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10 比较鉴赏
2024古诗词备考之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题型及设题角度。
2.学习答题思路,掌握比较鉴赏的方法。
3.学会规范答题。
整体把握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从考查内容来看,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
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罢,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歌中找到具体依据。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主要有两种命题形式:一是单首诗歌课内外比较鉴赏型;二是两首课外诗歌的比较鉴赏型。比较鉴赏题之所以备受命题者的青睐:一是能很好地考查考生阅读面的宽度;二是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开放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发展考生的思维品质。
设题角度
比较鉴赏
1.比较诗歌的
形象(意象)
2.比较诗歌的
语言
3 .比较诗歌的
表达技巧
4 .比较诗歌的
感情态度
一、形象比较鉴赏
形象比较鉴赏
释义 诗歌形象的对比鉴赏往往着眼于不同诗歌选用的同一形象(意象),但是这个形象(意象)又具有不同的内涵,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内容。
解题方法 分析形象(意象),首先要把握全诗的情感,在诗歌主题的统摄下,把握诗人情感和诗中景物的内在关系。诗人的情感决定并影响着诗人对意象的选择和描绘,意象又凝聚并表现着诗人的情感。不要单就景物谈景物,那样可能会南辕北辙。
答题规范 这两首诗都写了××形象(意象);前者侧重写了××,抒发了××情感,而后者则着重写了××,抒发了××情感。
针对训练2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二、语言比较鉴赏
释义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字或词语,这些字或词语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不同的诗歌有时候也会运用同一个词语,但是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及效果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对比中鉴赏,体会其不同的用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解题方法 1.明确所炼之字或词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揣摩其在 谋篇布局中的作用。2.结合所用手法,分析其所写内容。3.分析这个字或词对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4.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分条作答,使答案条理清晰。
答题规范 ①两诗中都写了××字(词)。②在前诗中,××字(词)××(统领、引领)下文,表现出对××的××(追求、向往),抒发了××的情怀。③后诗中的××字(词)则表现了诗人对××的××,抒发了××的情怀。
语言比较鉴赏
2019年高考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夫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比较鉴赏诗歌语言风格
参考答案: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
②《插田歌》节选的几句诗则采用民歌俚曲来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注]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759),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南游岳阳(今属湖南)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解析] 这首诗的第三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两种用语都表达了诗人在流放途中遇赦的高兴心情。但“引愁心”运用拟人手法,更富感彩,与“别秋江”相比更胜一筹。
[答案] 我认为“雁引愁心去”更妙。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的高兴心情。此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意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彩,且更新颖。
三、表达技巧比较鉴赏
表达技巧比较鉴赏
释义 不同的诗歌,在情感的表达上会有所侧重,表达技巧作为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在具体运用上也有异同。
解题方法 1.明确题干要求,注意题目要求分析“相同点”还是“不同点”。2.运用先分析相同点,再分析不同点的思路来答题。3.要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中体现其相同点或不同点。4.组织答案时,应先指出其所用手法,继而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
答题规范 前诗运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抒发了××的情感;后诗则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抒发了××的情感。
针对训练: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①
刘长卿②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戍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长沙过贾谊宅③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④,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在唐肃宗至德年间任鄂州转运使,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作。源中丞为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到岳阳。②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天宝进士,曾因事下狱,两遭迁谪。③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时。④栖迟:居留。
两首诗颔联的表达技巧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相同点:寓情于景。第一首诗颔联诗人远眺汉口,看夕阳西下,暮归的鸟儿斜着翅膀飞过江去,遥想洞庭秋水浩渺,似与渺远的天边连在一起。诗人身在汀洲却心驰洞庭,对友人的牵挂思念之情充盈其间。第二首诗颔联“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贾谊旧宅,表现出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和自己的孤独落寞之情。不同点:第一首诗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一为实景,一为虚景。上句实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写友人所在地洞庭湖浩渺的水色,虚实相生,使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真挚浓烈。而第二首诗颔联所绘皆为眼前实景。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比较两首诗表现手法的不同。
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断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归雁(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注释①京华亲故:指在京城长安的亲人与友朋。②二十五弦:一种弦乐器,初发于西域之地。
参考答案:
①柳诗以形象的比喻和奇特的想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②钱诗以生动的拟人和丰富的联想,借写充满客愁的归雁,婉转地表达了诗人久居异地的思乡之情。
四、情感态度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比较鉴赏
知人论世,注意注解。
抓关键词语。(直接或间接表达出喜怒哀乐)
积累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读标题。(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
情感态度
比较鉴方法赏
情感态度比较鉴赏
释义 不同诗人的不同作品中或者同一诗人在不同阶段的作品中,出现同一内容,往往寄托着不同的情感,抒发着不同的情志。这都是由个人所处时代及经历的不同而导致的。
解题方法 1.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2.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3.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
答题规范 1.相同点:两首诗都写了××,表现出诗人××的心情。2.不同点:前诗侧重表现××,后诗侧重表现××。
《泊岳阳楼下》
《登高》
主要意象
意境
手法
情感
篇目
岸风夕浪、舟雪寒灯、鲲鹏
壮阔、凄冷
对动荡时局的担忧,但也有着鲲鹏般远大的报国热情
借景抒情、对比、用典
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萧瑟、悲凉
老年多病漂泊西南的感叹,凄凉孤独的无力感
借景抒情
1、《泊岳阳楼下》抒发的情感与《登高》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泊岳阳楼下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参考答案:
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2分)
异:①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仍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2分)。
②《登高》则更侧重于抒发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2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亭柳·赠歌者①
晏 殊
家住西秦,赌②博艺随身。花柳③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 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他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②赌:与人竞赛。③花柳:代指一切歌舞艺术才能技巧。
试比较下片最后两句与《琵琶行并序》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在所抒发的感情上的不同。
[答案] :①本词中流泪者为歌女,她在酒筵前唱歌,想起当年得意之时的满堂喝彩声,眼下却这样凄清冷落,不禁流下了眼泪;而白诗中流泪者为作者自己,听到琵琶女的自述和凄凉的曲声后,泪水浸湿了自己的衣衫。②本词描写歌女流泪,直接抒发歌女内心的痛苦悲伤,进而表达作者对歌女悲凉遭遇的同情,同时由歌女之悲哀,引发了作者自身遭贬受逐、客居外乡的境遇的悲伤;而白诗直接以自己流泪来抒发遭贬谪后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
诗歌比较鉴赏类命题解题技巧总结
整体感知诗歌(关注标题、背景、注释、意象、注释)
定位比较区间、方式以及比较点
区间:是全诗的比较还是局部的比较,研读诗作对应的品评区;
方式:是同中求异还是异中求同?还是辨析异同?
比较点:景境情?表现手法?语言风格?
分清条理、组织答案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