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课件+学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课件+学案+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27 07:58:32

文档简介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主要考查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物质基础及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诗经》、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的根源;
【课前预习】
一、《诗经》
1、概况:中国 总集,收录了 到 中期的三百多首诗
歌; 整理编订.
2、内容:风: 歌谣(精华部分);雅:贵族饮酒演唱乐歌;颂:宗庙祭祀演
唱乐歌
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 极强。
(4)地位:是中国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 的基础,被后世奉为
2、楚辞(产生于 )
(1)代表作:屈原的《 》
(2)特点:采用 方言,句式灵活,多用语气词 “兮”,易于表达感情,具
有 风格。
(3)《离骚》的地位:创楚辞体裁,开中国古典文学 源头。
《诗经》、楚辞并称为“风”、“骚”,分别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3、汉赋
(1)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2)代表作:西汉: 《子虚赋》《上林赋》东汉: 《二京赋》
二、唐诗宋词 流光溢彩
1、唐诗
(1)繁荣原因:
①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②南北的文化交流和中外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③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 ”,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2)唐诗的发展概况:
①初唐:王勃、陈子昂
②盛唐:边塞诗: 、 ;田园诗: 、 ;
“诗仙” ,“诗圣” 。
③中唐:白居易
④晚唐:杜牧、李商隐
2、宋词
(1)繁荣原因
①两宋城市手工业、 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 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2)主要流派
婉约派: 、 豪放派: 、
三、元曲之佳 通俗易懂
1、兴起与发展:宋代兴起,元朝繁荣;内容包括杂剧和散曲
2、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元曲四大家”) :《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
延伸:诗、词、曲有何区别?
1、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
2、词(长短句)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
3、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
四、明清小说 铸就辉煌
1、小说发展简况: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 唐传奇 — 宋话本
2、明清小说繁荣背景
① 进入了强化阶段;
②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的出现;
③ 阶层的不断扩大。
3、特点:数量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4、代表作
①《 》(罗贯中,元末明初)最早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 》(施耐庵,元末明初)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③《 》(吴承恩,明)浪漫主义小说; ④《 》曹雪芹、高鹗,清,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⑤《 》(吴敬梓,清)以揭露科举制度腐败为主,讽刺小说; ⑥《 》(蒲松龄,清)借写妖狐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优秀短篇小说集。
思考: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
【课后习题】
1、下列关于《诗经》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C.主要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 D.诗歌描述了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
2、《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这说明 ( )
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统时代风貌
3、毛泽东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
B.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
C.《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
D.楚辞创作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
4、唐朝出现诗歌繁荣的局面,主要是因为 ( )
①魏晋以来,诗歌创作渐趋成熟 ②边疆危机严重,忧患意识明显
③科举考试的推动 ④社会比较繁荣 ⑤实行开放和多元的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5、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6、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造和演出兴盛,城市里“瓦肆”“勾栏”纷纷出现,到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这反映出( )
A.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 B.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
C.文化政策影响文化现象 D.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7、元朝文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
A.形式灵活,雅俗兼具 B.重章叠句,语言质朴
C.结构严谨,平仄有致 D.半诗半文,辞藻华丽
8.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 ( )
①“关关雎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10、明清时期的小说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色?( )
A.反对骈体,提倡散体 B.继承元杂剧的传统
C.反映封建制度的没落 D.体现商品经济的繁荣
11、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12、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传。康有为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②市民阶层壮大 ③小说的世俗性 ④重商观念形成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3、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14、梁启超说:“中古及近代之小说,在作者本明告人以所纪之非事实,然善为史者,偏能于非事实中觅出事实。例如《水浒传》中‘鲁智深醉打山门’,固非事实也,然元明间犯罪之人得一度牒即可以借佛门作逋逃薮,此却为一事实。”这反映出小说作为史料,有助于我们了解 ( )
A.小说中的时代 B.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C.作家的写作时代 D.“历史穿越”的荒诞
15、阅读下列图片:
注:图一是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画的圣母,圣母被画成一个年轻端庄美丽的女子,闪烁着母性的光辉。图二是中国明清时期深受人们喜爱的通俗小说《水浒传》。
请回答:
(1)说明拉斐尔创作出该作品的经济和社会思想背景。
(2)明清时期,中国文学产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就文学艺术的产生谈谈你的看法。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文史联系比较、情景创设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开门见山
1、教师设问:有了人类就有人类的劳动、人类的情感,逐步就产生了表达人们劳动、生活和思想情感的文学。中国文化源源流长,文学更是辉煌灿烂。同学知道自古以来我国文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学生列举:先秦诗经、楚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新课:
一、《诗经》
教师1、欣赏一段诗经名句引入。出自哪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学生答1:《诗经》。
学生再列举熟悉的诗经句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已学习过的内容《伐檀》、《七月》或《硕鼠》
教师2:分析《诗经》的简单概况、特点和价值。
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孔子整理编定。
特点: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现实主义)
价值: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注意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离骚》
教师1、欣赏《离骚》名句,谁人所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生:简介屈原
教师2、分析《离骚》概况、特点和价值
概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所作。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又称“ 骚体 ”。《离骚》是楚词代表作,抒情长诗。
特点:楚言楚地(楚辞体);句子参差不齐;浪漫主义色彩。
价值:是抒情长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人民的热爱。
教师小结:《诗经》、楚辞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影响已突破文学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清人赵翼《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学史上,人们常以“风”“骚”并举。“风”指《诗经》,“骚”指楚辞。
三、汉赋
(1)汉赋
教师1、汉朝时,楚辞盛行。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了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 什么是赋,有什么特点?著名的佳作是什么?
学生,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的,内容丰富,气势恢宏
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佳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上林赋》,作品借“子虚”、“乌有”和“亡是公”)——补充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和子虚乌有成语的来源
张衡的《二京赋》
四、唐诗
1、教师:在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当数——唐朝。其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如下归纳:
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在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成就:
初唐:王勃、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盛唐: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白(“诗仙”)、杜甫(“诗圣”。)
中唐:白居易
晚唐:杜牧和李商隐(“小李杜”)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诗名句欣赏。
学生各说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
教师补充。
4、价值:黄金、辉煌、灿烂,源源流长。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五、宋词
唐代诗歌繁荣,同时还出现了诗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句子长短不一,更便于抒发感情。这就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1、宋词繁荣原因:教师补充(歌曲《明月几时有》导入)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成就:
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陆游不仅是大诗人,而留下了很多的词篇,其词作品既有豪放的佳作,也有婉约的名篇。
3、名句欣赏
学生背诵
(教师补充李煜《虞美人》)
4、特点:句子长短不一,更便于抒发感情。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六、元曲。
教师:唐诗、宋词,元代就是曲了。
什么是元曲?特点?成就最高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马致远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可介绍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冤》,高中语文教材也节选有其中的片段。
七、明清小说
教师:唐诗、宋词,元曲。最后就是明清小说
1、教师:下列是介绍明清小说的文字,请列举其作品:
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
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
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会:
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
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
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产生的背景:
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体裁,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阶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小结:
先归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几种文学形式的主要特点和成就,再要求学生将本课内容概括为“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应包括历史时期、文学体裁及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
课件42张PPT。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1.出现时间:春秋末年一、春秋:《诗经》1.出现时间:春秋末年一、春秋:《诗经》2.内容:风(“国风”)——西周民间的民歌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3.特点:★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
★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译:
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对在河滩,美丽
贤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译:
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1.出现时间:一、春秋:《诗经》2.内容:3.特点:4.地位: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
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儒家奉为
经典。 1、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它是整齐的四言体诗歌
C、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首
D、西周时贵族才能接受教育,所以《诗经》表现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的情感D二、战国:楚辞屈原和楚辞: 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伟
大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
占有崇高的地位,也是世
界文化名人之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二、战国:楚辞1.产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诗歌
新体裁──“楚辞”。3.代表作:《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
风格。2.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
情感。2. 下列关于楚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楚辞产生于战国时期,由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用楚国方言创造的一种新体诗歌
B、楚辞与《诗经》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是自由灵活的句式
C、《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诗
D、楚辞铺陈辞藻、华丽文采,多是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之作
3. 对先秦时期的诗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与楚辞的出现是这一时期诗歌发展的主要成就
B.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C.诗经和楚辞的文学风格是一样的
D.诗歌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三、汉赋 赋是两汉时期盛行
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直
接源于骚体诗,在楚辞
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
分,形成一种半诗半文
的综合文体。三、汉赋1.特点: 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张衡《二京赋》2.代表人物四、唐诗1.唐朝诗歌辉煌的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陈子昂王勃初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王勃高适 岑参(边塞诗人)(山水诗人)(诗仙)(诗圣)盛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边塞诗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特点:主要描写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军旅生 活的英武豪放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哀,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陈子昂王勃高适 岑参孟浩然 王维(边塞诗人)(山水诗人)(诗仙)(诗圣)山水诗代表诗人:孟浩然、王维特点:主要描写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2018/12/16陈子昂王勃高适 岑参孟浩然 王维李白(边塞诗人)(山水诗人)(诗仙)(诗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早发白帝城》、 《蜀道难》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陈子昂王勃高适 岑参孟浩然 王维李白杜甫(边塞诗人)(山水诗人)(诗仙)(诗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后人称他为“诗圣”。代表作:“三吏” “三别”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陈子昂王勃高适 岑参孟浩然 王维李白杜甫(边塞诗人)(山水诗人)(诗仙)(诗圣)白居易白居易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代表作: 《秦中吟》《新乐府》《长恨歌》《 琵琶行》长恨歌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陈子昂王勃高适 岑参孟浩然 王维李白杜甫(边塞诗人)(山水诗人)(诗仙)(诗圣)白居易杜牧李商隐(小李杜)晚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这一时期成就较高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后人把他俩称为“小李杜”。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现实,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颓丧情绪。代表作:杜牧《江南春》 李商隐《无题》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2018/12/164、唐代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根据描述,你觉得位诗人应该是
A. 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孟浩然
5、关心民间疾苦,自言“惟歌生民命,愿得天下知”,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自己匡时济世的政治抱负的唐代诗人是
A. 李白 B.?杜甫 C. 白居易 D. 王昌龄CA6.唐朝活跃在安史之乱后的著名诗人有
①杜甫 ②白居易③王勃④陆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A7、下列文学形式,不可能批判社会现实的是
A.《诗经》中的国风 B. 楚辞
汉赋
D. 唐代杜甫,白居易的诗
C五、宋词1、特点:句子长短不一,能歌能唱,便于抒发情感(1)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2)宋元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探究词曲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的原因2、派别及代表:婉约派:
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豪放派:
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
陆游(南宋)柳永:大量吸收俚俗口语,以柔丽为尚,多写城市的繁荣和男女的悲欢离合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的孤寂与乡愁。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深入浅出的字句,表达内心的真挚感情。苏轼(1037~1101年),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把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题材,都纳入词的抒写范围。以豪放奔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给词注入强劲的生命力。☆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
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
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辛词
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
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
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
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
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
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作品表达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六、元曲2、元曲:
元代,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1、散曲:
宋代民间兴起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特点: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特点: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代表:关汉卿、马致远3、社会背景:
①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民族分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
②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①兴起——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轶事小说”)②唐代——传奇小说流行 (适应城市市民生活需求)③宋元——话本是小说发展的新阶段(市民生活需求)④明清——随着城市经济繁荣,小说走向繁荣七、明清小说1、中国小说发展历程2、明清小说的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
富,在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
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
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批判现实的著作:
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聊斋志异》、
吴敬梓《儒林外史》3、主要的作品通俗文学: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金瓶梅》短篇小说集:
“三言”“二拍”:《警世通言》、《喻世明
言》、《醒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
《续刻拍案惊奇》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
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
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
社会:
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
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下列是介绍明清小说的文字,请列举其作品:知识演练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历程与特点四言为主,重章叠句,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句子参差不齐,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比较自由活泼,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在楚辞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而形成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前期的诗歌开朗奔放、刚键清新;后期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句子长短参差,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抒发感情,并可配乐演唱。散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数量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前代,对现实提出深刻的批判。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总趋势:逐渐平民化(通俗化)1.《诗经》2.楚辞3.汉赋4.唐诗5.宋词6.元曲7.明清
小说小结巩固 探究归纳:古代几个重要阶段文学繁荣的原因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盛行。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民族间和中外文化频繁交流;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科举“以诗取士” 。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两宋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词的句子长短参差,更能够表达作家的思想感情。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新兴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各种社会危机、矛盾不断加深,使得一些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印刷术不断完善和新兴社会群体对文学精神食粮需求的刺激下,书坊、书肆迅速发展起来。汉赋:唐诗:宋词:明清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