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课前预习】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目的:加强 ,以打破 、 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问技术的垄断。
2、成就:
(1)两弹一星:
①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②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 年,中国自行设
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③ 年,随着我国第一颗 “东方红一号”的发
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
入 时代。
(2)和平利用核能:中国十分重视和平利用核能,掌握了核技术后,中国先后建成 核电站和 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3)载人航天工程:
①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
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②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 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成功返回地面。
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意义:
①打破了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他们扼杀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②加强了国防实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
③维护世界和平
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原因:中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研制: 年, 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意义:
①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②杂交水稻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不仅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国内);而且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国际)
③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还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
①开始: 年, 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
②成就: 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一I号”。
③意义: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
⑴成就:① 年,人工合成 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②中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⑵意义: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本课要旨
●“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使中国的国防能力大大增强。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重大贡献。
●计算机的应用加速了国家的信息化发展。
【课后练习】
1.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
A.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
B.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他培育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2.我国独立自主发展航天技术取得的第一项重大成就是( )
A.生产出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B.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C.“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D.同步试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
3.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的事实,说明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几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第十九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两弹一星”决策的背景;“两弹一星”研制的主要成果;航天航空技术的新成果;“神舟” 五号载人航天工程;袁隆平和南优2号;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献;1983年,中国研制成功“银河-Ⅰ号”计算机;1965年中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
(2)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视频录像播放,引导学生分析、找出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及这研究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及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讨论、辩论的办法。
(2)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提供史料、图片和影视资料,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教学,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让学生学会尊重科学,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
(2)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炼的讲述本节课文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线索: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但自1840年以后,备受欺凌,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然后再让学生阅读引言,了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制定了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科学技术振兴的伟大历程。有条件的学校建议播放“神舟七号飞船升天并首次遨游太空”的视频片段。并由此导入新课。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1)概念:“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⑵1991年和1994年,我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并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3)导弹的研制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7年10月,我国发射的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4)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迈入航天时代。
2、载人航天的发展:
(1)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的战略决略;。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3)2003年起,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过渡】师:有人曾戏说:人类探索太空是因为地球上的人口太多了,希望有朝一日能把一部分地球人迁到太空居住。这虽是个戏言,但却说出了一个问题:地球上人口太多了!人口的增长必然带来一个问题:饥饿!
师:面对饥饿怎么办?(找袁隆平)我们中国农民不是有这么一种说法“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吗?中国农民为什么这么说?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培育,是2001年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
2、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人类的主要贡献: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不仅大大提高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享有很高的声誉。
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我国计算机的研制:
(1)过程:
①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
②1983年成功研制出“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上亿次);
③高性能计算机先后问世。
(2)作用: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的发展:
(1)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制:
作用: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课堂小结: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科技发展状况: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课件36张PPT。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突出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课程标准必修3 第七单元阶段一:“文革”前,为加强国防有了较全面的发展①建立科研机构——成立中科院②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阶段二:“文革”时,严重破坏,但有突破性进展 阶段三:“文革”后,蓬勃发展①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邓小平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②1985年推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制定实施的 “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取得瞩目成就。以原子能、火箭和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③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发展概况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突出成就知识归纳第一颗原子弹
试爆成功中国从此跨入核武器国家行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突出成就 ☆1964年第一颗原子
弹爆炸成功,打破美苏等国的核垄断。☆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邓稼先(1924—
1986),中国物理学家;
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
士学位,当年回国。他是
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的开
拓者与奠基人之一,是中
国核试验在技术上的主要
组织领导者之一。被誉为
中国的“两弹元勋”。第一颗原子弹
试爆成功中国从此跨入核武器国家行列自行研制中近程 导弹实验成功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突出成就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如何看待中国研制核武器的问题? 课堂自主探究第一颗原子弹
试爆成功中国从此跨入核武器国家行列自行研制中近程 导弹实验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突出成就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于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
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第一颗原子弹
试爆成功中国从此跨入核武器国家行列自行研制中近程 导弹实验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神舟”飞船4次无人飞行试验成功“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 世界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世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突出成就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
船,于2003年10月在酒泉发射升空。我国首次载人
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
天技术的国家。中国第一位太空人 2005年10月,在经过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
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2008年9月27日北京时间16时43分,中国神舟七号
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中国首次空间
出舱活动。 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也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神八已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神八”将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并和此后的神舟九号、十号一起组成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2011年11月3日凌晨进行第一次交会对接后,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组合飞行12天之后,第二次交会对接在14日进行。 第二次交会对接飞行2天之后,16日,神八将第二次撤离天宫一号,17日返回地面。 中国还将发射神舟九号以及搭载宇航员的神舟十号(“神八”与“神九”飞船都将没有航天员跟随上天,而神舟十号则载人),再与天宫一号对接,组装成一个能容纳三名宇航员工作和生活的空间站雏形。这将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可以在地球轨道上长期滞留工作的空间站,对于探索宇宙奥秘、造福人类有着重要意义。 培育出“南优2号”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水稻品种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突出成就 中国农民说,吃饭
靠“两平”,一是邓小
平;二是袁隆平。培育出“南优2号”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水稻品种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突出成就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 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思考探究一 钱学森说,中国在那样一个工业、技术基础都很薄弱的情况下搞“两弹”,没有社会主义制度是不行的,那就是党中央、毛主席一声号令,没二话,我们就干,而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就是周恩来总理和聂帅。 阅读材料一国家的独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人民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了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 陈赓问我(钱学森):“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
我说:“为什么不能搞?外国人能搞,我们中国人就不能搞?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阅读材料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国家的独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人民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了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吸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思考探究二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阅读材料一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我还说:“你说不该搞,那好;如果不搞,没有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那中国是
什么地位?你要搞经济建设也不可能,因为没
有那样的和平环境。” ——钱学森阅读材料二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①、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②、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
造了安定的环境;③、解决了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且有利于解
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④、科技进步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巨大发展,推
动了现代化建设的进行。课堂小结科技发展的突出成就 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堂测评1、建国初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两弹一星”?
A.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B. 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C. 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D. 打破大国武力威胁和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2、2001年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的获得者是:
A. 袁隆平 B. 邓稼先 C. 杨利伟 D. 钱学森3、新中国建立以来,取得世界第一的科技成就是
A .研制出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D.原子弹爆炸成功
4、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
作用和意义有:
① 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② 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③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