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二)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要使小提琴琴弦发出比较低的声音,就要把琴弦调得( )。
A.紧一些 B.松一些 C.不紧也不松
2.用嘴对着大小相同的4支试管吹气,下列哪支试管发出的声音最高( )。
A.不盛水的试管 B.盛一半水的试管 C.盛满水的试管
3.可以用来描述声音的词语是( )
A.冷、热 B.高、低 C.鲜艳、暗淡
4.电视机声音太小,小丁用遥控器把声音调大了一些。这个过程中,电视机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
A.音色 B.高低 C.强弱
5.下列关于耳朵各部门结构的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
A.耳郭收集声波
B.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C.耳蜗将振动传到内耳
6.小科把手掌放在耳朵后面如图所示,这是为了( )。
A.将声音通过手掌直接传递给大脑 B.增强声音的振动
C.将耳廓扩大收集更多的声音,听得更清晰
7.用纸卷了个纸喇叭,发现用纸喇叭听声音,声音更大了,这是因为( ) 。
A.纸喇叭扩大了耳廓收集声波的范围
B.纸喇叭将外界的声音变大
C.纸喇叭控制了部分声音进入耳朵
8.校园里的广播响了,我们在操场、在教室都能听到,因为声音是向( )传播的。
A.四面八方 B.前方 C.后方
9.敲击音叉,迅速让音叉接触水面,会看到( )
A.水珠飞溅起来 B.水面没有变化 C.音叉停止发声
10.下列行为可以产生声音的是( )。
A.对物体施加很大的力 B.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
C.让物体产生振动
二、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1.宇航员在月球上,如果不借助耳机等装置,将听不到任何声音,是因为月球上不存在会振动的物体。( )
12.动物们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
13.用手拍打墙面能听到声音,但没看到墙振动,说明发声物体不一定都要振动。( )14.声音能通过铁轨传播到较远的地方,因此声音在月球上同样可以传播。( )
15.人听不到声音,一定是鼓膜破了。 ( )
16.飞虫进入外耳道后,会感觉很痒,为了把飞虫挖出来,可以用尖锐的工具挖耳朵。( )
17.兔子有尖尖的耳郭,主要的作用是为了收集外界声音。( )
18.“喇叭声音太大”是对声音强弱的描述。( )
19.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
20.材料不同,乐器的演奏效果就不同。( )
三、填空题(共10题;共18分)
21. 是我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具有7千年的历史。
22.古筝是一种民族乐器,通过弹拨弦发出声音,当弦发出声音太低时,我们可以把弦调 些。一般上来说,相同情况下越粗的弦发出的声音越 。
2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来表示。
24.用小锤敲击两个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铁管,发出的声音高的是 。
25.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 。
26.人的耳朵是 、 、 三部分构成。
27.耳朵里面 很薄而且有 ,即使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28.不同物体中传播本领不同,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29.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
30.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它以 的形式传播。
四、连线题(共2题;共10分)
31.把生活中有关的声音现象与原因用线连起来。
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 声音的强弱是可以控制的
给摩托车的发动机装上消声器 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
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喇叭会感觉到振动 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吉他能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声音立刻消失 物体粗细不同发出的音高不同
32.将对应的选项在答题卡上填涂
外耳道 将声音转化为振动
鼓膜 传递声音到中耳
听小骨 传递振动到内耳
耳蜗 将神经信号传递大脑
听觉神经 将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
五、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6分)
33.小雪过生日,爸爸送给她一把吉他作为生日礼物。小雪仔细观察,发现吉他上有六根琴弦,每根琴弦的粗细都不一样。爸爸告诉小雪:吉他的演奏方法是在琴颈上按住一根琴弦,再在琴箱上拨动这根琴弦使其发声。
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相同条件下,演奏时拨动的琴弦越细发出的声音____。
A.越高 B.越低 C.越轻
(2)演奏时按住同一根琴弦的位置越高,发出的声音____。
A.越高 B.越低 C.越响
(3)琴弦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得速度____。
A.越快 B.越慢 C.不变
(4)在琴头上有六个可调琴弦松紧的旋钮,要使发出的声音高点,可以把琴弦调得____。
A.长一点 B.松一点 C.紧一点
34.(一)我们听过许多乐器的声音,(如图)比如像古筝等都是靠弦的振动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那么弦的音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1)观察图中古筝的琴弦,发现琴弦不相同的是 。
(2)尝试拨动琴弦,我们发现细的琴弦发出的声音 ;粗的琴弦发出的声音 。
(3)调节其中一根琴弦的松紧,琴弦紧时,声音 ;琴弦松时,声音 。
六、综合题(共1题;共16分)
35.材料一: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3名航天员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太空科普课上航天员授课期间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1)观看天宫课堂直播时,我们可以清晰听到航天员老师说话的声音,证明航天员老师与直播设备之间存在( )传播声音。
A.空气 B.水 C.二氧化碳
(2)我们听到航天员说的话,是航天员喉咙( )产生的声音。
A.敲打 B.振动 C.吹气
(3)水稻在中国空间站成功生长,实现了超远距离的种子传播,这种是( )传播。
A.风力 B.弹力 C.人工
(4)我们看到空间站上生长的水稻和地面的一样,也会( )。
A.开花结果 B.昆虫授粉 C.亩产量高
(5)在班上收看天宫直播时,声音听不清,会看到老师会把音量调大,这属于调节声音的( )。
A.音调 B.强度 C.音色
(6)为了检测天宫站仪器噪声的分布情况,保障设备正常运行需要安装相应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最有可能用到( )。
A.颜色传感器 B.声音传感器 C.温度传感器
(7)天宫课堂能成功进行,有赖于各种先进的电力设备,当太空舱某根导线出现损坏时,以下哪种材料的物资可以临时顶替? ( )
A.橡皮筋 B.铜丝 C.一次性筷子
(8)元宵节,宇航员想在空间站中与地面的同学们一起自制电灯笼,可以不带( ),也能做成会发亮的小灯笼。
A.电池 B.开关 C.小灯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要使小提琴琴弦发出比较低的音调,就要把琴弦调得松一些,琴弦越松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琴弦越紧,振动速度越快,声音越高。故B正确,AC选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管内空气的振动发出的,空气柱长度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音调越高。
3.【答案】B
【解析】我们通过用声音的高低强弱来描述声音。
4.【答案】C
【解析】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电视机声音太轻,小丁用遥控器把声音调高了一些。这个过程中,电视机声音强弱发生了变化,电视机扬声器的振动幅度变大了。
5.【答案】C
【解析】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一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将声波转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AB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
6.【答案】C
【解析】为了听得更清楚些,常把手掌卷曲起来,放在耳郭的上方,以增加耳郭的长度,增强耳廓的集音作用。
7.【答案】A
【解析】声音传播向各处,用“喇叭”使它集中传播。就把分散的能量聚集到一起,所以会发现声音的音量变大了。
8.【答案】A
【解析】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充当介质。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所以校园里的广播响了,我们在操场、在教室都能听到。
9.【答案】A
【解析】 振动的音叉接触水面会使水面也产生振动,所以可以看到水珠飞溅的现象。
10.【答案】C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让物体产生振动会产生声音,对物体施加很大的力、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给物体通电都不能让物体振动,都不能产生声音。故C选项正确。
11.【答案】(1)错误
【解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2.【答案】(1)错误
【解析】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动物们发声也是由振动产生的。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13.【答案】(1)错误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不振动就不会发出声音。用手拍打墙面可以听到声音,但没看到墙在振动,是因为墙面的振动很微弱,肉眼看不到。所以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14.【答案】(1)错误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声音在月球上是不可以传播的。
15.【答案】(1)错误
【解析】出现耳朵听不见的原因非常多,最常见的是耳朵本身的疾病,比如外耳道内耵聍栓塞,中耳炎,突发性耳聋等。
16.【答案】(1)错误
【解析】 飞虫进入外耳道后,通常可以在耳朵中滴入一滴橄榄油,能够将小虫杀死,然后将耳朵侧斜到一边,这样才能够让小虫的死尸跌出来。不可以用尖锐的工具挖耳朵。
17.【答案】(1)正确
【解析】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郭的作用收集声波,耳道的作用传递声音,鼓膜的作用引起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向大脑报告信息。兔子有尖尖的耳郭的作用主要是收集外界声波,可以使声音更加清楚。
18.【答案】(1)正确
【解析】 “喇叭声音太大” 是指音量的大小,是对声音强弱的描述。
19.【答案】(1)正确
【解析】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所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20.【答案】(1)正确
【解析】不同的材料制造的乐器,演奏出来的声音就不同,演奏效果就不同。
21.【答案】埙
【解析】考查埙的历史, 埙的起源于汉族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
22.【答案】紧;低
【解析】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当弦发出声音太低时,我们可以把弦调紧一些。 相同情况下越粗的弦发出的声音越低。
23.【答案】音量;音高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24.【答案】短铁管
【解析】声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的快慢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用小锤敲击两个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铁管,短的铁管振动频率快,发出的声音高。
25.【答案】声音的强弱不同
【解析】 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越轻的声音越弱,越重的声音越重。
26.【答案】外耳;内耳;中耳
【解析】考查耳朵的结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27.【答案】鼓膜;弹性
【解析】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28.【答案】真空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9.【答案】固体;液体;气体
【解析】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30.【答案】振动;声波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31.【答案】
【解析】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是因为脚步声可以在水中进行传播,惊到了水中的鱼;给摩托车的发动机装上消声器是减少了声音的强弱; 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喇叭会感觉到振动说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吉他能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指的是物体发出的音高不同; 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声音立刻消失说明物体停止振动时声音就会消失。
32.【答案】
【解析】考查耳朵的结构和作用。
33.【答案】(1)A(2)B(3)A(4)C
【解析】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1)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琴弦越细,振动的越快,声音的音高越高。
(2)同一根弦的位置越高,说明越长,则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3)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4)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短、紧、细都会加快振动,从而使音高变高。
34.【答案】(1)粗细(2)高;低(3)高;低
【解析】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弦的音高与弦的粗细、松紧、和长短有关。弦越细、越紧、越短,相同情况下振动得越快,弦的音高越高。
35.【答案】(1)A(2)B(3)C(4)A(5)B(6)B(7)B(8)B
【解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管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我们能够听到授课老师的声音,说明航天员老师与直播设备之间存在空气。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能够听到宇航员声音,是因为他们声带(喉咙)振动产生声音。
(3)水稻在空间站成功生长,是因为人们将种子带到空间站的,是通过人力传播。
(4)植物的生长不管在哪里,都需要经历他们的一生,都会开花结果。
(5)把音量调大属于增加声音的强度。
(6)声音传感器能够检测声音,可以用来检测噪声,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7)铜丝属于导体,可以用来临时顶替导线。
(8)简单的电路中,可以不需要开关,有导线,电源和用电器,用电器也能运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