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盼》第二课时
科目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二、教材分析
《盼》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立意为宗”为主题,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习作要求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文章选自作家铁凝的儿童文学类小说《夜路》,从儿童的视角记述了“盼下雨一盼外出一盼雨停一盼穿雨衣”的故事,用细腻的语言描述了小主人公情感和心理的变化,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语言浅显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文章以“盼”为核心,展开描写。教学时,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盼”的不同表现,感受不同的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的方法;通过迁移运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习作中如何围绕一个中心意思选材和把重要事例写具体。
三、学情分析
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能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文本内容,但对于重点词句的品析能力略显不足,仍需教师加以点拨。除了学段学情的差异,还应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学习活动时,以呈现不同的要求,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因材施教的理念落地生根。
四、教学目标
体会文章如何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不同事例把它清晰地表达出来。 体会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景物等来描写“盼”的心理活动,并能够找到几处写得最生动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习作者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并在提供的场景中,试着运用多种心理活动的表达方式去写一写。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并在提供的场景中,试着运用多种心理活动的表达方式去写一写。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景物等来描写“盼”的心理活动,并能够找到几处写得最生动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六、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相关视频和音频、拓展阅读学习单
七、教学过程
(一)回顾脉络,复习导入 (1)课文主人公盼的是什么?借助图示,一起回忆一下,课文是通过哪些事情来写“盼”的呢? 初得雨衣盼下雨。(初得雨衣) 下起雨来盼出门。(盼穿雨衣) 如愿穿上雨衣。 (穿上雨衣) 小结。课文围绕“盼”,选取了这三个不同的事例。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应该——(板贴:紧扣中心选取事例)这样才能突出中心意思。 【设计意图】借助图示支架复习旧知,让学生思维可视化,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构思的价值。 (二)层层深入,感悟盼望心理之切 学习任务(一)捕捉信息,整体感知心理描写 1.作者如何将“我”对新雨衣的喜爱和“盼”的情感细腻生动的呈现出来?课后习题这样要求我们:“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这个题目当中的意思你看明白了吗?一起找一下这个题目有几个关键的要素。 2.出示学习任务,自主学习。 (1)划出心理活动的句子,批注蕾蕾当时是什么心情,完成蕾蕾的心路图。 (2)找出你认为描写最生动的两处,批注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3.诵读汇报,悟盼望之切。 学生汇报提示: ①“请大家跟我看第( )自然段……,我从这里读到了蕾蕾( )的心情。” ②“我能读好蕾蕾的心情……(有感情朗读)” (师相机板书蕾蕾的心路图:激动、好奇、期盼、担心、渴求、急不可耐、失落、焦虑、新期盼……) 学习任务(二)探究语句,体会心理描写之妙 1.置新疑:整篇文章把心理活动写得栩栩如生,在这么多的心理活动当中,选择一到两处描写的最生动形象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次默读,完成表格 四人小组探究交流生动处,剖析这样写的好处。 小组总结汇报。 感情朗读,点拨心理描写之法 (三)读辩结合,写法探究 学习任务(三)探究写法 1、出示精彩句段,教师范读,学生绘声绘色赏读。 ①(内心独白)“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②“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③(动作暗示)“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④(情景交融)“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 2.微辩论,破译写法秘密。 (1)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以及环境的描写,都能表达人的心理活动。我们来辩一辩:哪个描写手法最能让读者感受情感之真切? (2)小结:法无定法,酌情用法,视乎实情,综合运用。如:句子①②是内心独白,恰到好处地给读者以画面感,好像作者在跟我们诉说他的心声。句子③是动作暗示,通过写一连串的动作巧妙地来暗示“我”特别兴奋,急不可耐的心情。句子④是景物烘托,把作者喜悦的心情融入到了景物当中去了,用景物衬托自己的心情。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且有画面感。 【设计意图】本环节着眼于课后习题,巧设学习任务,聚焦学习重难点,以任务驱动学习,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新知的欲望。 (四)学以致用,迁移方法 1.情境写话,得法用法 导读: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要表现心理活动,是有多种方法的:内心独白让我们感觉一个人和我们对话;动作暗示如同一个个画面展开,拍电影般表现心情;景物烘托是间接描写,把心情寄托在景物上。 2.小试牛刀:读一篇文章——《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 PPT出示要求: (1)读一读,说一说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看一看,文章当中有几处是空着的,要求我们补充心理活动。 (3)写一写,空白处补充我们这节课学到的几种方法——一处内心独白、一处动作暗示、一处景物烘托。 3.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1)四人小组各人选一处自己认为写得最生动的交流,组长组织,交流练笔。 (2)出示评价标准,交流后互相评价,并按星级把“ ”涂红。 (3)交流后,根据组员意见,自主修改。 (4)借助“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取三位同学,上台展示修改后的练笔;并分别随机抽取三位同学作针对性点评。 【设计意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拿到了写作方法的钥匙不代表就掌握了写作方法。所以“得法”后,更重要的是要“用法”,在“用法”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本环节中,情景写话材料,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能更容易将学生带进情境,有助于学生能快速进入模拟角色和人物心理世界,写出真情实感,有个人独特感受的语言。在练笔和评价中,时刻紧扣“内心独白”“动作暗示”和“景物烘托”三个重要的心理活动描写手法。最后让学生在汇报交流中,继续提升写作水平。 (五)总结收获,延展作业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章以立意为本,围绕着“盼”这一中心意思,写了作者的不同表现。通过内心独白、动作暗示、情景交融等方法对人物心理进行栩栩如生的生动描写,表现了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也让文章更生动、更有新意。让我们在单元作文中学以致用,结出丰硕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