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2张PPT)
议论文写作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
作者所持的观点和看法
2、论据
3、论证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论 点
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
①文题
②开篇
如《改造我们的学习》
如《改造我们的学习》
《反对党八股》
④结尾
③文章中间
如《拿来主义》《论积贮疏》
如《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论 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
像1999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若写议论文,就必须要弄清“记忆”与“记忆力”的区别,有的考生所举的事例就明显犯了论据与论点游离的错误,举了郭沫若倒背《红楼梦》的事例,使说服力大打折扣。
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
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
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
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
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
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论 证
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
立论
驳论
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驳论从反面论述
立论从正面论述
论 证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
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引论
(是什么)
解决问题
结论
本论
(怎么办)
(为什么)
③常用的论证方法
a、例证法
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简笔与繁笔》:举洋洋洒洒百万言的《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片断,景阳岗的山神庙,一个“破落”使境界荒芜之景全出。这里两个字对百万言,可谓用简到了极点。同样作品里作者写繁笔的好处时,却又举了短篇小说《社戏》中的例子,也不得不说是极为典型。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对事例叙述的方法。注意并列的几个事例的顺序,还要注意安排的详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写,不熟知的要详写。
③常用的论证方法
b、喻证法
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
运用喻证法要注意本体、喻体的相似性。
鲁迅的《拿来主义》中把文化遗产喻为一所大宅子,列举一个青年对待大宅子的态度来表达作者对文化遗产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形象、生动,给人们以很深的印象。
③常用的论证方法
c、对比论证
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简笔与繁笔》:举洋洋洒洒百万言的《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片断,景阳岗的山神庙,一个“破落”使境界荒芜之景全出。这里两个字对百万言,可谓用简到了极点。同样作品里作者写繁笔的好处时,却又举了短篇小说《社戏》中的例子,也不得不说是极为典型。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对事例叙述的方法。注意并列的几个事例的顺序,还要注意安排的详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写,不熟知的要详写。
2000年高考一则优秀作文题为《四幕剧》,其中的第二幕剧写了这样一个内容:
背景: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他们面前的盘子里各有半个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半个甜面圈。(A一脸的无奈)
B:上帝!真是太好了,还有半个甜面圈。(B一脸快乐状)
文章中写的这段话对比鲜明,对待生活的悲观和乐观跃然纸上,正如该文作者说:乐观的人在被玫瑰刺伤后仍会说多美的花,悲观的人在看到刺时就会说多糟啊。我选择玫瑰的美,因此我选择前者。
③常用的论证方法
d、引证法
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我建议同学们应该多积累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
近三年高考没有考查名句,给高中生造成一种误解,不考就不积累是不对的。
浙江一考生在2000年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与人如此的不同。信手翻着宋人话本《碾玉观音》,不由得这样想。话本的开头是这样的疑问,“春已归去,不知哪搭是春住处?”秦观说: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苏小妹说,春是被带走了。”燕子衔将春色去,沙窗几阵黄梅雨”。还有苏轼说、秦观说……(《—花—世界》)
我只是选取了该文的一个部分,议论文中部分名句或古典诗词曲的引用的效果就不用再说了罢。
二、议论文逻辑性的具体体现
写议论文必须注意逻辑性,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一方面要依靠语句表达出逻辑性,另一方面要借助起过渡性作用的语句突出逻辑关系。
一个语段的内部之间也需要有严谨的逻辑关系。
严密的逻辑关系必须反映出作者的行文思路。
三、材料议论文的写作
高考中,常见的议论文写作是材料议论文,很少有命题作文的考查。材料作文以现实针对性强,不易猜题、押题等优点深得命题教师青睐。
材料议论文的写作审题是关键。近几年的高考并不在立意上给考生造成太多的障碍,但是立意除了准以外,还有一个新颖的问题,“言他人所未言,写他人所未写”才是写作得以出新的关键。
议论文
写作思路
一.六字联珠式
本式是根据高考优秀作文的构思总结出来的一种议论文入门的结构样式。它的特点是:
全文分为六个层次,纵横结合,层层深入。这六个层次概括为六个字:
点 、正、 反 、深、 联、总
“点”
——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
略写(简洁,醒目,4行,可用两段开头法)
“正”
——正面举例论述; 较详
(排比列举,写法:角度—叙例—勾联)
“反”
——反面举例论述; 较略
(举例的三种形式:实例、概括、假设)
“深”
——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 最详
(方法:辨是非、挖原因、引哲理、换论证、提办法等)
“联”
——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 较略
(联系青年与改革)
“总”
——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略写
(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
点
正
反
深
联
总
说“探索”
有这样一句话:“涉深水者观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意思是说,越深入探索的人所得越多。因此我们需要倡导探索精神。
(点:以引用开头,点明论点)
是的,只有敢于攀登高峰的人才
能看到壮美的景致,只有善于钻研的人
才能获得珍贵的成果。陈景润几十年如
一日,向神秘的数学问题挑战,取得了
世界领先的成绩;//水稻学家袁隆平,
踏遍祖国山山水水,寻找野生水稻,从
而探索优良水稻品种的培育,成为中国
“水稻之父”……还有无数的学者、勇
士,他们无畏于“涉深水”,在更高、
更深的领域开拓,进取。
(正:正面列举两例,证明论点)
反之,如果对任何事物只是浅尝辄止,稍有些“小鱼小虾”的收获就洋洋得意,那么自古至今,就不会取得什么生产上、科技上的进步,人们也不会创造什么现代化生活了。
(反:从反面假设举例,与上段形成对比)
也许有人会说:“涉浅水者尚有
鱼虾可食,涉深水者喂蛟龙也。”
不错,“涉深水”是不如“涉浅
水”来得安逸、舒服,有时还有一
定的危险,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但如果仅因为探索的危险就停止活
动,固守在“鱼虾”之上。人类社
会的进步就会成为泡影。
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跋山涉水,研究各种草药的性味、功用,为了得到准确的资料,他还亲口尝试草药,有几次竟中毒昏迷,性命垂危,但他没有退缩,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试想,如果他知难而退,不思进取,我们现在对医药的了解将会多么贫乏,可怜?“喂蛟龙”固然可怕,但固步自封,乃至坐吃山空是更加可怕的。
(深:使用驳论深入分析探索的代价)
我们作为新一代中学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我们的勇气和探索精神。为了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我们更需要去探索,去钻研,去开创新天地,创造出比我们的父辈更辉煌的成就。
(联:联系中学生的实际,谈怎么办)
总之,人们应发扬探索精神,知难而上,不保守,不停滞,勇于进取,不断获得新成果,开拓新领域,使国家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总:首尾呼应,发出号召)
逆境与成才
正如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一样,逆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那么应当怎样正确看待逆境与成才的关系呢?
(点)提出论题——怎样看待逆境与成才的关系。
人生的路很漫长,遇到荆棘、沼泽
是很平常的事。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为
了逃避宗教裁判所的追捕,17岁就背井
离乡;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
年轻时曾被流放;还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华罗庚、导弹之父钱学森,他们作出的贡献
是无法估量的,而他们所受的艰辛也是常人
无法想象的。逆境给与他们的是更坚定的决
心、更顽强的斗志。应该说困难绝不是一件
坏事,它可以锻炼人才,它可以创造奇迹。
(正)逆境可以锻炼人才,创造奇迹。
但逆境对于每个人的作用并不都是一样的。确实有人因无法忍受巨大的痛苦而放弃了;确实有人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而最终失败了;甚至有人还感叹命运的不公,由此而沉沦。对于他们,逆境起了覆舟的作用;对于他们,困难的确是一件坏事。 (反)
概括举例:有的人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抱怨,甚至半途而废。逆境对他们是不利的。
这也许就是事物的两面性。但究
其本质,逆境对于一个人产生怎样
的影响不在逆境而恰恰在人的本
身。对于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人,
一次次的挫折只会使他的意志更坚
定,逆境对于他只是一剂强心剂。
正如夏衍在《野草》中说的:种子
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
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
有了阻力才有磨练。
常听人说:如果没有怎样,自己会是个人才。我却认为所谓人才,不应只指有多高的学问,多大的才能,还应包括他承受压力、承受打击的能力,倘若没有这一点,就不该称之为人才。温室中的花只能用来观赏,一遇风雨就会夭折,而真正能支撑和带动整个社会的应是经受过风雨洗礼而依然挺立的大树,他们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材。
(深) 事物具有两面性,但逆境只是外部条件,成才的关键在自身。
当然,逆境仅仅是一个外部条件而已,也许在顺境和常境里更易成才,但只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完全可以利用外部条件,甚至去改变外因,使之为成才服务。
(联)辨析顺境、常境与逆境对于成才的作用,使论述更全面。(注意:点到为止,不可展开,否则会出现多中心的现象)
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几乎还没有什么机会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往往缺乏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毅力,因此正确认识逆境与成才的关系很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主动找苦吃,在一些小的困难中不断磨练自己,使自己将来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总)我们青年一代要勇于在困难中磨练,才能成为栋梁之材。
点:
提出论题——怎样看待逆境与成才的关系。
正:
逆境可以锻炼人才,创造奇迹。
例证:戈雅、普希金、钱学森、华罗庚。
反:
概括举例:有的人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抱怨,甚至半途而废。
逆境对他们是不利的。
深:
事物具有两面性,但逆境只是外部条件,成才的关键在自身。
引证:夏衍《野草》,喻证:温室的花朵与风雨中的大树。
联:
辨析顺境、常境与逆境对于成才的作用,使论述更全面。
(注意:点到为止,不可展开,否则会出现多中心的现象)
总:
我们青年一代要勇于在困难中磨练,才能成为栋梁之材。
题目:
中心:
开头:
论点1:
事例:
名言:
论点2:
事例:
名言:
论点3:
事例:
名言:
结尾:
下面我们就以2005年北京高考作文为例加以说明
作文题:以“说‘安’”为题作文。(60分)
“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要求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题目: 说“安”
中心:心安者,成万事
论点1:遭遇坎坷时,需要心安。
论点2: 身处逆境时,需要心安。
论点3: 面临成功时,需要心安。
题目: 说“安”
中心:心安者,成万事
开头:
论点1:遭遇坎坷时,需要心安。
事例: 李白、苏轼
名言:
论点2: 身处逆境时,需要心安。
事例: 史铁生、海伦·凯勒
名言:
论点3: 面临成功时,需要心安。
事例: 居里夫人 我国领导人
名言:
结尾:
二、开篇夺目
议论文开头方式
1、题记式开头法
即在正文前或文章题目下面写上一段扼要说明文章的内容或主旨的文字,也可以引用一段名人名言。其好处是:能够使读者快速迅捷地了解文章的内涵主旨,或启发读者思考、寻味。
[示 例]
心安者,成万事。——题记
观花者心安静等,才能看到昙花惊人的美艳;采药者心安静寻,才能找到举世难求的灵芝。生活中,处处需心安。心安者,成万事。
2.排比式开头法
[示 例]
幼苗长成参天古木,是因为它安于土壤,不求凌云之高;石砾被冲刷成卵石,是因为它安于河底,不求跨洋之远;沙石被浸成珍珠,是因为它安于蚌壳,不求骄阳之暖。人又岂非如此,只有安于现有的,才能最终有所收获,过多地追求享受,反而会阻碍前进的步伐。
3.引用式开头法
我向往幽闲,我喜欢清纯,我心仪静谧,我追求祥和……但这个纷扰中的世俗,在一片狼籍的温床上,永没有休止过可怕的梦想。
3.引用式开头法
我向往“采菊东篱下”的那种幽闲,我喜欢“清水出芙蓉”的那般清纯,我心仪“人迹板桥霜”的那片静谧,我追求“低头弄莲子”的那般祥和……但这个纷扰中的世俗,在一片狼藉的温床上,永没有休止过”沉鱼落雁”的可怕梦想。
4.化用试开头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天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5.引述式开头法
[示 例]
泰戈尔说:“爱是宽容的别名。”但丁说:“爱是美德的种子。”我们说:“宽容创造了美德。”一颗宽容的心就像天空一样高远,像大海一样深邃,它超脱于凡尘俗世的琐碎计较,情系于朗朗乾坤的萧洒悠静。宽容使我们的感情不再尖锐,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协调。
5、比喻式开头法
幸福是花朵,绽放出光明与希望;幸福是果实,回报以芳香与甘甜;幸福是落叶,奉献出余热化香泥。
6、议论式开头法
[示 例]
古来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古时之人就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我也认为: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
三、例析得法
要突破“观点+例子”的这种简单论证模式.
我们不妨试用以下方法及对策:
1.例后评价法
2.正反对比法
3. 反向假设法
分论点+事例+对事例进行分析+结论
论点:懒惰打败自己
《狮子与狐狸》
一只雄狮逮着一只狐狸,但没有吃它。因为狐狸答应每天逮几只小动物贡奉给狮子。于是在很长时间里狮子足不出户,天天享受着狐狸送来的食品,舒适得很。可是有一天狐狸什么也没有带来,狮子正要责问狐狸时,狐狸扑向它,将其咬死。
1.例后评价法 2.正反对比法 3. 反向假设法
1.例后评价法
例后评价法就是举例之后再作评价的方法, 也就是概括出事实论据的中心意思,得出一般性结论,从而揭示论点与事例之间的紧密逻辑联系。
1.例后评价法
狮子整天过着"饭来张口"的养尊处优的生活,已使它失去了往日百兽之王雄风。它不去训练自己滚扑撕咬的力,健壮的肌肉松弛下来,变成了满身的肥肉,动作由矫健变成了"蹒跚”身体由“力拔山兮”变成了"弱不禁风”,可以说害死它的不是狐狸,正是它自己的"懒惰"。
2.正反对比法
正反对比法,即举例后再举相反的例子加以比较,以形成正反对照,然后再加一两句分析以揭出事物本质的方法。
2.正反对比法
身为百兽之王的狮子长时间养尊处优,肥胖、笨拙已使它丧失了跳跃、格斗的能力,而它以前的“手下败将” ——一只小小的狐狸却勤于"练武",每天都去逮几只小动物贡奉给狮子。最后狮子竟然被小小的狐狸咬死了,可见害死狮子的不是狐狸,正是它自身的"懒惰"。
3. 反向假设法
反向假设法,就是举例后再向相反的方向作假设,揭示出事例内涵与论点的一致性的方法。
3. 反向假设法
如果不是这样,假如这只狮子有自知之明,不是象那足不出户的娇小姐那样养尊处优,依然每天“巡视”着属于自己的领地,就能保持肌肉的健壮和良好的跳跃、格斗能力,狐狸怎能伤害自己。狮死狐口,可以说害死它的不是小小的狐狸,正是懒惰这把匕首杀死了自己。
(三)、援事立理:步骤
第一步:引例(分论点)——在观点和材料之间,设置一句过渡性的话,把材料引出来。
第二步:述例——概括、简练、定向地讲述例子。
第三步:析例——分两步走,先对事例进行分析评述;再阐明事例和论点之间的关系,使事例与论点水乳交融。
援事立理:结构
分论点+事例+对事例进行分析+结论
现在我们看看《说"安"》这篇文章是如何以此法来说理的:
1.例后评价法
遭遇坎坷时,需要心安。李白被贬回乡,却豪放不减,安心享受难得的自由。于是,有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潇洒与大气。苏轼流放海南,却悠然依旧,安心享受难得的悠闲,于是,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自在。李白、苏轼仕途失意,但内心却并不为之所动,而是依然心安自在,快乐满怀,于是,成就了他们驰骋诗坛,流芳千古的伟业。 心安者,成万事 。
1.例后评价法
(分论点)遭遇坎坷时,需要心安。(事例)李白被贬回乡,却豪放不减,安心享受难得的自由。于是,有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潇洒与大气。苏轼流放海南,却悠然依旧,安心享受难得的悠闲,于是,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自在。(对事例进行分析)李白、苏轼仕途失意,但内心却并不为之所动,而是依然心安自在,快乐满怀,于是,成就了他们驰骋诗坛,流芳千古的伟业。(结论) 心安者,成万事 。
(论点)身处逆境时,需要心安。(事例)史铁生,不到二十,双腿就残废,但他却并未被吓倒,而是安心于写作,终于成为现代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但她却并未被压弯,而是安心练习说话,终于成为生活的强者、世人学习的楷模;史蒂芬·霍金,全身仅有两根手指能动,但他却并未被击垮,而是安心努力用两根手指写书和工作,终于,一部《时间简史》惊叹世人。(对事例进行分析)他们,都是生活中的不幸者,然而,他们却用内心的安然和自身的努力,使自己成了生活中的万幸者。(结论)心安者,成万事。
2. 反向假设法
(论点)面临成功时,需要心安。(反面假设)试想,如果没有居里夫人在发现钋后仍安心钻研,怎会有化学元素“镭”的发现?如果没有我国领导人在国家高速发展之时,仍不满足于现状,安心办事,怎会有中国今日傲立于世的辉煌?(分析)不沉湎于已有的成绩,安心创造新的业绩,一次次的成功必将不断垂青于他。(结论)心安者,成万事。
3、对比说理精彩片段赏析
(分论点) 双赢,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事例)郑和是一个航海家,率领船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他带着天朝上谕,所到之处,送陶瓷,送丝绸,送茶叶。 (分析)他送去了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度的文化,也受到异域的礼赞和膜拜,同时也学习了异域文化。 他用的是东方的“礼”,是东方的智慧。 (事例)当哥伦布带着他远洋的发现,成为西方殖民者在海上旅行的明灯时, (分析)他他只不过是一个殖民者的先驱,为了东方的黄金,为了东方的丝绸而来。所到之处,带给土著居民的是灾难。带走了车载斗量的财富,留下了殖民地人民泣血的控诉。(结论)所以哥伦布的航海史是血色的,处处浸染着贪婪所带来的罪恶。所以郑和的航海史是金色的,处处焕发着“双赢”所带来的人伦光辉;
请以“语言,有时是化解误会的良药”为论点用“援事立理”法写一段话。
(论点)语言,有时是化解误会的良药。(事例)赵国的大将廉颇因妒忌相如被赵王器重,扬言要使他难堪。而相如却处处避免发生冲突。众人不解。 相如的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道出了他的用意。这句话亦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相如的偏见,负荆请罪,最终与相如成为刎颈之交。(对事例进行分析)相如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化成了两位大臣心灵的桥梁,使他们的心能够得到沟通,使廉颇能够了解到相如的人格。(结论)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通过语言,许多误会得以消除,那么,心灵的隔阂也可以被冲移了。
四.清音余韵
谢榛在他的《四溟诗话》谈起诗的开头结尾时说的好:“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结旬如撞钟,清音有余。作文也是如此,一个简洁有力,余韵无穷,让人留连忘返的豹尾,往往能使文章大放异彩,从而收到“回首一笑百媚生”的效果。如何写出一个既充满诗情画意又余韵袅袅的"豹尾",关系着文章的成败。
四.清音余韵
方法一:总括全文,升华中心(推进式)
[示 例]
安国,安邦之人,必先安心。将心安如磐石的人是“志者”;将心置若冰清的为“治者”;将心比作镜湖的必为“智者”;将心看似苍穹的实作“知者”。
安心、安家、安邦,之后安天下。
方法二: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示 例]
(首段)古人造字,喻形寓意。何为“安”也?室中有女即为“安”。
女子,柔软如水的人儿,在古时,地位是如此的卑微,终日闭户不出,端坐家中,或织布纺纱,或挑水浆衣,有女子在家,室中平安。女子,也应为一家之顶梁。
(尾段)室中有女便为安,有女子的家才真正像个家,有女子的家便是个安定的家,安详的家,安逸的家,安然的家。
方法三:联系实际,满怀期待
[示 例]
安逸给予世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它不是众人分食的一块蛋糕。而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埋藏着的一种态度。当我们奋斗一生,努力追求过自己的理想后,我们也许有了白发,也许皱纹爬上眼角,但此时,我们能够说,自己的能量曾经真正的释放,自己曾经真正拼搏过、付出过,即便没有来生,我们也不后悔。这时,我们得到了一种非常宝贵的东西——安逸,我们此时才真正能够微笑,能够宽容,能够无悔。
方法四:引用名言,强化主题。
[示 例]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们纵没有先哲那超脱一切的气度,十之取其三,安于现有的一切,也还是做得到的!。
方法五:散文笔法,借意抒情。
[示 例一]
“风依然在吹,却不能如先前般活 泼。一片叶落下,那是难以割舍的情 怀。看了远方,我知道我要帮我的老 兄,帮我的老兄诚信回来,又一缕风,我已启程。
《诚信的出走》
又如: [例文二]
“人海茫茫,人海间碧波荡漾,让满载‘诚信’的小船在碧波间穿行。‘诚信’是你面对彼岸的风帆,这风帆能带你穿越茫茫人海。
满载一船‘诚信’,让我们自由自在地在人海中畅游,让人们打开 ‘心门',一起到达彼岸。"
首先把观点想清楚,“想”是“写”的前提。
1.自己的观点,有情感的作文。
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某件事。某个现象或某个问题时,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议论文。
2.切合材料的准确的观点
作文必须精心端坐,理会题旨,即切合题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审题,审题就是认真审读。揣摩命题者提供的作文材料、写作提示和要求以及标题等。
找准论述对象 标画材料的关键句 由物及人 追溯根源 弄准出题人的情感指向
3.有态度的作文。
阐述观点时,要把自己的意图表达清楚。要使人明白,你为什么提出这个观点,是要纠正或补充他人的看法,还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意图清楚,观点才能明确。
《劝学》《师说》《拿来主义》《谏逐客书》《六国论》
4.多角度分析问题
疫情
多角度思考(你想表达什么)
赞美:国家
医护人员
普通百姓
疫情源起
反思:疫情中呈现的人性:
疫情中的国家关系:
疫情中的文化反思:
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大国担当感和执行力
职业操守,坚守一线,奉献、牺牲精神。
众志成城,履行义务,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敬畏自然,珍爱生命
疫情就是一面镜子,你会看到正直、善良、坚强、忠诚和爱,也会看到沮丧、孤独和焦虑
全世界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协同互助方是正道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出自《绣袈裟衣缘》作者是日本长屋王。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开门见山,阐述观点(前两段)
阐述观 点的目的是说服别人,这就需要对观点作充分的解释。
1.可以具体的分析自己的论题。特别是一些形象化的表达,要阐释出它所代表的真正的内涵。如:“直面人生” “家国情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可以客观分析他人的观点,或肯定或驳斥,水到渠成的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用有人说——有人说——而我认为—这样的句子,要表达的更简洁有力。)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为文之道,贵在立意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1.丰富、充实的论据(人物、名言)
选材上:经典而又新颖
组织上:详略的处理。(学会采用事例的并举)
表达上:富有感染力、评论性的语言,忌用太多的描述性、记叙性的语言。
2.清晰而又严谨的结构
并列式结构:分论点不能是简单的重复,得是论点的不同角度,而又彼此联系。
层递式结构: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示例
有这样一则材料
史学家钱穆在一道观中看到一位老道士正在清除庭院中一棵枯死的古柏。
钱穆好奇地问:“挖掉之后要补种一棵什么树呢 ”道士说:“夹竹桃。”钱穆大为惊异:“为什么不再种松柏,要种夹竹桃呢 ”老道说:“松柏树长大,我看不到了;夹竹桃明年就开花,我还看得到。”
钱穆先生听了,大为感叹:“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年的开山祖师,为何种的是松柏而不是夹竹桃呢 ”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