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新课导入
封臣向封君宣誓效忠
从8世纪开始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开始于9世纪的庄园制度曾一度流行于欧洲,成为主流。然而到了中世纪晚期(11—15世纪),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新课讲授
11世纪以后到14世纪后半期欧洲经济出现的新变化有:
变化一: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原因:垦殖运动的开展
拜占庭帝国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存在了近千年,不断地同东方势力进行军事斗争,对西欧社会起着保护作用。相对稳定的社会,使欧洲人口持续增长。1050~1350年,欧洲人口增加了3倍。
人口的快速增长,庄园内原有的土地不能满足所有人的使用,庄园中出现许多无地或少地的人,流浪汉增加,大量农民无法维持生存。为了满足粮食的需求,开垦荒地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
10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西欧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大垦殖运动。
农业方面:
变化二:出现新的自治区域
原因:新开发的地区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样。居民几乎全部都是自由农民,新垦区的治理模式不是人的的依附关系,不需要交纳捐税,他们只需缴纳一笔资金,尽可以获得耕地和获得房屋的居住权。
——亨利·皮朗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变化三:农民独立经营的自由程度扩大了
原因: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购买劳役豁免权或缴纳迁徙税获得了自由
自由劳动力的增加源于农奴和领主关系的变化,反映了封建庄园逐渐走向了衰落。14世纪早期,西欧出现饥荒,接着是瘟疫,到后半个世纪,人口急剧减少,土地与劳动力的比率提高。庄园人口的减少,缺乏劳动力,土地荒芜,货币地租逐渐代替了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
变化四: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
原因: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租地农场应运而生。
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新的生产方式——建立租地农场
新的经营方式——雇用少地或无地农民耕种,产品面向市场
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
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领主
租地农场主
雇佣农民
出租土地
工具工资
性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欧洲农民劳作
手工业方面:
变化五:手工工场由分散转向集中
手工工场的出现
手工业者
农民
商人
脱离农业为市场而生产
在家里为商人手工生产
向工人提供原料、生产工具、同一个地点
分散手工工场
集中手工工场
发展手工作坊
手工业的发展
家内工作制(分散的手工工场)之历史,虽未经充分描写,但其主要事实,尤其与英国产业发展的关系,却是很明了的事情。在英国,这个制度之兴起及其盛行,与纺织工业几乎为不可分。当十五世纪羊毛工业迅速发展的时候,便有大批经商的工业家出现;他们采购羊毛,分配给梳毛工人、纺织工人以及其他各种工人;付他们以工资,叫他们分别工作,制成成品,然后收集拢来,销售于国内外各地。工作的人,都住在自己家里,有时用一个技工,几个学徒;但最要紧的还是家中各分子个。他们住在乡下,或大城市的附近;他们一面种田,一面做工。尤其农睱的时候,最好工作。有时候工作之各阶段,可以在一家完成;有时候,纺的是一家,织的又是一家,染色的更是另外一家:须经过好几家,才能完成各阶段的工作。
——周谷城:《世界通史》(第三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欧洲印刷工场
学习纺线技术
十六、十七世纪时代,工业技术,大有进步,英国的纷织业已经抬头,家内工作制非常发达。这在一方面,可以说是重商主义所推进;另一方面,则又成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制之先驱。业主多是商人,已有大量资本,已有经理介于业主与工作者之间;所差者只是一架发动机,未能将分在各家的工人集合在一个工厂内而已。后来产业革命爆发,大量使用机器以代人工;这种过渡时代的家内工作制,亦即中世家庭手工业与近代工厂机器工业之间的过渡形式,乃完全就衰。
——周谷城:《世界通史》(第三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业主与工人之间,出现了经理,代业主办理分配工作等事。业主与工人之间形成雇佣关系,手工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正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发展的显著标志。
原料、生产工具
劳动力
工人
提供
出卖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经营方式
商人
雇佣
变化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
手工业的发展与市民的生活
土地关系的变化
手工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化
手工业生产经营方式变化
城市手工
工场
农村租地
农场
逐渐资本主义化(经济)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开始改变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
生产力进步
生产关系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出现的意义影响
社会结构变化(政治)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1.13、14世纪欧洲农村社会结构的改变
贵族
土地
富裕农民、骑士等
抵押或变卖
集中土地
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经济上)
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政治上)
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13、14世纪欧洲城市社会结构的改变
手工业者
成为城市居民
商人
富商巨贾
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手工工场主
工场雇佣工人
在欧洲,随着商人、金融家和制造业者的荷包日益丰厚,权力也跟着水涨船高,就是拜这种半独立的地位之赐——国君为了掌控乡间坐大的贵族地主,越来越仰赖自治城市和他们的财富。
——《极简欧洲史》
投资乡村
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
(享有新权利)
从欧洲的经济发展史来看,至迟到中世纪的晚期,新的生产方式,如手工工场,逐渐得到了发展,商业资本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经济上:经济的发展,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结构变化)
政治上:新的社会阶层(资产阶级)的形成(社会结构变化)
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分析西欧经济和社会变化带来的影响
那么思想上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在进入下一课的学习时将会具体讲解。
合作探究
面对中世纪晚期的经济挑战,某些商人的应对方式保守,一味着眼于对既有特权的保护;而另有一些人,则依凭着更为开阔的眼光,积极地探寻新的市场、新的商品,以及新的贸易路线。
——《欧洲史》第268页
冲击封建势力
课堂小结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农业
租地农场
手工业
手工工场出现
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经济上)
农村
西欧新的阶级力量(政治上)
城市
富裕农民
市民阶层
预示西欧近代文明曙光开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