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湛江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5 05:28:10

文档简介

湛江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
考试时长: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3*3+5+6=20分)
材料一
  20多年来,网络文学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前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新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来临,网络文学行业坚定初心、锐意进取,在守正创新中,从内容创作到商业模式全面探索网络文学健康蓬勃发展之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回答时代课题。2012年以来,中国网络文学读者规模以年均超过10%的增速不断壮大,用户规模已达4.3亿。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网络文学依托便利的传播条件,内提素质、外树形象,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网络文学行业要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发展方向,通过讲述精彩的故事、展现鲜活的语言、塑造丰满的形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在作品中,让读者感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
  坚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反映时代精神。《2018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在2442万部各类题材网络文学作品中,现实题材作品已超过六成,同比增长24%,一批反映创新创业、社区管理、精准扶贫、物流快递、山村支教的现实题材作品脱颖而出,主题格调、内容质量以及社会效益均有明显提升,并产生出一批既反映现实生活又体现网络文学节奏与特色的优秀作品,实现了表现形式与作品选题的双重突破。
  今年,网络文学平台纷纷推出现实题材征文大赛,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现实题材主题征文大赛中,就涌现出《旷世烟火》《无字江山》《天梯》《俗艺大师》等多部优秀作品。此外,网站从推荐位到稿费也都向现实题材作品倾斜,不但将很多网络文学作者引向现实题材作品创作,也吸引了不少传统作家加盟。
(摘编自王小书《守正创新,探索网络文学健康发展之路》)
材料二
  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切渊源。在其发轫之初,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就是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的文字,一些早期作者,也是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佳作名篇如浩宇繁星,众多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典范之作,既是文学创作技巧的取法宝库,也是作家灵感的不竭源泉。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莲青漪的《狼毫小笔》,模仿唐诗宋词情韵兼备,描绘名胜古迹形神俱足,演绎历史传说袭故弥新,广受读者喜爱,这类清新雅丽、古意悠悠的作品,大都直接受益于经典的熏陶或名作的浸染。古风小说《绾青丝》大量引用唐宋诗词,颇有“清词丽句必为邻”的意味。小说中《咏柳》《问刘十九》《水调歌头》《卜算子 咏梅》《一剪梅》等名篇起到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也是网络文学的典型创作模式。纵观当红的网络文学作品,往往营造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追慕和认同。如《琅琊榜》《鹤唳华亭》等轰动一时的作品,从小说文本到影视改编都表现突出。这些作品的成功固然各有原因,但有一点大致相同,那就是原作者大多是酷爱古典文学的人。他们对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宋诗词中经典意境的巧妙借用和转化,让雅好此道的读者爱不释手。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则着力发掘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神话的现代价值,以全新网络文学形态进行演绎和创新。
(摘编自陈定家《网络文学:开掘宝贵资源 打造精品力作》)
材料三
  近年来,网络文学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盗版行为的侵害。据有关统计,2018年我国网络文学因盗版造成的损失高达58.3亿元。打击各种盗版平台花样百出的侵权行为,成为网络文学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
  与已经在正版化道路上取得很大进展的网络视频和网络音乐相比,网络文学的盗版难题显得格外突出。这既与文字作品本身的特性有关,也与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有关。
  相比视频和音乐作品,文字作品的存储空间特别小,即使是长达数百万字的作品,也只有几百个千字节(KB)。文字作品对服务器和带宽的要求也极低,盗版者只需租用一台小型服务器就能下载成千上万部作品。尤其是随着移动阅读的兴起,盗版网络文学聚合类APP应用的监管难度显著增大。门槛低、获利大、打击难,网文盗版现象因此比较严重。
行政、司法和社会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是打击侵权盗版的有效途径,其中司法保护尤为重要。实践中,许多权利人即使赢得了诉讼,所获赔偿也难以填平损失。按照现行有关法规,在权利人的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情况下,侵犯著作权的最高赔偿金额为50万元。和权利人的损失相比,与不法分子的违法所得相比,这一赔偿标准的力度明显不够。
  打击侵权盗版,需要完善版权保护制度体系。当前,网络文学已成为诸多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头,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侵权盗版所造成的损失也水涨船高。如果不从立法层面加大处罚力度,考虑引入惩罚性赔偿措施,将不足以对不法分子构成威慑。除此之外,也应从制度上鼓励创新、激发原创动力,推动优秀作品创作生产;创新版权治理模式,建立协同治理联动机制;推动版权信息共享,促进交易平台透明化等等。
(摘编自张贺《合力打击网络文学盗版行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网络文学在迅速发展中,守正创新,目前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新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B. 中国网络文学注重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早期的网络文学作者就是在模仿文学经典中走进文学园地的。
C. 网络文学面临侵权盗版行为的侵害,损失严重,目前侵权盗版难题无法破解,网络文学发展遭受重创。
D. 材料一倡导网络文学要凸显时代性,材料二则倡导网络文学要开掘古典资源,二者针锋相对,观点迥然不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网络文学拥有不断壮大的读者规模和便利的传播条件,内外兼修,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B. 2018年我国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占比超过半数,优秀作品实现了表现形式与选题的双重突破。
C. 古风小说《绾青丝》大量引用优美的唐诗宋词,既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意味,又烘托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发展。
D. 《琅琊榜》等作品之所以轰动一时,主要是因为这些作品发掘了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神话的现代价值。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 在数字音乐、网络视频等领域的版权问题已经有所改善的时候,网络文学领域却成了盗版的“重灾区”。
B. 在融媒体环境下,侵权主体非常分散,作品被侵权后,往往在各平台上铺天盖地地出现,难以找到侵权源头。
C. 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主要靠行业自律,在网络文学行业内部,建立畅通、健全、良性的沟通环境是关键。
D. 如果盗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那么网络作家著作权会得到很好的保护,网络文学创造的价值也会更加巨大。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三的论证思路和主要论证方法。(5分)
5.网络文学应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3*2+4+6=16分)
回家
马兰莲
  火车像一条长龙,穿行在连绵不断的山脉中,雪花零零散散地从天空飘落下来,像飞絮,像蝉翼,清澈洁净,晶莹剔透。
  肖锦云坐在靠窗的座位,怀里抱着一个大大的包裹。她表情淡漠,甚至有些木然,她的眼睛里流出一种奇妙的神色,说不上是喜悦还是忧伤。她一动不动,静静地坐着,像一尊雕塑。
  她的对面坐着一对年轻夫妻,好像刚结婚不久,女人依偎在男人的怀里,甜甜地睡着了。从她嘴角露出的微笑,足以证明,她正做着美梦。男人一手搂着女人,一手拿着手机,拇指不停地在手机屏幕上滑动着,女人动了一下,盖在身上的衣服掉了下去。男人放下手机,捡起衣服盖在女人的身上。
  肖锦云看着他们,脸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说不出是羡慕还是嫉妒,男人抬起头,刚好与她的目光相撞,便问道:“大姐,你去哪?”
  肖锦云显然没想到男人会跟她搭讪,怔了一下,淡淡地说:“回家。”
  男人还想说话,肖锦云却把目光移向了窗外。
  火车转过一个弯儿,“呜呜”地鸣叫着,钻进一个隧道里,闹哄哄的车厢里安静了许多。肖锦云的脑子里开始翻江倒海……
  六年前一个飘雪的日子,肖锦云接到男朋友打来的电话,筹备了大半年的婚事又要推后。这已经是第三次了。肖锦云知道男朋友的工作性质特殊,她决定自己去南方把婚事办了。下了半个月的雪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肖锦云被两家的父母送上了南下的火车……
  “呜——”火车发出一声长鸣,“咣当咣当”地跑出隧道,外面的雪似乎有些大了,山坡上、树枝上落满了白茸茸的雪花。
  女人醒了。她揉了揉眼睛,惊喜地叫道:“老公,雪下得好大,雪花真美。”
  男人轻描淡写地说:“这算什么,老家的雪比这漂亮多了。”
  女人撒起娇来,搂着男人的脖子说:“老公,我想吃鸭脖。”
  “你就是个馋猫。”男人从背包里拿出一个袋子,又拿出两瓶冰红茶。女人像饿狼扑食一样自顾自地吃起来。
  男人抬头看了看肖锦云,试探着问:“大姐,你喝点儿水吧。”
  肖锦云摇摇头说:“谢谢,我不渴。”
  “喝点儿吧,坐了几个小时了。”男人把水硬塞给肖锦云。
  肖锦云推辞不过,只好接住。她没有打开瓶子,只是怅然地望着窗外。
  女人吃了几口,好像要吐的样子,男人急忙拍着她的后背问:“老婆,怎么了?是不是吃得太猛了?”
  女人喝了口水,娇嗔地说:“傻瓜,你要当爹了。”
  “真的?!”男人高兴得有些忘乎所以,一下子紧紧地抱住女人。
  肖锦云听着他们的轻声私语,闭上了眼睛。
  男人紧握着女人的手,温柔地说:“你说,咱儿子长得像谁?取什么名呢?”
  女人说:“我生的,当然像我,姓也得跟我的。”
  男人不服气地说:“凭什么?孩子都跟爸爸的姓。”
  “既然跟爸爸的姓,那爸爸怎么不生呢?”女人一副蛮不讲理的样子。
  男人气呼呼地说:“真是不可理喻。”
  小两口儿争吵完,都噘着嘴,相互不理睬。
  肖锦云听他们吵完了,问道:“刚结婚吧?”
  男人说:“是的,结婚半年。”
  媳妇还是个孩子,挺任性的。肖锦云看着女人。
  男人笑了笑,问道:“大姐,你怎么一个人?”
  肖锦云长长地叹了口气说:“我跟先生一起来的。我先生是一名缉毒警察,常年奔走在边境线上,我们结婚六年,先生第一次回家。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可以好好地陪我了。”
  男人好奇地问:“那你先生呢?”
  肖锦云指着怀里的包裹说:“在这里。他太累了,睡着了。”
  男人瞪大眼睛怔怔地看着肖锦云半天:“大姐,对不起。”
  肖锦云微微一笑说:“没什么。”
  女人紧紧地抓住男人的胳膊,眼眶里溢满了泪水。男人把她揽进怀里。
  火车进了一个小站,缓缓地停下了。肖锦云说:“我到站了。”肖锦云抱着包裹下了车。不远处,两位老人等在风雪中。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肖锦云眼睛里流出一种奇妙神色,脸上呈现出不知羡慕还是嫉妒的复杂表情,是因为丈夫的牺牲让她感到生活无助,人生茫然。
B. 列车上的年轻夫妻,生活中虽有小小的争吵,更多的却是宠溺与关爱、温馨与甜蜜,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C. “女人紧紧地抓住男人的胳膊,眼眶里溢满了泪水。”这里既写出女人深切感受到肖锦云内心无法言说的痛苦,也暗含着她对自己幸福生活的重新认知。
D. “回家”一词意蕴丰富,既指肖锦云带着牺牲的丈夫回家,也暗示警察的牺牲换来了无数人能够回到温馨的家庭,拥有幸福的生活。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单纯、率性、善良、内心充满幸福的新婚女子形象。
B. 肖锦云一家是英勇牺牲的缉毒警察家庭的一个缩影,小说以小见大,突出主题,引发读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C. 小说尾段叙写了两位老人在风雪中等待儿子回家的情景,既呼应了题目,又增强了小说的悲凉色彩。
D.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对发生在火车上的故事进行全知视角的叙述,细致地展现两对夫妻的生活经历,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
8.“雪”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它的丰富内涵。(4分)
9.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3*3+8+3=20分)
  尧叟字唐夫,与父省华同日赐绯,迁秘书丞。久之,充三司河南东道判官。再迁工部员外郎、广南西路转运使。岭南风俗,病者祷神不服药,尧叟有《集验方》,刻石桂州驿。又以地气蒸暑,为植树凿井,每三二十里置亭舍,具饮器,人免暍死。咸平初,诏诸路课民种桑枣,尧叟上言曰:“臣所部诸州,土风本异,田多山石,地少桑蚕。今其民除耕水田外,地利之博者惟麻苎尔。臣以国家军须所急,布帛为先,因劝谕部民广植麻苎,以钱盐折变收市之。未及二年,已得三十七万余匹。自朝廷克平交、广,布帛之供,岁止及万,较今所得,何止十倍。欲望自今许以所种麻苎顷亩折桑枣之数民以布赴官卖者免其算税如此则布帛上供泉货下流。公私交济,其利甚博。”诏从之。俄兼群牧制置使。始置使,即以尧叟为之,及掌枢密,即罢其任。至是,以国马戎事之本,宜得大臣总领,故又委尧叟焉。又著《监牧议》,述马政之重。预修国史。大中祥符初,东封,加尚书左丞。诏撰《朝觐坛碑》,进工部尚书,献《封禅圣制颂》,帝作歌答之。时诏王钦若为《朝觐坛颂》,表让尧叟,不许。别命尧叟撰《亲谒太宁庙颂》,加特进,赐功臣。又以尧叟善草隶,诏写途中御制歌诗刻石。天禧初,病亟,召其子执笔,口占奏章,求还辇下,诏许之。肩舆至京师,卒,年五十七。废朝二日,赠侍中,谥曰文忠。尧叟伟姿貌,强力,奏对明辨,多任知数。久典机密,军马之籍,悉能周记。母冯氏,性严。尧叟事亲孝谨,怡声侍侧,不敢以贵自处。
(节选自《宋史 陈尧叟传》)
10.下列对文中画虚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欲望自今许/以所种麻苎顷亩/折桑枣之数/民以布赴官/卖者免其算税/如此则布帛上供/泉货下流/
B. 欲望自今许以所种麻苎顷亩折桑枣之/数民以布赴官卖者/免其算税/如此则布帛上供/泉货下流/
C. 欲望自今许以所种麻苎顷亩/折桑枣之数/民以布赴官卖者/免其算税/如此则布帛上供/泉货下流/
D. 欲望自今许/以所种麻苎顷亩折桑枣之/数民以布赴官/卖者免其算税/如此则布帛上供/泉货下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赐绯,赐给绯色的官服,宋代官服颜色按官位从高到低依次为:紫、绯、青、绿。
B. 泉货,钱币、货币。因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遂古人将“钱”称作“泉”。
C. 东封,即帝王封禅泰山,昭示海内一统、天下太平。封禅泰山有着悠久的历史。
D. 辇下,是辇毂下的省称,意为在皇帝车驾之下,指代京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尧叟爱护百姓,治理有方。他担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时,将《集验方》刻在石碑上,又命人植树凿井设亭,改变了当地祈祷神灵治病的习俗。
B. 尧叟为民为国,敢于上言。他没有简单服从朝廷的命令让百姓种植桑枣,而是结合当地实际,有理有据地请奏朝廷批准当地人种植麻苎。
C. 尧叟才华横溢,文笔突出。他写作《监牧议》论述马政的重要性,并参与编写国史,撰写了《朝觐坛碑》《封禅圣制颂》《亲谒太宁庙颂》等文章。
D. 尧叟任职机要,认真负责。尧叟长期掌管朝廷机密事务,写奏报、对答明白清楚,兼任多职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能将军马的名册全部详细记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4=8分)
①又以尧叟善草隶,诏写途中御制歌诗刻石。
②尧叟事亲孝谨,怡声侍侧,不敢以贵自处。
14.尧叟为什么让当地百姓种植麻苎?请简要说明。(3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3+6=9分)
归梦
杜甫
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
偷生唯一老,伐叛①已三朝。
雨急青枫暮②,云深黑水遥。
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③。
【注】①伐叛:讨伐乱臣贼子,指安禄山、史思明等。②③“雨急青枫暮”和“不用楚辞招”均化用自《楚辞 招魂》。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的前两联写历史叹身世,后两联述梦境发感叹,全诗以虚衬实,感人至深。
B. 诗人通过对道路时通时阻以及江山日见冷寂萧条的描写,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灾难。
C. 诗的颈联写梦魂在急雨中难辨方向,难以飞越遥远的路途,隐喻着现实的艰难。
D. 最后两联运用典故,暗示了诗人和屈原有相似的处境、命运和相同的忧国忧民情怀。
16.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五、17.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6=6分)
(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古人认为猿猴极具灵性。猿类的叫声就常被诗人在诗中借用来抒发悲伤的情感,比如唐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样。
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题目。(3*3=9分)
  国画是以墨色的变化、线条组织和色彩搭配进行绘制的,墨分五色又是国画艺术发展中的一大  。历朝历代画家对于墨色的使用和研究到了  的地步,但描绘出的作品显得单一苍素。若盖上红印效果就非同一般了,有了红印的衬托,就会更加突出主体,墨色的浑厚感和层次感也更趋丰富。最初,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画面点睛的作用。自元代以后,印章在国画中的地位显著提高。由于画家不断地探索,墨色和印章的红色的结合是  的,使之成为国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印章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运用,要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画面的内容和题跋、构图的需要而定,不能  。印章的风格与书画风格应该相吻合或接近,决不可大相径庭,否则,( )。自古诗、书、画、印一体,印章虽排在尾巴的位置上,但是它的作用却非常大。人们在欣赏名画、书法的时候,也能够欣赏到那一方别具匠心的印章。所以说,印章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作品的内容,也影响到人们的联想和心情。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创造 游刃有余 浑然天成 相提并论
B. 创举 炉火纯青 浑然天成 一概而论
C. 创造 游刃有余 巧夺天工 一概而论
D. 创举 炉火纯青 巧夺天工 相提并论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B.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C.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D.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非但不能促进画面的统一和谐,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美
B. 非但不能增加画面的美,而且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
C. 非但不能促进画面的统一和谐,而且破坏了画面的美
D. 非但不能增加画面的美,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
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3+3+4=10分)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又充满温情,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驼了背。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
(选自《迟子建散文》,有删改)
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手表上的时间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
B. 巨大的太阳翼能低速转动,而带动其转动的是一个“小关节”——太阳翼驱动机构。
C. 密云水库是京城百姓最依赖的“大水缸”——北京人每喝三杯水,就有一杯来自这里。
D. 高精度服务是北斗的一大特色,精度控制在5厘米内——这还不是北斗的“极限”。
2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3分)
23.文中画虚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严厉而又古板的家长。”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文中句子表达效果更好?(4分)
八、24.写作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路遥《平凡的世界》
  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鲁迅
  正是万千平凡人直面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勇于奋斗拼搏圆梦的精神,才汇聚成我们这个时代的奋进之光。
——《人民日报》编者
  作为青年学子,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你有怎样的思考和体验?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湛江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答案和解析
一、1.A【解析】B项,“早期的网络文学作者就是在模仿文学经典中走进文学园地的”以偏概全,原文是“在其发轫之初,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就是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的文字,一些早期作者,也是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注意是“一些早期作者”;C项,“目前侵权盗版难题无法破解”曲解文意,原文有“行政、司法和社会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是打击侵权盗版的有效途径,其中司法保护尤为重要”,可见打击有难度,并非无法破解;D项,“材料一”是说网络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对现实的关注,“材料二”是说网络文学借鉴传统和经典文化打造精品;“材料一”与“材料二”从不同角度论述问题,观点并非针锋相对。故选A。
2.D 【解析】D项,“主要是因为这些作品发掘了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神话的现代价值”错,《琅琊榜》等作品轰动一时,主要是因为“营造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追慕和认同”。故选D。
3.C【解析】C项,“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主要靠行业自律”不符合材料三的内容,原文说“行政、司法和社会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是打击侵权盗版的有效途径,其中司法保护尤为重要”。故选C。
4.文章首先提出问题,并亮明观点:打击各种侵权行为,是网络文学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然后分析问题,分析网络文学盗版现象严重的原因;最后解决问题,指出打击网络文学盗版的有效途径。(每层1分)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例证法。(2分)
【解析】第一段有三句话。第一句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网络文学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盗版行为的侵害”;第二句是举出例子,特别是具体数字对第一句加以论证;第三句提出观点“打击各种盗版平台花样百出的侵权行为,成为网络文学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可见此段是提出问题,并亮明观点,采用了举例论证。第二段共两句话。“网络文学的盗版难题显得格外突出。这既与文字作品本身的特性有关,也与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有关”主要是分析网络文学盗版现象严重的原因。“与已经在正版化道路上取得很大进展的网络视频和网络音乐相比”采用了对比论证。第三段应当分为两层。第一层从开头到“门槛低、获利大、打击难,网文盗版现象因此比较严重”,这一层是紧承第二段,具体分析网络文学盗版现象严重的原因;第二层从“行政、司法和社会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是打击侵权盗版的有效途径,其中司法保护尤为重要”到结尾,是在谈打击网络文学盗版的有效途径。“相比视频和音乐作品······”这一段也是采用对比论证。第四段中心句是“打击侵权盗版,需要完善版权保护制度体系”,这也是在说打击网络文学盗版的有效途径。
5.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在作品中,让读者感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②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反映时代精神,提升主题格调、内容质量以及社会效益;③通过多种方式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古典的现代价值,以全新形态进行演绎和创新;④多措并举,合力打击网络文学盗版行为。(每点2分,共6分)
【解析】结合材料一“网络文学行业要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发展方向,通过讲述精彩的故事、展现鲜活的语言、塑造丰满的形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在作品中,让读者感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可概括出第一点;结合材料一“一批反映创新创业、社区管理、精准扶贫、物流快递、山村支教的现实题材作品脱颖而出,主题格调、内容质量以及社会效益均有明显提升,并产生出一批既反映现实生活又体现网络文学节奏与特色的优秀作品,实现了表现形式与作品选题的双重突破”可概括出第二点;结合材料二“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则着力发掘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神话的现代价值,以全新网络文学形态进行演绎和创新”可概括出第三点;结合材料四“行政、司法和社会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是打击侵权盗版的有效途径,其中司法保护尤为重要”“打击侵权盗版,需要完善版权保护制度体系”可概括出第四点。
二、6.A 【解析】“是因为丈夫的牺牲让她感到生活无助,人生茫然”错误,结合小说的情节可知,肖锦云抱着丈夫骨灰回家,“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可以好好地陪我了”,肖锦云的内心是悲伤的,并非无助茫然。
7.D【解析】 “全知视角的叙述”错误。“全知视角”又称“上帝视角”,是指叙述者并无固定视角,像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洞察一切,简而言之即叙述者所知大于作品人物所知;而就本文可知,文中虽然是采用第三人称,但完全是从肖锦云的视角来写,写肖锦云的所知、所见,所以应该是有限视角。
8.①美丽轻盈、晶莹剔透的雪花喻指宁静、美好的现实生活。②寒风中的雪暗指肖锦云一家遭受重大变故,以及充塞心中的悲痛。(每点2分,共4分)
9.示例一:缉毒警察。①情节安排:以“警察回家”作为小说主线贯穿始终。②人物塑造:肖锦云、年轻夫妻、老人都是侧面衬托伟大的缉毒警察。③主题表达:小说的主旨是赞美缉毒警察的伟大,引发人们对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深刻思考。
示例二:肖锦云。①情节安排:“肖锦云带丈夫回家”作为小说主线贯穿始终。②人物塑造:小说用大量笔墨从正面、侧面刻画了肖锦云的形象。③主题表达:小说是通过默默付出、隐忍坚强的肖锦云,表达对英雄家人的崇高敬意这一主题。(观点1分,原因分析答出一点2分,答出三点满分)
三、10.C
11.A【解析】宋代官服颜色按官位从高到低依次应为:紫、绯、绿、青。”
12.A【解析】“改变了当地祈祷神灵治病的习俗”这个说法错误,原文并未提及。
13.①又因为尧叟善于写草隶,(皇帝)下诏让他写下途中皇帝所作的诗歌并刻在石碑上。(关键词“善”“诏”各1分,句意2分,共4分)
②尧叟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恭敬,侍奉(在母亲)旁边时话语和悦,不敢以高官自居。(关键词“事”“怡声”各1分,句意2分,共4分)
14.当地水土与中原不同,土地中夹杂石块,适宜种植麻苎;布帛是紧急的军需品,种植麻苎有利于国家军需。(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
【参考译文】
   陈尧叟字唐夫,和父亲陈省华同一天被赏赐绯色官服,晋升为秘书丞。很久之后,充任三司河南东道判官。再次晋升为工部员外郎、广南西路转运使。岭南当地的风俗,生病的人祈祷神灵(却)不吃药,尧叟有《集验方》,(于是将它)刻在桂州驿站的石碑上。又因为当地气候炎热,(他命人)种树挖井,每隔二三十里设置驿亭客舍,配备饮水的器皿,(这让)百姓免于中暑死亡。咸平初年,朝廷下诏让各路督促百姓种植桑树与枣树,尧叟上奏说:“臣所治理的各州,水土风俗(与中原)本来就不一样,土地中大多夹杂石块,当地很少种桑养蚕。现在百姓除了耕种水田外,当地最有利于种植的只有大麻和苎麻了。臣认为国家军需紧急的物品中,布帛排在前面,因此劝勉晓谕百姓大面积种植大麻和苎麻,(官府)用货币和食盐折换收购它们。不到两年,已经收购了三十七万多匹。从朝廷平定交州、广州之后,该处提供的布帛一年仅有万匹,跟现在所得到的相比,相差不止十倍。希望从今(朝廷)允许他们用所种的大麻和苎麻的面积,折合桑树、枣树的数量,将布匹卖给官府的人,(则)免除他们的税。这样一来地方的布帛供应朝廷,朝廷的货币支付地方。公家与私人都能得益,(这样做)好处很多。”朝廷下诏听从他的意见。不久(尧叟)兼任群牧制置使。最初设置此官,便由尧叟担任,等到(尧叟)掌管枢密院,便不再兼任。此时,因为国家饲养的马匹是战事的根本,应该派大臣统领,因此又(把这件事)交付给尧叟。(尧叟)又编写《监牧议》,论述马政的重要性。(他还)参与编写国史。大中祥符初年,东封泰山,加授(尧叟)尚书左丞。(他)奉诏撰写《朝觐坛碑》,升任工部尚书,进献《封禅圣制颂》,皇帝作歌酬答他。当时,皇帝下诏让王钦若撰写《朝觐坛颂》,钦若上表(请求将此事)让与尧叟,不被允许。另外命令尧叟撰写《亲谒太宁庙颂》,加授特进,赐他功臣名号。又因为尧叟善于写草隶,(皇帝)下诏让他写下途中皇帝所作的诗歌并刻在石碑上。天禧初年,尧叟病情危急,让他的儿子拿笔,自己口述奏章,请求回到京城,诏令允准。(他乘坐)轿子到京城,(不久便)病逝,时年五十七岁。(皇帝宣布)两日不上朝,追封(他)为侍中,谥号文忠。尧叟高大雄壮,相貌堂堂,壮健有力,写奏报、对答明白清楚,兼任多职,心中有数。(他)长期掌管机密事务,军马的名册都能详细记录。他的母亲冯氏,生性严厉。尧叟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恭敬,侍奉(在母亲)旁边时话语和悦,不敢以高官自居。
四、15.A【解析】诗的前两联是写“现实”而不是“历史”,而且全诗是虚实结合,不是“以虚衬实”。
16.①感时伤世。因为战乱,人民不能安于生计,江山日见冷寂萧条。②感叹身世。迟暮之年,孤独地四处漂泊,苟且求活。③忧国忧民。借用有关屈原的典故,去国怀乡,忧思成梦。(每点2分,共6分)
【解析】抓住诗中对现实的描写、典故的运用,以及关键词如“寂寥”“偷生”“梦归”等分析思想感情即可。每条答案由两部分组成,即先归纳情感,再结合诗句作分析。
五、17.(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每空1分,共6分)
六、18.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根据句意,“墨分五色”应是国画艺术发展中前所未有的举动,所以应该用“创举”。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语境是指“对于墨色的使用和研究”臻于完美,应用“炉火纯青”。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浑然天成:完全融合在一起,就像是天生的一样。形容才德完美自然,也形容诗文书画等自然完美,无雕饰的痕迹。根据语境,此处不是在说人工雕塑技艺,而是说国画中的颜色完整不可分割,应用“浑然天成”。一概而论: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多用于否定式)。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语境指“印章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运用”,即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使用方法,不能用同一标准来对待,应用“一概而论”。
19.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共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印章的使用”是一种“方式”,“补救”后缺宾语,排除B、C两项。二是搭配不当,“作用”应与“具有”搭配,排除D项。故选A项。
20.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反而”应与“非但”搭配,符合逻辑关系,衔接更流畅,排除B、C两项。“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的程度比“不能增加画面的美”或“破坏了画面的美”的程度更深,应放在后面,排除A项。故选D项。
七、 21.B【解析】B项和文中破折号均表示解释说明。A项表示声音延长。C项表示语意间的因果关系。D项表示语意转换。
22.①句中将白发比作明丽的雪线,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头发和雪线的形状相似,白发和白雪色泽相似。(分析比喻结构1分,解释相似性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3.①改句为普通的常式句,比较平淡(1分);原句将“严厉而又古板”独立出来,起到了强调作用,突出挂钟的铁面无私(2分)。②文中句子与下文的“充满温情”衔接照应得更紧密(1分)。(共4分)
八、24.【解析】本题是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本题有三则材料。路遥的名言意思是:想象与现实有距离。要将想象变成现实,必须要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那就是实践。鲁迅的名言意思是:我们有很多的力气,所以可以自力更生,把一切“荒芜”变成“茂林”。理想是关键,青年人更应该有理想。有了理想,又有干劲,我们遇到困难就能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人民日报》编者的话指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为了理想克服困难,勇于拼搏,就可以汇聚成时代的奋进之光。三则材料共有的关键词是:理想,奋斗。
  本题适合写成议论文。根据材料,立意要结合理想与奋斗。根据立意,给文章拟一个鲜明的题目。文章开头可以从材料中引出论题,也可以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的重点是选择论据材料,对论点进行论证。选择材料时,道理论据与事实论据要相结合。采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述时,事实部分要高度简洁,重点是事实之后的分析。论证过程中,需要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以一个时代青年的担当情怀,谈自己如何为理想而奋斗。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论点。
  参考立意:①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②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③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④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
【素材一】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素材二】
  奋斗,需要脚踏实地。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我们的先辈克服重重困难,用艰苦奋斗换来新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两弹一星”、大庆油田、粮食增收,一个个成就的取得无不浸润着无数汗水和付出。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这些都是敢于吃苦、善于创新、勇于奋斗的中国人用奋斗精神书写的历史。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奋斗的人生,虽坎坷流离,但也波澜壮阔;虽孤寂凄清,但也高远辽阔;虽艰难险阻,但也天高地阔。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雄心赤子应如是。
【素材三】
  奋斗是个人多彩人生最亮丽的底色。《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历来强调奋斗精神,鼓励通过个人奋发图强,实现个人的理想追求和人生价值。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才能激发奋进潜力,才能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奋斗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大增量。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靠少数的大人物,而是要凝心聚力,团结56个民族、聚集13亿中国人民的磅礴之力。“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新时代,已涌现出一批批以青年为主力军的团队,如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北斗团队等,为国家航天、通讯等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大的增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