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
考点串讲PPT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易燃易爆物安全知识
燃烧和灭火
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化学方程式及书写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应用
目录
CONTENTS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考点一
燃烧和灭火
考向一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1.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______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__________。
(2)可燃物接触_____________。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_______。
化学
可燃性
氧气(或空气)
着火点
【典例】(2023辽宁省抚顺市、本溪市、辽阳市中考)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如图所示的小纸锅,用纸锅盛水在火上加热,锅里的水烧开了,纸锅却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
??
A.纸的着火点变低
B.水隔绝了氧气
C.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纸锅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太小
【演练1】(2023湖南湘潭中考)古代用“木燧”(钻木取火)的方法引燃易燃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燧”中的“木”是可燃物
B.钻木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C.钻木生热改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空气提供了助燃物
【演练2】 (2023年福建省中考)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下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
B. 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 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
考向二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小纸条和小石块,分别用酒精灯点燃,观察实验现象。
小纸条被点燃,小石块不能被点燃。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可燃物。
实验二、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观察实验现象。
小蜡烛慢慢的熄灭
燃烧的条件之二是:
与氧气 (或空气)接触。
实验三、一根小木条和小纸条,分别放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谁先被点燃。
小纸条很快就被点燃,小木条不易点燃。
燃烧的条件之三是: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典例】(2023四川成都中考)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B.③④处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①③处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①④处燃烧时都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
【演练1】(2023安徽中考)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制取
B.通入后,白磷燃烧,说用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
C.通入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演练2】(2023四川自贡中考)某兴趣小组做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如图I);②将图I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
??
(1)白磷燃烧化学方程式为 。
(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试管内气体压强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增大
【演练2】
(3)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4)图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 。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1.完全燃烧
(1)条件:_________;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完全燃烧
(1)条件:_____________;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充足
燃烧得快,放出热量多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氧气不充足
燃烧得慢,放出热量少
碳 + 氧气 一氧化碳
点燃
考向三 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
3.促进燃料完全燃烧的方法:
(1)增大氧气的________;
(2)增大燃料与氧气的_____________。
4.燃料完全燃烧不仅可以_____________,还可以防止燃料不完全燃烧造成的___________。
浓度
接触面积
节约资源
环境污染
5.一氧化碳
(1)可燃烧,是一种常见的____________;
(2)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______气体,易与血液里的__________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功能,导致人体缺氧。
气体燃料
剧毒
CO + O2 CO2
点燃
血红蛋白
【典例】下列有关碳,氢元素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
B.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
C.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一样多
D.让日常生活中燃料能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积极意义
【演练1】(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多校2023-2024上学期月考)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及解释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烧杯内氧气含量逐渐降低
B.实验2白瓷板接近蜡烛的表面变黑—白瓷板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变黑—蜡烛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
D.实验4烧杯的内壁有水雾出现—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演练2】(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中考一模)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酒精灯的灯芯通常用棉线制作,原理是棉线的着火点高于酒精的着火点
B.将酒精灯灯芯拨松可使火焰变旺,原理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酒精灯火焰上压一块白瓷板,白瓷板变黑,原理是酒精发生不完全燃烧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火焰,原理是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隔离火源
【演练3】(广西柳州市城中区文华中学2022-2023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不相符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升华时可吸收热量
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臭——活性炭有吸附性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金刚石硬度大
D.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有可燃性
【演练4】(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2022-2023上学期期末校联考)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所示,过一会儿,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A.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B.蜡烛由于氧气不足不完全燃烧生成了炭黑
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
【演练5】(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胜利中学等八校2022-2023下学期期中联考)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 划燃火柴时,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 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而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说明氧气浓度是促进燃烧的一个因素
C. 将煤加工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D. 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助燃物
【答案】B
灭火原理
(1)_________可燃物;
(2)_________氧气(或空气);
(3)_________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隔绝
清除
降温
考向四 灭火原理或方法
【典例】(2023年重庆市中考B卷)2022年重庆北碚缙云山发生特大山火,人们利用化学原理并采用多种方式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被茂密是大火旺盛的原因之一
B.高温少雨是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之一
C.细沙灭火的原理是清除了可燃物
D.用水喷淋降低了可燃物周边的温度
【演练1】(2023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作为中学生应该具备应对火灾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 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跑离着火区域
C. 扑灭电器失火不可用水基型灭火器
D. 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用锅盖盖灭
【演练2】(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某消防队到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本次活动中:
(1)消防队员模拟炒菜时油锅着火,常采取的灭火措施是_______。
(2)消防队员使用高压水枪对燃着的木材喷水灭火,其主要原理是_______。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考点二
易燃易爆物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_______的空间里发生剧烈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______而引起爆炸。
2.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和煤矿的矿井内等,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混有__________________,遇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有限
膨胀
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
考向五 爆炸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由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泡沫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除了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以用来扑灭油、气体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常用灭火器
【典例】(2023湖北宜昌中考)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室内着火,打开门窗
B.燃气泄漏,开灯检查
C.火灾逃生,匍匐前进
D.加油站内,接打电话
【演练1】(2023湖北荆州中考)作为中学生应该具备应对火灾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跑离着火区域
C.扑灭电器失火不可用水基型灭火器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演练2】(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二氧化碳灭火器(如图)使用广泛,生产时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液化后装入小钢瓶中,使用时将其喷出灭火。下列有关该型灭火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缩小
B.使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喷出灭火
C.灭火时,二氧化碳起到降低着火点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D.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
【演练3】(重庆市梁平区2022-2023上学期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
②爆炸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③急剧燃烧一定发生爆炸
④自燃是缓慢氧化所引起的
⑤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
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共同点是它们都是氧化反应并有热量放出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演练1】(2023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模拟)
如图所示装置,向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
生爆炸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将实验所用面粉换成其他具有可燃性的粉尘也可能产生上述现象
B. 吹入空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面粉与空气混合,发生急剧地燃烧
C. 蜡烛熄灭,可能原因是爆炸产生的气流将热量带走,使蜡烛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D. 实验说明,只要可燃物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就能发生爆炸
考向六 探究爆炸实验
考向七 与爆炸和燃烧有关图标的辨认
【演练1】(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因森林覆盖而积广,怀化市被誉为“会呼吸的城市”。林区内禁止吸烟,下列图标中属于“禁止吸烟”标志的是
A.?? B.?? C.?? D.??
考点三
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1.内容:_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__。
2.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都不变。
参加化学反应
质量总和
质量总和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
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
种类
数目
质量
考向八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不能解释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是指物质的“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分子个数”守恒。
(3)质量守恒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反应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考向八 质量守恒定律
6个一定不变
2个一定改变
3个可能变
微观
①原子的种类
②原子的数目
③原子的质量
①分子的种类
①分子数目
宏观
④元素的种类
⑤元素的质量
⑥物质总质量
②物质的种类
②元素的化合价
③元素的存在形态
考向八 质量守恒定律
【典例】(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中学2022-2023下学期期末)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物质的体积 ⑦物质的状态
A. ②④⑤
B. ①③⑦
C. ①③④⑥
D. ①③④
【演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 氢气和 1L 氧气反应能生成 2L 水
B、只有固体、液体间的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加,就不遵循了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比镁条原来的质量大
D、水结冰后质量没有改变,由此说明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演练2】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a克水受热形成a克水蒸气
B、铁生锈后的总质量比原来铁的质量大
C、湿衣服晾干后,质量变小
D、10克食盐溶于70克水中得到80克食盐水
【演练3】(2023河北中考)《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用黏土烧制砖的过程,如图所示为该过程中某反应的示意图(其中“ ”“ ”和“ ”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微粒X中( )
A.只含有
B.一定含有 和
C.一定含有 和
D.一定含有 、 和
【演练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FF联盟"2022-2023下学期期中)下图表示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发生化合反应的微观模拟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在图B中补上相关粒子的图形,使之正确;
H
H
【演练4】
(2)生成物属于化合物,其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化学反应过程,就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氮气和氢气中的氮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氨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分子由
不同种(或两种)原子构成
每3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结合成1个氨分子
参加化学反应
氮原子和氢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
(1)药品选择: 。
(2)装置选择:如果所选的化学反应中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反应必须在 中进行。
必须能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现象明显
密闭容器
考向九 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方案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
实验
原理
实验
现象
实验
结论
氢氧化钠+ 硫酸铜 → 硫酸钠 +氢氧化铜
2NaOH + CuSO4 =Na2SO4 +Cu(OH)2↓
产生蓝色沉淀,天平不偏转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相等
氢氧化钠
硫酸铜
考向九 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稀盐酸
石灰石
实验方案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实验
原理
实验
现象
实验
结论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相等 ?
碳酸钙+盐酸 → 氯化钙+水 +二氧化碳
CaCO3+2HCl =CaCl2 +H2O+ CO2 ↑
有气泡产生,天平向右偏转
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
考向九 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方案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实验
原理
实验
现象
实验
结论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相等
碳酸钙+盐酸 → 氯化钙+水 +二氧化碳
CaCO3+2HCl =CaCl2 +H2O+ CO2 ↑
有气泡产生,气球膨胀,天平不偏转
考向九 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典例】下列实验能够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考向九 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演练1】如图是通过红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锥形瓶内红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B、白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到天平上称量
C、实验过程中气球先膨胀后变瘪
D、瓶底的细沙起隔热作用
考向九 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演练2】(2022浙江舟山)小舟选用白磷、锥形瓶、气球、天平等药品和器材,探究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规律,装置如图。
【实验思路】先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再
比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是否相等。
(1)【实验步骤】
Ⅰ、锥形瓶内装入白磷,塞紧瓶塞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平衡;
Ⅱ、取下锥形瓶,将瓶塞上的铁丝在酒精灯上烧红后,接触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紧瓶塞;
考向九 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演练2】
Ⅲ、待反应结束冷却后,将锥形瓶放回天平托盘上,观察______。
【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交流反思】
①要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②反应结束后,若白磷有剩余,你认为是否仍能得出述结论,并请说明理由______。
天平是否平衡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能,剩余白磷未参加反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考向九 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现象;
(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化学式;
(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中某物质或元素的质量;
(4)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5)微观反应示意图
考向十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演练1】(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2022-2023下学期期中)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A. 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
B. 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
C. 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
D. 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一、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现象
考向十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典例】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和水,该物质( )
A、只含有氮元素
B、一定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氮、氧、氢元素
D、一定含有氮、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二、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化学式
考向十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演练1】(2023年重庆市永川区一模)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水淀粉+氧气,由此判断下列关于淀粉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含碳、氢元素
B. 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 只含碳、氧元素
D. 含碳、氢元素并可能含氧元素
二、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化学式
考向十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演练2】高氯酸铵(NH4Cl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
A、CO2
B、Cl2
C、O2
D、N2
二、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化学式
【演练3】(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22-2023下学期期中)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全民补碘经济有效的方法是食用加碘盐。加碘盐中的碘元素以KIO3形式存在,KIO3受热易分解。其分解产物不可能有
A. KI
B. O3
C. NaCl
D. I2
二、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化学式
【演练1】(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10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Z为化合物
D.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22:9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5
2.2
16.2
0.9
反应后质量/g
a
4.4
801
1.8
四、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中某物质或元素的质量
【演练2】(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14
B.乙一定是催化剂
C.甲可能是单质
D.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是9∶8
四、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中某物质或元素的质量
【演练3】(2023黑龙江绥化中考)在化学反应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22:9,当6.4gB与足量A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是( )
A.8:11
B.2:11
C.16:11
D.16:9
四、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中某物质或元素的质量
【演练3】(2022江苏扬州)将一定量的N2、H2和物质M置于密闭容器中,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B.参加反应的N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C.M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后H2和NH3质量分数之比为1:1
四、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中某物质或元素的质量
【演练5】(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某化学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分子数目,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Z一定属于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3:14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Y与Z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8:17
四、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中某物质或元素的质量
【演练6】(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22-2023下学期期中)如果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内含空气)中燃烧,下关系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A B C D
D.
四、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中某物质或元素的质量
【演练1】(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2022-2023上学期期末)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O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 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守恒
D. 反应生成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4:1
五、微观反应示意图
考向十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演练2】甲分子与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图如下, 说法不正确( )
A、物质甲是单质
B、丙分子中A、B原子个数的比为3:1
C、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分子的个数也没有改变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乙的化学式为A2
五、微观反应示意图
【演练3】雷电交加的天空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其微观过程可用如图模型图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各分子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1
放电
氮原子
氧原子
五、微观反应示意图
考点四
化学方程式及书写
1.定义:用____________来表示 的式子。
2.书写原则:
(1)要以_________为基础。(2)要遵守_____________定律。
化学式
化学反应
客观事实
质量守恒
考向十一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书写步骤
写
配
标
查
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配平化学方程式
标明化学反应的条件,标出生成物的状态,把短线改为“=”
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
二查是否配平;
三查生成物状态是否标注、标注是否恰当;
四查反应条件是否标明。
考向十一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例:Ca(OH)2+CO2 = CaCO3↓+H2O
b.反应物、生成物都有气体,不标“↑”
c.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生成物有难溶性固体,使用“↓”
a.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有气体,使用“↑”
例:2H2O2 = 2H2O + O2↑
例:C+O2 CO2
点燃
e.生成物就一种时,既不标“↓”,也不标“↑”
例: Mg+O2 MgO
点燃
d.溶液中若反应物、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不需注“↓”号
例:Fe + CuSO4 = Cu + FeSO4
考向十一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不应该标生成物的状态
⑵ Cu(OH)2 CuO ↓+ H2O
未标明气体的状态
⑸ C + O2↑ = CO2
不应该标生成物的状态
不应该标反应物的状态;没有注明条件
指出下列化学方程式的错误之处,说明原因
没有配平
⑴ H2O H2↑+ O2↑
通电
⑶ 2KMnO4 K2MnO4+ MnO2+ O2
⑷ 3Fe +2 O2 Fe3O4↓
点燃
考向十一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典例】(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22-2023下学期期中)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两个原则,填写下面两个化学方程式错误的原因,并将正确的化学方程书写在横线上。
(1) 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O2 点燃 P2O5 ,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质量守恒定律
2Cu+O2 △ 2CuO
考向十一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演练1】(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考向十一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演练2】(2023年天津市中考)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十一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演练3】(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2022-2023下学期期中)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的省略不写)。
(1)_4__Al+____O2 ____Al2O3。
(2)____Fe2O3+____H2 ____Fe+____H2O。
(3)____C2H2+____O2 ____CO2+____H2O。
(4)____Al2(SO4)3+____Cu=____Al+____CuSO4
3
2
1
3
2
3
2
5
4
2
1
3
2
3
考向十一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典例】(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Y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Y的化学式为
A.CH4O
B.C2H4
C.C3H8
D.C2H6O
考向十一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演练1】(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下列HCl参与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B.
C.
D.
【演练2】(2023山东济宁中考)常温下,X和Y反应生成Z和W,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C.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有3种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演练3】 (2023年重庆市永川区一模)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科技。
(1)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图是工业制硅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
(2)火星车采用钛合金和铝合金等材料制造。工业制钛过程中的一个反应为TiF4+2H2SO4=4HF+2X+Ti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C+SiO2高温2CO↑+Si
置换反应
SO3
考点五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应用
表示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表示各物质之间原子和分子的个数比
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了什么物质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物质的量之比、质量比
2Mg +
O2
点燃
2MgO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质量比:
微粒个数之比:
物质的量之比:
2×24
1×32
2×40
2
1
2
:
:
2
1
2
:
:
:
:
2Mg + O2 2MgO
点燃
考向十二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宏观物质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微观微粒读法: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质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C + O2 CO2
点燃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考向十二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如反应2H2O2 === 2H2O+O2↑表示的意义为:
①宏观:
a.质的方面:过氧化氢在_______________反应生成______和______。
b.量的方面:每______质量的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______质量的水和______质量的氧气。
②微观:每__________________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催化剂作用下
水
氧气
68份
36份
32份
2个过氧化氢分子
2个水分子
1个氧分子
MnO2
考向十二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典例】下列关于 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C2H6O、O2、CO2、H2O的质量比为46:96:88:54
B.乙醇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D.1个乙醇分子和3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和3个水分子
考向十二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演练1】(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22-2023下学期期中)对于化学方程式:
,表示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 镁加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B. 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C. 每2个镁原子和2个氧原子燃烧后生成2个氧化镁分子
D. 每2份质量的镁和一份质量的氧气点燃后生成2份质量的氧化镁
【演练2】(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2022-2023下学期期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据此填写下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项目
反应物
生成物
MgO
O2
MgO
质量比
3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质量
______________
8g
______________
2
5
12g
20g
【演练3】2020年6月23日我国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火箭燃料C2H8N2与氧化剂N2O4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2H8N2中C、H、O元素质量比为1:4:1
B.X的化学式为CO2
C.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改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质量比为15:23
【演练4】(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科学家利用某纳米纤维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的分子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物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5%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1
D.该反应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演练5】(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图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 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你结合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甲与丙的粒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
(2)乙粒子构成的物质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3)丁粒子构成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1:1
0
无机物
【演练6】(2023广东中考)梦天舱燃烧科学柜采用a作燃料成功实施首次在轨点火实验。a完全燃烧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a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
D.反应生成c、d的质量比为 22:9
考点六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2)计算步骤:①设未知量;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 对分子质量的乘积;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简明地写出答案。
设
列
量
列、求
答
考向十三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解:设可得到氧气 x mol.
(2)写出化学方程式:
(3)列出有关物质的
已知量、未知量.
(4)列比例式,求算.
(5)简明地写出答案.
(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
【典例】加热分解4.9g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g氧气?
245 96
答:可以得到1.92g氧气。
245 96
—— = —
4.9g x
x =1.92g
4. 9g
x
2KClO3 MnO2 2KCl+3O2↑
△
考向十三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演练1】(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自贡因盐设市,誉称“盐都”。电解食盐水能够制得可用于环境消毒的次氯酸钠(NaCl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要制取14.9g次氯酸钠,理论上需要NaCl的质量。
【演练1】
【答案】解:设要制取14.9g次氯酸钠,理论上需要NaCl的质量为x,则有
答:要制取14.9g次氯酸钠,理论上需要NaCl的质量为11.7g。
【演练2】(2023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2022年12月,西昌至成都的城际动车组列车正式运行。高铁钢轨的制造需要大量铁矿石炼铁。现有含Fe2O3为80%的磁铁矿石2900t,求理论上可炼制纯铁的质量为多少?
(提示:化学方程式为 )
【演练2】
【答案】方法一: 解:设理论上可炼制纯铁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可炼制纯铁1680t。
方法二:
理论上可炼制纯铁的质量为
答:理论上可炼制纯铁1680t。
【演练3】(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某兴趣小组拟选用鸡蛋壳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否满足实验要求,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捣碎后准确称量15.0g,全部投入足量稀盐酸中,电子秤的示数变化情况如图:
??
(说明:①忽略二氧化碳溶于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假设其它物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演练3】
(1)捣碎鸡蛋壳的目的是 。
(2)根据图示判断:蛋壳中的C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根据此数据计算CaCO3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到0.1%);
(3)对此计算结果,兴趣小组认为满足实验要求。但有同学认为该结果有可能偏低,理由是 。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的速率
4.4
66.7%
盐酸具有挥发性,4.4g包含了反应过程中盐酸挥发了的氯化氢气体的质量,即实际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小于4.4g
【演练3】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160g+15g-170.6g=4.4g; 解:设参加反应的CaCO3的质量为x,
Ca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