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3.1 分子热运动》2023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我们看到的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水分子
C.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铜屑就是铜原子
D.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2.刮大风时尘埃在空中飞舞,对于尘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和一个分子差不多大小
B.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尘埃分子
C.它的直径大约为10﹣10m
D.它是由许多分子构成的
3.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C.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4.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一会儿整杯水都变成红色了,这是扩散现象( )
A.分子有一定大小
B.分子间有相互作用
C.分子有一定质量
D.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5.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体分子相距很远,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B.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
D.分子间有时只存在引力,有时只存在斥力
6.如图所示,封闭在注射器中的水很难被压缩,这一现象说明了水的( )
A.分子运动很快 B.分子数量很多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7.液态的蜡在凝固时体积缩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的质量减少了 B.蜡的分子间距没有变
C.液态蜡密度小于固态蜡 D.凹陷下去是人为造成的
8.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雾气腾腾 B.花香四溢 C.尘土飞扬 D.大雪纷飞
9.世界上的一切物体,无论是一粒沙、一缕烟、还是一朵花……都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 )
A.沙尘暴起,飞沙漫天 B.微风拂过,炊烟袅袅
C.阳春三月,花香袭人 D.丰收季节,麦浪起伏
10.交警在查“酒驾”时,先请司机打开车窗,若闻到酒精气味( )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分
11.如图,科学家在足够结实和密闭的容器内注入某种油类液体物质。用足够大的力推动活塞向下挤压液体,油从容器壁渗出。这一现象能说明( )
A.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
B.物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之间有的空隙
D.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2.新房装修时,使用的人造木板,会释放甲醛,对人们造成极大的伤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醛从人造木板释放到空气的过程是扩散现象
B.打开窗户,把屋子内的甲醛吹到窗外的过程是扩散现象
C.紧闭相同时间,夏天新屋内空气的甲醛浓度比冬天更高
D.给紧闭的新屋喷洒香水,不能有效降低甲醛的危害
13.如图所示,用吸盘吸住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表明玻璃板和水的接触面处分子之间存在( )
A.斥力 B.引力 C.间隙 D.引力和斥力
14.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 )
A. B.
C. D.
15.如图所示,金属框架的A、B间系一个棉线圈,先使其布满肥皂膜,线的形状将如图中的( )
A. B. C. D.
二、填空题
16.央视“3 15晚会”曝出某款汽车的一种车型,使用了劣质防腐蜡,车内有异味,刺鼻的气味更加严重。从分子动理论分析,开暖风时 。
17.俗话说:“破镜不能重圆”。这是因为镜破处分子间的距离都 (填“大于”“小于”“等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分子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微乎其微。
18.固体、液体和气体是自然界中的物质最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三种状态物质的分子结构排列模型。其中甲是 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乙是 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丙是 体分子的排列模型。
19.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如图所示,病毒直径约等于0.1微米 (属于/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目前尚未证实该病毒具有人传人的能力。但是了解一定的预防知识也是必要的,请你为大家介绍一个预防方法: 。
20.如图所示,由左、右两个相同容器连成的装置中,先将阀门K关闭,往右边注入50mL较淡的食盐水,然后打开阀门K.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左边的食盐水变淡,这是由于 的缘故。同时还会发现左、右两边容器中的液面略有 ,这是因为 。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3.1 分子热运动》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它又由原子构成;
BCD、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不是分子,D正确。
故选:D。
2.【解答】解:刮大风时的尘埃属于固体小颗粒,尘埃的直径大约10μm左右﹣10m左右,分子的体积很小,所以尘埃的体积要远远大于分子的体积,体积也特别小,必须使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ABC错误。
故选:D。
3.【解答】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液体或气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且分子间有间隙。
故选:B。
4.【解答】解:红墨水分子在水中不停运动,只可以证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选:D。
5.【解答】解:
A、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远,故A正确;
B、固体之所以难于被压缩,故B正确;
C、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故C正确;
D、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
故选:D。
6.【解答】解:
用注射器取水,用手指封闭注射器开口,会感觉到里面的水很难压缩,故D正确。
故选:D。
7.【解答】解:液态的蜡凝固时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减小了,由密度公式ρ=。
故选:C。
8.【解答】解:雾气、大雪,“大雪纷飞”“雾气腾腾”和“尘土飞扬”这都是物体的运动,故ACD错误。
花香四溢,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故选:B。
9.【解答】解:
A、沙尘暴起,沙尘不是分子,故A错误;
B、微风拂过,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
C、阳春三月,微观上的分子运动,故C正确;
D、丰收季节,麦子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0.【解答】解:酒精分子不断向四周扩散,能使人闻到酒精特殊的香味,而与其它分子的特性无关。
故选:C。
11.【解答】解:用足够大的力推动活塞向下挤压液体时,油从容器壁渗出,油分子被挤压到容器壁分子的空隙中。
故选:C。
12.【解答】解:A、甲醛从人造木板释放到空气中是因为甲醛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A正确;
B、打开窗户,属于机械运动,故B错误;
C、由于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故C正确;
D、给紧闭的新屋喷洒香水,能改变房间内的气味,即不能降低甲醛危害。
故选:B。
13.【解答】解:
当玻璃接触水面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距离较近,弹簧测力计要将玻璃拉起需提供比玻璃重力大的力,故B正确。
故选:B。
14.【解答】解:
分子之间的间隔决定物质的状态,当由液态变为气态时,但分子组成不变。
故选:D。
15.【解答】解:刺破P处的肥皂膜后,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从而线AB被拉紧;当刺破Q处时,使绳套尽可能的被向各个方向拉伸。
故选:C。
二、填空题
16.【解答】解:由于该车型使用了劣质防腐蜡,有异味,气味变得刺鼻,故从分子动理论来解释,分子的不规则运动加剧所导致的。
故答案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17.【解答】解:由于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所以“破镜不能重圆”。
故答案为:大于。
18.【解答】解: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因而。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并以易向四面八方运动,容易被压缩,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分析图可知:甲图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是固体分子的排列模型,比较松散;丙图分子排列分子极度散乱,是气体分子的排列模型。
故答案为:固;液;气。
19.【解答】解:病毒直径约等于0.1微米,它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预防方法:减少与病禽接触,勤洗手。
故答案为:不属于;减少与病禽接触,远离家禽粪便。
20.【解答】解:打开阀门K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左边的食盐水变淡,右边的食盐水变咸,是扩散现象;
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当浓盐水和淡盐水混合后彼此进入对方,左、右两边容器中的液面略有下降。
故答案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