;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BCD错误。故选A。
2.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约24小时,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P点位于晨线,随着地球自转从黑夜进入白天,正处于日出时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
A.24小时 B.一星期 C.一个月 D.一年
6.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均是( )
A.顺时针转 B.逆时针转 C.自东向西转 D.自西向东转
7.地球公转主要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每天昼夜交替 B.各个地方时间差 C.四季的形成 D.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答案】5.D 6.D 7.C
【解析】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一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均是自西向东转,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地球的公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等地理现象;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读图世界大洲大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是( )
A.① B.③ C.④ D.⑦
9.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 )
A.① B.⑥ C.⑦ D.④
10.下列属于大洲⑤和大洲⑥分界线的是( )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白令海峡 D.土耳其海峡
【答案】8.A 9.C 10.B
【解析】8.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读图可知,①为大洋洲,面积最小,900万平方千米,A正确;②为欧洲,③为北美洲,④南美洲,⑤非洲,⑥亚洲,⑦南极洲,BCD错误。故选A。
9.读图可知,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⑦南极洲,C正确;①为大洋洲,面积最小;⑥为亚洲,面积最大;④为南美洲,ABD错误。故选C。
10.⑤大洲为非洲,⑥大洲为亚洲,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B正确;巴拿马运河是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A错误;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C错误;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之一,D错误。故选B。
读世界部分大洲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四个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图中①③大洲之间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13.图中②③大洲的分界线是( )
A.直布罗陀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土耳其海峡 D.苏伊士运河
【答案】11.A 12.B 13.B
【解析】11.根据图示信息,①为非洲,②为北美洲, ③为南美洲,④为南极洲;四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非洲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非洲与南美洲之间隔大西洋,故选B。
13.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为巴拿马运河,B正确;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排除ACD;故选B。
北京时间2023年4月14日17时55分,印度尼西亚的某岛屿附近发生7.1级地震。震中位于6.3°S,111.20°E。左图为该岛屿所在区域,右图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震中最接近( )
A.苏门答腊岛 B.爪哇岛 C.加里曼丹岛 D.苏拉威西岛
15.该地地震频发,是因为( )
A.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答案】14.B 15.C
【解析】14.根据震中的经纬度位于(6.3°S,111.20°E),可知,震中最接近爪哇岛。故选:B。
15.该地区多发地震是因为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灾害。故选:C。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洲或大洋,其排序正确的是( )
A.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B.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C.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D.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17.图中甲大洲西岸凹入部分与丙大洲东岸凸出部分遥相对应,可以支持下列哪个说法( )
A.大陆漂移假说 B.各大洲动物进化的相似性
C.全球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D.甲大洲西岸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答案】16.B 17.A
【解析】16.根据海陆轮廓判断可知,甲为非洲,丙为南美洲,两大洲之间的乙为大西洋,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结合所学知识,南美洲东岸凸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凹入部分遥相对应,说明两个大陆本来应该连接在一起,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受此启发,提出了大陆的漂移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某地质调查考察队准备对右图所示区域开展一次野外调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考察队途经的a处是( )
A.巴拿马运河 B.土耳其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白令海峡
19.考察队员来到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进行地质考察。该火山位于( )
A.亚欧板块中心 B.非洲板块中心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20.考察队在行经东非大裂谷时,遇到了地震,队员的正确做法是( )
A.跳入就近的湖泊中 B.去空旷平坦的地方避难
C.跑到悬崖下躲避 D.就近进入建筑物躲避
【答案】18.C 19.D 20.B
【解析】18.据图中a处的位置可知,考察队途径的a处为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C正确;巴拿马运河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A错误;土耳其海峡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B错误;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D错误。故选C。
19.据图中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的位置可知,埃特纳火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D正确;该火山不位于亚欧板块中心和非洲板块中心,也不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ABC错误。故选D。
20.考察队在行经东非大裂谷时,遇到地震,可以选择去空旷平坦的地方避难,B正确;跳入湖中易溺水,跑到悬崖下躲避容易被落石砸中,就近进入建筑物躲避容易被建材砸中,ACD错误。故选B。
二、解答题
2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带”图回答:

(1)写出图1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A 、B 。
(2)图1中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北极圈内有 现象。此时我省白昼最长,这一天是在 月 日前后。
(3)写出图2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
A ,B ,C ,E 。
(4)如图2,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 (用字母表示)。
(5)图2中在气候上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 和 (用字母表示)。
【答案】21.(1)夏至 冬至
(2)北回归线 极昼 6 22
(3)热带 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4)A
(5)B D
【解析】21.本大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带”图为材料,共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地球公转的判读,五带的划分,阳光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可知,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时间是6月22日前后;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冬至,时间大约是12月22日前后。
(2)图1中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北半球接受光热多,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此时湖北省白昼最长,这一天是在6月22日前后。
(3)读五带示意图可知,A为热带,全年炎热;B为北温带,D为南温带,四季分明;C为北寒带,E为南寒带,终年严寒。
(4)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A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回归线上,一年直射一次;温带和寒带没有直射现象。
(5)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温带,即B北温带和D南温带。
2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的是东西半球还是南北半球 ,我国位于这两个半球上的 半球。
(2)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 B C D
(3)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① ② ③
(4)图中甲处为 运河,它是B 洲与D 洲的分界线。
(5)七大洲中气候类型属于冰原气候是 洲。
(6)六大板块中,几乎被海洋覆盖是 板块,亚洲和欧洲同处于 板块。
【答案】22.(1)东西 东
(2)亚洲 北美洲 非洲 南美洲
(3)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4)巴拿马 北美 南美
(5)南极
(6)太平洋 亚欧或欧亚
【解析】22.本题以海洋和陆地分布为题,涉及东西半球的划分、七大洲、四大洋、大洲分界线、气候类型、六大板块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图中表示的是东西半球,中国位于东半球。
(2)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即 A亚洲、B北美洲、C非洲、D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大洲的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3)海洋是海和洋的总称。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和北冰洋。按照它们的面积由大到小、平均深度由深到浅的顺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太平洋的面积几乎占了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
(4)大洲与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人为划定的,有的借助了天然界限,如山脉、河流、湖泊、海峡,有的以人工开凿的运河为界。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5)寒带气候分为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全年严寒、降水稀少,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内,典型地区有亚欧大陆及北美洲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南极洲、格陵兰岛,自然景观为苔原、冰原。七大洲中气候类型属于冰原气候是南极洲。
(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六大板块分别为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其中几乎被海洋覆盖的是太平洋板块,亚洲和欧洲同处于亚欧板块。
23.图甲是某同学在演示某实验活动简图,图乙是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小题。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假说的基础上形成的。甲图中的实验活动反映了板块 (碰撞挤压/张裂拉伸)运动。
(2)读乙图,六大板块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是 板块(填字母)。
(3)乙图中①处海域面积在不断 (缩小/扩大),②处表示的是 山脉,该山脉是 板块和 板块(填板块名称)相互碰撞挤压形成。
(4)日本多发生火山地震,主要原因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比较稳定的是在板块 (内部/交界)地带。
(6)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双选,填序号)。
①断裂陷落②地表隆起③形成高大山脉④形成新的海洋
【答案】23.(1)大陆漂移 碰撞挤压
(2)C
(3)扩大 喜马拉雅 亚欧 印度洋
(4)环太平洋
(5)内部
(6)①④
【解析】23.本大题以演示某实验活动简图、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为材料,共分为六道小题,涉及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材料分析能力。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基础上形成的,由图及所学可知,用手挤压书本反映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
(2)由图及所学可知,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C是太平洋板块。
(3)由图可知,①是红海,处于生长边界,所以面积不断扩大,②处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该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
(4)日本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比较稳定的是在板块内部地带,板块边界处地壳运动较为活跃。
(6)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①断裂陷落、④形成新的海洋;当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时,会发生的现象是②地表隆起、③形成高大山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 临考押题
题型预览
题型01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题型0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题型03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题型04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题型05 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
题型06 七大洲
题型07 大洲分界线
题型08 四大洋
题型09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题型10 海陆变迁
题型11 大陆漂移
题型12 板块构造理论
题型01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A.1小时 B.12小时 C.1天 D.1年
2.下列图正确反映了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题型0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因为( )
A.太阳和星星都围绕地球转 B.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
C.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2.我国疆域辽阔,地区差异大,造成甲、乙两地同一时刻所示地理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
A.离海洋远近不同 B.地形差异大
C.经度跨度大 D.纬度跨度大
题型03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反 B.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
C.地球公转形成四季 D.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
2.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
A.24小时 B.一星期 C.一个月 D.一年
题型04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2023年4月20日,“天宫对话-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青少年问答”活动在上海召开,中国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蔡旭哲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一起回答了青少年的提问,回应了他们对于太空的向往和好奇。读图完成下题。
对话当天,地球公转到____,此时南半球昼夜情况是____。( )
A.DA段 昼长夜短 B.AB段 昼短夜长
C.AB段 昼长夜短 D.BC段 昼短夜长
2.火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大陆以外最南端的陆地。该地原始森林中的树木东倒西歪,形状怪异,主岛北部大部为冰川地形,冰川奇形怪状,雪山重峦叠嶂,湖泊星罗棋布。12月至次年2月是火地岛的旅游旺季,该岛每年接待45万名游客,半数是外国游客,其中10万游客是搭乘邮轮而来。读“火地岛区域示意”,完成下题。
火地岛正值旅游旺季时,南半球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秋分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4.林先生受邀参加一个会议,如图照片是他在前往目的地途中拍下的一个路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若图中前方为正北方,则拍摄时间是当地的( )
A.上午 B.中午 C.早晨 D.下午
5.下列月份属于北半球秋季的是( )
A.6、7、8月 B.9、10、11月 C.10、11、12月 D.12、1、2月
题型05 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
1.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发射升空。航天员刘洋在问天实验舱俯视地球可以看到陆地和海洋,结合图推测海陆面积比约为( )

A.3:7 B.4:6 C.7:3 D.6:4
2.能正确反映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题型06 七大洲
下图为大洲轮廓图,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落基山脉位于图中哪个大洲?(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上面4图中,被0°纬线穿过的大洲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3.①②③三大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和最小的洲以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
A.亚洲、欧洲、格陵兰岛 B.亚洲、大洋洲、海南岛
C.非洲、欧洲、格陵兰岛 D.亚洲、大洋洲、格陵兰岛
5.以下大洲面积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不正确的是( )
A.亚洲、北美洲、南极洲 B.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C.非洲、南美洲、南极洲 D.欧洲、大洋洲、南极洲
题型07 大洲分界线
1.读部分大洲轮廓图,甲大洲与丙大洲的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 B.白令海峡 C.乌拉尔山脉 D.巴拿马运河
2.下列各组地名中,均为大洲分界线的是( )
A.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 B.乌拉尔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C.巴拿马运河、土耳其海峡 D.京杭运河、苏伊士运河
题型08 四大洋
1.下列大洋中,平均水温最低的是(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世界最小大洋和最小大洲组合正确的是( )
A.太平洋、欧洲 B.大西洋、大洋洲 C.北冰洋、大洋洲 D.太平洋、亚洲
题型09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小明通过绘图来学习地理,下图是世界海陆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简笔画中少面了七大洲、四大洋中的( )
A.非洲 B.印度洋 C.大洋洲 D.大西洋
2.关于大洲、大洋位置和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南美洲被赤道穿过,全部位于热带 B.非洲与欧洲的经度范围相似
C.亚洲全部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D.大西洋东岸是南、北美洲,西岸是欧洲和非洲
3.七大洲中,面积最小和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北美洲 B.非洲、南美洲 C.非洲、大洋洲 D.大洋洲、南极洲
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AB经线是( )
A.0°经线 B.西经 20°经线 C.东经 160°经线 D.180°经线
5.赤道穿过的大洲有( )个
A.1 B.2 C.3 D.4
6.图中①②③④为世界上重要的海上地理通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德雷克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
B.②是苏伊士运河,沟通的是太平洋和大西洋
C.③是红海,是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上捷径
D.④是土耳其海峡,沟通了黑海和地中海
题型10 海陆变迁
1.地震导致日本本州岛东移2.4米,地面下沉,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活动 B.地壳变动 C.海水侵蚀 D.河流侵蚀
2.下列现象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B.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古河道遗迹
C.我国在南沙群岛填海造陆建成三大机场 D.郑州城区暴雨过后多处积水
题型11 大陆漂移
1.下图为不同时期的大陆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能为其提供证据的是( )
①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
③大西洋两岸都分布有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
④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阅读地图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读下面四幅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根据“大陆漂移说”,海陆分布变化的过程是甲→乙→丙
B.图2漫画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C.图3红海长胖的原因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分离
D.图4喜马拉雅山脉存在古老海洋生物化石的原因是地壳的变动
题型12 板块构造理论
1.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发生了强烈的海底火山喷发并引发海啸,对该国及周边区域造成重大影响。图为汤加地理位置图及火山喷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汤加火山喷发的原因是(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C.北美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2.第24届冬奥会将在2022年2月4日至20日由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读17届~24届冬奥会举办城市图和北京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阿尔卑斯山脉,雪峰高耸,是登山和滑雪的理想场所,与其形成相关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3.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和18时24分,土耳其先后发生两次7.8级地震,两次地震震中相距较近,强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读世界部分板块分布及土耳其位置示意图,土耳其一天内发生两次强烈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位于( )
A.欧亚板块内部 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C.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D.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限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如图示意“地球自转运动演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实验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更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四季变化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分别是( )
A.一年,一天 B.一天,一年 C.一年,一月 D.一月,一年
3.下面的四幅图,地球自转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4.按自转方向拨动地球仪,此时P点正处在( )时刻。
A.日出 B.中午 C.日落 D.午夜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
A.24小时 B.一星期 C.一个月 D.一年
6.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均是( )
A.顺时针转 B.逆时针转 C.自东向西转 D.自西向东转
7.地球公转主要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每天昼夜交替 B.各个地方时间差 C.四季的形成 D.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读图世界大洲大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是( )
A.① B.③ C.④ D.⑦
9.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 )
A.① B.⑥ C.⑦ D.④
10.下列属于大洲⑤和大洲⑥分界线的是( )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白令海峡 D.土耳其海峡
读世界部分大洲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四个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图中①③大洲之间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13.图中②③大洲的分界线是( )
A.直布罗陀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土耳其海峡 D.苏伊士运河
北京时间2023年4月14日17时55分,印度尼西亚的某岛屿附近发生7.1级地震。震中位于6.3°S,111.20°E。左图为该岛屿所在区域,右图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震中最接近( )
A.苏门答腊岛 B.爪哇岛 C.加里曼丹岛 D.苏拉威西岛
15.该地地震频发,是因为( )
A.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洲或大洋,其排序正确的是( )
A.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B.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C.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D.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17.图中甲大洲西岸凹入部分与丙大洲东岸凸出部分遥相对应,可以支持下列哪个说法( )
A.大陆漂移假说 B.各大洲动物进化的相似性
C.全球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D.甲大洲西岸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某地质调查考察队准备对右图所示区域开展一次野外调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考察队途经的a处是( )
A.巴拿马运河 B.土耳其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白令海峡
19.考察队员来到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进行地质考察。该火山位于( )
A.亚欧板块中心 B.非洲板块中心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20.考察队在行经东非大裂谷时,遇到了地震,队员的正确做法是( )
A.跳入就近的湖泊中 B.去空旷平坦的地方避难
C.跑到悬崖下躲避 D.就近进入建筑物躲避
二、解答题
2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带”图回答:

(1)写出图1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A 、B 。
(2)图1中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北极圈内有 现象。此时我省白昼最长,这一天是在 月 日前后。
(3)写出图2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
A ,B ,C ,E 。
(4)如图2,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 (用字母表示)。
(5)图2中在气候上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 和 (用字母表示)。
2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的是东西半球还是南北半球 ,我国位于这两个半球上的 半球。
(2)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 B C D
(3)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① ② ③
(4)图中甲处为 运河,它是B 洲与D 洲的分界线。
(5)七大洲中气候类型属于冰原气候是 洲。
(6)六大板块中,几乎被海洋覆盖是 板块,亚洲和欧洲同处于 板块。
23.图甲是某同学在演示某实验活动简图,图乙是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小题。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假说的基础上形成的。甲图中的实验活动反映了板块 (碰撞挤压/张裂拉伸)运动。
(2)读乙图,六大板块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是 板块(填字母)。
(3)乙图中①处海域面积在不断 (缩小/扩大),②处表示的是 山脉,该山脉是 板块和 板块(填板块名称)相互碰撞挤压形成。
(4)日本多发生火山地震,主要原因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比较稳定的是在板块 (内部/交界)地带。
(6)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双选,填序号)。
①断裂陷落②地表隆起③形成高大山脉④形成新的海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