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一节太平天国运动(课件+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一节太平天国运动(课件+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28 07:03:49

文档简介

《专题三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1
【预习培训】
用20分钟时间从头到尾认真仔细地阅读一遍教材内容;然后用15分钟时间依托导学案上的知识梳理部分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标明序号。完成相关题目和知识体系归纳。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写入我的疑问一栏,以备课上重点探究和讨论。
【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学习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东征、天京事变、洪秀全、洪仁干等)
2、合作探究,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性质、意义、失败的原因、启示,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预习案】
洪秀全(1814―1864),曾几次赴广州应考秀才,均名落孙山。社会的急剧变化,个人发展道路的坎坷,增强了他对清朝黑暗统治的憎恨,开始探索救世之道。
屡试不第后,受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启发下,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他假说自己是上帝的次子,特下凡除妖魔,以此号召群众起来推翻清政府。
一、背景
外部
(1)、
(2)、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内部
(3)、根本原因:
(4)自然灾害。
二、经过
金田起义1851----永安建制1851---定都天京1853---北伐西征东征1856---天京变乱1856---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1864
三、革命纲领
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1859年,《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请思考:材料体现的土地分配原则和产品分配原则各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思想?这一方案能否实施?为什么?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认为立政的关键“惟在乎设法用人之得其当”,所谓设法,就是制定法律制度;主张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的经济体系,发展金融事业;主张设学馆;(外国)谨守天规之人皆可来访。
阅读材料:概括洪仁?闹髡庞心男?烤哂性跹?男绿氐悖?
主张
新特点
四、太平天国失败原因以及启示
客观原因: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启示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探究1——进步性
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材料二:《资政新篇》批判重本抑末,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谋利,鼓励私人资本,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要求,其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结局。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
探究2——局限性
材料一:定都天京前,洪秀全颁布“太平礼制”,规定了一整套严格尊卑等级制度。定都天京后,深居简出,只有诸王能见到洪秀全;天王服上的金纽扣和皇冠加起来有8斤重。还没推翻大清,就躲进深宫,嫔妃千名以上。幼天王说他的母后就有88个,天王轿用轿夫64人,臣下见天王要三呼万岁,天王府内建有东花园、西花园等。穿靴子也有规定,天王靴,每只绣9条龙,东王靴,每只8条龙,北王每只5条,……。东王出行时役使达1700多人,官员民众不回避或者不跪倒者,立即斩首。
材料二:“天京变乱”发生于中国清朝后期的1856年,是一次 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地点在首都天京( 南京 ),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二万人丧生。 “天京变乱”被视为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亦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材料三:《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分配土地和“通天下皆一式”的社会经济生活方案,是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方案不可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相反,它将使社会生产力停滞在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水平上,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因此,它又具有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知识拓展
★拓展1、马克思曾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提示:马克思指出了中国起义的欧洲原因,即西方列强的侵略。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虽然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但与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一是白银外流加重了人民负担;二是五口通商使东南棉纺织业受到冲击,出现大量以农民为主体的流民。同时由于《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的签订,使基督教大规模传入中国,本来是为殖民侵略服务的宗教,却被农民阶级利用和改造。总之,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激化了原有的阶级矛盾,而基督教的传入又为中国农民提供了反封建的理论武器。因此,正是从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原有的阶级矛盾这个角度来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拓展2、太平天国运动性质,意义,失败的原因,启示。
太平天国失败的历史意义与经验教训: ①历史意义: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严重动摇了几千年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它英勇地抗击了外国侵略者,捍卫了民族尊严,使西方列强迅速殖民地化中国的企图受到严重挫折;它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为中国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全面开展作了必要的酝酿和准备。 ②失败原因:客观上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这是外部因素,不是它失败的主要原因。
主观上,一方面由于太平天国还只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具有分散性、狭隘性和自私性的小生产者;他们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和纲领)。另一方面是战略上的失误,例如偏师北伐而孤军深入、定都天京的决策失利以及多次贻误时机与各地起义联合等。
③启示(经验教训): 太平天国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则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农民小生产者的地位导致他们没有先进的理论为指导,不能制定正确的纲领、政策和斗争策略;不能形成强有力的领导集团。它说明,农民阶级在没有先进阶级领导时,单靠它自身的力量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我的疑问
预习自测
1.《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两部文献相一致的方面是( )
A.都体现了反封建的思想 B.都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C.都是先进中国人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都反映了农民的愿望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3.孙中山在《太平天国战史序》中说道:“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这句话点明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摆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没有制定纲领来领导革命
C.没有发动农民积极参加革命 D.没有取得英法等国家的援助
4.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是 ( )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没有充分依靠人民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实行武装斗争
5.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 满族与汉族的矛盾
C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 儒家思想与拜上帝教的矛盾
反思归纳总结、串联整合形成知识结构
一 太平天国运动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通过影视对太平天国运动了解较多,且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及洪秀全的宗教理论、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北伐、西征、东征。
2.能力要求
(1)课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有关洪秀全的事迹,并整理成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有关资料的阅读、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3.思想认识
(1)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它是爆发在新形势下的一场农民革命,因而具备新的时代特征。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它表达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是这一美好的愿望与社会实际相脱节,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迅速发展壮大并建立与清政府相对立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天京突围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这充分表现了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
(4)引导学生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教学方法: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历史比较。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大家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洪秀全、杨秀清等)接着让学生主动讲解洪秀全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洪秀全领导农民运动是因为科举没成功,那么当时的人民群众为什么跟着他造反?从而引出第一个问题: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学生讨论总结出一下原因)
1.清政府的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严重
4.西方基督教思想影响
(通过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原因的方法,从分析矛盾入手解决问题。)
(二)准备工作: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发动群众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上不违逆神天上帝之旨,下不干犯王章法度。勿贪世上之福,克己安贫,以求死后永享天堂之真福。
──摘自梁发《劝世良言》
材料2:自秦、汉至今一二千年,几多凡人灵魂被这阎罗妖缠捉磨害。阎罗妖乃是老蛇,妖鬼也……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姊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者也。
──摘自洪秀全《原道觉世训》
材料3:天上有天国,地上有天国,天上地上同是神父天国,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创开天国是也。
──摘自洪秀全《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
回答:
①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指出洪秀全的思想与《劝世良言》的主张的本质区别。
②由以上区别,进而指出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关系。
分析:①《劝世良言》主张忍受苦难,放弃斗争,以求死后进天堂;洪秀全则号召人民反抗,推翻封建统治,建立人间天国。②利用、改造。
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洪秀全宗教理论的认识。
教师总结:这一特点的形成和洪秀全自身的经历、所受的教育以及历史时代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他把反清的思想通过宗教理论的方式表达出来,便于没有文化的农民阶级所接受,便于组织农民进行斗争,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号召力。但它毕竟不是科学的理论,不可能引导农民革命走向成功。
(二)兴起
1.金田起义
2.永安建制
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城,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让同学们从起义形势图中找到永安。)
永安封王表
称号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人名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同时规定西王以下受东王节制。由此正式建立了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
3.攻克武汉三镇
4.定都天京
(从太平天国形势图,找到所经地区。)1852年4月太平军永安突围后北上,6月攻占全州;9月猛攻长沙,不克;撤围后继续北上,水陆并进直取武汉三镇。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后,顺长江东下直趋南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入南京城,改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
(四)军事上全盛
为推翻清政府,1853年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军2万多人从扬州出发,北伐开始。初期北伐军进展顺利,经安徽,进河南,渡黄河,转入山西。进至直隶地区。1853年10月北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静海,前锋抵达天津附近。清廷大为震动,急调精锐部队防堵北伐军。北伐军受阻以后退守连镇、冯官屯,林凤祥、李开芳先后被俘,英勇牺牲,北伐失败。北伐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表现了太平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它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西征和天京突围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为巩固天京大本营,1853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西征军的战略目标是夺取安庆、武汉,控制长江中游,为天京树立起军事屏障。然后进兵湖南,平定两广,统一南部中国。西征军夺取安徽、湖北的重镇后进入湖南。在湖南和曾国藩的湘军交战失利。1855年石达开率军增援,在湖口、九江与湘军主力激战,取得重大胜利,夺取江西8府50多县,巩固了天京大本营。
为了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1856年秦日纲率军突围。首先进军扬州,摧垮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合,一举摧垮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被围的局面。至此,太平天国取得西征、天京突围的胜利,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治国方案
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时间
目的
内容
评价
(学生从书本上找到并总结,并让学生学会制作表格的方法和意义)
●提问:《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太平天国是怎样分配土地的?又是怎样进行产品分配的?你对《天朝四亩制度》这一纲领性文件是如何认识的?
教师总结: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废除私有制,人民生活必需品由圣库供给。
认识:《天朝田亩制度》集中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要求。两千年来,农民阶级的斗争要求就是获得土地,在以往的斗争中,虽然也提出了像“均田免粮”这样的口号,但只有《天朝田亩制度》将农民的愿望变成了系统的、明确的、有力的纲领,它是农民革命斗争的思想结晶,它标志着农民革命达到了最高峰。
但是《天朝田亩制度》存在着空想性。它是在维持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施绝对平均主义,这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节,是无法实现的。此外,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是矛盾的,也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而无法实现。
●提问: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太平天国又是怎样做的?(材料。)
小弟杨秀清……奉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缘蒙天父天兄大开天恩,差我主二兄建都天京,兵士日广,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
御照:胞等所议是也,既遣性将施行。
教师总结:这一材料表明太平天国恢复了交粮纳税的做法。它只能根据现实和财政的需要,推行可行的政策。虽然它未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实施,但作为一个农民政权,必然要维护农民的利益,在太平天国的占领区内,它宣布承认耕者有其田,充分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资政新篇》的提出和内容。《资政新篇》是洪仁?M?柚?鞣降恼?巍⒕?谩⑽幕?拇胧├凑裥颂?教旃?岢龅摹=滩拇诱?巍⒕?谩⑽慕倘?矫娼樯堋蹲收?缕?返哪谌荨!蹲收?缕?返玫胶樾闳?脑尥??蕴?教旃?偈榉⑿小?
关于《资政新篇》的评价教材指出它的进步意义体现在,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但要指出这是洪仁?鋈瞬呕?脱?兜奶逑帧K?某鱿痔逑至耸贝?奶氐悖??皇翘?教旃?锩?秸?牟?铩R蚨??荒苈?闩┟褚?螅?膊豢赡芙饩鎏?教旃?笃诘奈侍狻T谡秸?肪称仁瓜拢??裁荒苁敌小?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天京变乱
(1)原因:
定都天京后,特别是随着北伐、西征、东征的进行,使太平天国达到军事上的全盛,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满、贪图享受的腐朽思想日益滋长。
洪秀全日益陶醉于“爷、哥、朕、幼坐朝廷”、“父子公孙同显权”之中。天国上下制定了繁缛森严的等级制度,昔日的“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朴素平等思想,几乎荡然无存。这种小生产者狭隘性的表现,不仅破坏了当初领导集团之间、将士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也导致领导集团个人权欲的恶性膨胀,最终酿成天京变乱。
(2)概况:
有关天京变乱的经过,可由学生课下准备,课上到讲台演讲(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讲解变乱过程,教师可分步展示他们之间的关系以辅助学生讲解。
天京变乱的后果突出强调三点:(1)力量受损: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互相猜忌,大批骨干被杀或出走,损失了干部,又削弱了军事力量,造成“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局面,为清军的反扑提供了可乘之机;(2)形势危急:清军再建江北、江南大营。(3)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太平天国由前期的积极进攻转为全面防御阶段,在此之后太平大国运动没有被很快镇压,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是因为当时正在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一时抽不出更多的军队“围剿”太平军。
2.太平天国的防御战
●(提问)面对太平天国此种局势,假设你是太平大国的领导你会如何采取军事行动?
此时,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对任何回答不给予否定,因为一旦予以否定,都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
●(提问)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与前期的斗争有什么本质区别?
(回答)纵观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斗争,与前期相比总的特征是始终处于防御的阶段。无论积极的还是被迫的,都与前期军事斗争目的有了本质的区别。这些斗争,(1)从区域上看,主要集中在天京的上游和江浙一带。(2)从军事力量来看,既有陈玉成、李秀成的联合作战,又有他们各自相对独立的战斗,陈玉成主要在天京上游地区作战,李秀成主要在江浙一带与敌周旋。(3)从作战对象看,有同清军的作战,也有同湘军等汉族地主武装的作战,还有同外国侵略军的作战。同学们在归纳时,可根据不同的视角和标准予以概括,以使知识条理化。(4)值得注意的是,在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斗争中,太平军遇到了以往农民战争从未遇到过的现象──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共同镇压农民军。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大特征。
3.太平天国的失败
(1)失败的标志: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太平天国将士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我们就如同回到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就好像亲眼看到太平军的将士们与天王府同归于尽的壮烈场景。
●这么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呢?在教材中找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性质、历史功绩等。
(2)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特点、失败原因及意义
在分析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性质特点、历史功绩诸问题时,教师都须始终注意扣住下列两点:一是太平天国运动所处的时代;二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属性。
可见,太平大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这种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决定了他们在思想上提不出科学的理论,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所以他们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它的失败只能证明列宁“农民阶级无法通过自身来解放自己”观点的正确,也只能证明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本课小结】
通过对太平天国从兴起、全盛、转衰、防御战到最终衰亡的历史,使我们认识到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必须由先进的阶级进行领导,先进的革命纲领进行指导,但在当时先进阶级还未形成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时,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阶级勇于承担反封的历史使命,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人民群众的创造,就不会有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板书】

1.清政府的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严重
4.西方基督教思想影响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准备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发动群众
金田起义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永安建制
攻克武汉三镇
定都天京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转折:天京变乱
失败:天京陷落
课件27张PPT。 太平天国运动材料1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材料2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 不足。”材料3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
①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西方列强的侵略
②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巨额赔款加上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使各地群众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阶级矛盾的激化
③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推动。(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材料4 材料四: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几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屡试不第后,受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 理论基础材料5 材料五:最初加入拜上帝教的只有洪秀全的同学冯云山、族弟洪仁?燃溉耍?诤樾闳?邮伦诮汤砺垩芯啃??耐?保?朐粕皆诠阄鞴鹌阶暇I角??グ萆系劢蹋??狗捶饨ǘ氛??屏Ψ⒄沟街芪??倮铩7朐粕骄??杩嗟呐?Γ?谧暇I降鹊厍?⒄沽送蛴嗷嶂冢?⒅鸾バ纬闪艘院樾闳??椎挠裳钚闱濉⒎朐粕健⑾舫?蟆⑽げ?浴⑹?锟?热俗槌傻牧斓己诵摹?
组织准备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1.金田起义18512.永安建制3.天京定都18534.北伐、西征、天京突围5.天京变乱6.后期防御战7.天京陷落——开始——初建政权——正式建立政权与清对峙——军事全盛——由盛转衰——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 纲领文件治国方案《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土地分配问题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 和年龄平均分配产品分配问题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目的:建立“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农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
不能。客观上,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主观上,该纲领具有空想性,根本无法实施。《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否代表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是否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天朝天亩制度》评价:(2)空想性 :平分土地的办法,不切合实际。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
振兴太平天国政治:中央集权、广开言路
经济: 发展工商业、准许私人办厂
外交: 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文教:兴办学馆、医院、福利机构进步性:先进中国人最早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和实施条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推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代表了农民的愿望,《资政新篇》代表了中国发展的方向,两者为何都不能实现?前者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并不切合实际。在当时的条件下,无法调动劳动人民的积极性,是空想,无法实现。后者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而且迫于当时的形势,也无法实现。太平天国运动为何失败材料1“楚国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材料2“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立民国而建立天国……”
——李大钊(1)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他们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2)战略上的失误。(3)中外反对势力联合绞杀。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马克思在1862年的评价太平天国的主要功绩太平天国的主要功绩
1.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对后来民主革命有重大影响,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结 150多年前的太平天国运动,其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十四年,历经十八个省份,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它曾使无数英烈抱恨终天。它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和兴亡得失,尽管可任人评说,但其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惨痛教训,却永远值得后人警醒,给人以无限的启迪!练习1.(2005全国卷Ⅱ)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教义综合了多种思想,主要有:①西方基督教教义 ②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③农民的平均主义 ④儒家大同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 2.(1997全国卷)《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A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的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B.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C.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D.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D 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是
A. 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
B.当时紧张的军事斗争形势决定的
C.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D.太平天国内部尖锐斗争决定的
C《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
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府
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D《资政新篇》较之《天朝田亩制度》更具有历史进步性,主要是指它
A.明确提出要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
B.更加鲜明地提出不许外邦人干涉中国内政
C.促使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发生
D.主张学习西方,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 天京事变中可以说明的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即
A. 农民领袖之间只能同患难,不能同安乐
B.农民领袖缺乏进取心
C.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不可避免
D.小农经济分散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D下列对太平天国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 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B. 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战争
C .是一次反帝爱国农民革命战争
D .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