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有人说他是治世能臣,乱世奸雄;也有人说他是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他外定武功,统一中国北方,他内定文学,开创建安文学。
他集英雄、枭雄、奸雄于一身,雄视古今……他就是——
曹操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短歌行
曹操
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及其求贤若渴的情怀。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运用的表达技巧,并积累一些常见的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并思考:
你读出了怎样的曹操?
一个求贤若渴、任人唯才、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积极进取开创新局面的领导形象。
“太祖运筹演谋……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 《三国志》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汉末名士许绍《魏书》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唐太宗
曹 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
名人眼中的曹操
【曹操之最】
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
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
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
最受肯定的是:
最受指责的是:
最有争议的是:
最没有争议的是:
挟天子以令诸侯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他的才略
他的人品
他的历史功过
他的文学成就
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这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中透露出的情操是否有极大的反差。形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研究性探讨:
1、小说体裁因素
E、《三国演义》题材七实三虚,有些虚构故事的影响
2、历史上民族关系因素
C、宋朝的民族关系紧张;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对汉人实行高压政策 ,人心思汉。
3、三国戏和评话本的人民创作性因素
B、反对“暴君”、“奸相”造成的民不聊生,生活贫困。
4、《三国演义》作者因素
A、尊奉儒家忠君的体系,未遵循司马迁的体例
《短歌行》中透露出的曹操形象与传统的评价存在极大反差的原因:
……
……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
作为政治家: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定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
作为文学家: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风格苍凉悲壮,慷慨激昂,作品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他招募文人学士,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155 —220)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知人论世
建安文学
东汉末年一大批文学家,如曹操、曹丕、曹植、蔡文姬、邯郸淳等,他们在铜雀台,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蔡琰。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àn)、徐干、阮瑀(yǔ)、应玚(yáng)、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1、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 , 。 ,
。”的诗句,来表现诗人彷徨之情。
2、曹操《短歌行》中“ , 。 , 。”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3、《短歌行》中“ , 。 , 。”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 , 。 , 。”,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
5、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 小雅 鹿鸣》中的诗句,“ , 。 , 。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听朗读,找出这首诗歌中感彩最浓的字眼?
忧
作者 “忧”什么呢?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3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任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背景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举杯解“忧”
忧:人生苦短
探究“忧”的内涵
用设问、比喻修辞手法
(杜康借代酒)
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
举杯消愁愁更愁—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作者此时孤单的心情
葡萄美酒夜光杯
—表达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
—豪放浪漫,激情澎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酒文化】: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
①用典。
忧
渴慕贤才 →
②兴。用“子衿”、“鹿鸣”起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诗经·郑风·子衿 (倒叙)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鹿在呦呦的叫啊,它们呼朋引伴相聚去郊野食艾蒿。我要是有满座的嘉宾,就鼓瑟吹笙地把他们欢迎。可见他是用“嘉宾”之礼热情地对待人才的。
诗人为什么用这些礼仪对待人才?
忧:贤才不来
小雅·鹿鸣(节选)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贤才难得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忧
越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您屈驾来问候我,久别重逢,欢饮畅谈,(我们)念念不忘旧恩情。
喜
深刻揭示曹操求贤若渴
谁“越陌度阡”?
谁和谁“契阔谈宴”?
(月比喻人才)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乌鹊南飞”比喻贤才投主。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这句写景的诗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深层含义?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厌”通“餍”,满足。表示尽可能多的接纳贤才。
暗含: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我”是可依之枝,天下贤才都到我这里来吧。
曹操的爱才表现
爱才
曹操爱才成痴。关羽被困土山,曹操接受其“知刘皇叔去向,便当辞去”招纳了关羽。
求才
曹操求才忘仇。贾诩辅佐张绣大败曹操。曹操折了长子、亲侄和爱将典韦,自己也险些丧命,后二人穷途末路降曹,他欣然接纳。
待才
曹操待才若知己。他礼贤下士,推诚置腹,有贤能之士来投,来降或阵上被擒,曹操总以礼数相待,谦恭敬重。官渡大战的相持阶段,袁绍谋士许攸来投,曹操不及穿履,跣足出迎。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人的志向是:天下归心
从中思考:诗人“忧”根源什么?
忧:功业未就
运用了什么修辞?
用典、类比
——统一大业
“诗言志,歌咏怀”。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广纳人才
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
诗歌的主旨 :
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慷慨悲歌话人生
《短歌行》中诗人对人生发出了深切感慨。以人生为话题,仿句练习。
例:人生就像一条河,经历丰富,才能源远流长;人生就像一座山,经历奇特,才能蔚为大观。
课堂练习
拓展练习:海纳百川展胸襟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出诗人渴求贤才的博大胸襟。你能写出几句这样的名言警句么?试试看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2、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 故天下归心。
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
4、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但比天空更为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作 业
1、背诵《短歌行》全篇
2、做练习册演练提升相关习题
3、结合关于曹操的资料及《短歌行》中诗人的形象,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在作文本上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题材不限。
示例
曹公,人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
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你是一个才华横溢
的诗人,你登高必赋,且多慷慨悲凉之句。景仰
你,是因为你有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更因为
你是人生的斗士。
第一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第二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鼓瑟吹笙。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第三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明星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第四层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集思广益探手法:艺术手法鉴赏
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乌鹊南飞中以乌鹊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比兴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以山高水深比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借代
唯有杜康:以发明酒的人名来代指酒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用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表达诗人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