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精品课件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优质教学课件(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精品课件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优质教学课件(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5 02:4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法兰西共和国
法兰西共和国
the French Republic
自由
平等
博爱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法国巴黎商业繁荣
手工工场兴盛里昂是法国最大的纺织中心
1、根本原因: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法国大革命发生的背景原因
法国资本主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是,法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行会继续存在,国内关卡林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存在,阻碍着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城乡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此起彼伏,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即将爆发。
(1)兴起的背景:
1710年-1774年
路易十五执政的早期受到法国人民的喜爱。 执政后期,宫廷生活糜烂,经济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他软弱和无效的统治导致了王朝的衰弱。(由“被喜爱者”到“骂名传天下”)
2、启蒙运动的兴起
①18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国王路易十五通过加重税收等方式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进步思想家猛烈抨击法国的封建制度,称之为“旧制度”。
一、法国大革命发生的背景原因
伏尔泰
1694年-1778年
(2)进步思想家(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代表:
一、法国大革命发生的背景原因
2、启蒙运动的兴起
伏尔泰
启蒙运动的旗手。他通过撰写大量的文学作品,批判专制王权,揭露法国封建社会的阴暗面,故两次被投入巴士底狱。他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他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天主教是“一群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
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
1689年-1755年
(2)进步思想家(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代表:
一、法国大革命发生的背景原因
2、启蒙运动的兴起
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是最博学的启蒙学者,他提倡分权制衡(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他认为立法权应由人民集体享有,司法独立,君主享有行政权。三种权力相互独立而又相互监督。其核心是:制约和平衡。
“三权分立”
卢梭
1712年-1778年
(2)进步思想家(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代表:
一、法国大革命发生的背景原因
2、启蒙运动的兴起
卢梭
卢梭则主张最大限度地让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主权在民)。他否定封建王权,认为如果统治者违背民意,撕毁大家都应遵守的社会契约,人民就有权利推翻他。
社会契约论
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3)内容(启蒙思想):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人是生而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带着镣铐!
——卢梭《社会契约论》
共和国可以给予公民充分的政治自由,即让公民感到很安全。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一、法国大革命发生的背景原因
2、启蒙运动的兴起
(核心思想:理性主义)
(4)性质: 
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
伏尔泰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他的代表作《哲学通信》被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5)范围(中心): 
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
一、法国大革命发生的背景原因
2、启蒙运动的兴起
思想解放运动 时间 主张 核心思想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反对封建专制,追求自由、平等
反对神学思想,追求现世的幸福
14一17世纪
18世纪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6)意义: 
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伏尔泰和卢梭宣扬“人人生而平等”、“人民主权论”,强调君主如果实行暴政,人民有权力推翻它。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囚禁狱中的国王路易十六曾感叹:“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路易十六
(美国独立战争)
一、法国大革命发生的背景原因
2、启蒙运动的兴起
原因2:思想:启蒙运动作了理论准备
启示: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
失掉江山的天才锁匠
1754年-1793年
  路易十六,路易十五之孙,20岁时,祖父病逝,留给他一个千疮百孔的法国。他对治国安邦之术丝毫不感兴趣,但才艺俱佳,喜欢制锁和打猎,外号“锁匠皇帝”。大权受王后安托瓦内特左右,她生活奢侈华丽,致国库空虚,债台高筑,人称“赤字夫人”。财政危机,路易十六加重税收,社会矛盾激化。
3、支持美国独立战争使法国政府债台高筑,财政危机更加严重。
一、法国大革命发生的背景原因
4、三级会议的召开
(1)时间: (2)内容:
讨论征税的问题
一、法国大革命发生的背景原因
旧法规宣称:僧侣以祷告为国王服务,贵族以宝剑为国王服务,第三等级以财产为国王服务。
1789年5月
革命的领导阶级
深受压迫的农民
(3)第三等级要求增加自身的政治权利
主张三个等级合并开会,实行一人一票的表决制度。
此后,第三等级的代表自行成立“国民议会”,作为民众的唯一代表,提出制定宪法的要求。
第三等级代表趁开会时机,提出坚决反对专制统治,取消等级区分等要求,与国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1789年5月5日,法国的凡尔赛三级会议召开现场
(限制王权)
一、法国大革命发生的背景原因
国王被迫让步:
①同意国民议会改名为“制宪议会”要求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代表都加入;
②暗中调集军队,企图以武力控制局面。
消息传开,巴黎民众不断聚集并武装起来,支持制宪议会。
(4)国王的应对措施
原因4:革命的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一、法国大革命发生的背景原因
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经过四个小时激战,巴黎人民终于以200人死伤的代价,攻克了城堡,把这座可憎的监狱夷为平地。这一行动,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为纪念这一天,7月14日成了法国的国庆日。
巴士底狱,原为城堡,后作为国家监狱,囚禁政治犯(包括大名鼎鼎的铁面人和伏尔泰),由8个塔楼组成,深沟高墙,成为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象征。
1、开始标志: 
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2、颁布《人权宣言》
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时间:
1789年8月
机构:
制宪议会
内容:
进步性:
1、阐明了人权、民主、平等和法治的观念,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反封建色彩;
2、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根本原则,对于动员法国人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来重要作用。
局限性:体现了资产阶级本质
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3、制定1791年宪法
①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②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规定法国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
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国王路易十六被迫接受宪法,但暗地里致信欧洲各国君主,呼吁他们武装干涉法国——
1791年9月路易十六接受并宣誓接受新宪法
奥地利和普鲁土组成联军进逼巴黎。法国各地人民拿起武器,组织义勇军救援巴黎。法国军队在瓦尔密击退侵略者,将敌人赶出国境。
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4、击退外国武装干涉
叛国罪
瓦尔密战役
5、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2年9月22日,国民公会开幕,通过废除君主制的议案,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之后,由于发现了路易十六通敌卖国的文件,巴黎民众强烈要求惩办国王。
自由
平等
博爱
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6、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1793年1月18日,国民公会以叛国罪判处路易十六死刑。21日,年仅39岁的路易十六在巴黎革命广场被处死。断头台前,行刑手正提着路易的头示众。九个月后,38岁的王后也被送上了断头台。
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法国大革命使欧洲各国君主深受震动,他们害怕革命传播,决定绞杀法国的革命。英、荷、西与普、奥等国结成反法联盟,从几个方向进攻法国。法国国内的保王党势力乘机抬头,妄图复辟。
英、荷、西、普、奥组建“反法联军”干涉法国大革命
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7、结成反法联盟(外) 保王党妄图复辟(内)
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平息了国内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雅各宾派是法国时期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不以实现共和制度为满足,要求彻底摧毁封建制度,实行民主的政治、经济措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对财产的不平等,要求限制财产权,并主张以严厉手段对付革命的敌人。
1758年-1794年
罗伯斯庇尔
8、雅各宾派专政——革命的高潮
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据估计:在恐怖时期未经审判而匆忙处死者约4万人,其中第三等级占到了80%以上。同时,还把成千上万一时不理解大革命的农民,也一律认定为反革命,予以大规模的绞杀……有的村庄几乎全被杀光,连儿童、婴儿也难幸免。
——《法国大革命反思》
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人被“砍头”后还有意识吗?
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在进行科学研究事业的同时,还成为了一名包税官,因为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征税。因此,他成为激进党的仇视对象。即便他曾经为新政府做了许多的科研工作,但是对方并没有放过他,将他抓进了监狱里,而且是死在了断头台上。
他想到了自己一直以来困惑的问题,如果一个人被砍头的那一瞬间,会有意识吗?还是被砍了头的那一瞬间,就已经没有任何感觉了呢?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刽子手,并和他约定:如果我被斩首,还有意识的话,会努力眨眼睛告诉你的。最后,在血泊之中,刽子手清楚地看到拉瓦锡眨了11次眼睛。
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打击面过宽,处决的人太多,搞得人人自危,1794年7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热月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的高潮也随之结束。不久,新的反法联军又卷土重来。
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9、热月政变——革命的高潮结束
罗伯斯比尔等人被处决
它是直至把斗争进行到底,直至交战的一方即贵族被消灭而另一方即资产阶级完全胜利的首次起义。
——恩格斯
法国革命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马克思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①对法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 ,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对世界: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世界性影响。
(性质: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科西嘉雄狮”拿破仑
1769.8.15~1821.5.5
四、拿破仑帝国
1、背景:
①当时的法国(内外交困)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
16岁——加入军队,炮兵少尉
24岁——平定土伦叛乱,升少将
26岁——平息王党叛乱,升中将
27岁——打败了反法联盟军队、升军团司令
30岁——第一执政
33岁——终身执政
35岁——皇帝
拿破仑——“荒野雄狮”
1799年10月,回到法兰西共和国的拿破仑被当作英雄来欢迎。从土伦战役发迹到发动雾月政变,拿破仑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神话,他的个人威望也达到了顶点,不仅让法兰西的人民对他痴迷,也为当时欧洲的有志青年所崇拜。
1、背景:
②1799年11月,拿破仑 波拿巴发动政变(“雾月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很快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国家机器。
四、拿破仑帝国
《英雄交响曲》
四、拿破仑帝国
——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献给拿破仑·波拿马”
2、建立:
1804年,经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
1804年,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称帝。他并不是由教皇庇护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将皇冠戴到了头上,还把妻子约瑟芬·博阿尔内加冕为皇后。1805年,他又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拿破仑成为法国无庸争辩的君主。
(实质: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
四、拿破仑帝国
3、对内政策
(1)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
(2)主持制定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
②目的:
为整理革命以来立法成果
①时间:
1804年
四、拿破仑帝国
第545条: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法国《民法典》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③内容:
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B.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很多国家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
在《拿破仑法典》颁布后的近100年的时间内,欧洲先后有25个国家以该法典为蓝本制定本国的民法典。如丹麦、德国、瑞士、葡萄牙、西班牙等。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法典。” ——拿破仑
四、拿破仑帝国
④影响:
A.从法律上对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做了总结和肯定。
拿破仑凭借卓越军事才能一一打败了敌国——奥地利,普鲁士,荷兰,西班牙等。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屈服在法国的脚下,从而大大提高了法国的威望。
四、拿破仑帝国
4、对外政策
①反法联盟一次次与法国较量,一次次败在拿破仑手下。
——多次打败反法同盟
在废除各地封建特权的同时,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
材料一:拿破仑对外战争在波兰废除了农奴制。在意大利和德意志取消了封建贵族的特权……
材料二:对于德国来说,拿破仑……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社会的摧毁人。
材料三:仅1807——1809年间,法国就向普鲁士等国强征了10亿法郎的特别税。1809年向奥地利勒索的战争赔款达340万镑。
法军铁蹄下的西班牙人民
后期的战争具有侵略性
四、拿破仑帝国
②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
法军从俄罗斯撤退
1812年5月,拿破仑率领操12种语言的近60万大军远征俄罗斯。俄军坚决反抗拿破仑侵略,虽然法军一路取得胜利,但是伤亡极其惨重。最终,拿破仑远征俄罗斯无功而返,法国因此元气大伤。
四、拿破仑帝国
4、对外政策
1814年,欧洲反法联军攻占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厄尔巴岛,法国封建王朝复辟。
复辟波旁王朝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八的弟弟
四、拿破仑帝国
1815年6月18日比利时滑铁卢战役
1815年,拿破仑逃回巴黎,重建法兰西帝国。欧洲反法联盟结集七八十大军再次进攻法国,双方在比利时的滑铁卢决战,法军一败涂地,拿破仑帝国彻底崩溃。
“滑铁卢”=“失败”
滑铁卢失败之后的拿破仑被送往流放地
体现了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艰难曲折的历程。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逝世
1815年,拿破仑再次被流放,囚死于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5、帝国的覆灭
四、拿破仑帝国
英 雄 魂 归 故 里
19年后,法国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力普国王派其子乘军舰前往圣赫勒拿岛,运送拿破仑的遗体回国。1840年12月15日,巴黎人民满腔热情地举行了隆重的接灵仪式。他的灵柩穿过刚刚完工的凯旋门,安葬在塞纳河畔的荣军院。
四、拿破仑帝国
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
1、前期:正义性质的民族解放战争,多次打败了欧洲反法联盟,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废除了各地封建特权,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2、后期:给欧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具有侵略性和争霸性,激起了当地人的反抗,导致了帝国的覆灭。
四、拿破仑帝国
课后活动
讨论:为什么欧洲的国王们害怕法国大革命
随着法国大革命不断深入,拿破仑多次打垮反法联盟的进攻,传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使封建的专制王权受到严重威胁。
四、拿破仑帝国
法兰西共和国
《马赛曲》
……我们在神圣的祖国面前,
立誓向祖国的敌人复仇;
我们渴望珍贵的自由,
决心为自由而战斗。
……公民们,拿起武器,
投入战斗,前进,前进,
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1789.5
召开三级会议
1789.7
1791
1793
1794
攻占巴士底狱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制宪议会
制定宪法
处死路易十六
1789.8
1792
《人权宣言》
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当政
热月政变
1799
1804
1815
拿破仑掌权
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法国大革命
1.背景
(1)启蒙运动
①背景
②内容
③范围
④性质
⑤意义
(2)三级会议
2.根本原因
法国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3.革命
 过程
(1)开始(标志)
(2)颁布《人权宣言》
(3)制定1791年宪法
(4)击退外国武装干涉
(5)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6)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7)结成反法联盟,法国保王党势力妄图复辟
(8)高潮
4.影响
课堂小结
拿破仑帝国
1.背景
1799年
2.建立
1804年
3.内外政策
(1)对内:① ②
(2)对外:① ②
4.灭亡
人们至今崇拜他,并不是出于丧失理智的狂热,而是出于冷静的思考。人们至今怀念他,并不是他曾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赫赫战功,而是他以过人的胆识和气魄,使法国人民走出了大革命后的混乱和恐怖,重塑了法国的辉煌——
法兰西共和国
评价拿破仑:
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功绩:
①多次打败反法联盟,(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将大革命的思想传播到欧洲各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促进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②主持制定《拿破仑法典》,(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民法典,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
③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过失:在其后期进行的战争中,奴役和掠夺被占领地区,损害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利益,具有侵略性和争霸性,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了拿破仑帝国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