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好的故事
(1881年-1936年),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毛泽东曾评价他:“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
作者简介
我们每个人都爱听好的故事,而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又为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这个故事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为我们营造的故事世界。
新课导入
01
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
02
作者为我们讲的“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
初读感知
会写字
搁
综
澄
萍
藻
漾
削
瞬
凝
骤
温馨提示
书写时注意生字的占格哟!
焰
掷
陡
词语解释
朦 胧 月光不明;不清楚,模糊。
幽 雅 幽静雅致。
参 差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纷纭繁杂。
瘦 削 消瘦得像被削过一样,形容人或脸很瘦。
泼 刺 拟声词。
澄 碧 清澈而碧绿。
凝 视 不眨眼地看。
词语对对碰
近义词
反义词
朦胧——恍惚 澄碧——澄澈
参差——错落 瘦削——消瘦
骤然——忽然 凌乱——杂乱
朦胧——清晰 解散——集合
退缩——前进 展开——收拢
瘦削——肥胖 凌乱——整齐
第一部分(第1 ~3自然段):写“我”一边看书,一边蒙胧睡去,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4 ~9自然段):具体描述了“好的故事”的内容。
第三部分(第10 ~12自然段):写好的故事的破灭,“我”从梦中回到现实,但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
段落划分
“好的故事”
“好的故事”中有哪些景物和人物?
植物:乌桕、新禾、野花、丛树、枯树、竹、萍藻、枯柳、一丈红。
动物:鸡、狗、鱼。
建筑:茅屋、塔、伽蓝。
人物:农夫、村妇、村女、和尚。
其他:晒着的衣裳、蓑笠、天、云、小河、日光、
倒影。
感受“好的故事”中景物的动态美
这些景物是如何变化的?
融和→
解散→
摇动→
扩大→
退缩→
近于原形
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有形
有声
有色
有香
千姿百态
散发着浓郁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琳琅满目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交代时间。夜昏沉,睡意浓,易入梦。
“昏暗”“烟雾”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射。这里空气的窒息、昏沉,令人厌恶。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
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
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运用两个生动的比喻,将故事中“美的人和美的事”比作“一天云锦”“万颗奔星”,概括写出了故事的特点:变化无穷,充满生机。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云锦
错综:纵横交叉。
万颗奔星
集中写梦境中的“好的故事”。
先总写。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有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飞动起来像“万颗奔星”,幻化无穷,充满生机。这既是“好的故事”的总体形象,又是作者憧憬的理想的象征。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水中倒影不停地变化
解散
摇动
扩大
融合
退缩
近于原形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出红花色彩鲜艳、斑斓多姿的特点,也具体地反映了“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写梦中所见的“现在”和“好的故事”。一写“现在”的所见与“回忆”内容相似:“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动静结合,交相辉映,构成一篇“好的故事”。“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说明美好的事物终将代替丑恶的现实,光明一定驱散黑暗。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大红花和斑红花在水中浮动,倒影忽散、拉长,清澈碧绿的河水成了缕缕的胭脂水,斑斓美丽。
我仿佛记得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静态描写
“小船”带着作者走入梦境。梦中回忆故乡绍兴山阴道上的“美的人和美的事”。
“茅屋,狗,塔,村女,云”的交互浮
描写大红花”的拉长变化。
描写带入狗中,狗入云中,云入村女中的互相交织。
描写斑红花影织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的融为一体。
美丽,幽雅,有趣还体现在:
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与前文互相照应动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排比的修辞手法
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强烈的渴望和执著的追求。
总记得见过
最后,写“好的故事”的破灭。“我正要凝视他们”时,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骤然一惊,“好的故事”被撕成碎片。我从梦中醒来,眼前只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尽管如此,我“真爱”这“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但当我“抛了书”,取笔准备记下时,“碎影”没有了,只有“昏暗的灯光”,我在现实的“昏沉的夜”中,不过,“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充分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著眷恋,决计要同“昏沉的夜”进行不懈的抗争。
文章起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而在这起结之中,展开了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这个美梦到底好在哪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课堂小结
好
的
故
事
现实
天、云、竹……
昏沉的夜
现实
梦境
乌桕 野花 鸡……
一丈红 大红花 斑红花
追求理想
向往幸福
茅屋 狗 塔 村女 云
昏沉的夜
层次梳理
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昏沉的夜”是“好的故事”产生的背景,暗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
B.“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说明美好的事物终将代替丑恶的现实。
C.作者在梦中看见的“好的故事”就是作者记忆中的故乡的美丽景色。
D.“好的故事”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C
布置作业——当堂作业
1.仔细阅读链接资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积累文中你喜欢的优美词句。
3.阅读推荐:《野草》(鲁迅)。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