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再塑生命的人》 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再塑生命的人》 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4 21:5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让我们走进一个感人的故事……
10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
.凯勒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2、梳理结构,理清思路。
3、品味细节,体会感情。
会读会写
感慨 搓捻 模仿 绽开 唯恐
涨红 譬如 争执 惭愧 激荡
奥秘 捡 拼凑 企盼
kǎi niǎn mó
zhàng pì
会读会写
恍然大悟 混为一谈 疲倦不堪
小心翼翼 不求甚解 油然而生
悔恨莫及 美不胜收 依样画葫芦
huǎng hùn
理解词语
1.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2.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3.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
4.怦怦直跳:形容心跳得很厉害。
5.依样画葫芦:照别人画的葫芦样子画葫芦。指办事单纯模仿,没有创新。
6.不求甚解: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7.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成是相同的事物。
8.恍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
9.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10.譬如:比如。
11.花团锦簇:像花朵、锦绣汇聚在一起。形容五彩缤纷、灿烂绚丽的景象。
12.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13.企盼:盼望。
理解词语
8.恍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
9.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10.譬如:比如。
11.花团锦簇:像花朵、锦绣汇聚在一起。形容五彩缤纷、灿烂绚丽的景象。
12.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13.企盼:盼望。
学前质疑
1、生命为什么要再塑?
2、谁是再塑生命的人?
3、他(她)是怎样再塑生命的?
……
学法指导
1、带着疑问默读
2、结合阅读提示
3、关注、勾画关键语句(标题、开头、结尾……)
活动一:概说再塑
1、谁是再塑生命的人?
安妮 莎莉文老师
2、生命为什么要再塑?
此前“我”的生活和此后截然不同(1)
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我”已经疲倦不堪了。(3)
更多背景
海伦·凯勒(1880年—1968年),美国现代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1岁零7个月时突患疾病,成为一个集盲、聋、哑于一身的残疾人。6岁9个月时开始向安妮·莎莉文学习美式手语。经过几年努力,学会了读书、说话。学会了5国文字,知识渊博。20岁上大学,24岁大学毕业后,60多年间,从事写作、演讲,跑遍美国各地,周游世界各国,为聋盲哑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贡献一生,受到许多国家的赞扬和嘉奖。
53岁发表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79岁时,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马克吐温曾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更多背景
安妮·莎莉文(1866年——1936年),美国著名残障教育家,海伦·凯勒的启蒙老师,20岁时从盲人学校毕业,开始用毕生精力培养海伦,海伦·凯勒是她唯一的学生。
5岁时因沙眼失去大部分视力,经过两次手术,恢复部分视力,因全身心教育海伦,丈夫离她而去,年老时,因用眼过度,再次失明,70岁时在人们的惋惜声中与世长辞。
活动二:梳理再塑
勾画关键语句,梳理安妮 莎莉文老师再塑“我”的生命的过程
安妮老师 海伦.凯勒
再塑前
初见 老师
认简 单词
认复 杂词
愤怒、苦恼、疲倦、
迷茫、期盼
期待、憧憬
自豪、高兴
不耐烦、发脾气
恍然大悟、神奇、
悔恨莫及
握住手,紧紧抱在怀中
给我布娃娃,在我手上慢慢拼写
让我感受水流,在我手上拼写
再塑
活动三:理解再塑
为什么说安妮 莎莉文老师是再塑“我”生命的人?
安妮 莎莉文老师教会“我”文字,使“我”理解了文字的奥秘,唤醒了“我”的灵魂,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让“我”重新认识了世界,这一切就像重新给予“我”生命。以“再塑生命的人”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高贵品质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活动三:梳理活动
再塑生命的人
难忘再塑(1)
期待再塑(2-4)
初见拥抱(5)
教简单词(6-8)
敬佩
感激
再塑
过程
教复杂词(9-12)
塑后感想(13)
课下作业
1、背诵课文第四段,仿写第四段。
2、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进一步感受安妮沙利文老师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