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5 20:4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是清朝宫廷画师徐杨所绘,反映了清朝中期苏州商业繁荣景象,也说明了康乾盛世的真实存在,清朝前中期有着怎样的鼎盛又蕴藏着什么样的危机?
盛世滋生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一、帝国之盛
——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二、帝国之危
——内部忧局与外部隐患
目 录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清代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清代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盛世滋生图》
经济发展、人口众多
疆域开拓并巩固
思考:结合教材和图像史料,概括康乾盛世的表现?
清朝疆域图(1820)
政局稳定
康乾盛世:
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
论财力,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
论人口,不足百年时间里已不止翻了一番,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论文化,则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的“御纂诸书”;
论城市,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占了6个
——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1684年——1799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并称为康乾盛世。它是中国古代帝制时代最后一个盛世。
(一)内政建设:
一、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君主专制的加强
思考:康、雍、乾三位皇帝有什么共同特点?康乾盛世的本质是什么?反映出怎
样的政治发展趋势?
皇帝勤政,乾纲独断,大权独揽
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若要将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康熙
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雍正
皇祖、皇考至朕躬百余年来,皆亲揽庶务,大权在握…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乾隆
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本质:封建盛世
(一)内政建设:
一、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君主专制的加强
1、 奏折制度
臣下缄封直达御前,天子亲拆亲阅,旁人不得与闻。
——佐伯富(日)
部分官员
通政司
内阁
皇帝
题奏
呈送
阅览、票拟
认可、批红
层层下达
有奏折制度前:皇帝不知,臣僚已知
有奏折制度后: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②特点:
③作用:
批红返回
密封呈送,单线联系
①内容
迅速、机密
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
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2、中枢机构:
皇帝
内阁
军国大事
→军机处
日常公事
雍正帝
议政王
大臣会议
清初
→南书房
康熙帝
(一)内政建设:
一、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君主专制的加强
军机处的设立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
(1)背景:清雍正年间,西北军务繁忙。
(2)地位: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秘书机构。
(军机处)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划于其间。
——赵翼《簷曝杂记》
思考:军机处的职权、特点如何?
(4)特点:
机构简单
人员精干
地处内廷,便于宣召
有官无吏,效率高
(3)职权:



决策封闭性强
军机大臣、军机章京总计不过数十名……不称职即随时“罢值”回原任。——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军机大臣传达皇帝旨意,无决策权,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
2、中枢机构:
(一)内政建设:
一、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君主专制的加强
军机处的设立
(一)内政建设:
一、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君主专制的加强
总结回顾:中枢机构的变化、特点及趋势
巩固
中外朝制
中书省
完善
三省六部制
加强
二府三司制
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立军机处
(顶峰)
确立
三公九卿制
秦朝
唐朝
汉朝
宋朝
元朝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总的趋势:
明清政治制度特点:
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体现了时代特征:封建制度由盛转衰
(一)内政建设:
一、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君主专制的加强
3、文字狱:
清风不识字,
何必乱翻书。
——徐骏《无题》
杞人忧转切,
翘首待重明。
——李驎《虬蜂集》
思考:文字狱反映了什么问题?
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严密控制
(二)边疆治理:
一、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在地图上分别标注清朝经略疆域的举措与地方治理的措施
1.台湾
2.抗击沙俄
3.蒙古、新疆治理
4.西藏
5.西南
(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2)1683年清军远征台湾;
(3)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17世纪中叶
(2)康熙前期,雅克萨之战
(3)1689年,《尼布楚条约》
(1)蒙古: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
(2)新疆: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1762新疆伊犁将军
(1)册封达赖和班禅
(2)1727派遣驻藏大臣
(3)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改土归流
办事大臣辖区
理藩院
(中央机构)
将军辖区
内地18省:
总督—巡抚
归纳清朝经略边疆的方式有哪些?分别概括清朝边疆和地方治理的特点?分析其意义?
理藩院
(中央机构)
将军辖区
内地18省:
总督—巡抚
办事大臣辖区
开拓巩固边疆的方式:战争;设置机构;签订条约;册封;颁布法律
边疆治理特点:因地制宜,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
地方治理特点:清承明至,略有损益;因地制宜,体现民族特色,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意义:民族交融,巩固统一; 开发边疆,奠定版图。
但海权、海疆、海防意识缺失,也埋下了隐患
一、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二)边疆治理:
清中期的疆域范围
一、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二)边疆治理:
清代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辽阔版图
(地理、人口或者民族)
一、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思考:如何辩证地看待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君主专制的强化
奏折制度、军机处
文字狱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抵御外来侵略
巩固统一
政局稳定
疆域开拓并巩固
推动小农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人口众多
统一稳定的环境
有利于文化发展
政治僵化
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文化控制,压抑思想
天朝上国心态
皇上曰可,
臣亦曰可;
皇上日否
臣亦曰否。
——《唐孙镐讨诸葛际盛檄》
康乾盛世虽然取得了文治武功的辉煌成就,但鼎盛中逐渐孕育着危机。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二、内部忧局与外部隐患
(一)内部忧局
统计于张宏杰著: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和珅抄家清单:
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赤金60000两、大金元宝(100两一个的)100个、小银元宝56600个、洋钱15800元……所有物品总计约10亿两白银,
真富可敌国。
乾隆末年、嘉庆初年震动全国的川楚白莲教起义,可以看作人口压力与社会危机的一个标志……这场斗争……持续九年,蔓延湖北、陕西、四川、河南、甘肃五省……清朝政府调动了十六个省的军队,耗费军费2亿两白银,才把它平定下去……清朝从此由盛转衰。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天理教起义
3、 农民起义
1、人地矛盾,资源危机
2、政治腐败
跪礼之争
英国礼单
天体远行仪、地球仪、望远镜;
蒸汽机、棉纺机、织布机、座钟;
榴弹炮、卡宾枪、连发手枪、巨型战舰模型等
中国回礼
珐琅、珍宝、玉器、漆器、瓷器、花缎、画册,鼻烟壶及土产食品等计92项479件。
思考:对比英国和中国的礼单,说一说双方社会发展的不同情况。
新兴工业文明
传统农业文明
二、内部忧局与外部隐患
(二)外部隐患
英国国书:
(1)开放宁波、舟山、天津为贸易口岸;
(2)得到舟山附近一个岛屿,以便储存货物;
(3)得到邻近广州的一块地方,以便转运。
中国的回复: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尔国船只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清高宗实录》
思考:对比两份材料,思考背后蕴藏的信息?中国处于怎样的危机中?
企图打开中国市场
闭关锁国
隐藏的危机: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之中。
二、内部忧局与外部隐患
(二)外部隐患
二、内部忧局与外部隐患
(二)外部隐患
顺治时期:
颁布禁海令、迁海令
康熙时期:
四口通商粤闽浙江
乾隆时期:
一口通商 广州十三行
思考: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造成什么影响?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影响
(1)积极:初期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2)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君主专制强化
奏折制度
军机处
“文字狱”
鼎盛?
危机?
政治稳定
体制僵化
疆域辽阔
海防隐忧
经济繁荣
畸形余晖
疆域奠定
统治危机
对策:闭关自守
落后于
世界潮流
康乾盛世
本课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