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1903 年,“高斯号”轮船为了探索人迹罕至的南极洲,驶进了南极。不巧,正遇上了大风雪。这艘船被冻结在茫茫的冰原里,进退不得。船上的人都非常着急,他们绞尽了脑汁,想出了各种方法。有人想用炸药把冰炸开,有人想用锯把冰锯开……可都失败了。最后,他们把收集到的黑灰和煤屑铺在冰面上,从轮船边上铺起,一直铺到最近的一条冰的大裂缝里,约有 2000 米长、10 米宽。在阳光的照射下,撒有黑灰和煤屑的冰渐渐融化了,“高斯号”终于脱险了。这是为什么呢?
第五章 热传递
第19课 传热比赛
学习目标
能通过实验得出不同物质热传递速度的快慢。
知道什么是热的良导体,什么是热的不良导体。
能从身边的事物中分辨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厨房里的炒菜锅等炊具一般用铁或铝做成,而炊具把儿则是用塑料做成。
做饭时锅身被炉火烧得很热,而锅把儿却不会烫手。
不烫手!真!不烫手!
为什么热锅凉锅把?
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一样吗?
让我们带着问题开始第一部分的探究!
第一部分 研究固体材料传热的快慢
假设:我认为,不同固体材料传热的快慢:相同 □ 不相同 □ 。
√
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材料:形状、大小相同的铁棒,塑料棒,铝棒,木棒,玻璃棒,感温变色纸(或蜡烛)。
实验现象:铁棒、铝棒上的感温变色纸最先变色,塑料棒、木棒上的感温变色纸后变色。
实验方案二:
实验解读:
实验方案二:改变热源,使用酒精灯代替热水。
优势:变色速度更快,节省实验时间。
劣势:具有危险性(烫伤风险),容易烧坏实验器材。
注意点:火焰不能接触易燃器材(木头、塑料)。
实验现象:铁棒、铝棒上的感温变色纸最先变色,塑料棒、木棒上的感温变色纸后变色。
根据两个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不同材质传热速度你能排出来吗?
不同物质传热能力不同,有快有慢。
金属的传热速度明显比塑料、木头快。
固体传热速度我们已经了解了,空气、水、铁棒三种物质传热速度谁快谁慢呢?
第二部分 研究空气、水、铁棒传热的快慢
容易忽略的生活常识:在深秋的早晨,把手停留在空气中,把手浸在水中,把手贴在铁管单杠上,对于手的触觉,空气、水、铁管哪个最凉?哪个其次?哪个最不凉?思考,越凉是传热越快还是越慢?
根据生活常识,假设:我认为,_____传热比较快,________传热比较慢。
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寻找答案吧!
铁棒
空气和水
实验二:研究空气、水、铁棒传热的快慢
材料:相同玻璃管 3支、胶塞 6 个、20 厘米铁棒 1 根、13 厘米铁棒 2 根、6.5厘米铁棒 2 根、感温变色纸、水、酒精灯、支架等。
实验方法:
照下图组装实验装置,用酒精灯加热三根铁棒的一端,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铁棒最先变色,其次是水,最后是空气。
总结:
根据以上实验,将材料按照传热的快慢进行分类,并概括出实验结论。
不同材料传热快慢不同,金属等传热性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木头、空气、水等传热性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
通过我们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也知道了它们的用途,接下来,带着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辨别一下周围有哪些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应用与拓展
寻找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观察周围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判断是热的良导体,还是热的不良导体,并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热的不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
活动一
畅所欲言
说一说周围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活动二
设计制作隔热杯垫
请你先设计制作方案(包括材料、制作方法、图纸等),再根据方案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最后进行作品展示与评价。
例:
假期作业
当堂练
1. 小刚发现有些炒菜用的铁锅的手柄是用木头做的,这是因为( ).
A.木头比较轻 B.木头容易加工 C.木头不容易传热
2.小明先向烧瓶里装些凉水,再在水中放条小鱼,然后给烧瓶颈部加热,一段时间后小鱼还会游来游去。这种现象说明( )。
A.水不传热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 水是热的良导体
3.往大小、形状、颜色、厚薄相同的塑料杯、铁杯、陶瓷杯倒入相同温度的热水,5分钟后杯中水凉的最快的是( )。
A.塑料杯 B.铁杯 C.陶瓷杯
4. 下列材料中,最适宜用来制作锅铲柄的是( )
A.铜 B. 不锈钢 C.塑料
C
B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