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3课 独特的装扮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3课 独特的装扮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10-25 09:5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校园艺术节
第三课: 独特的装扮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初步了解面具艺术的起源与演变、分布与种类等知识,感受面具展示出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初步学会面具的设计与制作的技巧与方法,选用恰当的材料,运用绘制、剪贴等方法,设计制作出一件有特色的面具。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制作完成面具并参与表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小组合作制作面具的乐趣,体会面具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积极参与、勇于表现的态度。认识面具对环境气氛的烘托作用,加深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认同与热爱。
二 、教学重点:制作京剧脸谱面具。
三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
四 、教法与教具:
1 、教法:讲解、分析、比较、示范、练习。
2 、教具:多媒体课件、自制面具、制作面具相关材料。
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头戴张飞面具进入课堂,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对学生提出疑问:老师今天的装扮奇特吗?独特嘛?引出课题《独特的装扮》
(二)发展阶段 探究分析
播放课件,引出本课学习内容——面具制作。师:在制作之前我们对面具的相关知识进行基本的了解
1 、面具:
面具是指在文娱表演或化妆舞会上,为表演需要把面孔遮住,使人改变为特定形象的用具。
面具作为一种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深厚的的文化内涵。
2、面具的起源和作用
古:祭祀 驱妖降魔
对图腾的崇拜
威慑 教师讲兰陵王高长恭戴面具的故事
今:娱乐,装饰
3面具的形式
半脸和全脸
4面具欣赏
①傩舞面具:
傩舞又叫"大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是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是傩仪中的舞蹈部分,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表演。
② 藏戏面具: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大约起源于距今600多年以前,流派众多。面具多为皮质或者布质,很多使用木材雕刻。
③社火面具: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不同而有较大差别。社火面具多采用纸塑或者木雕制作。
本溪县同江峪社火,《三英战吕布》、《穆柯寨》等节目。2006年,同江峪社火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江峪社火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傩舞、藏戏和京剧都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归纳 传统面具的特点
在生活原型基础上提炼概括,角色塑造典型化;
造型装饰一般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
色彩饱和对比强烈
欣赏西非多贡人部落仪式
威尼斯面具
日本面具
面具作为一种古老文化,曾长期存在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涉及到宗教、祭祀、民俗、艺术等多个领域,折射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
接下来我们学习如何制作面具。
5面具制作工具材料
工具:剪刀、刻刀 、胶水、绳线等
材料:纸板、木板、铜板 、铝板、塑料板、黏土、羽 毛、 麻绳、布、 兽皮等
6设计制作过程
(1)根据演出要求,构思形象,确定制作样式。校园艺术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出一个节目,班主任说根据说唱脸谱表演一段小节目。今天我们就制作京剧脸谱。三大国粹
(2)用卡纸绘制,剪刻、粘贴完成
(3)也可以用纸盘等为胎基,用纸、黏土,彩泥等可塑性材料,通过捏、贴等方法塑形完成。
(4)还要注意演出用面具的大小,特别是两个眼孔的位置与距离要适合佩戴者。
课件图片显示面具制作过程
欣赏视频《说唱脸谱》
(三)实践与展示
分组制作《说唱脸谱》中的主要人物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即兴表演
(四)总结与拓展
同学们团结协作,做出了精彩的面具,演技也不错。给你们出彩。
《说唱脸谱》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思想?艺术不能离时代太远,要与时俱进。其中的美术也是一样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不断向前发展。新媒体艺术在京剧中的运用:《扈家庄》
川剧变脸为例 彭登怀25秒变14张脸。抹 吹 扯 未来电子脸高科技变脸……
板书设计:
独特的装扮
一 、面具:
祭祀、驱邪、 娱乐、装饰
二 、欣赏:
传统面具
外国面具
三、面具制作方法
1、确定图案 画出线稿
2、绘制、上色、剪刻、粘贴
3、整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