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读图,回答1~2小题。
1、研究古地理环境的主要依据是( )
A.文字记载 B.考古资料 C.标本与化石 D.地层和化石
2、与①对应的地层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下图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景观图,据此完成3~5小题。
3、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 )
A.地势高,空气稀薄 B.地面裸露,比热容小
C.纬度偏低,晴天多 D.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4、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地理背景是( )
A.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
B.太阳能发电稳定,不受天气影响
C.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D.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发电成本低
5、与集中式光伏发电相比,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 )
A.占地面积小 B.发电效率高
C.受天气影响小 D.环境污染小
2022年11月8日北京时间16时至21时57分,天空中上演了月全食和“月掩天王星”(月球遮挡天王星)的罕见天象。下图为天文观测软件模拟“月掩天王星”的图片。完成6~7小题。
6、天王星属于( )
A.地内行星 B.类地行星
C.巨行星 D.远日行星
7、当“月掩天王星”时,地球(E)、月球(M)、太阳(S)和天王星
(U)四者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读“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部分)示意图”,回答8~10小题。
8、从大气垂直分层看,图示大气层是( )
A.低纬度的对流层
B.中纬度的平流层
C.高纬度的对流层
D.高层大气
9、下列关于大气的垂直分层,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着海拔的上升而下降
B.对流层的高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变大
C.平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太阳短波辐射
D.大气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短波辐射
10、大气的垂直分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容易成云致雨的大气层是( )
A.电离层 B.平流层 C.对流层 D.高层大气
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其厚度不一。下图示意我国青岛拉萨沿线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1~12小题。
11、图中曲线甲为( )
A.地表 B.软流层 C.莫霍界面 D.古登堡界面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四个城市中西宁地势最高
B.图中四个城市中济南地壳最薄
C.地形起伏大致与①圈层厚度呈负相关
D.岩浆主要发源于②圈层上部
“月面微型生态圈”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于2019年登陆月球表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罐子”里面放置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昆虫卵、土壤、水、空气以及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等科研设备。下图是“月面微型生态圈”工作原理图。据此完成13~15小题。
13、月球所属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
A.可观测宇宙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14、“月面微型生态圈”与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相比( )
A.重力小、辐射强 B.重力大、辐射弱
C.空气足、水分足 D.空气足、水分少
15、月球表面不适宜生物存在的原因是( )
A.缺少光照条件 B.缺少大气层 C.地月距离较近 D.日月距离近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以太阳能为能源)。完成16~17小题。
16、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
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海拔高度 B.电网供电
C.阴晴状况 D.交通流量
17、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最好( )
A.拉萨 B.重庆
C.大庆 D.海口
2022年8月,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重庆发生了森林火灾。在合适的气象条件下,消防员采用了“以火攻火”的方法扑灭了山火。“以火攻火”指在山火蔓延的前方修建隔离带,然后人为点火,人工火带会向山火带移动,当两火带相遇时,因缺氧和可燃物燃烧殆尽,山火就会熄灭。完成18~19小题。
18、“以火攻火”的灭火方式需要的气象条件是( )
A.大风天气 B.弱风天气 C.高温天气 D.高压天气
19、人工火带形成后快速向山火带移动的原因是( )
A.山火带处气流上升强烈 B.山火带与人工火带之间气流上升强烈
C.人工火带气流下沉 D.山火带与人工火带之间气流下沉强烈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据此完成20~21小题。
20、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
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大气逆辐射 B.减弱了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1、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影响,通过研究地层和他们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变迁。宁波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去年在新疆研学时,发现岩层中存在“日射珊瑚”化石。完成22~24小题。
22、该“日射珊瑚”化石形成时期,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最有可能为( )
A.温热干燥的荒漠 B.高温多雨的雨林
C.温暖湿润的浅海 D.寒冷干燥的苔原
23、环境变迁可能会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
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
A.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24、关于岩层化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越古老的岩层,化石越高级
B.同一时代的岩层,化石一般相同或者相似
C.地质学家可根据岩层中的化石研究地球历史
D.不是所有岩石都有化石
“雾霾”天气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飘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浑浊现象。近年来,全国多地“雾霾”频发,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空气质量问题备受关注,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25~27小题。
25、当“雾霾”笼罩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垂直对流运动更加旺盛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C.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减少 D.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26、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7、人类活动引起温室效应增强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实质是( )
A.大气逆辐射的增强 B.太阳辐射的增强
C.地面辐射的增强 D.大气辐射的增强
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符号一般用带尾羽的风向杆表示,即风向标,绘有尾羽的一端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尾羽横杆多代表风力大。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冬季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28~30小题。
28、此时( )
A.①处风向为偏南风 B.②处为下沉气流
C.③处比①处风力小 D.④处为上升气流
29、能正确表示M处该时刻近地面风向和等压面的是( )
A. B. C. D.
30、此刻最可能为当地时间( )
A.0~2时 B.3~5时 C.13~15时 D.19~21时
北京市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对张家口市崇礼区冬奥会赛场风向进行探究学习,发现赛场风向受山谷风影响大。据此完成31~32小题。
31、以下反映夜晚风向的是( )
A. B.
C. D.
32、位于山谷的观测站显示,18时风向转换时气温骤降,原因可能是( )
A.山风转谷风,谷底冷空气聚积 B.山风转谷风,谷底暖空气抬升
C.谷风转山风,山坡冷空气下沉 D.谷风转山风,山坡暖空气上升
山东省成山头位于我国海岸线最东端,是最早看到海上日出的地方,2021年11月某中学前往该地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下左图所示,中午时分,日光和煦,海天一色,写着“天尽头”的石柱耸立岸边。下右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33~34小题。
33、与上左图所示时段内温压分布特征相符合的是( )
A. B.
C. D.
34、根据上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早上日出前天色已亮,主要受①影响
B.中午时分日光和煦,主要是②增强
C.倡导低碳生活是为了增强③
D.海边昼夜温差小,主要是④减弱
下图为某日从北极星方向俯瞰太阳系局部天体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35~36小题。
35、该时刻肉眼在( )
A.月球上可见火星悬在星空 B.月球上可见火星嵌在日面
C.火星上可见地球遮住月球 D.火星天空中可以看见月球
36、当天晚上,地球上某地能够观察到的月相及月球和火星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完成37~38小题。
37、14时时,甲地区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38、图中20时,M地与丙地相比,其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 )
A.大,M地地面摩擦力小 B.大,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C.小,M地地面摩擦力大 D.小,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回答39~40小题。
39、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
A.O→P→M→N→O B.P→O→N→M→P
C.M→N→P→O→M D.N→M→O→P→N
40、下面图中正确表示p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状况的是( )
A.A B.B C.C D.D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共40分)
4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杭州主城区坐落在杭嘉湖平原,西临天目山区,东望东海。杭州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在夜晚较强,白天较弱,局地风向受到地形、海陆分布、城市建成区等的共同影响。夏季,杭州主城区东侧风向全天相对稳定,西侧风向昼夜基本相反。下图示意杭州主城区东西向地形剖面。
(1)指出杭州主城区西侧昼夜的风向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
(2)分析夏季杭州主城区东侧全天风向相对稳定的原因。(6分)
(3)说明西部山区夏季对杭州主城区大气环境的改善作用。(4分)
42、温室大棚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等。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分析温室大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6分)
(2)在冬季为了保湿,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试说明其有助于保温的原理。(6分)
(3)地理研学小组去宁夏中卫市沙坡头考察荒漠干旱环境,发现这里昼夜温差很大,需要及时更换衣物。分析中卫沙坡头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4分)
(4)在深秋的清晨,当农民打开大棚工作门后,棚内通过大门与棚外会形成循环气流。在某地温室大棚示意图中用箭头在“”标出温室大棚工作门打开之后地面的冷热差异以及气流运动方向。(4分)
答案第2页,共6页地理参考答案
1-5 DC CAA 6-10DBBBC
11-15CDAAB 16-20CABAB 21-25BCDAA 26-30DAACC
31-35BCBAA 36-40DCABC
41答案
(1)风向差异:白天盛行偏东风,夜间盛行偏西风。原因:杭州主城区西侧为山坡,白天山坡增温快,形成明显的谷风,盛行偏东风;夜晚,西侧山坡降温快,形成山风,同时有城市热岛效应,盛行偏西风。
(2)夏季,陆地比热容小,增温快于海洋,城市东侧盛行海风,为偏东风;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陆地温度高,城市东侧刮偏东风。
(3)夜晚来自山区的冷气流可以缓解城区热岛效应;山风带来的湿润清洁空气可以改善城区空气质量。
42答案
【答案】(1)透明覆盖材料能有效让太阳短波辐射进入室内,使得地面升温;同时有效阻隔及反射大部分地面、墙体等发出的长波辐射,减少热量散失;同时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2)在大棚里洒水,可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水汽可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夜间水汽吸收地面辐射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作用强;同时洒水可以增加土壤湿度,水的比热容较大,不易降温。因此大棚内夜间温度不至于太低。
(3)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弱;植被稀疏,多沙地,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
答案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