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古诗词备考之04鉴赏古诗词语言 课件(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古诗词备考之04鉴赏古诗词语言 课件(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5 07:0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02 鉴赏古诗词语言
2024古诗词备考之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
炼字类
炼句类
语言风格
诗歌语言鉴赏类型
1品味炼字
1、品味炼字类
1.直接鉴赏关键词: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找出关键词并鉴赏: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 为什么
3.比较鉴赏: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 为什么
题目形式:
诗歌语言炼字
一般重点字
诗眼
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诗眼”,指全诗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字眼。也有人把诗眼说成“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即全诗主旨所在。
炼字——炼哪些字?(如何确定诗眼?)
1)从内容上看
2)从修辞上看
3)从词性上看:
4)从结构上看:最能统摄全篇(全句)的字词
情——最能概括情感
景——最能体现景物特点
人——最能表现人物形象
物——最能突出事物特点
事——最能概括事件
虚词(副词)、数量词、叠词、色彩词、拟声词(一般重点字)
动词、形容词、活用词(诗眼)
炼字效果
动词:凝炼形象,生动传神,化静为动,富有动态感
形容词:点出事物特点,表达情感,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物象、生动、具体、直观。
活用词:分析用法
副词(虚词):准确凝练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加强情感的表达
色彩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拟声词:生动逼真,身临其境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长沙》毛泽东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苏轼)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王安石
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
5、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虞美人》李煜
6、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柳永
指出下列各句中哪些字用得好。
炼字——炼哪些字?
动词(一般动词、活用动词)
击、翔、穿、拍、卷、绿
修饰语(形容词 副词)
孤、又
特殊词(叠词、 )
去去、沉沉
色彩词、数量词、拟声词
类别 作用 举例
名词 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意象名词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出一定的意境 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用多个名词罗列了水村、山城、酒旗、风几个意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动词 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形容词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如“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纷纷”两字写出了蜂忙蝶乱的情状,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1、关键词语作用概括
类别 作用 举例
活用的词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 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中的“暗”,王维“日色冷青松”中的“冷”,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它们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副词 副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艺术效果 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闺中少妇”登翠楼时兴冲冲,而因闯入眼帘的柳色想起了丈夫,突然伤感起来,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仅一“忽”字就传达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续表)
类别 作用 举例
数量词 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如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中“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落下一片花瓣都要减掉一层春色,而今万点飘坠,落花纷纷,更使人烦恼愁闷。通过描写“一片花飞”“风飘万点”的残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满腹的怨愁
叠词 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如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拟声词 拟声词可以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萧”的落叶声唱和着“滚滚”的水势,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续表)
类别 作用 举例
表颜色的词 表颜色的词一般起到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的作用。欣赏时可抓住以下几点:①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②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彩的浓度;③抓住表现单一色彩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续表)
1.具体解释字或词在句中的意思。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并分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步骤
考点例说
(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
+分析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
+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炼字——怎么答?
①释字义——释句义
②手法(特殊用法)+诗句内容为基础分析
③效果
人——表现人物形象
景——突出景物特点
物——突出事物特点
事——交代事件
情——表达情感
境——营造意境(氛围)
艺术效果——手法运用效果、用词效果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用得巧妙,写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①入字是流入之意,摩字是顶着之意,(步骤1:释含义)
②“入”字表现出了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二字体现了黄河滚滚东流,一直流入大海;西岳华山高耸,直插云霄。 (步骤2:描景象)
③通过这两个字描写出了沦陷区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了向往之情。 (步骤3:点作用)
实战演练
2、品味诗眼
高考在诗歌语言鉴赏中,常设有句子赏析题。
赏析炼句,就是抓住诗歌中关键的句子进行品味,分析其在全诗的结构、表情达意、升华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一、考点解读
诗歌语言炼句——怎么问
(1)(2020·浙江高考)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
(2)(2018·全国卷Ⅰ)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关键词:含意)
(3)(2017·全国卷Ⅰ)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题步骤
内容:
(1)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2)具体分析(修辞手法、写作手法、关键字词)。
(3) 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产生的效果,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结构:关注位置
诗歌语言炼句——怎么答
①释句义
②手法+诗句内容为基础分析
结构特点
炼字
句式【倒装(突出强调、错位美)、对仗、省略】
③情感+效果(情、景、人、物、事、境、艺)
多角度思考
首联:开门见山;渲染气氛,奠定情感 基调;首尾呼应
中间:承上启下
尾联: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呼应
1、首句作用:点题、点明时令季节、统领全诗、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2、尾句作用:总结、升华主题、卒章显志、照应上文、意味深远等;
3、中间句作用:过渡、伏笔、转换话题等。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诗中所起的作用
1、 (重庆卷)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2、(福建卷)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3、 (全国新课标)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4、 (辽宁卷)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5、 (全国新课标)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6、(江苏卷)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吐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高考真题链接
 2、分析诗眼举例
说明 举例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往往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词语 如柳宗元的《江雪》,诗眼应为“独”字。从全诗意思看,它紧承前文“鸟飞绝”“人踪灭”“孤舟”,勾画出一幅“冰雪独钓图”:千山耸立,万径纵横,但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叶孤舟,一个孤独的垂钓者。从诗歌形象上看,“独”字准确形象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从本诗的写作背景看,“独”字准确地展示出作者“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的孤独景况,也展现了作者始终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
新高考
实战演练
(2017.全国卷I)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步骤一)
1、释句意。理解诗句含义,描述诗句内容。
①该句写出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的应试场景,
(步骤二)
明手法。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结构上的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技巧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动衬静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士子们奋笔疾书的场景,
3、析效果。点明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步骤三)
③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能为国所用的喜悦之情。
3、品味语言
语言风格就是诗(词)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词)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诗(词)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不同诗(词)人或同一诗(词)人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风格。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
诗歌语言——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思考角度
1.用词:
通俗易懂、朴实自然
口语、俚语、俗语、手法少
修饰词多、文采绚丽、手法多
辞藻华丽、典雅绚丽
醉蓬莱
黄庭坚 〔宋代〕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重烟水。樽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裀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语言风格思考角度
2.句式:
对仗工整、雅丽平整
对偶、对仗(律诗)
长短句(词、古体诗)
活泼自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唐 ]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插田歌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语言风格思考角度
3.叙事:
庄重
(内容轻松) 幽默辛辣(讽刺)
诙谐有趣
鹊桥仙· 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登高
杜甫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语言风格思考角度
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
4.写作内容:
①山水田园:清新明丽
②沙漠、落日:豪放雄奇、豪放旷达
③神仙鬼怪(想象、夸张):浪漫飘逸
④现实生活:庄重沉郁
语言风格思考角度
5.情感
明白晓畅、豪放直白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用典)
含蓄委婉、婉约细腻
情感方向:
慷慨悲壮、低沉苍凉
悲(低沉)
喜(高昂)
清新明快、慷慨激昂
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哪些?
二.语言风格常用术语
常用术语有清新、朴素、平实、华丽、绚丽、幽默、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豪放、雄奇、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自然流畅、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等。
新高考
类别 特点 举例
清新自然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不加雕饰,率真朴素,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的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平淡质朴 语言朴实无华,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又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风格特点举例
类别 特点 举例
华美绚丽 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充满绚丽飘逸之美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委婉含蓄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续表)
类别 特点 举例
明快简洁 语言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悲壮慷慨 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续表)
类别 特点 举例
雄奇豪放 骨力挺健,气势雄伟。多用气势雄昂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沉郁顿挫 深沉蕴藉,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续表)
语言风格题怎么问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注意: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
(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B
B项说“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明里不对。诗中说“田塍望如线”,写出了田埂的齐整,哪会是“蜿蜒起伏”。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酬乐天扬州初逢习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沉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这几句诗则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表达了对劳动的热爱。
用几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风格
分析
情感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长干曲》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步骤一)。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步骤二),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步骤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这首诗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答:①浅近直白,通俗易懂(术语概括)。上片“来吾告汝”、“ 虾跳鳅舞”等词句,一改词人的豪放风格,采用对话的口吻,轻松自然,易读易懂(分析体现);②诙谐幽默,活泼生动(术语概括)。上片运用拟人的手法,词人以训导的语气和白鹭对话,下片词人又给白鹭提出解决 “肚子”的办法,读来轻松幽默,充满趣味(分析体现)。③清新自然(术语概括)。下片写白色沙岸、青泥小岛、虾跳鳅舞,色彩清新,画面灵动(分析体现)。。
谢谢观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