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古诗词备考之06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古诗词备考之06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5 07:0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06 评价古诗词情感和作者态度
2024古诗词备考之
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基本思想感情及鉴赏技巧。
2.掌握不同题材诗歌的特征及鉴赏方法。
明确考纲要求
诗歌
鉴赏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结构技巧
形象
人物形象
景象
物象
思想内容
观点态度
概括分析思想内容
评价观点态度
语言
炼字炼句
语言风格
学生存在的问题
1、对情感理解错误。
2、概括不全面。
3、过分依赖选择题
4、答题不规范
考情分析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解和政治倾向等。
这一观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思想感情的评价;二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本考点既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又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什么是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深层内涵;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对作者表现在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或局限性进行评价。
从近年鉴赏诗歌的题型看,对古代诗歌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对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审题指导】
设问 方式 1.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人生态度)
4.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辨别 标志 题干中有“情感”“主旨”“人生情趣”“人生追求(态度)”等字样
审题 要点   1.审清题目要求,明确答题的重点。
2.掌握一般类型,区分“概括”“分析”
常见诗歌内容和感情
1.忧国忧民
2.建功报国
3.思乡怀人
4. 寄情山水
5. 感时伤逝
抓住注释,提取暗示内容。注释有时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
注释分类 所暗示内容
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
介绍相关诗句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
介绍别人评价 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分析思想内容和情感
方法指导
做题前,你应关注的细节:
1.找到直接表现情感内容的词语;
2.分析写景叙事涉及的意象。
3.抓住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诗歌内容。
4.抓住注释,提取暗示内容。注释有时很短,却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
二、八类常见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评价方法
(1)山水田园诗
①内涵特征: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②标志: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③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④常见情感:
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⑤常用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
写景的表现手法——白描与工笔;高、低、俯、仰等观察角度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教材链接:《山居秋暝》《归园田居》《饮酒》等。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 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受。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注释;作者;写作背景
无赖:顽皮,可爱。
辛弃疾《清贫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最令人欢喜是小儿的调皮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此处诗人将花儿比作活泼可爱的小孩。
文本解读
例如:阅读下面这首东晋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表达了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同时又含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解析 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不仅要知人论世,还要结合诗歌内容。本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淡泊宁静是其人生追求。诗中第七、八、十一、十二句描写田野的景色和劳作的场景,表现了诗人躬耕田园、淡泊名利的情怀。但这并不意味着诗人毫无理想与责任感。如“解颜劝农人”一句中的“劝农人”说明他并没有完全放弃儒家“兼济”的精神。结尾“聊为陇亩民”一句中的“聊”字耐人寻味,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人,他虽然隐居了,但并不能全然忘情,不能完全放弃济世弘道的思想,所以说“聊为”。这实际上反映了陶渊明在济世与归隐之间的矛盾心理。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 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①“翁前子后孙扶掖”,认为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谐乐融洽的伦理关系;②“商行贾坐农耕织”,指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不同类型诗歌的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1、边塞军旅诗
边塞军旅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军旅诗到唐代进入黄金时代,并形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等。这类诗的主要标志:
①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眼。
②诗中意象多反映边地风貌与军旅生活。此类诗常用如下意象。
a.自然景观类:黄沙、长云、冰川、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雨雪、风沙。
b.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漠北、玉门关、黄河、沙碛、阴山、楼兰、蓟北、西山、受降城。
c.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刁斗、羌笛、胡笳、琵琶、战马、戈矛剑戟、斧钺弓箭。
d.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
e.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等。
教材链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书愤》等。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 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解析  答题时要结合边塞诗的特点及作者自身经历来分析。尾联“勤王敢道远”的意思是为王事敢于到遥远的地方去,表现了诗人愿意为君为国去戍边的雄心豪气;“私向梦中归”的意思是在戍边之地私下里在梦中回到故乡,表现思乡的隐隐私情。但从全诗的内容看,雄心豪气为主,私情为辅。
2、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通过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这类诗的主要标志:
①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古迹有怀”“古人名+咏”等。如李商隐的《咏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陈子昂的《燕昭王》《登幽州台歌》、杜甫的《咏怀古迹》《蜀相》《八阵图》等。
②内容为历史地点或历史事件。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李商隐的《马嵬》、杜牧的《过华清宫》。
教材链接:《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乌衣巷》《石头城》等。
例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注】。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解析 这首诗是典型的怀古诗,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根据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根据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了诗人的古今兴亡之感。
3、羁旅行役诗
①内涵特征: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对人生的感叹。
②标志: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③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④常见情感:
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新高考
⑤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
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自己的苦恨离情。
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教材链接:《登高》《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等。
4、爱情闺怨诗
①内涵特征:主要描写男女的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恋人离别相思之苦。
②标志: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等字眼,或直接用“无题”。
③常见意象:“眉锁”“翠楼”“碧纱”“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
④思想情感:
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独守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⑤常用手法:
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衬托(正衬和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双飞斜燕、浩荡春风等充满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抑扬结合(先扬后抑和欲扬先抑)。
教材链接:《无题》《涉江采芙蓉》《一剪梅》等。
例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阮 郎 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解析 本词上阕写景,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人,却只有“燕双归”,言下之意即意中人犹未归,结合前文花落的意象,深刻地表现出红颜易老的悲哀。“讳愁无奈眉”中“讳愁”运用极妙,虽然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却对双眉奈何不得,所以只能不由自主地露出愁容。这样描写看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高明多了。最后两句由此而来,女主人公无以解忧,只好回身整理残棋,想要借此转移愁情。注意词中“劫”的多义性,明是围棋术语,暗是女主人公内心的纠结。
5、即事感怀诗
①内涵特征:多因某事而起,有抒发诗人情怀的诗句。
②标志:标题中多含“怀”“念”“即事”“有感”等字眼。
③思想情感:这一类诗词几乎可以表达所有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政治讽喻、悲天悯人等。
教材链接:《春望》《行路难》《观刈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将进酒》《春夜喜雨》《登高》《江城子》《泊秦淮》《饮酒》《书愤》《己亥杂诗》等。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例7
【答案】 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
例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作者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解析:解读时要从把握诗歌的大意入手,逐句理解诗意,然后分析诗人借“戏赠”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时应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做到知人论世。
诗歌一、二句诗人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创作用心。三、四句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又故曰“偷”“伏”,这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言,由此可见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五、六句说世间的富贵是人人都羡慕的,但“我”却命中无分,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里虽有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诗人更以故作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
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和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得。
6、赠友送别诗
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通信不畅,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非常看重离别。如为了求仕而不得不暂离家园,为了从军服役而不得不辞亲别友,为了赴任而不得不别妻离子,为了躲避战祸灾荒而不得不背井离乡,等等。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吟诗话别。
这类诗的主要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眼。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②此类诗常用如下意象。
a.柳、酒、月、水四大意象。柳(柳枝、柳条、柳丝、柳叶、柳絮等),以“柳”寓“留”,以“青”托“情”,以“缕”谐“旅”,以“丝”代“思”,以软条拟柔情,以细叶状愁眉,以飞絮零落喻人生漂泊。酒,把酒壮行,借酒浇愁,以酒劝慰。月,一方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另一方面月光普照大地,是人们异地同心的见证。所以送别诗中的月总有一种寒冷孤寂的色彩。水,以水之纤柔象征离情的缠绵,以水之深渺象征离情的悠长,以水之清寂象征离情的凄切,以水之空蒙象征离情的无边。
b.草(离情之漫长)、(孤飞之)雁、清泪、骊歌(离别之歌)、灞桥、南浦、兰舟、长亭、孤舟(帆)、古道、冷雨、清猿等意象。
教材链接:《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送友人》(李白)、《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例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寄和州刘使君【注】
张 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解析 尾联两句诗人有感而发。作为好友,诗人理解刘禹锡此时的处境和心情,表达了对刘禹锡境况的同情。“醉中高咏有谁听”既是对刘禹锡诗歌造诣的肯定,也表达了二人的惺惺相惜之情,二人之间实际上是你知我,我懂你,互为知音。
总结
谢谢观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