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13课五四运动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第13课五四运动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5 12:0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在长征路上那群衣衫褴褛的少年,他们以自己幼稚但不乏热血的气节去探知历史的深度和宽度,无一人老态龙钟,无一人德高望重,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掉性命的时代”。——金一南将军《苦难辉煌》
这是一群怎样的少年?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导入新课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制作:黎燕琳
大潮前奏

①新思想的影响
②高等教育的发展
④中国知识分子及民众对日本以及“卖国”的政府强烈不满
⑥中国工商业的大力发展,使城市中的工商阶层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从而成为声援爱国学生的重要力量
③北京政府总统、内阁、国会之间达成了某种平衡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向德国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
还向欧洲派遣了大量华工
1919年巴黎和会
听到“一战”结束的消息,大家都很开心,认为是时候拿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了。
他们修铁路挖战壕造枪弹救伤员扫地雷,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话语权却被英法美霸占·······
大英帝国想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法兰西梦想肢解德国称霸欧洲
美国则立志建立保卫世界和平的国际联盟
中国作为弱国,最终沦为被交易的对象
强权
公理
“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块圣地。”



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被转让给日本,“西原借款”成为日本强占山东的主要借口
条约不废!
权益转移!
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废除“二十一条”
收回青岛主权
“顾维钧发言依据国际法,驳斥日本的法理依据,内容精彩,层次分明,获得各国外交代表的激赏与喝彩。”——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王芸生云:因此度舌辩,顾维钧大露头角,中国阵势为之一振。——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7卷,第268页。
为什么顾维钧的发言获得各国的赞赏,但是中国外交在山东问题上仍失败了呢?
浪潮迸发

北京大学的学生从蔡元培校长那里得知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群情激愤。
《京报社》社长,北大新闻系导师邵飘萍上台介绍外交斗争失败的情况。
1919年5月3日晚,北大学生和北京各高校代表聚集在法科大礼堂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假如当时的你也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这个时候,北大学生谢绍敏撕下了自己的衬衣,咬破中指,用鲜血写下“还我青岛”高举头顶,学生们大声喊出口号:“还我青岛!还我山东!”
必须采取行动制止北洋政府的卖国行为他们要游行抗议!
1919年5月4日来自北京10多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汇聚天安门前,举行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大游行
学生们边走边散发着由罗家伦撰写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这也是当时游行中唯一的一份印刷品。
罗家伦
现在日本在英国和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束一切槿利,就要成功了! 他例的外交大腾利了! 我国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 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皋了! 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范围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毛泽东选集》第2卷.2版,699页
根据材料,思考五四运动的性质?
“外争国权”
“内除国贼”
反帝
反封建
彻底的不妥协
曹汝霖 陆宗舆 章宗祥
亲日派
青年人满心愤慨,匡互生第一个冲进曹宅,并带头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
主体:学生
军警出面控制事态,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学生们强烈要求,拒签巴黎和约,惩办卖国贼,游行受阻后,学生们转赴东交民巷
消息传到上海工人阶级挺身而出于6月5日发起大罢工
学生
工人阶级
6月1日至3日间,北京被捕的学生达两三千人,监狱容纳不下,竟把北大三院作为临时监狱。4日,学生用加倍的人数出发,军警进行了更大规模的逮捕,当天被捕者竟达700余人。
上海学生罢课
6月5日,上海“三罢”斗争
上海工人罢工
上海商界罢市



6月28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6月7日 释放被捕学生
6月10日罢免曹陆章职务
直接目标实现
取得初步胜利
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中国历史由近代史进入现代史的开端。
旧民主主义革命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影响
“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主义的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见《毛泽东选集》袖珍本,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第659—660页。
政治上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的伟大爱国群众运动,它拉开了全民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影响
“我们当时,虽然还不知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有满腔的爱国热情,为了救国,为了民族的独立,为了争取民主自由和反对封建势力,有勇于牺牲一切在所不计的革命精神。”——邓颖超《五四运动的回忆》
思想上
五四运动宣扬的民主、科学、爱国、自救的精神,唤醒了人民的思想觉悟,使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中国的巨大危害,引导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自觉寻找拯救中国的思想信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打通了渠道,大造了思想舆论。
影响
五四运动“相当的启示了工人,认识罢工的威力,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罢工开始于这一次,后来中国工人阶级能发展自己阶级的独立力量与独立斗争,显然的这次罢工有很大的影响。”——《邓中夏全集》(下),第1353页。
阶级上
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中国革命运动中的新力量
影响
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