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5 02:3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秦灭六国
统一全国
BC221年
秦朝灭亡
BC207年
大泽乡起义
(陈胜、吴广)
BC209年
楚汉之争
BC206年
西汉建立
BC202年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
和“文景之治”
课标要求: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西汉的建立,知道汉初的社会状况及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了解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表现及其作用,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2.通过对“文景之治”的学习,知道推动这一盛世出现的措施,了解“文景之治”的表现。
3.运用唯物史观探究“秦亡汉兴”的原因、启示。
一、汉并天下——西汉建立
汉王刘邦
西楚霸王项羽
VS
汉高祖刘邦
1.时间:
公元前202年
2.建立者:
刘邦(汉高祖)
3.都城:
长安
西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的“汉并天下”瓦当
一、汉并天下——西汉建立
《咏叹高祖》
——唐·王珪
汉祖起丰沛,
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
西灭无道秦。
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一、汉并天下——西汉建立
材料研读 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jǐn]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没有积蓄)。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四匹马的毛色一样)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西汉初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大片土地荒芜,饥荒、战乱使得人口锐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①秦的暴政;②秦末长期的战乱。
如何恢复与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人口减少
经济凋敝
民生困苦
国家贫穷
陆贾
二、百业待兴——休养生息
材料 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故无为者乃有为也。……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
——陆贾《新语》
结合材料,说说陆贾认为秦失天下的原因以及他给刘邦提的建议。
黄老无为
黄老无为:其思想是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主张“无为而治、恩威并施”,强调与民休息。
二、百业待兴——休养生息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55页,简述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
休养生息的含义是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口,已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的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
①客观上:
②主观上:
综合上述所学,分析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1.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百废待兴、经济凋敝
3.汉统治者的特殊经历:出身下层、了解民间
2.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举措太众、刑罚太极
以史为鉴 因时而变 顺势而为
(必要性)
(重要性)
(可能性)
二、百业待兴——休养生息
二、百业待兴——休养生息
汉高祖休养生息
政策的措施
——据《汉书》整理
1.兵皆罢归家
2.民产子,复勿事二岁(免除徭役两年)
3.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 皆免为庶人
5.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4.令各(流亡的百姓)归其县,复故爵、田宅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及教材,概括这些措施的目的。
解甲归田,还乡务农
鼓励生育,增加人口
释奴为民,增加劳力
鼓励农桑,促进生产
轻徭薄赋,减轻负担
P56页课后活动2:议一议:说说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项目 秦朝 汉初
统治政策 赋税沉重(三分之二) 徭役兵役繁重 刑法残酷等 轻徭薄赋(什五税一)
“兵皆罢归家”
鼓励耕织
结果
导致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
使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
二、百业待兴——休养生息
三、盛世开篇——文景之治
汉文帝 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前180年,吕后一死,大臣迎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景帝 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刘启在位16年,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并削弱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
汉文帝
汉景帝
(文帝)诏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
(文帝)诏曰:道民之路,在于务本。
(景帝)诏曰:不受献,减太官,省徭赋,欲天下务农蚕。
(景帝)诏曰: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据班固《汉书》整理
三、盛世开篇——文景之治
根据材料,提炼核心关键词。并尝试概括其思想。

以农为本
三、盛世开篇——文景之治
文景两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文帝二年:“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十二年:“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 ……文帝十三年:“其除田租之税” ……景帝元年:“五月,令田半租,三十而税一”。
——据班固《汉书》整理
轻徭薄赋
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 ——《汉书·刑法志》
刑轻于它时而犯法者寡。 ——《汉书·贾山传》
废除严刑峻法
上(汉文帝)常衣绨衣(粗布衣服),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史记.孝文本纪》
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文帝遗诏
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三、盛世开篇——文景之治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增强
舂米
酒肆
农作
酿酒
文景之治
时期 措施 结果
汉高祖时期 ①解甲归田,释奴为民; ②重视农业生产; ③轻徭薄赋,减轻徭役等 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局势稳定。
文景 时期 ①注重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②“以德化民”; ③废除严刑峻法; ④勤俭治国,反对奢侈。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安定。
共同 之处 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政策 继承
发展
承秦制而不用秦政
三、盛世开篇——文景之治
秦失民心
秦末战乱
西汉建立
休养生息
文景之治
汉武鼎盛
秦的暴政
民心思定
民心思治
重视民生
得民心
兴国运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春秋·管仲《管子·牧民》
课堂小结
西汉
国力
时间
汉高祖(刘邦)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以农为本
轻徭薄赋
休养生息政策
注重生产
汉武帝时期
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