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2.3.1《河流》人教版地理课件【课件研究所】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2.3.1《河流》人教版地理课件【课件研究所】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25 11:1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1、本课件由公众号课件研究所出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您购买的是课件的使用权,仅限在个人课堂教学范围以内使用。
2、本课件仅供购买者一人使用,不得将购买的课件及其他素材用于再出售、出借、和他人共享、拼单、参赛、在其他平台发布或作为礼物赠送他人。如涉及以上条款,均属于侵犯我方权益,对于以上违法行为,我方将坚决采取法律武器维权。
3、本课件包含无法被查看到的隐藏水印,仅在维权时用于追踪侵权路径,不影响您的课堂使用。
字体使用说明
本课件主要采用“思源黑体”系列和“思源宋体”系列字体,如果您的电脑上没有安装这两套字体,打开课件后会变成系统默认字体。建议使用“替换字体”功能替换为“微软雅黑”。由于版权原因,以后的课件会尽量避免使用“微软雅黑”字体,请谅解。
第一步,在“开始”选项卡中找到“替换”-“替换字体”
第二步,逐个将“替换”中的所有字体,替换为“微软雅黑”
中国的河流
Copyright 路加
2020/9/10
以外流河为主
P
art 1
#
Mainly wailiu River
四大洋中,哪个(些)大洋没有中国的河流注入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太平洋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
雅鲁藏布江等注入印度洋
注入太平洋的河流
外流河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内流河
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
海洋
外流河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内流河
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
海洋
我国的主要河流
辽河
黄河
长江
珠 江


雅鲁藏布江
塔里木河
澜沧江
海河
淮河
额尔齐斯河
黑龙江
一、外流区为主
内流区和外流区流量比例
95%以上
不足5%
距海遥远,难以注入海洋
非季风区,干燥少雨,蒸发强烈
山麓溶雪补给,水量较少
土质疏松,植被稀少,下渗严重
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哪里
?为什么

西北地区
河流水文特征
P
art 2
#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s
二、河流水文特征
水位
流量
汛期
含沙量
结冰期
什么是水位?
水位,是指河流,湖泊,海洋及水库等水体的自由水面离固定基面的高程。
固定基面(如黄海基面)
水位
固定基面(如黄海基面)
水位
水位的增减和什么有关?
降水
其他补给水量
(如积雪融水)
什么是流量?
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流体积。
米m /秒
夏汛
降水
夏汛
降水
支流多
支流多
夏汛
春汛
结冰期
夏季降水
积雪融水
为什么松花江有两个汛期?
什么是汛期?
“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河流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或冰雪融化,引起定时性的水位上涨时期水盛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发发生在汛期。
鄱阳湖九江蛤蟆石水域码头
汛 期
枯水期
观察河流的汛期图,思考不同河流汛期长短的原因。
五月雨带图
六月雨带图
七、八月雨带图
九月雨带图
什么是结冰期?
黑龙江
结冰期 约180天
黄河
结冰期 约100天
秦岭淮河
该地区河流
无结冰期
什么是含沙量?
植被覆盖率、地势坡度、流速等条件影响河流的含沙量
黄河上游
植被覆盖率、地势坡度、流速等条件影响河流的含沙量
黄河中游
黄河下游
外流河水文特征对比
秦岭——淮河线


流量较小
汛期较短
有结冰期,越往北时间越长
含沙量较大
流量较大
汛期较长
无结冰期
含沙量较小
读图,分析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塔里木河的水源主要来自哪里?
天山、昆仑山 冰雪融水
读图,分析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2.塔里木河的汛期出现在何时?为什么?
夏季,气温升高
读图,分析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从地图上看,内流河的有些河段往往有虚线表示,为什么?
季节性河流
读图,分析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河流 流量 (大、小) 汛期 (长、短) 含沙量 (大、小) 结冰期
(有、无)
塔里木河




内、外流河水文特征对比
内流河
外流河
水位较低
流量较小
汛期较短
水位较高
流量较大
秦岭-淮河北有结冰期,越往北冰期越长
汛期较长
无结冰期
1.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
A、额尔齐斯河 B、黑龙江 C、塔里木河 D、雅鲁藏布江
实战演练
2.汛期最长的河流是( )
A、珠江 B、长江 C、黄河 D、淮江
3.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
A、黑龙江 B、额尔齐斯河 C、澜沧江 D、雅鲁藏布江
4.下列是中国四条大河(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四条河流中,位于东北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