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临考押题
题型预览
题型01 三大人种
题型02 世界人口分布
题型03 人口的增长
题型04 人口问题
题型05 世界的主要语言
题型06 世界三大宗教
题型07 城市和乡村
题型08 聚落与环境
题型09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题型01 三大人种
2019年武汉军运会开幕式上,来自世界各地不同人种的朋友相聚在一起。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划分人种的依据是( )
A.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 B.人类生活习惯的差异
C.人类生活区域的不同 D.人类语言文字的差异
2.图中我国的小朋友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3.下列不属于图中的黑色人种小朋友体质特征的是( )
A.头发卷曲 B.鼻形扁平 C.嘴唇较厚 D.体毛很多
【答案】1.A 2.B 3.D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特征不同把人分成黄色、白色和黑色人种,A正确,生活习惯、生活区域和语言文字不作为划分人种的依据,BCD错误。故选A。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种主要为黄色人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黑色人种的特点为皮肤黝黑、嘴唇厚、头发短且卷曲、体毛少、鼻梁低,ABC错误;体毛多为白色人种的特征,D正确。故选D。
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很大影响。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们,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黑种人的皮肤颜色反映他们早期居住在( )
A.南极地区 B.北极地区 C.热带地区 D.温带地区
5.与黑种人相比,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长,体毛稠密,这反映了原住地突出的环境特征是( )
A.炎热 B.寒冷 C.干旱 D.湿润
【答案】4.C 5.B
【解析】4.深色皮肤能更好地抵抗较强紫外线的伤害,所以说明黑种人他们早期居住在炎热的低纬地带,也就是热带地区,故选C。
5.白色人种肤色较白,鼻梁高而窄,鼻孔通道长,胡子和体毛发达,是因为该人种多分布于较寒冷的地区,为了防止吸入寒冷的空气,刺激肺部,所以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而成的,故选B。
题型02 世界人口分布
1.读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局部),据图可知,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于( )
A.中高纬度的临海平原地区 B.中低纬度的内陆高原山地地区
C.中低纬度的临海平原地区 D.中高纬度的内陆高原山地地区
【答案】C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稠密区大多分布于中低纬度的临海平原地区,这些地区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条件优越,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故选C。
读下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a、b、c、d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中,以黄种人为主的是( )
A.a地区 B.b地区 C.c地区 D.d地区
3.四大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于( )
A.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B.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
C.中高纬度的沿海地区 D.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
【答案】2.C 3.A
【解析】2.a位于欧洲,主要是白种人,A错误;b位于南亚,主要是白种人,B错误;c位于亚洲东部,主要是黄种人,C正确;d位于美国,主要是白种人,D错误;故选C。
3.结合所学知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结合所给答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题型03 人口的增长
1.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世界人口增长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人口增长总趋势是不断上升的,故排除CD;由世界人口增长特点可知,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缓慢,工业革命以后大大加快,二战以后迅速增长,A正确,B图人口增长速度与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不符,故排除B。故选A。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世界上人口总数居第四位的大洲是( )
A.非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欧洲
3.亚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约为( )
A.2% B.1.5% C.1.3% D.0.75%
【答案】2.C 3.C
【解析】2.世界上人口总数最多的是亚洲,第二多的是非洲,第三多的是欧洲,第四多的是南美洲,故C正确,故选C。
3.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排序依次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其中亚洲大约是1.3%,故C正确,故选C。
题型04 人口问题
读漫画“灾难深重的‘母亲’”,完成下面小题。
1.该漫画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增长过慢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人口城市化太高
2.该漫画反映的人口问题最严重的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北美洲
【答案】1.A 2.C
【解析】1.读图可知,该漫画反映的人口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地球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加剧,给地球造成沉重的压力,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读图可知,该漫画反映的人口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地球资源不足等问题,该问题最严重的大洲是非洲,非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当自然增长率为0时,是人口总量变化的转折点。据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一个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从②—③—④这种变化时,可能会产生的问题是( )
A.劳动力过剩 B.国防兵源不足 C.矿产资源紧缺 D.环境污染加剧
【答案】3.A 4.B
【解析】3.人口增长的快慢是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衡量的,图中所示人口增长最快的是①,此时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了顶峰,从①后人口增长速度变慢。故选A。
4.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由②向③再到④这种变化时,说明该国家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劳动力不足,老年人口过多,人口出现老龄化,会导致国防兵源不足。矿产资源紧缺和加剧环境污染是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故选B。
题型05 世界的主要语言
1.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将在杭州举办。本届亚运会的主题口号为“心心相融,@未来”,@既代表了万物互联,又契合了杭州互联网之城的特征。据此完成志愿者与外国运动员交流,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
A.英语 B.法语 C.俄语 D.西班牙语
【答案】A
【解析】联合国六大官方语言是英语、法语、俄语、汉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而其中适用范围最广的为英语,据此完成志愿者与外国运动员交流,主要使用的语言是英语,A正确;法语主要在法国及其曾殖民地国家使用,俄语主要在俄罗斯使用,西班牙语主要在西班牙及其曾殖民地国家使用,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不是志愿者与外国运动员交流的主要语言,BCD错误。故选A。
2.2023年7月28日,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拥有4500多年文明史和2300多年建城史的四川成都正式拉开大幕。据此完成为更好地承办大运会,成都兴起了为当志愿者学习外语的热潮,其原因可能是( )
A.俄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法语是联合国唯一的工作语言
C.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D.西班牙参加大运会的运动员最多
【答案】C
【解析】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A错误;联合国的六大官方语言,包括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汉语和阿拉伯语,B错误;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C正确;大运会在成都举办,参加大运会的运动员最多的应是中国,D错误;故选C。
题型06 世界三大宗教
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图中③地区的居民信仰的宗教主要是(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印度教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③地区位于欧洲西部,居民信仰的宗教主要是基督教,C正确;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A错误;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B错误;印度教主要分布在南亚的印度地区,D错误;故选C。
2.世界上有超过半数的人信仰宗教,世界三大宗教不仅传播范围很广,而且对国际政治和社会文化具有深刻影响。下图为世界三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物景观图关于图中各建筑景观所代表的宗教,正确的是( )
A.①代表伊斯兰教 B.②代表基督教
C.③代表佛教 D.③代表道教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基督教的教堂,②为伊斯兰教的清真寺,③为佛教的佛塔,故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题型07 城市和乡村
1.清代画家徐扬创作《姑苏繁华图》(下图,局部),反映了当时苏州“商贾辐辏[fúcòu],百货骈阗[piántián](商人云集、货物琳琅满目之意)”的风貌。图中所示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这里有大河流过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以商业活动为主 D.城市,这里的房屋数量较多
【答案】C
【解析】 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和进行生产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题干中描述的是当时苏州“商贾辐辏[fúcòu],百货骈阗[piántián](商人云集、货物琳琅满目之意)”的风貌,说明当时商业发达,以商业活动为主,是城市聚落。故C正确、排除ABD。故选C。
读 “日本合掌村”、 “日本东京”,完成下面小题。
2.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表现在( )
A.气候和植被类型 B.日常饮食和服饰
C.建筑物和交通 D.语言和风俗习惯
3.造成乡村和城市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①人口密度 ②生产方式 ③经济收入 ④生活方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2.C 3.D
【解析】2.由图中日本“合掌村”和“日本东京”景观图可以看出,乡村与城市的区别在于交通和建筑物,其他在服饰、饮食和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上无差别,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造成乡村和城市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乡村与城市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不同,故D②④正确;人口密度是两种聚落产生的现象,经济收入不是根本原因,故①③错误,即ABC错误。故选D。
题型08 聚落与环境
1.图是东南亚的高脚屋,其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高寒 B.冷湿 C.干旱 D.湿热
【答案】D
【解析】由图中东南亚的高脚屋可以看出,该民居底层架空,水域面积广,说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是湿热,故选D。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AB两处是主要从事耕作活动的村庄,他们属于聚落分类中的( )
A.村庄聚落 B.集镇聚落 C.乡村聚落 D.城市聚落
3.AB两村庄选址的共同特点是沿( )分布
A.山峰 B.河流 C.城市 D.航空线
【答案】2.C 3.B
【解析】2.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AB错误。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D错误。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乡村聚落道路窄小,规模较小,可能有池塘、河流、山地等,C正确。故选C。
3.聚落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者都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由图示信息可知,两村落选址的共同分布特点是沿河流分布,该地区交通便利、水源充足,B正确。避开山峰,A错误。不是城市聚落,C错误。没有航空线,D错误。故选:B。
题型09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属于中国的是( )
A.水城威尼斯 B.福建土楼 C.洛阳龙门石窟 D.塞纳河沿岸
【答案】AD
【解析】水城威尼斯位于意大利;福建土楼位于中国福建;洛阳龙门石窟位于中国河南;塞纳河沿岸位于法国;结合题意。故选AD。
2.下列对文化遗迹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在古代建筑上刻画
B.莫高窟的进窟人数不加限制
C.嘉峪关长城内大量接拍电影电视剧
D.旅游时只带走相片和快乐,不留下一丝垃圾
【答案】D
【解析】关于对文化遗迹的做法,“在古代建筑上刻画”、“莫高窟的进窟人数不加限制”和“嘉峪关长城内大量接拍电影电视剧”都不利于保护文化遗产,只有“旅游时只带走相片和快乐,不留下一丝垃圾”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故选D。
(限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黑眼睛黄皮肤,中国少年郎,说得到做得到为人热心肠……”世界人种主要是根据人的体质特征来划分。读世界三大人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黑眼睛黄皮肤”描述的人种是( )
A.甲 B.乙 C.丙 D.乙、丙
2.世界人种划分的体质特征包括( )
①肤色②脸型③毛发④语言⑤宗教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④⑤
【答案】1.A 2.C
【解析】1.“黑眼睛黄皮肤”描述的是黄色人种,甲是黄色人种,乙是白色人种,丙是黑色人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不同的人种,在皮肤颜色、头发形状、面部特征(包括眼色、嘴唇、鼻子)等方面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所以毛发、肤色、脸型等是划分人种时依据的人类体质特征,①②③正确;不同的人种可能使用同一种语言或信仰同一宗教,所以语言和宗教不是划分人种的依据,且语言和宗教也不属于人的体质特征,④⑤错误,ABD错误。故选C。
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预计,2022年11月15日,地球人口步入“80亿时代”。下图是“世界人口分布示意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口稠密区是( )
A.甲地和乙地 B.甲地和丙地 C.乙地和丁地 D.丙地和丁地
4.图中丁地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极端干旱 B.湿热多雨 C.酷寒烈风 D.空气稀薄
【答案】3.A 4.B
【解析】3.读图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甲欧洲西部,乙亚洲东部、亚洲南部、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丙撒哈拉沙漠和丁亚马孙平原人口稀疏。故选A。
4.读图可知,丁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恶劣的自然环境不适宜人类生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到80亿。下图为世界人口增长及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世界人口( )
A.1999年达到50亿 B.1975-2022年,每增长10亿用时相同
C.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D.从80亿到90亿,预计需要20年时间
6.下列图片中,反映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应对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 )
①选择公交、地铁出行②落实生活垃圾分类③避免“舌尖上的浪费”④多用“一次性”物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5.C 6.B 7.A
【解析】5.由图可知,1987年,世界人口达到50亿,1999年人口达到60亿,A错误;1975-2022年,每增长10亿用时不同,从开始的12年到后来的11年,B错误;世界人口整体呈现增长趋势,C正确;从80亿到90亿,预计需要15年的时间,D错误。故选C。
6.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供应紧张,人均耕地减少,还会导致就业压力增大,B①②④正确;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增长过慢导致的,③错误,排除ACD,故选B。
7.应对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公交、地铁出行;落实垃圾分类措施;避免“舌尖上的浪费”,A①②③正确;多用“一次性”物品是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做法,不可取,④错误,排除BCD,故选A。
【点睛】人口问题是人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的统称。泛指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包括人口自身的发展以及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生存、发展问题。
2026年第23届世界杯足球比赛将在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举办。读世界语言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若前往北美洲中部的美国费城观看世界杯,当地居民使用的语言可能是( )
A.阿拉伯语 B.俄语 C.英语 D.葡萄牙语
9.美国居民使用的语言( )
A.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主要流行于西亚和北非地区
C.主要发源于非洲、南美洲国家 D.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
10.下列不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 )
A.英语、阿拉伯语 B.德语、葡萄牙语
C.汉语、西班牙语 D.俄语、法语
【答案】8.C 9.D 10.B
【解析】8.从世界语言分布图可知,美国主要以英语为主。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A错误;俄语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等国家,B错误;葡萄牙语主要分布在葡萄牙和拉丁美洲,D错误。本题选择C。
9.美国居民使用的语言是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D正确;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A错误;阿拉伯语主要流行于西亚和北非地区,B错误;英语主要发源于英国,C错误,本题选择D。
10.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这六种语言。德语、葡萄牙语不是,故本题选择B。
【点睛】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亚;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亚洲南部,俄语分布在俄罗斯;法语分布在法国;西班牙语分布在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分布在西亚和北非。
读下列不同宗教建筑景观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1.以上宗教建筑景观从左到右依次是( )
A.基督教堂、清真寺、寺庙 B.清真寺、寺庙、基督教堂
C.寺庙、清真寺、基督教堂 D.基督教堂、寺庙、清真寺
12.下列关于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少数民族中,回族和维吾尔族多信仰基督教
B.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最多
C.欧洲居民大多信仰佛教
D.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均发源于亚洲
【答案】11.A 12.D
【解析】11.基督教的标志性建筑是教堂,伊斯兰教的标志性建筑是清真寺,佛教的标志性建筑是寺庙;由图可知,以上宗教建筑景观从左到右依次是基督教堂、清真寺、寺庙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我国少数民族中,回族和维吾尔族多信仰伊斯兰教,A错误;基督教是世界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B错误;欧洲居民大多信仰基督教,C错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均发源于亚洲,D正确;故选D。
中考新考法跨语文诗词理解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水槛遗心二首·其一》中有一句“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描写了城市与乡村不同的场景。读古代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有关诗中“此地”的聚落类型与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城镇房屋矮,经济发达 B.乡村房屋矮,发展农业
C.城镇房屋高,且密集 D.乡村房屋高,人口较少
14.若该地聚落由“此地两三家”演变为“城中十万户”,其聚落景观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不包括( )
A.鸡鸣犬吠,炊烟袅袅 B.农田减少,商户林立
C.学堂变多,车水马龙 D.房屋变高,人口增加
15.“城中十万户”发展过程中不会产生的问题是( )
A.交通拥挤 B.噪声干扰 C.空气污染 D.高楼林立
【答案】13.B 14.A 15.D
【解析】13.读图并结合题干可知“此地”为乡村聚落,主要发展农业,房屋矮且较为稀疏,B正确;城镇房屋高且密集,经济发达。故选B。
14.鸡鸣犬吠、炊烟袅袅主要是乡村景象,不是城市景象,A符合题意。乡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中,道路逐渐变宽、农田减少、学堂变多、房屋变高、农业变为手工业、商户林立,街道车水马龙,人口增加,BCD不合题意。故选A。
15.城市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所以会产生交通拥挤、噪声干扰、空气污染等问题,ABC不合题意;而高楼林立只是城市的景观特征之一,D符合题意。故选D。
《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读甲骨文“聚”和“落”的解释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结合“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是指一个人居住的场所 B.聚落内部只能生活,不能生产
C.聚落的形成与交通无关 D.聚落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17.“桃花源”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分别是( )
A.城市,“土地平旷” B.乡村,“屋舍俨然”
C.城市,“阡陌交通” D.乡村,“良田美池”
【答案】16.D 17.D
【解析】16.人类集中居住在一起,形成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称为聚落,其形成受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D正确;人类集中居住在一起,聚落的包括农村和城市两种类型,A错误;聚落内部既可进行生活,也可进行生产,B错误;聚落的形成发展与交通密切相关,C错误。故选D。
17.“桃花源”的聚落类型是乡村,判断理由是“良田美池”,“鸡犬相闻”,符合乡村聚落的特点,故D正确;“阡陌交通”是指农村小路,故A错误; “屋舍俨然” 分别不出乡村与城市,房屋的高矮和密集稀疏是区分城市与乡村的条件,故B错误;“土地平旷”是乡村聚落的特征,故C错误。故选D。
2021年2月14日,有“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之称的云南省翁丁老不遭遇火灾,百余户房子只剩几户未被烧。下田录意翁丁老寨及传统民居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翁丁老寨( )
A.属于乡村聚落 B.工业活动发达 C.建筑高楼林立 D.道路纵横交错
19.当地自然环境与传统民居风格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纬度较高一木质结构利于保暖 B.湿度较大一底层架空利于防潮
C.冬季降雪一屋顶陡峭便于排雪 D.光照不足—窗户较大便于采光
20.云南翁丁老寨不幸遇火灾、令人痛惜、下列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聚落的态度,可取的是( )
A.全部拆掉后改建现代建筑 B.坚决不拆
C.只要能带来大量经济效益,就可以拆 D.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保护和改造
【答案】18.A 19.B 20.D
【解析】18.读图可知,翁丁老寨属于乡村聚落,房屋低矮,规模较小,道路稀疏,有远山、有森林等。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云南省所处纬度较低,气温较高,A错误;云南省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气候比较湿热,无降雪,底层架空利于防潮,B正确,C错误;云南光照充足,其窗户比较大有利于通风散热,D错误。故选:B。
20.传统聚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属于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高的研究、旅游价值等,对它的保护应引起重视。在发展新聚落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D正确;全部拆掉后改建现代建筑、坚决不拆、只要能带来大量经济效益,就可以拆均不可取,ABC错误。故选D。
二、解答题
21.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到2050年,一半以上的人口增长将主要来自以下这八个国家: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和坦桑尼亚。读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和不同纬度人口所占比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半球位置看,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 (北/南)半球;从五带分布来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五带中的 带。
(2)北极地区人口密度在 人/平方千米以下,简要分析该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 。
(3)2050年人口增长最快的八个国家之中,大部分位于 洲,全部属于 (发展中/发达)国家。
(4)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带来的问题有 。
(5)为缓解材料中提到的八个国家可能面临的问题,试说出一条合理的缓解措施 。
【答案】21.(1)北 北温
(2)1 纬度高,气候终年寒冷干燥
(3)非 发展中
(4)就业困难、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污染等
(5)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解析】21.本题以世界人口分布为材料设置试题,共五大题,涉及人口主要分布的地区、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的问题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密度计算、人口问题等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和会分析所给的材料信息、合理提炼所涉及的知识点、合理作答的素养。
(1)依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分析,从半球位置上来看,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位于北半球,从五带分布来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五带当中的北温带。
(2)依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北极地区的人口密度主要在1人/平方千米以下,该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主要是该地的纬度较高,气候终年寒冷干燥,不适宜人口的大规模居住。
(3)依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分析,2050年人口增长最快的八个国家之中,大部分位于非洲,全部属于发展中国家。
(4)依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分析,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可能会带来就业紧张、交通拥堵、住房困难、环境污染、教育、医疗等行业压力较重等问题。
(5)依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八个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可能会面临较为严峻的就业紧张、交通拥堵、住房困难、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面对此类问题,可以采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解决。
22.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示意图。
材料二:亚洲、欧洲、非洲面积和人口资料
大洲 亚洲 欧洲 非洲
面积(万平方千米) 4400 1000 3000
2001年人口数(亿) 37.2 7.27 8.18
人口自然增长率(%) 1.4 -0.1 2.4
(1)读材料一,A地主要人种是 ,B地是三大宗教中 教的发源地,下图中属于该宗教的代表性建筑物是 。
(2)某同学了解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文明后,想去当地深入学习,他需要大致熟悉的语言是____(填字母)。
A. B. C. D.
(3)由材料二可知,亚、欧、非三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人口最少的是 。
(4)人口的疏密程度用 表示,三大洲中人口分布最稀疏的是 。
(5)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 表示,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 (填“快”或“慢”),该大洲的人口总数出现 (填“增多”或“减少”)的趋势。
(6)分析欧洲人口增长特点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有: 。(写出两条)
【答案】22.(1)白色人种 佛 乙
(2)B
(3)亚洲 欧洲
(4)人口密度 非洲
(5)人口自然增长率 慢 减少
(6)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短缺,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等
【解析】22.本题以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示意图和亚洲、欧洲、非洲面积和人口资料表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世界人种和宗教的分布、古巴比伦文明发祥地的位置、世界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特征、不同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特征、欧洲人口问题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1)A地区在中东地区,该地主要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B是印度河流域,是佛教的发源地。甲图反映的是基督教建筑特色,乙图反映的是佛教建筑特色,丙图反映的是伊斯兰教建筑风格,故选乙。
(2)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中东地区,而中东地区主要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通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由材料二可知,亚、欧、非三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是4400万平方千米,人口最少的是欧洲,2001年人口数7.27亿。
(4)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下的人口数量,通过比较可知三大洲中人口分布最稀疏的是非洲。
(5)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表示,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人口负增长,该大洲的人口总数出现减少的趋势。
(6)人口负增长反映了该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出生率低的现实,这直接导致当地劳动力短缺,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等负面影响。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甲图所示为 聚落,乙图所示为 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 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 。
(3)丙图中的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
(4)家住A地的丽丽说:“从我家出发向东北再向南再向东北就到我的学校了。”请你根据丽丽的描述,在图2中画出指向标。
(5)丽丽班上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图3)。老师强调:“我们今天所登的山比较高,而且还有一个陡崖,很危险,大家上山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试判断:此山的海拔为 ;①②③④为山脊的是 。
【答案】23.(1)城市 乡村
(2)沿河分布
(3)B 位于河流交汇处
(4)
(5)400-500米之间 ②
【解析】23.本题以聚落景观图及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聚落的分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海拔、方向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动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素养。
(1)由图可知,甲图所示建筑物高大密集,是城市聚落;乙图所示房屋建筑低矮,数量少,是乡村聚落。
(2)由图丙可知,A、B、C三处聚落海拔在100以下,地形平坦,沿河流分布,水源充足。
(3)由图丙可知,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B,B处位于河流交汇处的平坦开阔地区,发展空间大,且有丰富的水源,水运便利。
(4)由丽丽的描述画出的指向标如图所示:
(5)由图3可知,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米,山的海拔为400-500米之间;①处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②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③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④处于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为鞍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临考押题
题型预览
题型01 三大人种
题型02 世界人口分布
题型03 人口的增长
题型04 人口问题
题型05 世界的主要语言
题型06 世界三大宗教
题型07 城市和乡村
题型08 聚落与环境
题型09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题型01 三大人种
2019年武汉军运会开幕式上,来自世界各地不同人种的朋友相聚在一起。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划分人种的依据是( )
A.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 B.人类生活习惯的差异
C.人类生活区域的不同 D.人类语言文字的差异
2.图中我国的小朋友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3.下列不属于图中的黑色人种小朋友体质特征的是( )
A.头发卷曲 B.鼻形扁平 C.嘴唇较厚 D.体毛很多
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很大影响。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们,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黑种人的皮肤颜色反映他们早期居住在( )
A.南极地区 B.北极地区 C.热带地区 D.温带地区
5.与黑种人相比,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长,体毛稠密,这反映了原住地突出的环境特征是( )
A.炎热 B.寒冷 C.干旱 D.湿润
题型02 世界人口分布
1.读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局部),据图可知,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于( )
A.中高纬度的临海平原地区 B.中低纬度的内陆高原山地地区
C.中低纬度的临海平原地区 D.中高纬度的内陆高原山地地区
读下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a、b、c、d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中,以黄种人为主的是( )
A.a地区 B.b地区 C.c地区 D.d地区
3.四大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于( )
A.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B.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
C.中高纬度的沿海地区 D.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
题型03 人口的增长
1.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世界人口增长的是( )
A. B.
C. D.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世界上人口总数居第四位的大洲是( )
A.非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欧洲
3.亚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约为( )
A.2% B.1.5% C.1.3% D.0.75%
题型04 人口问题
读漫画“灾难深重的‘母亲’”,完成下面小题。
1.该漫画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增长过慢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人口城市化太高
2.该漫画反映的人口问题最严重的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北美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当自然增长率为0时,是人口总量变化的转折点。据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一个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从②—③—④这种变化时,可能会产生的问题是( )
A.劳动力过剩 B.国防兵源不足 C.矿产资源紧缺 D.环境污染加剧
题型05 世界的主要语言
1.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将在杭州举办。本届亚运会的主题口号为“心心相融,@未来”,@既代表了万物互联,又契合了杭州互联网之城的特征。据此完成志愿者与外国运动员交流,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
A.英语 B.法语 C.俄语 D.西班牙语
2.2023年7月28日,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拥有4500多年文明史和2300多年建城史的四川成都正式拉开大幕。据此完成为更好地承办大运会,成都兴起了为当志愿者学习外语的热潮,其原因可能是( )
A.俄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法语是联合国唯一的工作语言
C.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D.西班牙参加大运会的运动员最多
题型06 世界三大宗教
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图中③地区的居民信仰的宗教主要是(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印度教
2.世界上有超过半数的人信仰宗教,世界三大宗教不仅传播范围很广,而且对国际政治和社会文化具有深刻影响。下图为世界三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物景观图关于图中各建筑景观所代表的宗教,正确的是( )
A.①代表伊斯兰教 B.②代表基督教
C.③代表佛教 D.③代表道教
题型07 城市和乡村
1.清代画家徐扬创作《姑苏繁华图》(下图,局部),反映了当时苏州“商贾辐辏[fúcòu],百货骈阗[piántián](商人云集、货物琳琅满目之意)”的风貌。图中所示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这里有大河流过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以商业活动为主 D.城市,这里的房屋数量较多
读 “日本合掌村”、 “日本东京”,完成下面小题。
2.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表现在( )
A.气候和植被类型 B.日常饮食和服饰
C.建筑物和交通 D.语言和风俗习惯
3.造成乡村和城市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①人口密度 ②生产方式 ③经济收入 ④生活方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型08 聚落与环境
1.图是东南亚的高脚屋,其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高寒 B.冷湿 C.干旱 D.湿热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AB两处是主要从事耕作活动的村庄,他们属于聚落分类中的( )
A.村庄聚落 B.集镇聚落 C.乡村聚落 D.城市聚落
3.AB两村庄选址的共同特点是沿( )分布
A.山峰 B.河流 C.城市 D.航空线
题型09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属于中国的是( )
A.水城威尼斯 B.福建土楼 C.洛阳龙门石窟 D.塞纳河沿岸
2.下列对文化遗迹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在古代建筑上刻画
B.莫高窟的进窟人数不加限制
C.嘉峪关长城内大量接拍电影电视剧
D.旅游时只带走相片和快乐,不留下一丝垃圾
(限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黑眼睛黄皮肤,中国少年郎,说得到做得到为人热心肠……”世界人种主要是根据人的体质特征来划分。读世界三大人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黑眼睛黄皮肤”描述的人种是( )
A.甲 B.乙 C.丙 D.乙、丙
2.世界人种划分的体质特征包括( )
①肤色②脸型③毛发④语言⑤宗教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④⑤
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预计,2022年11月15日,地球人口步入“80亿时代”。下图是“世界人口分布示意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口稠密区是( )
A.甲地和乙地 B.甲地和丙地 C.乙地和丁地 D.丙地和丁地
4.图中丁地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极端干旱 B.湿热多雨 C.酷寒烈风 D.空气稀薄
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到80亿。下图为世界人口增长及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世界人口( )
A.1999年达到50亿 B.1975-2022年,每增长10亿用时相同
C.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D.从80亿到90亿,预计需要20年时间
6.下列图片中,反映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应对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 )
①选择公交、地铁出行②落实生活垃圾分类③避免“舌尖上的浪费”④多用“一次性”物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6年第23届世界杯足球比赛将在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举办。读世界语言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若前往北美洲中部的美国费城观看世界杯,当地居民使用的语言可能是( )
A.阿拉伯语 B.俄语 C.英语 D.葡萄牙语
9.美国居民使用的语言( )
A.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主要流行于西亚和北非地区
C.主要发源于非洲、南美洲国家 D.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
10.下列不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 )
A.英语、阿拉伯语 B.德语、葡萄牙语
C.汉语、西班牙语 D.俄语、法语
读下列不同宗教建筑景观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1.以上宗教建筑景观从左到右依次是( )
A.基督教堂、清真寺、寺庙 B.清真寺、寺庙、基督教堂
C.寺庙、清真寺、基督教堂 D.基督教堂、寺庙、清真寺
12.下列关于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少数民族中,回族和维吾尔族多信仰基督教
B.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最多
C.欧洲居民大多信仰佛教
D.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均发源于亚洲
中考新考法跨语文诗词理解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水槛遗心二首·其一》中有一句“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描写了城市与乡村不同的场景。读古代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有关诗中“此地”的聚落类型与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城镇房屋矮,经济发达 B.乡村房屋矮,发展农业
C.城镇房屋高,且密集 D.乡村房屋高,人口较少
14.若该地聚落由“此地两三家”演变为“城中十万户”,其聚落景观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不包括( )
A.鸡鸣犬吠,炊烟袅袅 B.农田减少,商户林立
C.学堂变多,车水马龙 D.房屋变高,人口增加
15.“城中十万户”发展过程中不会产生的问题是( )
A.交通拥挤 B.噪声干扰 C.空气污染 D.高楼林立
《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读甲骨文“聚”和“落”的解释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结合“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是指一个人居住的场所 B.聚落内部只能生活,不能生产
C.聚落的形成与交通无关 D.聚落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17.“桃花源”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分别是( )
A.城市,“土地平旷” B.乡村,“屋舍俨然”
C.城市,“阡陌交通” D.乡村,“良田美池”
2021年2月14日,有“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之称的云南省翁丁老不遭遇火灾,百余户房子只剩几户未被烧。下田录意翁丁老寨及传统民居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翁丁老寨( )
A.属于乡村聚落 B.工业活动发达 C.建筑高楼林立 D.道路纵横交错
19.当地自然环境与传统民居风格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纬度较高一木质结构利于保暖 B.湿度较大一底层架空利于防潮
C.冬季降雪一屋顶陡峭便于排雪 D.光照不足—窗户较大便于采光
20.云南翁丁老寨不幸遇火灾、令人痛惜、下列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聚落的态度,可取的是( )
A.全部拆掉后改建现代建筑 B.坚决不拆
C.只要能带来大量经济效益,就可以拆 D.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保护和改造
二、解答题
21.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到2050年,一半以上的人口增长将主要来自以下这八个国家: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和坦桑尼亚。读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和不同纬度人口所占比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半球位置看,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 (北/南)半球;从五带分布来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五带中的 带。
(2)北极地区人口密度在 人/平方千米以下,简要分析该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 。
(3)2050年人口增长最快的八个国家之中,大部分位于 洲,全部属于 (发展中/发达)国家。
(4)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带来的问题有 。
(5)为缓解材料中提到的八个国家可能面临的问题,试说出一条合理的缓解措施 。
22.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示意图。
材料二:亚洲、欧洲、非洲面积和人口资料
大洲 亚洲 欧洲 非洲
面积(万平方千米) 4400 1000 3000
2001年人口数(亿) 37.2 7.27 8.18
人口自然增长率(%) 1.4 -0.1 2.4
(1)读材料一,A地主要人种是 ,B地是三大宗教中 教的发源地,下图中属于该宗教的代表性建筑物是 。
(2)某同学了解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文明后,想去当地深入学习,他需要大致熟悉的语言是____(填字母)。
A. B. C. D.
(3)由材料二可知,亚、欧、非三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人口最少的是 。
(4)人口的疏密程度用 表示,三大洲中人口分布最稀疏的是 。
(5)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 表示,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 (填“快”或“慢”),该大洲的人口总数出现 (填“增多”或“减少”)的趋势。
(6)分析欧洲人口增长特点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有: 。(写出两条)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甲图所示为 聚落,乙图所示为 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 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 。
(3)丙图中的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
(4)家住A地的丽丽说:“从我家出发向东北再向南再向东北就到我的学校了。”请你根据丽丽的描述,在图2中画出指向标。
(5)丽丽班上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图3)。老师强调:“我们今天所登的山比较高,而且还有一个陡崖,很危险,大家上山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试判断:此山的海拔为 ;①②③④为山脊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