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窦娥冤(节选)》课件(共4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窦娥冤(节选)》课件(共4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5 06:3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赵盼儿和宋引章有故事原型吗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妓女宋引章本与安秀才有约,后被恶少周舍花言巧语所惑,不听结义姐妹赵盼儿相劝,嫁给周舍。婚后周舍对其百般虐待,赵盼儿为救助姐妹宋引章,她浓妆艳抹,假意愿嫁周舍,自带酒、羊和大红罗去找周舍,周舍喜不自禁。赵盼儿要周舍先休了宋引章才肯嫁他,刚好宋引章又来吵闹,周舍一怒之下写了休书,赶走宋引章。赵盼儿与宋引章二人一同离去,途中赵盼儿将宋引章手中休书另换一份。周舍发觉上当,赶上她们,一把抢过宋引章手中休书并毁掉,还到官府状告赵盼儿诱拐妇女。赵盼儿反告他强占有夫之妇,使安秀才到堂作证,又出示周舍亲手所写休书。 赵盼儿证据确凿,周舍不能胜她,受杖刑责罚。宋引章与安秀才结为夫妇。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元】 关汉卿
《梦华录》背后的男人,铜豌豆精神创始人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精通音律,会吟诗,会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
元朝按照职业将其家族世代禁锢在一个圈子中,“户口属性”不得擅自更改。关汉卿出身“卑微”,出身“医户”,属于底层身份。
官(政府官员)吏(不能擢升为官员的政府雇员)僧(佛教僧侣)道(道教道士)医(医生)
工(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匠(低级手工技术人员)娼(妓女)儒(知识分子)丐(乞丐)。
元朝初年又没有科举制度,读书人丧失了考试进入仕途的可能,关汉卿为了贴补家用,只能“兼职”进行戏剧的创作和表演。
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关汉卿看到这种现实,决心不走仕途这条路,而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才华倾注于戏剧艺术。
《梦华录》背后的男人,铜豌豆精神创始人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通“扁”)、
炒不爆、响铛铛铜豌豆”《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元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zhuó)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梦华录》背后的男人,铜豌豆精神创始人
百折不挠、狂放高傲的个性;
诙谐乐观、热爱生活的性格;
对传统文人道德规范的叛逆精神;
戏谑调笑的智慧与不与黑暗现实妥协的决心。
向市民意识、市民文化靠拢的新型文人人格的一种表现。
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王国维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作品地位
元曲四大悲剧之首
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
中国十大悲剧之一
“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窦娥冤》就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触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
窦父赶考,蔡婆收媳。
女主角窦端云自小因为父亲窦天章为了考功名而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儿媳妇(即童养媳),并改名窦娥。
剧情简介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序幕
《窦娥冤》的剧本结构就是典型的四折一楔子。
蔡婆讨账, ; ,窦娥争理。
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
剧情简介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开端
卢医害命
张家逼婚
,窦娥进汤;驴儿下毒, 。
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张驴儿父亲,被判斩刑。
剧情简介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发展
蔡婆患病
昏官逼招
,哭别蔡婆; ,昭示清白。
窦娥被押赴刑场。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剧情简介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高潮
窦娥蒙冤
罚下三誓
,控诉于父; ,惩恶扬善。
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不录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
剧情简介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结局
窦娥托梦
申冤昭雪
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可以把第三折戏分成几个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
第1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
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2层([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
第3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窦娥与婆婆辞别。
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赏析第三折
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课文分为几个场景?各个场景分别写了什么?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情感?
绑赴刑场
婆媳诀别
临刑发誓
指斥天地
鸣冤叫屈
后街相见
诉说冤情
怨气冲天
冤情昭然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场景一:刑场途中 】
《滚绣球》情感激昂。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达到这种效果的?
10种手法
修辞:反问、对偶、用典、反复、比喻、借代、呼告、互文
手法:对比、直抒胸臆、起兴
指的是写文章时,对着不在面前的人和物说话,直接呼唤他(它)或者称呼他(它),这就是呼告的修辞手法。
作用: 可以抒发强烈的情感,仿佛诉说的人就在你的面前,营造一种面对面“控诉”的语境,以此来加强感染力。
修辞手法:呼告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场景一:刑场途中 】
信 赖(天地)
怀 疑(天地)
揭 露 (天地)
谴 责(天地)
层层递进,情感越来越激愤
思考:窦娥对天地的态度为什么发生变化 体现窦娥的什么精神
在封建道德中,皇帝(天子)是上天意志在人间的体现,人民是相信“天地鬼神明察人世是非,主持人间正道”的,而封建官吏也往往以“青天”自居。
窦娥对鬼神的大胆谴责,对天地的斥骂,实际是对现实社会黑暗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场景二:刑场诀别 】
从以下曲词中你看到了窦娥怎样的性格特点?
善 良 的 窦 娥
【叨叨令】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俺婆婆若见 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窦娥是一个善良女子——具有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人物所要求的那种善良性格。《窦娥冤》的悲剧性,单纯有力,像钉子一样,越敲越深,又像阶梯一样,越升越高。
——现代戏剧家李健吾
誓愿 顺序 誓愿 内容 誓愿 期望 应验 时间 应验
范围
第一桩
第二桩
第三桩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刑场
古陌荒阡
楚州
希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
希望自己的冤屈会感动上天
【场景三:刑场罚愿 】
希望上天能
够惩治邪恶
立刻
过段时间
三年
时间越来越长,空间越来广,程度越来越深!
三桩誓愿递进的过程正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
刚 烈 的 窦 娥
延伸思考:“亢旱三年”的誓愿是否有损窦娥善良的人设?
因其诅咒而受“亢旱三年”之苦的并不仅仅是官吏,而主要是楚州当地的百姓。这是一种社会的“连带责任”或“集体责任”。因为窦娥诅咒官吏,诅咒自然,乃至同胞,才更可见其冤情之深,才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苏力(北大教授)
【场景三:刑场罚愿 】
“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窦娥冤》就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是如何被毁灭的呢?
【戏剧冲突——解读戏剧的钥匙】
戏剧冲突: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
优秀的戏剧作品一定 “有戏”,就是说人物与人物之间要有矛盾冲突。读完剧本后,你认为窦娥都与什么人有矛盾冲突?主要矛盾是跟谁的冲突?完成下页表格。
整体感知
窦 娥 矛盾对象 矛盾表现 矛盾冲突中窦娥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整体感知
窦 娥 矛盾对象 矛盾表现 矛盾冲突中窦娥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张驴儿 父子 饱受封建压迫,苦难深重
太守桃杌 有反抗精神,刚强不屈
婆婆 善良孝顺,符合当时道德标准的良家女子
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
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整体感知
元代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主要指西域人)、汉人(原金国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和南人(南宋境内各族)。
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在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官吏昏庸无能,是非不分,流氓横行霸道,谋财害命。他们相互勾结,构成了虐民的罗网。这张网下,人的生命没有什么保障。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代社会的现状。
背景介绍:
1.元代社会高利贷的盛行
“元以利诱天下” (方孝孺《赠卢信道序》)
2.元代社会人口买卖之风的盛行
“今大都、上都有马市、牛市、羊市,亦有人市,使人畜平等。”(《元代奏议集录》)
3.,官吏昏庸无能,是非不分,相互勾结,草菅人命。
客观原因:人与人的矛盾
窦娥被毁灭的原因:
根本原因:人与社会的矛盾
主观原因:个人理智与道德的矛盾
【戏剧冲突——解读戏剧的钥匙】
戏剧冲突: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
表现形式:
①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
②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
③人物自身的内心矛盾冲突 。
【拓展思考】
窦娥在【滚绣球】中指斥天地,最后她又依靠天地实现誓愿。你如何理解窦娥骂天地又靠天地的矛盾性?
骂天地:“天地”在古人意识中是正义的代表,窦娥骂天地其实是在骂天地管辖之下正义缺席、善恶颠倒的社会现实,是对“天地”所代表的正义力量的怀疑与斥责!
靠天地: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遭遇不幸、蒙受冤屈,哭诉无门,只能呼告天地,这是封建时代普通民众在面对不公与不幸时的唯一选择!
窦娥的矛盾也正是作者的矛盾:
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斥天地批判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
另一方面,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冤案。
“三桩誓愿”的情节设计会不会冲淡了悲剧的批判力度?请从主题的表达、形象的刻画、艺术特色等方面分析“三桩誓愿”的作用。
1.这三桩誓愿正好揭示了人民蒙受奇冤呼告无门只得祈求上天的真实情况,能更充分地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吏治的腐败,增强了剧作的批判力度。
2.同时这“三桩誓愿”还可以更充分地表现窦娥至死不屈、敢于抗争的个性特点,能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
3.这种写法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喜爱“大团圆”结局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以及传统作品奖善惩恶的教化功能。
4.超现实的情节设计使作品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于奇异的浪漫色彩,增加剧作的艺术魅力。
扩展思考
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最终得以应验,可现实生活中这反常的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反常是能说明她冤,可这不是封建迷信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从艺术上看,大胆想象、夸张,属浪漫主义手法。《孔雀东南飞》中“化鸟”,《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化蝶”,都让苦难中的人们悲苦的心理得到一丝慰藉。屠刀砍了窦娥,但砍不倒天理;邪恶毁灭了窦娥,但战胜不了正义。
善良孝顺而坚强不屈的窦娥就这样无辜的被送上了断头台,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娥能幸福的生活着。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扩展思考
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这样改,说明叶宪祖老先生并没有读懂原剧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原意,拍封建统治者的马屁,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
扩展思考
中国古典悲剧以凄、苦、悲、怨作为审美效应,以令人泣下的悲怆为美,以弱者的苦境、苦情博取观众的眼泪。“中国的剧作家总是喜欢善得善报、恶得恶报的大团圆结尾。”鲁迅指出“大团圆”模式的本质是“瞒和骗”,是中国国民性弱点在艺术上的反映,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历史,妥协平和中庸的思想已成为浸透中国传统文化骨髓的一种主导性精神倾向,它禁锢和束缚着人们的心灵。
扩展思考
对于中国古典戏曲的“大团圆”结尾,鲁迅颇有微词,他认为这样结尾迎合了不敢面对现实的“凡事总要‘团圆’,正无须我们焦躁”(《论睁了眼看》)的自欺欺人的心态。
王国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欲研餍阅者之心,难矣。”(《宋元戏曲史》)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以及在它的庇护下流氓恶棍的横行;也反映了人民深重的苦难和坚定的反抗精神。从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来看,这部剧称得上是元代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是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只有推翻这一制度,劳动人民才能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
浪漫的手法,现实的含义
主题归纳
语言艺术
《窦娥冤》在语言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极富表现力。
元杂剧的语言历来有“文采派”、“本色派”之分,关汉卿是后者的代表。其杂剧语言,清新质朴,通俗自然,明白如话,大量使用方言、俗语,“不工而工”,很少典故的堆砌和字句的雕琢,适合于舞台演出,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具体来说,《窦娥冤》在语言上有以下特点:
(1)大量使用源自人民现实生活的、鲜活而富于表现力的口语。如课文中【鲍老儿】一段曲词。
(2)灵活运用成语熟语、诗词文句和历史故事。如窦娥在法场发的誓愿,有“素车白马”“古陌荒阡”这样的成语,也有“东海曾经孝妇冤”这样的典故,兼具活泼之美与庄重之致。
(3)大量运用了对比(“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比喻(“一腔怨气喷如火”)、夸张(“枉将他气杀也么哥”)等修辞手法,特别是集中运用了反复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如指斥天地时的两声“天地也”和发誓愿时的两声“你道是”,是愤厉激昂的声讨;和蔡婆婆相别时的四个“念窦娥”和两声“婆婆也”,则是凄怆婉转的泣诉。
曲白相生 不事雕琢 精炼优美 深切感人
《窦娥冤》演出之后怎样了?
玉仙楼的正官厅。阿合马陪大司徒和礼霍孙看戏。由于朱帘秀完全照原词演出,没有任何改动,阿合马气得吹胡子瞪眼。当窦娥唱“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时,阿合马大怒,下令停演。关汉卿、朱帘秀被押下。朱帘秀因念加上的词“何日苍天开眼,要将酷吏剥皮”,而被挖去双眼,押入死牢。
天下为公,担当道义!
呼唤正义,甘陷险境!
“响当当一颗铜豌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张载
解读祥林嫂、窦娥、鲁侍萍这几位女性形象,谁更有反抗精神?
祥林嫂和窦娥、鲁侍萍都不同程度地受着宗教思想的影响,但是在她们身上又体现了不同的人文精神。
在窦娥身上,表现出了百折不回、生死不渝的抗争精神,她向命运,向不公平的世道宣战。
在鲁侍萍身上,虽然性格坚强不屈,但是她依旧把自己的不幸命运归结为天命。而祥林嫂的身上有着中国劳动妇女具备的勤劳、善良、质朴,在她悲剧的人生中,她也有过反抗,想通过抗争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泥潭里,她最终还是走向死亡。
比较提升
用优雅的水袖,
拂动快乐的心弦;
用细腻的唱腔,
哼唱多彩的生活;
用百变的造型,
演绎绚烂的生命;
用真挚的情感,
盘活人生的舞台。
爱我国粹,让中华戏曲发扬光大!
推荐阅读:《牡丹亭》《西厢记》 《桃花扇》《长生殿》
愿世间再无
窦娥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