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
出
一 解诗题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本课学习的是组诗中的第一首。
二 知作者
三 读古诗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
jànɡ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声音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
——叶嘉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 悟悲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读出思念
在这样的明月下,征人会想起谁?
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万里长征 。
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关,万里长征 。
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万里长征 。
儿未还
夫未还
父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读出牵挂
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成久戍之役,战死沙场。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资治通鉴·唐纪》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李白《关山月》
血染长城沙,马踏征人骨。
——苏轼《古塞下》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陆游《关山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读出凄凉
结合诗句和历史资料,你体会到了什么?
战争惨烈
将士劳苦
亲人牵挂
边关疾苦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读出悲壮
五 赏壮志
读了本诗,你会联想到哪些战争场面?
冲锋陷阵
浴血拼杀
烽火连天
出 塞
【唐】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
不使
游牧民族骑兵
李广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西汉时,匈奴犯境,民不聊生。卫青、霍去病、李广等英勇善战的将领带兵抗击匈奴,屡建奇功,消除了北方的边患。李广将军因为本领高强,百发百中,使得匈奴畏服,威震边疆,被誉为“飞将军”。
塞下曲 其二
【唐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 其三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要是李广将军在,胡人 。
要是李广将军在,边关 。
要是李广将军在,将士 。
要是李广将军在,国家 。
就不敢来侵犯
就能安宁
就能回家
就会太平
结合诗句和历史资料,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期盼和平
渴求良将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读出渴望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读出讽刺
王昌龄,人称“七绝圣手”。《出塞》一诗,意境苍凉,语意悲壮,被明代诗人李攀龙奉为“唐人七绝之压卷作”。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万里长征人未还
猜诗句
六 促升华
写感想
在和平年代,依然有英勇无畏、精忠报国的戍边战士在默默奉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小学生当志存高远,为中华之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