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人世间的精神救赎
复
活
列夫 托尔斯泰
壹
课堂导入
第一
带着问题进入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到底“复活”了什么?
1887年6月,彼得堡地区的一位法官在托尔斯泰家做客的时候,向其回忆了其经手的一个案件。
他说,法院接到了一个指控一位风尘女子偷窃客户一百卢布的案子,而陪审员中的一位青年发现,被告竟是当年被其引诱过的一位女子。他早年在一个阔亲戚家做客,而这位女子就是这户人家的养女。
男青年良心因此而不安,他意识到是自己的浪荡举措才造成了这位女子的悲剧,于是在狱中向其表达了忏悔,并表示希望和她结婚。
托尔斯泰的创作冲动:
将一个“平淡”的故事,变作了刺破黑暗的长枪
但是,这个故事的结局就不如《复活》曲折而美好了。这位女子病死狱中,而这名男青年也不知所踪。这个故事在当时有一定的传奇性,但并不是特别精彩。那名法官随口一说,却引发了托尔斯泰创作的冲动。
于是,在他的笔下,这位大户人家的“养女”变成了一个女仆,这位男青年变成了一个虽然堕落却良心未泯的贵族。
而这次重逢,却成为了两个当事人的救赎,甚至是一个时代的救赎。
托尔斯泰的创作冲动:
将一个“平淡”的故事,变作了刺破黑暗的长枪
贰
了解背景
第一
【】
文坛评价
列宁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高尔基说:“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国。”
鲁迅称他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称他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
马克·吐温称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列夫·托尔斯泰,生于贵族家庭,19 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1847 年退学后,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农奴制改革的尝试,1851—1854 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 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 年11 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创作了诸多文学巨作,1910年11 月病逝,享年82 岁。
托尔斯泰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很多经典作品,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作者简介:
代表作品:
《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当时(19世纪末期),俄国的农奴制和俄土战争,使俄国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列夫·托尔斯泰看到了社会问题的本质所在,对农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世界观发生激变,抛弃了贵族地主阶层的传统观点,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观察俄国的社会现实,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抨击社会现实,揭露俄国社会制度的本质。列夫·托尔斯泰在此背景下创作出的《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复活》写作背景:
小说主人公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由此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7年之久。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
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
《复活》故事梗概:
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结合。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
本课节选的是第一部第四十三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玛丝洛娃无辜卷入一起谋财害命官司,蒙冤受屈,即将去服苦役。担任陪审员的贵族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发现玛丝洛娃正是自己年轻时抛弃了的姑娘,良心深受谴责,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决定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祈求宽恕。
《复活》故事梗概:
本文写的是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祈求宽恕的经过。聂赫留朵夫来到监狱探监,试图得到玛丝洛娃的宽恕,为自己以前的罪过赎罪。
而玛丝洛娃从不认识到认出他来,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见面后说出自己的遭遇,依然对那段生活感到痛苦,她想法子从聂赫留朵夫那里要钱,已经失去了灵魂。
《复活》本节故事梗概:
叁
深入文本
第一
一、依托考情,分析概括人物特征
2018年:
《赵一曼女士》:
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9年:
《小步舞》:
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一、依托考情,分析概括人物特征
2020年:
《书匠(节选)》:
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2023年: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9.德贵与牛、犁对话,表现了德贵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任务一:
找出文中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句,分析本文是如何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特征的。
一、依托考情,分析概括人物特征
举例一: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情感,免得哭出来。
①心理描写。直接写聂赫留朵夫的心理,他认为玛丝洛娃的遭遇的根源在自己,自己应该赎罪。
②动作、神态描写。他的情绪很激动,说明他急于想得到玛丝洛娃的谅解,同意自己赎罪的想法。
任务一:
找出文中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句,分析本文是如何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特征的。
一、依托考情,分析概括人物特征
举例二:
玛丝洛娃看到聂赫留朵夫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了。
“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认。”玛丝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
神态描写。
玛丝洛娃的表情表现了她认出对方后的心理,那段不愿意触及的记忆又出现在她的脑海中。
任务一:
找出文中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句,分析本文是如何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特征的。
一、依托考情,分析概括人物特征
举例三:
“这个女人已经无药可救了。”魔鬼说,……他心里这样想。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件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心理描写。一方面,一个利己的聂赫留朵夫和一个想要实现自我救赎的聂赫留朵夫之间展开了激战;另一方面聂赫留朵夫看到了玛丝洛娃已经完全变了个人,当年的纯洁美好不复存在,行为举止间流露出风尘女子的放荡,这一切让他质疑自己对她的拯救是否有意义。最终他还是坚定了自己要帮助玛丝洛娃的想法。
一、依托考情,分析概括人物特征
其余同学们自行认真在原文中查找:
任务二:
总结归纳文中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
一、依托考情,分析概括人物特征
(1)聂赫留朵夫的人物形象:
聂赫留朵夫既是贵族地主阶级的罪恶的体现者,同时又是本阶级罪恶的批判者。
聂赫留朵夫大学时是一个纯洁、热忱、朝气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过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作风随便,诱奸玛丝洛娃使其怀上孩子,有将其抛弃。多年后,再次遇到了玛丝洛娃,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魁祸首,心中的良知引发了他对玛丝洛娃的同情和忏悔。他开始决心赎罪,甚至有和她结婚的念头,表明了他悔改的诚意。从此,他的思想开始升华,灵魂开始走向复活。
任务二:
总结归纳文中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
一、依托考情,分析概括人物特征
(2)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
玛丝洛娃原本是个善良、纯朴、天真无邪的少女,自从被聂赫留朵夫引诱和抛弃后,她沦落为妓女,有不幸被诬告为毒害他人的凶手,陷于冤狱之中。她作为俄国下层群众的典型代表,她已经丧失了生命,失去了灵魂,对决心赎罪,帮助她觉醒的聂赫留朵夫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充满的是厌恶。
二、结合整本书,探究本文的主旨
本文写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写到了玛丝洛娃落到社会底层、沦为妓女的经过,表现了被侮辱、被侵害、走入迷途的玛丝洛娃依然对那段生活感到痛苦,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忏悔和赎罪的心理,这些都暗示了两人开始走向精神的、灵魂的“复活”,托尔斯泰通过这一事件表达了对贵族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并寄寓了美好的人性理想。
肆
超越苦难
回归本我
第一
开放思考,思想争鸣课题一:
《复活》中是聂赫留朵夫拯救玛丝洛娃,还是玛丝洛娃拯救聂赫留朵夫
开放思考,思想争鸣课题二:
比较《雷雨(节选)》和《复活(节选)》。两者都是讲少爷和女仆间发生的感情纠葛,但其不同点更能引人深思,试着去比较分析。
思考:“复活”的含义以及作者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寄托的人性理想分别是什么?
“复活”的含义:
在《复活》聂赫留朵夫完整而充分地体现了“道德自我完善”的过程和思想。他经过返归和自我完善精神灵魂获得了新生,实现了“复活”。
思考:“复活”的含义以及作者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寄托的人性理想分别是什么?
聂赫留朵夫的思想变化:
第一阶段是纯洁善良、追求理想的阶段。这时他健康、真诚、充实、崇高,乐于为一切美好的事业而献身。真挚地爱着玛丝洛娃。
第二阶段是放纵情欲,走向堕落。踏上社会后,聂赫留朵夫变得猥琐、低下、空虚、渺小。认为女人无非是一种“享乐工具”。他诱骗了玛丝洛娃,之后给了她一笔钱。这种做法是兽性的表现更是对纯洁的爱的侮辱,但那时他无法控制自己,导致了一个女人的悲剧。
第三阶段是从仟悔走向复活。法庭审判之后,他内心痛苦,认清了自己虚伪可耻的面目,决心悔过自新。
在他忏悔的过程中,通过对他的所见所闻,揭露和批判了沙皇俄国社会的腐败和黑暗。批判了沙俄专制的国家制度,揭露了政府机关的黑暗和官吏的残暴。
思考:“复活”的含义以及作者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寄托的人性理想分别是什么?
玛丝洛娃她在拒绝聂赫留朵夫的“善行”时,一再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屈辱、痛苦和按耐不住的愤怒。正是这种感情触动了她麻木不仁的灵魂,并最后使她觉醒过来。
由于她的灵魂深处始终保存着善良的天性和与聂赫留朵夫初恋时的美好回亿,“悔罪”的聂赫留朵夫才能获得她的宽恕,井使她重新“爱”上他。
玛丝洛娃最终拒绝聂赫留朵夫要求和他结婚的建议,表现出玛丝洛娃的崇高品质,也是她为了爱他而做出的自我牺牲。
玛丝洛娃的“宽恕”精神使她的灵魂获得了“复活”。
综上所述,“复活”的含义指的是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精神的、灵魂的复活。
云深不知处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